国内出口到苏维埃的日用品还不少,主要有暖水瓶、搪瓷碗、床单被套、瓷器等等。
这些商品在苏维埃很受欢迎。因为它们的质量很不错,价格也便宜,最主要的就是它们不需要凭票购买。
苏维埃的票据从建国时期就存在,那时候布尔什维克夺取俄罗斯政权后,为了向人民提供食品和工业消费品,迅速推行“票证供应制度”。这套制度事实上断断续续到1991年苏维埃解体才消亡。
当然苏维埃票证和国内以后要推出的票证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我国的票证是事无巨细,全都需要使用票证才能购买商品。在计划经济的苏维埃,其中大多数日常物资不需要通过票证购买。
比如说粮食、日用布匹这类,苏维埃市场上很充足,并不需要购买者使用票证。
但是另外一些东西,比如说汽车。
这就需要购买者拥有凭证才可以购买。
还有伏特加也是配额的,并不是想买多少就能买多少。还有一些高档食物,如鱼子酱、如奶油蛋糕、巧克力等,这些高级副食都需要凭证购买。
而不需要凭证购买的副食品一般只有三种:香肠、干酪、酸黄瓜。这三种可以说贯穿整个苏维埃的饭桌,不过这其中香肠经常卖断货,苏维埃人为了买香肠,不得不早早排队。
由于掌握着世界三大黑土地的乌克兰平原,苏维埃的粮食可是相当的充足,所以苏维埃所有百货商场的货架上,大列巴永远都是满满当当的。
谢尔盖作为百货商店的楼层的领导,他每天的工作就是负责楼面各个柜台的上货情况。
还有注意商品的存量和消耗量。如果某一件商品过于热销,而库存不足,那么谢尔盖就需要控制每日售出的量。
他的作用就是调节发售的货物,保证每天货架上面货物的充足。
这一天对谢尔盖来说不过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日常,他和往常一样做着平常做的事情。
“谢尔盖主任,副食品区的香肠和干奶酪消耗很快,已经没有多少库存,估计很快需要补货。”一名他手下的员工汇报。
“通知下去,今天的奶酪和香肠每个人只能买一斤。”谢尔盖吩咐了一声。
等他手下的员工出去之后,谢尔盖拿起来电话直接打给物资局,让他们给百货楼供货,作为莫斯科有名的百货楼,这里补货的优先级可是相当的考前。
过了一会之后,脸色铁青的谢尔盖放下了电话,刚才负责给这里补货的负责人告诉谢尔盖,由于某种原因,香肠有点欠缺,很长一段时间,供货要减少百分之二十,这对于他来说不是一个好消息。
挂上电话之后,他又去了副食品局域,告诉营业员必须严格按照卖货政策,同时要保证柜台上始终有香肠之后,转身又来到了酒水局域。
相比较香肠,酒水局域的酒水销售比副食品还要高,没办法,这酒水可以说是每个斯拉夫男人的命根子。
这个时代的苏维埃自己也生产很多饮料酒水。就拿饮料来说,有十几种品牌,不过味道也就能喝而已,整个局域基本上都是靠着酒水撑起来的,虽然购买酒水需要票据,不过依旧没能地方人们的热情。
而且根据谢尔盖知道的情况,在黑市里面最好卖的始终是酒水的票据,尤其是伏特加,几乎就是瞬间没有。
其实在这里啤酒也卖的不错。各种饮料的消费就很一般了。卖的最好的是格瓦斯。
因为格瓦斯是开不限量供应的一种饮品,还有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格瓦斯酒精含量在二到三度,属于一种低度酒。
但是酒类在苏维埃可是相当的有市场,所以格瓦斯的销量才这样的好。
看到谢尔盖到来,负责售卖格瓦斯的工作人员飞快的接了一杯格瓦斯递给谢尔盖。
“主任,转了这么久应该口渴了,喝一杯解解渴。”
谢尔盖接过来格瓦斯,用赞赏的眼神看了一眼递给他格瓦斯的人,感觉这家伙有培养的潜质,
于是也就勉励了一句。
就这一句话,让这售货员骨头都轻了几分。
格瓦斯喝在嘴里微微发酸。有一种沙沙的口感,这口感不但谢尔盖喜欢,大部分的苏维埃人同样喜欢,谢尔盖发誓他从小到大喝到地方饮料里面有这种口感的除了格瓦斯,就是可乐。
想到可乐,谢尔盖感觉嘴里的格瓦斯也不好喝了,作为一个参加过攻打柏林老兵,他曾经以把缴获的手枪从鹰酱的士兵手中换取过一些可乐,那味道让他至今难以忘怀,很可惜,两国对立越来越厉害,现在喝不到了。
不过作为一个领导的谢尔盖还是有自己消息的来源,他可听说了,如今只有东柏林那边的商店偶尔还有卖。只不过那价钱可是高了很多,即便谢尔盖这样在莫斯科不算中高收入的人买一瓶也是相当的肉疼。
正当谢尔盖回忆可乐的美妙的时候,手下负责库管的工作人员找到了他,
“主任,这批新来的货物?”这名员工说着递给谢尔盖一张单子。
“按照以前的规定,对了,把里面的罐头给拿出来,放到卖香肠卖肉食的地方。”
不得不说从华夏来的原味猪肉罐头,无论分量也好,口感也好,吃着比自己国家工厂生产的好很多很多,用它们代替香肠,也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主任,这里面有一款华夏生产的饮料,需不需要放在饮料局域?”这名员工指着手推车上一垒起来的包装盒开口问。
“哦!这是什么饮料?”谢尔盖开口问。
“是华夏国生产的生产的可乐。这包装上写着叫先锋可乐。”售货员指着外包装上中苏双语的标志道。
“可乐?华夏人也会生产可乐了?”对于此谢尔盖相当的怀疑。
不过他这种怀疑是有根据的,从鹰酱援助开始,苏维埃的人就见识到了可乐,并深深的迷恋。
从断货开始,苏维埃就有组织的进行仿制工作,只不过制作出来的可乐味道一言难尽,根本就没有人喝。。
如果不是购买可乐原浆需要外汇,那么这个销量还可以翻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