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降书(1 / 1)

扬州,寿春。

魏征东将军,扬州刺史曹休,今日既没去军营巡视军士训练,也没有登上肥水对岸的北山欣赏深秋景色。

反而带着本地的典农校尉,一同视察军屯。

这当然不是因为曹休突然起了铸剑为犁的心思。

或者因为孙权北面称臣以后,扬州方向暂无大战,以至于闲得发慌。

相反,曹休始终坚定认为,魏吴之间早晚会再起大战。

而自己必将能以这场大战为踏脚石,创建不朽功勋。

说不定,还能碰一碰宗室第一大将的名位,当个大将军大司马什么的?

毕竟。

当下的大将军曹仁不但年迈,且早在前年襄樊溃败中已经丧失所有锐气。

公认的冢中枯骨。

至于原本稳稳压自己一头的曹真。

近来在关中栽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跟斗,以至于陷入无止境的讨贼当中……短时间内看不见立大功的可能性。

这么一算,各方镇将里。

好象就只剩一个镇南阳的夏侯尚尚有机会跟自己争一争高下了吧?

可夏侯尚毕竟姓夏侯,不姓曹。

换言之,不论主观感受,还是客观事实,曹休距离宗室第一将的位置,触手可及。

那他怎忍得住不去争一争?

思忖间,一行人抵达一处名为“芍陂”的大湖附近。

自先秦以来,历代有识之士都曾修治芍陂以灌溉农田,使之成为淮南地区的重要的水利工程。

哪怕是最为动荡的建安年间,也曾先后有过两次系统性的修治。

最近一次还是曹操亲自主持的。

曹休作为曹操亲手培养的宗室子弟。

自然不会忽视这里的建设。

不过,就在他视察到一处刚刚播种的宿麦田时。

却看见一名皂衣小吏正拿着一把树枝在地上摆弄,十分专注。

曹休起初以为对方在算数,便让左右留下,悄然上前查看。

但横看竖看了好一阵子,感觉不象是算筹。

反倒有几分排兵布阵之意。

不由更加好奇,干脆走到对方跟前。

皂衣小吏这才意识到有人靠近,一个激灵站起,旋即便看到了身佩金紫的曹休。

脸色一红,结结巴巴道:

“下下吏,拜拜见,将呃,将军!”

曹休只当对方是紧张,指着地上问道:

“这是军阵?”

小吏连连颔首。

曹休顿觉有趣,道:“你懂兵法?”

小吏:“略,略懂。以前,在,在家中,读,读过。”

曹休:“可曾从军?”

小吏:“未,未曾。”

曹休算是听出来了,此人并非紧张,乃是天生口吃。

随后又闲聊了几句,得知对方本为南阳新野、棘阳一带的大姓邓氏子弟。

自建安十三年刘琮投降后,随亲人北迁到汝南参加军屯。

如今成了一个稻田守丛草吏。

话到此处,曹休其实已经没了谈兴。

毕竟双方地位悬殊,对方还是个结巴,光听他说话就费劲。

但那小吏大概不愿意错过难得的进步机会,突然道:

“将,将军,可,可是要伐伐伐吴?”

曹休目光一凝:

“谁告诉你的?”

小吏道:

“猜的。”

见曹休不语,他自知机会来了。

微微吸气,居然流利了起来:

“孙权虽然称臣,却诚心不款,早晚必为祸。”

“朝廷又素来忌惮孙刘联盟,将军为扬州大将,岂会不替朝廷分忧?”

曹休见对方果然是猜的,顿时放松下来。

正欲勉励对方两句,随行而来的典农校尉却突然上前,指着那小吏骂道:

“你今日的帐目算完了吗?杂草除完了吗?”

“该做的没做好,何故洋洋自得?”

又对曹休道:

“从前韩昭侯宿醉,典冠者担心他受冻,为他加衣。韩昭候醒来后,同时治罪于典冠和典衣。”

“这是因为典衣者没做好分内事,典冠者却侵占了典衣者的职权。”

“可见侵官之害,比受冻还可怕。”

“今日将军来问农桑,却与一失职的农吏言兵事,这不是鼓励官吏不守其官,扰乱朝廷的法度吗?”

曹休感觉对方有些小题大做了。

自己不过兴之所至,闲聊两句而已,何至于引经据典来骂自己?

但该说不说。

申、韩之法乃是本朝太祖所钟。

这个出自《韩非子》的故事更是典中典。

搞不好会影响自身的清誉和仕途的。

而曹休怎能让这种无关痛痒的小人物小事情影响到自己远大的理想?

当即故作虚心纳谏,随后借口要处理军务,迅速离去。

竟连那小吏的名字都不曾过问。

……

且不提邓姓小吏如何失魂落魄。

曹休一回到军营,便有佐吏递上两封急信。

他先打开加了“前将军印”的那封。

只是看了数息,便嗟叹道:

“为何偏偏是张文远病笃,而不是江东的贼酋!”

“若使文远将军矫健如往昔,何须劳师动众?精骑八百足可破建业,擒孙权!”

又吩咐左右继续留意合肥方向的动态,务必第一时间掌握张辽的病情。

其后打开第二封。

这次看了好半天才压下。

帐下左右不解其意,纷纷询问。

曹休嘴角微翘,道:

“本以为孙氏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士民皆依附。”

“今日方知,彼徒有虚名,未必有其实!”

旋即展示此信,对左右得意道:

“此乃月内所得的第七封降书!”

……

“伯言,此间只有你我二人,你给我句实话。”

“此番谋划,可有十足把握?”

石头城外,诸葛瑾看着给自己送行的陆逊,没忍住问出了心里话。

陆逊对诸葛瑾还是相当尊重的,并未隐瞒:

“世间本无万全之策。”

“昔年周公瑾和黄公覆火烧北人的战船,黄公覆诈降于敌,难道没想过会被曹操识破?”

“不过是庙算过后,胜算多败算少,便尽力一试。”

诸葛瑾默然数息,道:

“我听明白了。”

“你其实并未将胜算寄托在曹休轻信你投降,哪怕你为此连写了好几封降书。”

“这个当然。”陆逊负手轻笑。

“曹休自幼跟从曹操征战四方,乃是一员宿将。”

“比起信上的文本,他更愿意相信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听。”

诸葛瑾恍然:

“所以你才让大王将我‘谪迁’到鄂县?以此证明你不被大王所喜?”

“此其一也。”陆逊颔首。

“除此之外,大都督(朱然)北屯于皖城,濡须督(朱桓)增加食邑户数,均为此计。”

“毕竟你我若不得志,那总要有人得志吧?”

“况且大都督的计策虽然迟缓,却也是最为稳妥的办法。”

“曹休若有南征之意,怎会容忍大都督在皖城从容营建、屯田?此为攻其所必救也。”

诸葛瑾听到这,终于安心。

又不由惋惜道:

“以伯言之才当三军大督绰绰有馀,如今只能屈就于人下了。”

陆逊闻得此言,却笑而不答,拱手拜别诸葛瑾。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修真试炼 苏铭渊天焱 修仙:我以神通觅长生 综影视:攸宁的演绎人生 小老板的杀毒养成系统 梦衍轮回 心动限定予你吖 大明:大孙朱雄英,老朱扶我春庭雪 全民超人,闯荡诸天! 四合院:穿越送老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