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似变非变(1 / 1)

对于吴人来说,合肥一直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地方。

爱是因为这里是江东政权进取淮上的重要跳板,得失关平国运。

恨是为了获得这座跳板之城,吴国已经为此付出了太多代价。

初代吴王孙权。

老将周泰、孙韶、韩当。

中生代的朱桓、贺齐、刘劭、鲜于丹。

宗室小将孙奂等等。

全都折损在这一战。

直接打崩了东吴的国运。

以至于彻底沦为汉魏的臣属,失去问鼎中原的资格。

如今时过境迁。

当初那座立于逍遥津边上的合肥旧城也早被大火焚毁。

诸葛恪望着眼前更靠近北边寿春的合肥新城,心中难免五味杂陈。

若无那场惨败,自己现在应该也能成为一位上国将军了吧?

东吴何须依靠虞翻这种鼓唇弄舌之徒,来延长国祚?

嗟叹间,一行人终于来到城门前。

早有人在此恭候。

却不是曹洪或者贾逵的门下属吏。

而是一个看上去十二三岁,明显刚刚束发的少年郎。

虽说吴国众人从未指望两位曹魏重臣以上国使者的规格来接待。

但怠慢至此,加之合肥又是吴人伤心地。

难免有了些情绪。

于是纷纷扬言要杀入城中讨个说法。

就连自称跟来看戏的诸葛恪,也不免勃然作色。

然而作为使团领头人的虞翻,大概是经历过更耻辱的时刻,此时反而显得宠辱不惊了c

郑重地上前打听这少年的来历。

得知对方是贾逵的嗣子贾充之后,更是露出一副受宠若惊的神色。

诸葛恪等人既看不过眼,又不好驳了他的面子,纷纷以袖掩面。

那贾充看着眼里,眼睛滴溜溜一转,朗声道:

“诸位客勿要着急。”

“骠骑将军与我家之所以不亲出城郊迎,是有原因的。”

此言一出,虞翻忙不迭道:

“野老樵,岂敢劳驾上国重臣郊迎?郎君此话要折煞我也!”

诸葛恪等更是不忍直视,继续掩。

贾充则不紧不慢继续道:

“客所提议之事,影响甚为重,须从长、从密计议。”

“而以曹骠骑的名位,若亲自露面,未免过于张扬。“

“所以此番是扬声来淮南替天子劳军的。“

虞翻听到这,又见缝插针地说了一句“将军辛苦”

“至于我家大人——”贾充微微一顿,脸色一暗。

“自来淮上便突然抱恙,卧床而不能起。”

“医者私下告诉我,或有旦夕之危—仓促之间,我也不知该如何应对,只能亲自来迎接诸位贵客,免得生出什么误会。“

听到这里,除了虞翻之外,东吴众人才面色稍缓。

毕竟当儿子的不至于这么诅咒自己老父。

至于虞翻,听闻贾逵病重,却反而显得焦躁起来。

但事已至此,急也无用。

一人只能先到驿舍安顿。

接下来数日。

曹洪和贾逵始终没有露面。

也始终没有任何一位正经的魏国官吏前来交接。

私下去打听,却连曹、贾二人的影子都找不到。

只知道贾逵确实病得很严重,已经到了上书乞骸骨的程度。

而贾逵一旦故去,那东吴能借助的力量必然要少一位重量级的大员。

好在,大概十二三日之后,贾充再次露面,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曹洪不日将派遣心腹来与虞翻对接结盟的事宜。

非止曹洪。

朱灵、王凌、臧霸的使者也都已经出发前来合肥。

至于贾逵这边,他的嗣子本身就可以代表。

可以说,张昭和虞翻的构想,在这一刻,总算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除了诸葛恪以外,东吴使团人人鼓舞,又对虞翻的手段佩服不已。

诸葛恪却提醒众人道:

“若魏人早有此意,何必故意在此地拖延我们将近半月?”

“谁知道他们暗地在图谋什么?”

闻得此言,贾充主动解释:

“不瞒诸位客,之所以迁延了这么些时,是因淮南有重人事变动——”

原来。

就在贾逵因老病请辞的当口,曹睿突然下手调整淮南的人事任命。

具体来说,就是将充州刺史王凌平调为豫州刺史。

徐州的臧霸则接任已经空置了好些年的扬州刺史。

至于一直坐镇魏属扬州的后将军朱灵,则东调徐州,顶替臧霸原本的职责。

骠骑将军曹洪则加了节制淮南诸将的职权。

这会正忙得不可开交,没顾得上虞翻一行人。

“那兖州刺史又是谁继任?”

虞翻忍不住追问。

贾充:“毋丘俭字仲恭,天子心腹。”

这下众人彻底听明白了。

那位远在邺城的大魏皇帝,很显然对大河以南的各路外军不太放心。

于是趁着贾逵病退的时机,来一次大洗牌,并继王肃之后,再次往南安插了自己的眼线。

怎么说呢?

众人既意外,又不意外。

意外的是,贾逵病得真不是时候。

不意外的是,这些年曹魏虽然渐渐落于下风。

但那曹睿俨然有几分父祖的雄略。

这么一位雄主,怎么可能对外将们不加以提防?

虞翻搞清楚前因后果,顿时安心下来。

自信的笑容重回脸上,对众人道:

“魏帝虽有英略,但时势使然,各路将军们已有保存之。”

“他这一番轮换,除了安插了个腹臣毋丘俭以外,哪有真正动摇大局?”

“我倒是感激他如此提防,让将军们人人自危,反而促成了我和张公的谋划——大事成矣!”

众人一想到那几位的使者不来则已,一来就同时过来,都感觉确实是这么一回事。

于是悬了半个多月的心,终于平复了下来。

纷纷恭维虞翻的隐忍和谋划,又为即将立功而感到高兴。

只有诸葛恪,一直打心底里怀疑魏人的态度。

此时看到同伴们弹冠相庆,心底不免感到厌恶。

只是空口无凭,反驳也没有底气。

想到这里,他再无看戏的心思。

说起来,自己早前寄向北边的两封信,应该都收到了吧?

为了谨慎不张扬,那两封信他都建议对方别直接回寄他手上,而是只作寻常家书,寄给身在江夏(吴属)的父亲诸葛瑾。

干是翌日便向虞翻、张休等辞行南归。

众人本就对这个只会说风凉话的纨绔子弟没什么好感。

除了张休象征性地送一送友人,旁人巴不得他早些离去。

总之,诸葛恪灰溜溜地跑回江边濡须口,寻了一叶轻舟,准备溯将西上江夏,去鄂县见父亲。

但船行不过两三日,他就在上游的皖口附近,与诸葛瑾不期而遇。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积道人 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 魂穿武大郎征服潘金莲拿下扈三娘 穿越妖尾,道士竟成圣十大魔导 天崩开局,除了卷还能干嘛! 敲骨吸髓?重生另选家人宠我如宝 完美世界:每日获得三条情报 两界穿梭,从光合天赋到光之子 精灵药剂店经营日记 宋皇不苟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