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黄湖某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陆基试验场上,那艘庞大的、被外界长期猜测并戏称为“水泥航母”的仿真平台,正静静地蛰伏在无遮无拦的灼热阳光下。
但与以往任何一次测试都不同,今日,它前部约四分之一的飞行甲板局域,复盖上了一片崭新的、泛着特殊灰黑色哑光色泽的表面材料。
这便是由远橙新能源提供的“钙钛一体化太阳能甲板”试验段。
这并非简单的高强度太阳能储能一体板铺设。
甲板表面经过极其精密的防滑纹理设计,手感粗糙而均匀,确保了未来舰载机在高速起降冲击下,以及官兵在恶劣海况中作业时,所需的最大摩擦力与安全性。
一层高性能氟聚氨酯面漆,不仅赋予了其卓越的耐盐雾腐蚀、耐高温灼烧、
耐磨损以及雷达波隐身性能。
更巧妙地平衡了作为“发电单元”的能量收集须求与作为“航母甲板”的生命线安全须求。
没错!甲板的太阳能发电性能,经过防滑设计和上漆之后,至少丧失了30的发电效率。
不过,有舍必有得嘛!
在这里,太阳能发电是锦上添花的附加价值,坚固、可靠、安全,才是不可动摇的铁律。
测试总指挥、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的王总师,亲自坐镇灯火通明的指挥中心o
巨大的电子屏幕上,无数数据流如同瀑布般倾泻而下,实时反映着试验场的每一个细微变化。
“第一阶段,结构力学与耐久性极限测试,开始!”王总师的声音通过扩音器传遍指挥中心,沉稳有力。
首先是静载与疲劳测试:
仿真舰载机重量的巨型配重块,在龙门吊的精确操控下,如同巨人的脚步,一次次沉重地放置在甲板各处关键点位。
特别是仿真未来电磁弹射器滑轨,映射的内核受力局域。
密密麻麻的传感器,将最微小的形变量据实时传回。
同时,大型液压振动台开始发出低沉的轰鸣,仿真着航母在惊涛骇浪中的持续剧烈摇摆和冲击。
数千次、数万次的循环加载后,数据分析显示,钙钛一体化太阳能甲板的结构完整性依然完美,其远超500pa的屈服强度指标,在实际工况中得到实际的验证。
其次便是抗冲击测试:
在划定的安全局域内,小当量的爆破试验猛然响起,仿真战时近失弹爆炸的冲击波和破片攻击。
测试结果显示,甲板材料高达120j的抗冲击韧性指标,成功抵御了这狂暴的洗礼。
表面仅有预期内的可控局部损伤,并无任何结构性裂纹扩展,展现了惊人的轫性。
最后是环境适应性测试:
高压盐水喷雾设备,持续不断地喷洒着仿真海洋高盐高湿环境的雾汽,长达数千小时。
甲板的一部分,被置于特制的环境仿真箱中,经历着从零下80摄氏度极寒,到零上1200摄氏度烈焰的极端温度循环摧残。
最终,钙钛一体化太阳能甲板交出的答卷是:比传统特种钢材更优异的耐腐蚀性能,以及更宽泛、更稳定的温度适应范围。
“第一阶段测试,全部通过!数据优于预期!”操作员的汇报声,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
王总师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但随即下令。
“第二阶段,能源与功能集成测试,开始!重点关注超级电容数组!”
发电效能评估:
随着日照角度的变化,这片沉默的甲板开始无声地收集能量。
测试团队精确测量着,在不同光照强度、不同入射角度下的电力输出。
尽管为了绝对安全而进行的防滑处理,和面漆涂覆降低了理论最大发电效率,但其独特的“弱光发电”特性,却大放异彩。
在阴天、清晨、傍晚等光照不足的条件下,依然能保持稳定输出。
综合计算,这片试验甲板的日均发电量达到了兆瓦级,足以供应舰上大量日常用电。
显著降低辅助发电机的负荷和运行时间,这对于提升舰艇的隐蔽性和续航力意义重大。
超级电容充放电性能测试(关键内核):
这是决定整个方案成败的“心脏”测试。
在试验甲板下,使用脉冲放电技术,集成了四个并联的大型单体超级电容数组后,现场气氛瞬间变得无比凝重。
充电测试:
仿真航母主发电机,给甲板自身集成的超级电容数组充电。
得益于钙钛材料与电容结构的优异特性,充电过程平稳而迅速。
放电测试(内核中的内核):
仿真电磁弹射的指令终于发出!
刹那间,控制台上的指示灯爆发出刺目的光芒,屏幕上代表甲板超级电容数组储能状态的曲线,如同遭遇了断崖,呈近乎垂直的直线暴跌!
庞大无匹的电能,在一瞬间精确控制在250毫秒之内,被疯狂地释放出来一“能量释放峰值达到102兆瓦!持续时间245毫秒!完全满足并超越弹射指标要求!”
操作员几乎是吼出了这组数据,声音因极度的兴奋而微微变形。
一次完美的、无声却震撼人心的仿真弹射!
虽然没有真实的舰载机被推向天空,但通过能量回收与测量设备。
这次放电完美验证了“钙钛一体化太阳能甲板+集成超级电容数组”这一创新方案,完全能够满足未来电磁弹射系统,那堪称变态的瞬时极端功率须求!
指挥中心内,短暂的寂静后,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和低沉的欢呼。
王总师紧握的拳头缓缓松开,掌心满是汗水,他望着屏幕上那定格的成功数据,长长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黄湖测试取得决定性成功的捷报,被严格限制在极小的范围内,但在相关决策层和内核研发领域内部,却引发了地震般的连锁反应。
第二代航母的原始设计方案,被连夜送入机房进行大规模修改。
原本必须预留出来容纳庞大传统电容组和部分冗馀燃油储备的宝贵舰体内部空间,被惊人地压缩释放出来。
这些空间,将可以用于搭载更多的舰载机、弹药、航空燃油,或者安装更强大的相控阵雷达和近防武器系统。
航母的整体作战效能、持续打击能力和自持力,因此得到了质的飞跃。
装备部亲自出面协调,由“种石化”、“种化工”这样的国字号巨无霸企业介入。
负责关键基础材料的规模化、高纯度代工生产,确保了产能和供应链的绝对安全、可靠。
并且奇迹般地将综合成本压制在了,一个让远橙依托传统商业路径,难以实现的低位。
种石化和中化这样的庞然大物通过,规模效应、技术协同、预期降价的方式,把原本120万一吨的钙钛基质粉末,直接干到了80万一吨!
什么叫白菜价,这提莫的就叫白菜价啊!
要不是橙创那边生产的加工辅剂成本太高,他们甚至能把价格于到60万一吨!
这不仅是航母技术的单点突破,更是一次对国内高端新材料和先进位造产业链的强力拉动与升级。
钙钛一体化甲板的成功,打开了潘多拉魔盒,释放出无限的想象空间。
未来的两栖攻击舰、大型综合补给舰、甚至规划中更庞大的水面舰艇,都可能广泛应用此类技术。
一个能够自主发电补充能源、能短时间储能、能瞬间提供恐怖脉冲能量用于武器系统、同时还具备优异综合防护和隐身性能的舰船平台,其战略价值与战术灵活性,无法估量。
当《简氏防务》等外媒,还在依据过时的情报和分析,煞有介事地猜测种花第二代航母可能因“综合电力系统与电磁弹射技术瓶颈”而被迫推迟甚至取消电磁弹射方案时。
他们绝不会想到,在武城黄湖那个被严密守卫的“水泥航母”上,一场静默的技术革命已经完成。
当未来某一天,真相大白于天下时,所带来的将是全球性的、颠复性的技术震撼与战略失衡。
王总师站在指挥中心的窗前,凝视着远处在夕阳馀晖下,闪铄着幽暗而深邃光泽的试验甲板,心潮澎湃。
这不仅仅是一块甲板的材料更替,这是一次对国家整体工业实力、科技创新体系、工程实现能力,以及战略决心的全面升级与肯定。
这块看似普通的“板子”下面,涌动着的,是一个大国迈向深蓝、坚定走向复兴的磅礴力量与无限潜能。
黄湖的捷报,如同一声冬雷,在相关领域内部炸响。
随之而来的,是一份沉甸甸、光闪闪,却让远橙新能源总经理许明远感到无比头疼的正式订单意向书。
关于“钙钛一体化太阳能甲板”的初步生产合约。
装备部的效率高得惊人。
测试数据报告上去仅短短几天时间,原则性的批复和初步的采购意向,就已经传达了下来。
虽然这只是前期小批量生产,用于进一步陆上全尺寸模块集成测试和长期可靠性验证。
但涉及的材料吨位、技术复杂度和隐含的金额,已经远超远橙过去任何一次“小打小闹”的试产订单。
照理说,拿到这种关乎国运、意义非凡、且能带来巨大声誉和潜在利益的订单,任何心系国家发展的人,都应该欣喜若狂。
可许明远在最初的肾上腺素飙升之后,看着办公桌上并排摆着的两份文档,嘴角只剩下难以言喻的苦涩。
一份,是似乎自带光环、闪铄着“国家使命”金光的“钙钛一体化太阳能甲板”订单意向书。
另一份,是生产部前经理刘继平阴阳合同事件的内部调查报告,以及由此引发的公司内核业务——气态锂电芯产线良率波动、人心浮动的简报。
“唉”许明远用力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感觉一个头有两个大。
刘继平事件的后遗症,正在显现。
虽然他个人已经被“自愿请辞”,但留下的管理漏洞、信任危机以及对内核产线的干扰,需要时间和精力去弥补和整顿。
气态锂电池,是远橙目前毋庸置疑的现金奶牛和生命线,容不得半点闪失。
偏偏在这个内部亟需稳定、梳理关键节点的时候,“钙钛一体化太阳能甲板”这比“大”
以装备部的名义,带着最高优先级,不容置疑地拍了过来!
这玩意儿,跟气态锂电池完全是两套技术体系、两套生产工艺、两套管理流程。
虽然其中最内核、工艺难度最高的“钙钛基质”制备部分,远橙很有自知之明地已经交给了“种石化”和“种化工”这样的国家队去完成。
但后续的一体化复合成型、超级电容数组集成、特种表面处理等关键工艺,都需要远橙创建专用的生产线。
并协调安钢、香电等合作单位,派遣经过特殊培训的技术工人前来支持。
原本,远橙对这块一体化太阳能板的未来业务规划是“稳步研发,技术储备,小规模试制,等待市场成熟时机。
根本没有,也来不及制定立刻进行大规模扩产的应急预案。
现在,“时机”来了,象是一场毫无征兆的海啸,铺天盖地地拍了过来!
而且这不是普通的商业订单,这是装备部,具有不容置疑、不容延误的最高优先级别。
当然,许明远内心也清楚,吃过一次军工订单的甜头后,他也明白这种国家级采购的独特优势。
虽然单件利润,可能被压得比较低,但数量巨大、回款稳定、意义非凡,而且
他拿起初步协议附件看了一眼,上面明确写着,前期研发费用的三分之二,可以由上面专项经费复盖。
许明远忍不住琢磨,这后续量产的产线建设费用,是不是也有机会
甩开不切实际的幻想,许明远的脑海开始高速运转,一系列棘手的问题如同走马灯般闪过。
内核人手问题:
抽调谁去挂帅新的甲板产线?
生产部现有的骨干,大部分都深陷气态锂产线的“救火”和整顿工作,能独当一面的刘继平刚折了,剩下的动哪个都可能动摇内核业务的根基。
从外面高薪挖人?
这种涉及最前沿军工的技术、要求绝对忠诚可靠的高管岗位,哪是那么容易在短时间内找到合适人选的?
更何况,最终拍板权还在陈总那里!
想到陈默,许明远心情复杂。
他承认陈默的技术眼光和战略魄力,但两人在具体管理风格和某些决策上并非没有分歧。
去年橙子系公司“分家单过”,各自财务独立核算后,他确实感觉经营自主权大了许多。
毕竟当初陈默说好了,自己一般情况下,不在插手其他橙子系兄弟公司的经营了!
但这也意味着,此刻许明远需要独自面对这份压力。
设备与场地问题:
专用的大型纹理雕刻设备、要求恒温恒湿防尘的特殊固化车间
这些都不是市面上,能随便买到的标准品,建设周期也绝非一朝一夕。
虽然装备部暗示会全力协调国内顶尖资源,但具体的采购、安装、调试,这个责任和协调重担,最终还是要落在远橙自己肩上。
供应链保障问题:
钙钛一体化太阳能甲板,所需的高纯度加工辅剂,之前的橙创的产能,只能满足实验室和小试规模的须求。
还需要许明远亲自协调橙创苏羽那边,迅速扩大到初步量产规模。
整个钙钛一体化太阳能甲板的供应链必须重新梳理、紧急认证、提前备货。
这又是一项千头万绪、耗时费力的庞大工程。
资金与资源调配压力:
尽管国家订单会有预付款,能解决大部分直接成本。
但前期激活的额外投入、高级技术人员的重新配置与激励、为满足可能出现的更严苛技术要求,而产生的额外研发费用
所有这些,都会对远橙目前的现金流和资源调配造成巨大压力。
尤其是在远橙还有一个雄心勃勃的、在鲁省建设第二个气态锂超级电池工厂的宏大计划,正在推进的当下。
“这叫什么事儿啊”
许明远忍不住低声抱怨了一句,仿佛在对着空气倾诉满腹的纠结。
“刘继平这边刚给我捅完娄子,公司还没完全收拾干净,外面就又来了个更要紧、更庞大的国家级工程”。
这真是,幸福的烦恼?
不,这纯粹是压力倍增、焦头烂额啊!”
他站起身,走到办公室的落地窗前,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对面,远橙大厦b栋那16楼的全景落地窗。
那里是橙子科技总经理办公室,是陈默坐镇的地方。
远橙能从一个朝不保夕的电池代工小厂,走到今天气态锂当之无愧的巨头位置
许明远不敢贪天之功,他知道最关键的内核技术推动力,始终来自于对面那个年轻的橙子系掌舵人,一次次天马行空却又精准无比的研发思路。
而他许明远,更多的精力是花在了,如何将这些惊世骇俗的技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市场竞争力和商业利润上。
眼前这次钙钛一体化太阳能甲板的机遇,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加重大,也意味着挑战和风险前所未有。
这份订单,是至高无上的荣誉,更是沉甸甸的、不容有失的责任。
它要求远橙必须在短时间内,在内有隐患、外有扩产压力的情况下,迅速开辟并打赢一场“第二战场”的攻坚战。
许明远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所有的尤豫和烦恼都压下去。
他转身,拿起内部电话,打给秘书小张,语气已经恢复了平日里的沉稳和决断。
“通知所有副总、各内核部门经理、供应链管理负责人,半小时后第1会议室,召开紧急保密会议。
另外,特别通知一下研发中心的柳总监。
让她把钙钛一体化太阳能甲板项目组,从实验室阶段到小试的所有技术资料、工艺路线图、关键设备清单和性能参数,全部整理好带过来!
我要最详细的版本。”
他顿了顿,手指无意识地敲了敲桌面,补充道:“还有,让人力资源部立刻准备一份公司目前所有高级技术骨干、项目中高级主管的详细简历和近期绩效评估报告,送到我办公室来。”
头疼归头疼,仗,还是要打的。
而且,非到万不得已,许明远绝不想轻易去敲对面16楼的门。
毕竟,刘继平这个某种程度上代表着“老板耳目”的人,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出了这么大的纰漏,自己这个远橙总经理却后知后觉。
最后,还是靠老板那边的监察体系,先发现问题
这脸,丢得实在有点大。
许明远暗下决心,远橙是时候组建一个更高效、更敏锐的内部审计与风险控制部门了。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远橙新能源和他许明远,都将进入一段高速运转、如履薄冰,却又承载着特殊使命的“非常时期”。
他仿佛已经能够预见。
在未来几个月里,远橙研发中心彻夜不息的灯火、新产在线紧张调试的身影、以及那像征着大国重器未来的
一片片正在远橙手中逐渐成型、闪铄着灰黑色哑光色泽的—钙钛一体化太阳能甲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