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橙大厦b栋10楼,共享会议中心。
午后的阳光通过巨大的落地窗,斜斜地铺在长长的会议桌上,将“智橙统采2012年股东会议”的投影字样映照得有些虚幻。
参会者的身影在光与影中交错,气氛微妙而安静。
智橙统采的总经理曾百方,一身笔挺的深灰色西装,站在主位前,手中捏着一份装订整齐的报告。
他目光扫过在座的各方代表,声音清淅而平稳。
“感谢各位股东抽空参会!
今天的会议主要有三项议程:复盘去年业绩、明确分红方案,以及表决新会员添加事宜。”
话音刚落,他抬手切换投影。而有力的数据呈现出来:
“去年全年,我们四家会员通过智橙统采平台达成的订单总额,合计4344亿元。”
曾百方顿了顿,让这个数字在空气中沉淀。
“这背后,是62个智橙统一标准的落地执行,126项公版技术的内部无偿共享,以及超过6800万件符合统采标准的内核零部件流转。。”
会议室里响起轻微的翻页声和笔尖划过的沙沙声。
橙子科技后勤部的宫韵,在自己带来的笔记本上,于“62个标准”旁认真地画了一个圈。
平果公司的亚太区采购负责人,身体微微后仰靠着椅背,指尖无意识地在光洁的桌面上轻轻敲击,目光掠过数字时没有任何波澜,仿佛这只是微不足道的日常。
特斯啦的技术总监则低头快速在手机上进行着货币换算,嘴角勾起一丝几乎难以察觉的笑意.
这点利润折合成美刀,在特斯啦的宏伟商业版图中,确实连一朵小浪花都算不上。
“我们首先预留了2730万元作为平台今年的运营和研发成本。。
最终,可用于股东分红的资金确定为7735万元。”,他逐字清淅地念出分配方案。
宫韵闻言,轻轻点头,在笔记本上记下这串数字。
步步膏的高级副总裁抬了抬眼,低声向身旁的助理确认了一遍金额。
而平果的负责人只是可有可无地“恩”了一声,对他而言,智橙统采的内核价值在于能帮果链,稳定采购到符合橙子系严苛标准的零部件。
这点分红,更象是顺手捡的糖果,甜,但不足以心动。
“接下来,是今年的订单要求!”
曾百方翻到报告下一页,语气稍显严肃。
“智橙统采实行的是,股东会员订单承诺制。
2012年度,每家会员在平台的最低采购额度不得少于1000万美刀,折算约7000万元。
这一点,还请各位务必留意并确保完成。“
宣布完这项硬性规定后,曾百方侧身,目光投向坐在会议桌末位的两位新面孔。
“现在,请允许我介绍两位预备会员。
这位是小麦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林彬先生,由橙子科技推荐;
这位是绿厂的副总裁陆左虎先生,由步步膏推荐。
按照智橙统采的章程,新会员添加需经现有四位股东举手表决,超过三分之二同意即通过。”
林彬和陆左虎立刻挺直了背脊,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微笑,眼神中混合着期待与谨慎。
曾百方话音刚落,宫韵便率先举起了手,动作干脆,指尖稳稳落在桌沿,表明橙子科技的态度。
步步膏的副总裁几乎在同一时间抬手,两人视线在空中短暂交汇,闪过一丝心照不宣的笑意。
这显然是陈默和沉一伟两个大佬,事先沟通好的默契。
曾百方目光扫向平果和特斯啦的代表:“还有哪位股东同意?”
平果的负责人微不可察地皱了下眉,心中快速计算:橙子(40)加步步膏(20)已是60,超过了半数,自己和特斯啦即使反对也无法改变结果。
他瞥了一眼旁边的特斯啦技术总监,对方几不可见地摇了摇头。
两人瞬间达成共识,与其无谓地得罪合作伙伴,不如做个顺水人情。
于是,几乎在下一秒,两只手也先后举了起来。
“全票通过!”曾百脸上露出笑容,正式宣布。
林彬和陆左虎立刻起身,向四方股东微微鞠躬致谢。
陆左虎声音洪亮地补充承诺:“感谢各位信任!绿厂添加后,承诺每年在平台的订单绝不低于1000万美刀!”
林彬也紧随其后表态。
“小麦公司同样郑重承诺!”
“关于股权稀释,在这里向各位做个简要说明。”
曾百方拿出更新后的股权结构表。
各位股东的相对持股地位保持不变,橙子科技依然是第一大股东。”
会议结束后,宫韵拿着详细的会议纪要,快步走向陈默的办公室进行汇报。
陈默坐在舒适的沙发上,手中摩挲着一个素雅的小青瓷杯,听完宫韵的汇报,他轻轻点头。
“这是个不错的开始!“
他顿了顿,目光仿佛穿透墙壁,望向窗外那片日益壮大的产业园。
“虽然随着更多同的添加,我们会慢慢失去在智橙统采的绝对主导权,但这本就是意料之中的事。
智橙平台上流通的公版技术,大部分都源自我们橙子系。
我们创立它的初衷,从来就不是指望那点分红赚钱,它能帮橙子系的零部件更多地卖出去,形成事实上的标准,这就够了。“
他拿起桌上的一份关于手机电池的技术文档,对宫韵举例道:“你看,就象现在的手机电池
智橙统采已经确立了16个公版标准,其中12个都是基于我们远橙新能源的气态锂’电池外形和接口标准。
这意味着,不管是平果、步步膏,还是新添加的绿厂,只要它们采用智橙标准,其手机硬件设计就必须适配我们的电池规格。
反过来,其他电池供应商如果想进入这几家的供应链,也得乖乖遵循我们制定的电池标准。”
陈默的嘴角,扬起一抹沉稳而自信的浅笑。
“智统采真正的利润前景和战略价值,从来不在那点统采业务本身,而在于通过这些零部件创建起来的、无处不在的标准专利。
平果和特斯啦现在不在意,无非是觉得我们底蕴浅薄,搞不出源源不断的独家技术,终有一天会被他们超越或甩开,
等他们反应过来,想要另起炉灶时,会发现我们的标准,早已象树根一样,深深扎进了全球手机产业的土壤里,想切割我们的时候,至少要他们半条命!”
嗯!在陈默可能都未曾完全预料到的某些领域,橙子系的标准,确实正以另一种方式,悄然嵌入全球供应链,而且不止于手机行业。
全球光学玻璃行业的格局,此时正暗流涌动。
北美糠宁气势汹汹,在种花家投入百亿巨资建厂,凭借资本优势大规模侵占下沉市场,并不断向中端市场发起冲击。
得国消特则依靠百年积累的技术底蕴,在高端光学玻璃市场独领风骚,时常下放一些“过时”技术,对中端市场进行“降维打击”。
霓虹旭消子这个曾经的中端市场霸主,近年来在上下夹击下,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技术和产能升级始终慢人一步,处境艰难。
今年初,旭消子的专务小林正雄,通过森晶机首席技术官田中建一的牵线,与橙科微电子的技术总监周明哲在东都会面。
当小林正雄亲眼见识到橙科那片名为“凤凰玻璃fh系列”的光学玻璃粗坯,那夸张的性能参数时,他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束光。
两者一拍即合。
旭消子出品牌和渠道,橙科出内核技术和粗坯生产。
于是,一款基于橙科“凤凰玻璃fh-2o”技术换皮升级的“cx系列”光学玻璃粗坯诞生了。
它虽然在绝对顶尖参数上,仍略逊于糠宁和消特的最新产品,但其卓越的性价比和均衡的性能,立刻为旭消子挽回了在中端市场的颓势。
这款“cx系列”。
运抵霓虹后,由旭消子根据自身工艺积累和中端市场须求,进行后期的消磨、研磨和镀膜精加工,形成独具特色的标准化产品。
它主打消费电子(手机摄象头镜片)和车载光学(adas辅助驾驶镜头)双赛道。。
化学强化后抗折强度达40opa,完全满足中高端设备的耐用须求。
更关键的是,其生产良率远高于旭消子旧产品线,单模具日产出量暴增50,成本大幅下降。
市场反馈是爆炸性的。
cx系列让旭消子实现了“逆袭式复苏”。
上市首月出货量即突破1200万件,环比增长210,迅速夺回部分失地。
在全球中端光学玻璃粗坯市场的份额从8回升至15,重新跻身行业前三。
客户看中的,正是其“性价比”
性能足够应对中端产品须求,价格却只有糠宁同级的75,消特的80。
橙科“凤凰玻璃”的品牌声誉,也借此在国际中端市场初步打响。”粗坯。
得国消特以高价购入fh-30粗坯后,凭借其登峰造极的化学强化与精密预处理工艺,将这块“朴玉”的基底潜力激发到极致。
随后交由光学巨头蔡斯进行纳米级研磨、独家多层镀膜及光学精度校准。
最终产出的高端光学组件(应用于专业单反镜头、车载激光雷达、工业高分辨成像镜内核组件),实现了跨代级的性能突破。
光学通过率,逼近理论极限。
这意味着用在单反上,夜景进光量提升15;
用在激光雷达上,探测距离从200米延伸至280米,恶劣天气下信号丢失率降低40。
机械强度颠复认知:
抗折强度高达680pa,超越部分高端蓝宝石玻璃;
抗冲击性能优异,能适应工业检测、户外勘探等严苛环境。
光学均匀性与成像精度,达“衍射极限”。
能彻底消除摄影时的边缘色散,满足半导体检测级别的高精度须求。
确保在极端环境下性能稳定,使用寿命极大延长。。
于是,原本有些尤豫的蔡斯与消特迅速达成共识,由消特出面与橙科深度合作。
又一款基于fh-30优化处理的“xc”高端系列光学玻璃粗坯诞生,品牌归属消特,橙科则作为内核技术和粗坯的“代工”方。
对于此刻的橙科而言,能将凤凰玻璃推销给顶级巨头,拿到实实在在的巨额订单和分成,远比争夺一个品牌虚名来得重要。
经由消特和蔡斯联手打造的这款产品,以其材料基底、加工精度和应用场景的全方位突破,被业界权威认可为,标志着第五代高端光学玻璃的诞生。
这无疑是上帝之眼一-蔡斯,对橙科基础材料研发能力的最高肯定。
橙科,终于在全球高端光学领域,刻下了自己的名字,成为上帝之眼中的晶状体。
眼看旭消子在中端市场逆袭,消特-蔡斯联盟在高端市场也凭借橙科粗坯如虎添翼,北美糠宁坐不住了。。
糠宁派出的谈判代表姿态强硬:糠宁可以每年将三成的下沉市场光学玻璃粗坯订单交给橙科代工。
但条件是
橙科必须承诺,永不自行进入光学玻璃下沉市场的成品领域!
这无异于要求橙科自废武功,永远被困在产业链的低附加值环节。
橙科自然是严词拒绝。
第二轮磋商,局势升级。
糠宁直接拉上了消特、旭消子,三家全球光学玻璃巨头的代表齐聚山城,要与橙科进行一场关乎未来全球光学玻璃市场格局的“四方谈判”。
橙科掌握的fh系列原始粗坯性能实在太突出,巨头们不得不坐下来,试图以“市场规则”和“业务领域定位”为名,让这个搅局者遵守他们制定的游戏规则。
而橙科内部,在经过激烈讨论后,也决定参与这次谈判。
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短板。
虽然有世界一流的粗坯技术和初步的精加工、镀膜技术
但橙科缺乏最顶尖的精密加工设备,缺乏足够数量的、经验丰富的熟练技术工人。
这导致后续高端精加工和镀膜量产环节,fh系列的中高端成品,始终无法稳定落地,成本高昂。
是坚持全产业链自主,还是在一定时期内与巨头合作,借船出海?
这需要极高的智慧和谈判技巧。
一时间,三大国际光学玻璃巨头齐聚种花山城,只为与一家成立不久的企业谈判,这本彼就在国内光学制造界引起了巨大波澜。
橙科的光学业务“墙外开花墙内香”,终于在国内同行惊诧和探究的占光中,站到了国际光学领域舞台的中央。
假如四方达成合作受伤的会是谁呢?
当然是原来的世界第三!
寒国三晶x光学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