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 第218章 一个合格的参谋部,至少得给所有假想敌都做方案

第218章 一个合格的参谋部,至少得给所有假想敌都做方案(1 / 1)

第218章 一个合格的参谋部,至少得给所有假想敌都做方案

“你说施里芬方案在政治和外交层面就是个半成品?有点意思,敢这么说话的人可不多了,希望你能给出详尽的理由,否则你今天这番大言不惭,可是有可能受到处分的。”

戈尔茨元帅内心其实已经很期待鲁路修说出一些干货来,但他明面上还是要装作大公无私的样子。

虽然整个波茨坦军事学院的人都知道,戈尔茨跟施里芬的恩怨大了去了。

鲁路修也犯不着讨好这位退休老校长,当下他只是秉公地分析道:“我记得1914年7月初的时候,皇帝其实多次表达了并不愿意发动战争—一虽然,不得不承认,当今陛下在位的这二十几年里,帝国和布列颠尼亚人的关系恶劣了很多,这是客观事实。

但皇帝并没有在1914年那个时间节点、主动发动战争的想法。帝国的海军,帝国的物资进口和战略储备,都没有做好进行一场全面战争的准备。

布列颠尼亚人的国力是不如我国的,如果进行长期军备造舰竞赛,就算他们说了帝国每造1

艘战列舰,布国皇家海军就要造2艘”这样的狠话,但那也只是虚张声势,真要是拉长时间轴比工业国力,布国人的工业实力根本兑现不了这个口号!

所以,世人不能因为陛下在未来远期的某个时刻或许会想要发动对布国的竞争,就说1914年7

月那个时间节点、那个节骨眼上,陛下就已经想发动战争了。

而最终一切演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就是因为施里芬计划、以及施里芬参谋部的无能和失职。我曾经通过正规权限申请查阅过帝国的内部纪要,那上面明明白白显示,在1914年7月22日与26日的两次闭门会议上,陛下都向总参谋部与外交有关部门的大臣询问:

有没有可能不打这场战争?或者有没有可能,单单只跟露沙人打这场战争?如果战争最后爆发了,按当时的形势来看,99的概率是因为奥国为了报杀皇储之仇,对塞国开战。而露沙为了大露沙文注意,会对奥国开战,对我德玛尼亚的盟国开战。

法露协约虽然也有一定的协约效力,但那毕竟只是协约”而非我们和奥国之间的同盟”,他们要求的是当彼此遭到第三国入侵时,另一方有义务协防,可没说露沙人主动发动战争时,法兰克人也有义务去助战。

无论如何,在1914年7月中下旬这个节骨眼上,因为战争爆发的前奏是一场意外的刺杀,加之之前的1912年和1913年,塞国都在巴尔于半岛发动和打赢了一次巴尔干战争(第二次巴尔于战争不算塞国发动的,它只是打赢了),当时欧洲可是有很多域外国家,也觉得塞国太过咄咄逼人,且主动招惹大国。

帝国如果在那个时候克制一点,理论上是有可能单独对露沙开战,避免法、布第一时间下场的。但为什么最后没能实现呢?其实主要就是因为,总参谋部只做了一份施里芬计划!

在施里芬计划里,是包含了对露沙作战内容的,但那些内容很简陋,甚至还缺省了一个前提,那就是先以小规模机动兵力佯动牵制拖延露军6周,趁这个时间差全灭法兰克,再掉头回来收拾露军”。至于掉头回来后怎么打,几乎没有任何展开,就是要见招拆招。

这里面有多大的漏洞?施里芬计划根本就没有做任何在不与法兰克开战、至少在不进攻法兰克的情况下、单独先进攻露沙”的方案!而且,总参谋部当时也没有一套其他的方案。

所以,最后皇帝陛下才被告知如果要开战,就只有一套方案,那就是先尽快干掉法兰克”,不存在只针对露沙的局部战争动员,只有总动员”。陛下是在两次要求总参谋部拿出别的方案未果、被告知无论如何来不及再紧急做一份方案、要执行就只能执行这个,才被迫先招惹了西线。

内部纪要里还明明白白写着陛下签署动员令之后、对将军们说的话:先生们,将来有一天你们会为现在做的事情后悔的。

施里芬生前,还说他是克劳塞维茨思想的继承者,说他这种把军事置于政治、经济和外交之上的粗暴做法,是对克劳塞维茨理论的与时俱进的改良”。

但他哪里算是改良?改良能把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这句克劳塞维茨开篇就点明的话都给事实上否决了么?天下有这样把根子都改掉的改良么?

施里芬还说他是伟大的赫尔穆特冯毛奇总参谋长的继承者,继承了对方的军事思想。但是在赫尔穆特冯毛奇元帅担任总参谋长的时候,可是有过一套西守东攻”的作战计划的。

在1880年代的时候,毛奇总参谋长设想过西线边境较短,对防守方更有利,适合修筑严密的防线筑垒地带,所以只要守住边境即可。东线边境宽阔,地形复杂,开发程度低,不可能全线修筑筑垒地带,所以相对利于进攻方。但露沙纵深广大,必须吸取拿破仑的教训,不可能追求全面征服露沙人,只能打几场漂亮的运动歼灭战,以持续消灭露沙有生力量,制造其国内反战压力,再给予敌人相对宽大体面的停战谈判条件,结束战争”。

只可惜,这套方案在施里芬任内被认为是虽然可以打赢战争,但打赢了也没多大意义,并没有彻底征服任何一个敌国,最后还要给敌人体面停战”,所以在陛下期盼开疆拓土的思路下,总参谋部转向了更激进的、至少要通过一场战争彻底征服至少一个敌国的施里芬计划——”

鲁路修洋洋洒洒语气激昂,一口气历数了施里芬的内核问题,那就是下克上、军事主导政治。

这是最内核的问题,对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的最内核论点都背叛了。

戈尔茨元帅难得地没有打断,一直听他大放厥词到这一刻、才插话道:“你这么说,似乎也有点过分,战争打成现在这个样子,也不能说是施里芬参谋长遗留的问题,执行层,其他因素,也都有责任。”

鲁路修立刻澄清:“我没说都是施里芬参谋长的责任。事实上,小毛奇参谋长也有责任,此事陛下和国会都已有公论,小毛奇参谋长的卸任是完全合理的。

但我想说,对于小毛奇参谋长具体责任的细分,其实还有很多地方值得研究。

小毛奇参谋长的直接卸任理由,公开的原因,都是他执行施里芬计划失败了。但他在执行上的问题其实没那么严重,在制作参谋预案方面的问题,则比公开的更严重。

施里芬参谋长是1913年过世的,而且去世前最后一年多,健康状况已经非常恶化,几乎不能视事。所以,施里芬参谋长其实并没有全程关注到1912年的第一次巴尔于战争和1913年的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而在此之前,帝国的主要外交紧张危机来自于哪里?来自于1906年的第一次摩洛哥危机和1911

年的第二次摩洛哥危机。

两次巴尔干战争,都是东线的战争,导致世界局势紧张的都是露沙人及其党羽的问题。而两次摩洛哥危机,都是西线的危机,导致世界局势紧张的都是帝国和法兰克人之间的争夺。

所以在施里芬参谋长制定计划的那些年里,他没看到东线的紧张程度有超越西线的趋势、他也不可能预料到后来的萨拉热窝事件等直接导致战争的导火索会是什么样子的、也不可能预料到露沙人竟然会送给我们一个正义的开战借口”这种情况,在施里芬参谋长生前,他的一切计划都是基于未来的战争或许是帝国主动发起的”这一推演,他没料到敌人会送借口,也就导致当借口送到面前的时候、我们没有抓住一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所以,我认为相比于执行施里芬计划不利,小毛奇参谋长当初最大的问题,是没能在他接手后的两年里,好好工作、加班加点根据新的政治和外交形势,做一份新的方案,或是补充方案。来解决如果东线的敌人给我们递刀把、递借口了,我们该如何去抓住”的问题。

正因为他没有拿出新的补充方案,消极怠工,所以当突发事件真的到来、战争真的到来时,他别无选择,只能去执行并不严格适配这一现实情况的施里芬计划”,同时他又没执行好,所以他该当被罢职。

我认为,在未来的世界,任何国家的参谋部,如果它配得上被称为一个合格的参谋部,那它就必须针对所有假想敌、制作专门单独的应急预案、如果单独和某个国家开战,仗要怎么打。这才是军事服务于政治、服务于外交、服务于经济、忠于皇帝和国家和人民应有的态度。而不是让军事凌驾于国家和人民之上!”

鲁路修提的这个问题,一战之后很多国家都吸取教训改了。

就象地球位面,德玛尼亚在二战时有“白色方案/黄色方案/蓝色方案”,一堆各种方案,单独把波兰、法兰克和其他邻国拎出来,假想如果单单和这一个国家开战,仗该怎么打。

这就是吸取了一战时的惨痛教训,他们也知道只有一套施里芬计划试图一招鲜吃遍天是不可能的了,那种豪赌已经付出过亡国的惨痛代价了。

玩过《钢铁雄心》的玩家也都知道,如果你玩的是丑国,就能看到游戏里丑国的外交军事国策线里,也有一堆各种颜色的方案,“黑色方案/红色方案/绿色方案”,不光有单独针对德玛尼亚的军事计划,甚至还有单独针对坎拿大和墨西哥这些丑国邻国的。

而这些方案,真实历史上也都是存在的,并不是p社这些游戏公司捏造。是因为丑国参联真心吸取了德玛尼亚人上次战争的教训,从此务求面面俱到。

因为别看坎拿大和墨西哥正常情况下对丑国毫无威胁,但鬼知道哪天会不会有个意外突发的黑天鹅事件、导致坎拿大或是墨西哥乱了,或是一夜之间变了颜色,需要丑国去秒杀呢?

同理,后世很多看官都听过一种传言:“地球位面的巴巴罗萨行动之前,其实对面也有一个“大雷雨计划”,所以巴巴罗萨只是先下手为强”一这种说法,严格来说是有点遐疵的,只能说“大雷雨计划”是确实存在的,但没有证据表明当时“大雷雨计划”有任何立刻落到实处的紧迫风险。

或许“大雷雨计划”也只是一种“针对任何邻国都要有备无患留一手”的作战计划,平时就是锁在参谋部办公桌的抽屉里吃灰。这一点不吹不黑,没必要尬黑。

连《亮剑》里的丁伟,上军校的时候都明白:别看50年代初,东方大国和北方邻居关系还很好。但作为将军,在作参谋预案的时候是不能有感情亲疏左右自己的判断的。

哪怕是当时的盟友,该提防就要提防,平时就要做一份万一哪天翻脸之后跟对方开干的国防计划,而那些批评丁伟“以盟友为假想敌”的人,才是迂腐之士。

这些道理,搁几十年后其实懂的人很多。

但无奈眼下是鲁路修位面的1916年,除了鲁路修这个穿越者,其他人都还没来得及反思想明白这个道理。

于是鲁路修就自然而然成了第一个提出“一个合格的参谋部,应该在和平年代不分亲疏地对所有假想敌邻国制定一份单独针对这个国家的作战计划,不论当时的外交形势、感情亲疏如何。因为你不知道哪天邻国就可能发生一个黑天鹅事件,如萨拉热窝事件那般,导致邻国突然局面变天,必须立刻雷霆手段处置。”

鲁路修此时此刻跟戈尔茨元帅说的那些话,其实倒是跟《亮剑》里丁伟在选题时说的差不多。

只不过鲁路修并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他也不选定特定课题,他只是给未来的总参谋部提要求,要求他们必须无差别无亲疏制定n份计划。

ps:上一章老有人提人名,给利德哈特翻案,这里稍微分析一下。麻烦提人名的人翻回去看一眼,我当时写的是“利德哈特的战忽”,我是对事不对人!

我没有针对利德哈特的全部学说,只是说利德哈特说的那些战忽的话。

就算一个人说的一部分话是对的,但不代表他说的全部话都是对的。

局座说的话很多也是对的,但他战忽敌人时说的话当然不是对的。

利德哈特分析德玛尼亚的那些言论,是明显的战忽,就是为了让德玛尼亚人在已经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好别反思,最好再有下一场战争的话仍然翻版施里芬计划,那么他们就可以再故技重施重新防住一次。

但最后地球位面的二战恰恰是因为曼施坦因没有照抄施里芬计划。他给了布国人一个“我们觉得施里芬计划本身没错,是执行过程中有问题”的印象,但实际上最后临门一脚用了少壮反思派的计划,才秒了法,才打出了敦刻尔克的局面。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八重神子:今天必须拿下雷电将军 美漫超英:赛博术士 太古顽石 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明末:玩骑砍的我能无限爆兵 韩教官的专属小迷糊 八零寡嫂诱他成瘾后,前夫回来了 男女互换术 四合院:后院正房我要了 八零年代:说不出口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