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秦侠教习(求订阅!)
罗明闻言,面色顿时一僵。在梁国境內,魔道之物向来是明令禁止的。
他犹豫片刻,才缓缓开口:“常道友,实不相瞒,经营商行这么多年,確实遇到过有道友拿著魔符来售卖。不过按照规矩,我们向来是直接拒收的。”
“不过常道友既是出於钻研符道之心,我倒是可以说说所知的一些情况。”
说完,他又神色严肃地补充:“只是此事,还望道友莫要外传。”
陈玄点了点头:“罗管事放心,常某心中有数。”
罗明指尖轻敲桌面,沉吟良久才道:“其实魔符製作,並不像外界传的那般邪异。什么以人皮为纸、童男童女心头血为墨,多是市井谣传。”
“灵符符墨用的是硃砂,魔符符墨用的则是玄砂,此物多形成於阴煞匯聚之处,是一种天然蕴含阴气的灵矿。”
“至於符纸,二者本无二致。只是灵符需在午时阳气最盛时曝晒,使符纸由素白转为明黄,而魔符则需在子时阴气最重时完成最后一道工序,且全程不得见光。”
陈玄暗自点头:“原来如此—”
罗明神色一肃,沉声道:“常道友,魔道之物终究是禁忌,道友纵使好奇,也切莫轻易触碰。”
陈玄正色道:“自然。多谢罗管事告知。
说著,他从储物袋中取出一沓沓符篆,整齐码放在桌上。
这一日。
清晨,天光微亮,陈玄便从打坐中醒来。
他整理好衣袍,御剑前往云篆峰主峰旁的侧峰,孺子堂便坐落於此。
在青玄宗,各峰等级森严。如云篆峰这般专精符道的峰头,学徒皆在主峰的符院修习,而对外门弟子开设的制符课程,则安排在侧峰的孺子堂。
陈玄来得极早,孺子堂前尚无人影。
他推开厚重的大门,堂內景象映入眼帘:两百余个蒲团整齐排列,最前方是一方书案和一把太师椅,案上已备好符纸、符墨等物。
他穿过排列整齐的蒲团,最终停在那方书案前。
他转过头,看著整座大堂,忽然有些恍惚。
当年他还是杂役时,每次偷閒来此,堂內总是人满为患,连过道都挤满了旁听的外门弟子。而他,往往只能站在门外,远远听著里面模糊的讲解声
陈玄仔细擦拭著书案,他將符纸按品阶分列左侧,符墨则置於右侧,每样耗材都摆得整整齐齐。
他听人说,那位负责授课的秦侠教习,是出了名的严苛。
儘管昨日已亲自监督布置了整个孺子堂,但他仍特意早早赶来再度细细检查一遍,生怕出了紕漏。
不多时,孺子堂外渐渐响起脚步声。三三两两的外门弟子陆续进入,都是些提前赶来占位的勤勉之人。
那些早早抵达的外门弟子不时偷眼打量这位陌生面孔。
合身的道袍衬得他身形格外挺拔,袖口处银线绣制的符笔纹样若隱若现,正是云篆峰学徒才有的特殊標记。
陈玄静立书案旁,眼眸微垂,对周遭投来的好奇目光恍若未觉。
很快,孺子堂內便坐满了人。乌决决一片人影,却没人敢发出声响。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目光不时向最前方那方空荡荡的书案。
辰时刚到,陈玄忽然感觉身旁一阵清风拂过,带著淡淡的幽兰香气。
他心头一凛,还未及反应,一道素白身影已无声无息地出现在书案后。
他连忙低头行礼:“见过秦教习。”
“嗯。”
一道清冷的女声响起,声音不大,却让整个孺子堂为之一静。
陈玄心中一证。 这位秦侠教习竟是女子?
记忆中关於这位教习的传闻飞速在脑海中闪过:乃是云篆峰近两百年来最年轻的筑基修士,符道造诣极高,授课严苛却从没人提过,这位教习是位女子。
他保持著行礼的姿势,不敢贸然抬头。
“你就是陈玄?”
那声音再次响起,陈玄能感觉到一道目光正落在自己身上。
陈玄微微抬头,“弟子陈玄,云篆峰学徒,见过秦教习。”
秦教习素手轻抬,將案上的符纸理了理。
“马师兄跟我提过你。”她声音依旧清冷,却多了几分审视的意味,“日后便由你来做我的助理。”
陈玄刚要应声,她淡淡道:“准备上课吧。”
“是!”
陈玄默默后退两步,站到书案侧后方,这才敢真正抬起头看向这位传闻中的秦教习。
他曾在心中设想过许多次秦教习的模样。
既然名为“秦侠”,又有著极为严苛的名声,想必是个鬚髮皆张、眉目如剑的严厉老者;又或者是个面容冷峻、不苟言笑的中年修士。
却从未想过,这位令外门弟子既敬且畏的教习,竟是名女子。
秦教习约莫三十出头的模样,素净的面容上找不出半点脂粉痕跡。
她束著简单的道髻,只用一支白玉簪固定,几缕碎发垂在耳际,衬得肤色越发素白。
这般模样,恍若从古画中走出的女冠,清冷疏离中透著几分出尘之意。
秦教习扫视了一圈,开口道:“符篆一道艰深晦涩,非天资聪颖、勤勉刻苦之人难有所得。如果不是这块料,儘早另寻出路,莫要浪费自己的时间。”
陈玄闻言一愣。
这般直白犀利的开场白,倒是与寻常教习循循善诱的授课方式大相逕庭。
堂內顿时鸦雀无声,不少弟子面露志忑之色。
秦教习左手取出一支青玉符笔,正欲伸手蘸墨,忽然眉头微。
陈玄见状先是一证,隨即反应过来。
他特意將符墨摆放在右侧,却没想到这位秦教习竟是左手执笔。
陈玄暗叫一声不妙,却见秦教习素手轻挥,那瓶符墨便凌空而起,稳稳落在案几左侧。
她神色如常,符笔轻点墨汁,“今日讲授基础符纹勾勒。”
“一道完整的符篆,符纸为体,符纹为神,符墨为媒。三者相合,方能引动天地灵气”
秦教习手腕轻转,符笔在纸上勾勒出一道流畅的弧线。
“《云笈七籤》有云:“符者,合也。合天地之烈,通鬼神之机。』而这『合』字之要,首重符纹精准。”
她边说边画,每一笔都恰到好处,“符纹不是隨意勾画,而是对天地法则的摹写。一笔一画,皆有深意。”
“故而《玄符经》也有言:“符者,天地之筋骨也。纹正则气顺,纹乱则法崩。』唯有符纹分毫不差,方能与天地之相应。”
“今日所讲之轻身符—”
堂內弟子个个屏息凝神,目光紧盯著秦教习手中那支游走的符笔。
有人不自觉地以指代笔,在膝上临摹;有人眉头紧,似懂非懂地点头—
陈玄更是看得入神。
虽然轻身符这类基础符篆他早已熟练掌握,但亲眼目睹一位符道大家现场演绎,感受又自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