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红楼:只手补天阙 > 第70章 纸上谈兵否?

第70章 纸上谈兵否?(1 / 1)

先前那般凝重的气氛终是缓和了些许。

贾芸见机这才忙将随身带来的那装有麻将的礼盒,双手奉上:“殿下为国事忧心,劳心劳力不易。此物名为‘麻将’,是我闲遐时琢磨出的小玩意儿,颇能怡情解闷。所有规则我已详细写明放入其中。殿下闲遐时,或可借此与……与陛下对弈几局,稍解烦忧。”

贾芸这番话说得含蓄。

但信王与另一位公公皆是人精,立刻听懂了其中的深意——这是让信王借游戏之机,委婉地提示他要弄好与皇帝之间的关系。

这大逆不道之言僭越了,不过索性信王也不在意。

可待他打开礼盒后,立时便被精巧的麻将给吸住了。信王接过麻将,摩挲着光滑温润的牌面:“你……有心了。”

陈检查的那声道歉在嘴边盘旋了许久,终究还是没能说出口。

最终化作一句带着些许别扭的话语:“你……日后若得空,可常来我这里坐坐。本王觉得……与你说话,颇有意思。”

说着,信王从腰间解下一块乌木镶银且又刻着云纹和龙纹字样的腰牌,递给贾芸:“凭此牌,可令紫禁城守卫来我勖勤宫通传。”

贾芸心中一动。

直到君臣有别,这已是信王所能表达的最大善意。

他躬敬地接过那腰牌后深深一揖:“多谢殿下厚爱,某定当常来请教。”

而当贾芸的身影消失在书房门外。

信王陈检这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一直紧绷的肩膀也松弛下来。

信王几步走回书案前看向那位面生的蟒袍太监。

他此刻年轻的脸庞上再也抑制不住那份与有荣焉的兴奋与得意:“曹公公,如何?我没说错吧?他才十五!若非亲眼所见,谁能相信一个十五岁的少年郎,能有如此见解?”

那位被称作“曹公公”的太监,自然就是司礼监随堂太监曹化淳。

他此刻脸上那层惯常的淡漠疏离融化了些许,看尖细的嗓音比方才更多了几分真切:

“殿下慧眼识人,老奴佩服。此子年纪虽幼,但言谈举止,竟无半分少年人的虚浮之气。所言守城三要,皆切中肯綮,非深谙兵事或洞察时局者不能道也。尤其是最后那几句关于辽东乃‘心腹之患’的提醒,更是老成谋国之见。”

曹化淳略一停顿,白净的面皮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补充道:“不愧是荣国公之后,将门根骨,倒真有几分家学渊源的影子在。只是这般见识,竟出自一个西廊下长大的旁支子弟,着实令人意外。殿下,此子……确是可造之材,值得留意。”

信王听得曹化淳这番评价,心中更是舒畅。

曹化淳是皇兄身边得用的人,眼界极高,能得他一句“可造之材”的评价,远比他自己夸赞一百句都来得有力。

“公公也这般认为,本王就放心了。”

信王抚摸着贾芸留下的那副麻将,心思却已飘向了三清观中的那位清丽绝伦的少女。

而曹化淳则垂眸静立,心中自有盘算。

他需要将今日所见所闻,一字不差地回禀宫中的天子。

一个能“预言”辽东战事、并能提出切实方略的贾府少年,无论其言中与否,都已然进入了皇帝的视野。

且说贾芸自宫中归来,他那日“危言耸听”的辽东预言竟一语成谶的消息。

如同在滚沸的油锅里泼进了一瓢冷水,彻底在宁荣二府乃至整个京城勋贵圈子里炸开了花。

先前所有的不屑、嘲讽和怀疑,此刻尽数化作了难以置信以及一种后知后觉的敬畏。

荣禧堂内,今日的气氛与往日格外不同。

贾母斜倚在榻上,鸳鸯在一旁轻轻打着扇。

邢夫人、王夫人、王熙凤、李纨并宝玉、探春、黛玉、宝钗等姊妹们俱在堂下坐着,连平日里不大露面的贾赦、贾政也罕见地齐聚一堂。

话题的中心,自然是那位如今已名动京华的“小先生”贾芸。

“真真是……佛祖保佑,祖宗显灵!”贾母的声音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欣慰和感慨,她环视众人,目光最后落在贾政身上,“当初芸哥儿在外头说那些话,听着是有些骇人听闻,多少人背地里嚼舌根子,说咱们家出了个狂悖之徒?连我听着心里也直打鼓。可如今再看?若非他真有几分常人不及的见识,能入得了信王千岁的眼?能让人家王爷在军情如火的时候,第一个想到他,急如星火地请过府去问策?”

贾母笑逐颜开,倒似是捡了个宝贝一般的开怀:“我这步棋,下对了!这孩子,是个有造化的!也是咱们贾家的造化!”

而堂下众人神色各异。

王熙凤的反应最快,立刻笑着接话:“哎呦喂!老祖宗您这是什么眼力?那是火眼金睛!当初您力排众议,把芸哥儿请进府里当先生,那是多大的恩典和看重?如今可不就应验了?要我说啊,芸哥儿这就是潜龙在渊,一遇风云便化龙!咱们贾家,怕是要再出一位了不得的人物了!”

她这话既捧了贾母,也顺势抬高了贾芸,更隐隐将这份“慧眼识珠”的功劳揽了几分在自己这边——毕竟当初接洽安排,她也出了力。

虽然她最近的夜里还会时常想起,那登徒子带给自己的羞涩与酥麻感。但今时不同往日,这贾芸,说不定还真能飞上天去!

贾赦则捻着几根稀疏的胡须,亦是声音洪亮地附和:“母亲说得极是!芸哥儿此子,大才!天降之大才于我贾家!信王殿下何等身份?亲自召见,垂询军国大事!这是何等的体面?何等的荣耀?往后……嘿嘿,”

他搓着手的模样活象一只苍蝇,只是眼中放光继续道:“有芸哥儿在信王面前说得上话,咱们府里……许多事情可就方便多了!”

他想的自然是借此攀附权贵,谋取实利。可问题在于,贾府在天家心中已无恩典,怎会因为个白身的少年而转变呢?

贾政闻言后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

他的心中对兄长这番毫不掩饰的势利嘴脸十分鄙夷。

贾政轻咳一声,捋着胡须继续道:“芸哥儿有此见识,确是我等未曾料及。只是……他这路子,似乎并非圣贤书中所载。如今他名声在外,竟有几分……纵横捭合之象。长此以往,恐非正途啊。”

他到底还是奢求自家孩子能有个正统的科举出身,对于这种凭借“奇谈怪论”和“军国策论”直抵天听的路子,本能地感到不安。

读书人的自命清高可见一斑。

只是贾政的这话一出,却是立刻引起了众人的讨论。

宝玉向来厌烦经济仕途,此刻却对贾芸生出几分莫名的好奇与羡慕,觉得他能让那些“禄蠹”们如此震惊,实在是件快事。

于是他忍不住插嘴道:“爹爹何必拘泥?芸侄儿这般本事,便是古之苏秦、张仪,也不过如此吧?难道非得皓首穷经才算正途?”

探春生怕别人说贾芸不好,连忙接口道:“二哥哥说得是。如今辽东战事已起,正是国家用人之际。芸哥儿有这般见识,说不定……说不定会象戏文里说的,被朝廷破格简拔,授以武职,领兵上阵,建功立业呢!”

探春这姑娘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向往。她素来胆子大,有志于“立一番事业”,可也却是小瞧了朝廷用人的法度。

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少年郎,如何能真的授予官职呢?戏文里这样的确有,倒是放在大汉朝,那是绝无可能的。

“武职?”邢夫人脸上露出些许徨恐,“打仗可是刀剑无眼!芸哥儿一个读书种子,去那凶险之地作甚?”

懂行的数人自然对此种说辞心下暗笑,只觉着女儿家家的异想天开。只不过若贾芸中举后再去往辽东,这样的话,也不是不行?

众人七嘴八舌,竟围绕着“贾芸是否会走武官路子”争论起来。

有觉得这是条捷径的,有担心风险的,也有如贾政般认为有辱斯文的。

这一番叽叽喳喳的喧闹,倒是惹得贾政贾赦哭笑不得,心里暗道,果然还是妇道人家。

“蠢货!”老太太最终还是动了真怒。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藏在心跳里的诗9 神君他穿盗墓世界 红楼:逢冤?不,我是恶魔 大明MC系统 毒妃她从地狱来 大秦:让政哥开着挂打天下 数风流人物 御兽从离婚开始 枭雄之明末争霸 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