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国府内,除夕这日的排场更是非同小可。
从腊月二十三祭灶之后,府中便日日忙碌。
洒扫庭除,悬挂祖宗影象,收拾供器,请神主,又打扫上房,以备悬供,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明堂前后左右皆设着大紫檀雕螭案,上面垒着各种精巧盆景、古玩;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
府中上下人等侯,皆按品级妆扮起来,花团锦簇,语笑喧阗。
大宴摆在荣禧堂,贾母居中,邢夫人、王夫人、尤氏、李纨、凤姐、宝玉等团团围坐,外面廊上几席,便是贾珍、贾琏、贾环、贾琮、贾蓉等。
说不尽帘飞彩凤,褥设芙蓉,鼎焚百合之香,瓶插长春之蕊。琥珀杯倾珠泪滑,玻璃槛纳柳风凉。
众人皆按长幼挨次归坐,献屠苏酒,合欢汤,吉祥果,如意糕……一派钟鸣鼎食之家的富贵风流。
贾母看着满堂儿孙,脸上自是欢喜,尤其拉着宝玉的手,问长问短,心肝肉儿地叫着。
正当众人笑语喧阗,享用着珍馐美味之际,忽见林之孝家的又一脸紧张地进来回禀:“老太太,老爷,信王那里又来人了!说是信王千岁有请,要芸哥儿即刻过府一叙。”
刹那间,满堂的欢声笑语象是被一刀切断,所有人的目光都投了过来。
贾母脸上的笑容瞬间淡了下去,心里那股无名火“噌”地就冒了上来。
这大年下的,又来请!
怎么什么事都绕不开那个贾芸?
好好的团圆饭,风头又被他抢了去!
我的宝玉难道还比不上他一个旁支子弟?
她只觉得胸口发闷,突然生出一种幸亏自个儿福缘深厚,否则早就被气死了过去的感概。。
贾政见母亲不满忙问:“可知芸哥儿现在何处?”
下人们支支吾吾不知情,最后还是周瑞家的硬着头皮回道:“回老爷,打听了……芸哥儿他……他午饭后便出城,说是去铁槛寺了……”
“什么?大年三十,不在家中伺奉母亲,跑去那荒山野寺做什么?”贾珍本来就对贾芸有偏见,首先便是皱起了眉头,语气带着不满。
有人开了头,底下便有那起子好事、心中嫉恨的婆子或年轻子弟低声议论起来:
“真是不守规矩!年都不好好过,往外跑!”
“听说……不光是去寺庙,是去了后山那破道观,跟一帮子走镖练武的粗人混在一起,说是……练武呢!”
“练武?”有人当即嗤笑出声,“一边喊着要考科举,一边又去舞枪弄棒,这能读得好书?真是异想天开!”
“可不是嘛!心都野了,还能静下心来琢磨圣贤文章?我看明年童试,悬喽!”
“文不成武不就,仗着不知怎么巴结上了王爷,就如此轻狂起来……”
讽刺挖苦之声不绝于耳,虽不敢大声,却也能清淅地传到贾政耳中。
贾政的脸色顿时黑得象锅底一般。他刚对贾芸寄予厚望,此刻听到这些议论,又是在年节下被王爷相请却寻不到人,只觉得脸上无光,心中又气又急。
这时,倒是一向不着调的贾赦难得地开口打圆场:“母亲息怒,芸哥儿能得王爷青眼,也是咱们贾府的体面“
“体面?“贾母不待他说完,便冷哼一声,“大年下的,连个团圆饭都吃不安生!什么体面,我看是丢人!“
这话说得极重,贾赦顿时讪讪地闭了嘴,脸上青一阵白一阵。
宝玉见状,忙夹了块如意糕送到贾母嘴边撒娇道:“老祖宗,您尝尝这个,甜而不腻,正合您的口味。“
黛玉也柔声劝道:“外祖母何必动气?芸哥儿得了王爷赏识,将来若真有了出息,也是咱们贾府的荣耀。再说,他一个旁支子弟,再怎么样也越不过宝玉去。“
贾母被两个玉儿一左一右哄着,脸色这才稍霁,勉强吃了口糕点。
就在这时,王熙凤放下筷子,朗声笑道:“哎呦喂,我当是什么大事呢!也值得你们这般嚼舌根?芸哥儿是个知礼的孩子,定是去铁槛寺给周师父拜年谢师恩去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大年下的,不去磕个头才叫忘本呢!
王爷此刻相请,那是王爷的恩典,芸哥儿事先又不知情,有什么错处?等他回来,再去王爷府上赔罪便是了。咱们还是高乐咱们的,别为这点小事扫了老祖宗的兴!”
她一番话连消带打,既替贾芸解释了行踪,又抬出“尊师”的道理,顺便把贾母捧了出来,瞬间将有些凝滞的气氛又搅动得活络起来。
贾政听了,脸色稍霁,自然也觉得凤姐说得在理。
正说着,只见一个小太监急匆匆进来,打了个千儿道:“给老祖宗请安。既知芸二爷在城外,今儿个奴才就不打扰了。“
说罢又磕了个头,便起身告退。
贾母忙道:“快拿个上等封儿给这位小公公。“
说完一面又对王夫人叹道:“瞧瞧,连王爷跟前的人都这般知礼。“
待宴席将散时,王夫人瞧出了贾母的不痛快,于是低眉顺目凑近跟前细语道:“老太太不必烦心。等芸哥儿回来,不妨让他把近日的功课拿来瞧瞧。若是进益了,自然该勉励;若是荒疏了,正好借此由头,让他收了那练武的心,专心读书才是正理。“
“谁人来考教呢?”贾母觉得是该杀杀这猢狲的威风,但又无从下手。
“老爷恐有心偏袒,所以媳妇觉得义学那处的贾代儒,贾瑞父子可当次重任。”
贾母闻言眼睛一亮,顿时眉开眼笑:“你说得是,很该如此!“
王熙凤站在不远处,将这番话听在耳里,心中却是冷笑:“好个面慈心苦的二太太,这一手以退为进倒是高明,摆明了就是打压芸哥儿。自己的儿子不争气,倒是嫉妒起别人来。“
心里这么想,但凤姐儿面上却堆着笑,她赶忙上前搀住贾母:“老祖宗,今儿个看您也乏了,我送您回去歇着。“
贾母满意地拍拍凤姐的手,又回头对王夫人道:“就按你说的办。“
她这才心满意足地由众人簇拥着往内院去了。
凤姐扶着贾母,眼角馀光瞥见王夫人那看似温婉实则得意的神情,心中暗忖:“这府里的人啊,个个都打着算盘。罢了,我且冷眼瞧着,看这出戏往后怎么唱。“
凤姐回到自个儿院子后,立刻唤来彩明:“你写个帖子,就说府里老祖宗过些时日有意考教他的学问,让他务必上点心。“
转头她又吩咐平儿:“你亲自去找管马的李贵,让他派个稳妥人连夜送去铁槛寺,给赏钱。记住,别声张。“
平儿领命而去,谁知刚走到二门上,正撞见李纨的丫鬟素云,手里也拿着个信封。
两人打了个照面,都是一怔。
平儿心思快,笑道:“这么晚了,姐姐这是往哪里去?“
素云脸上微红,支吾道:“我们奶奶让给芸二爷送封信说是兰哥儿有些学问上的事要请教。“
平儿心下了然,也笑道:“巧了,我们二奶奶也是让我去给芸哥儿送信,说是府里有事。“
两人相视一笑,各自心照不宣。
平儿回来将这事告诉了凤姐,凤姐正在卸妆,闻言突然倒是有些吃味,把簪子往妆台上一拍,冷笑道:“好个芸哥儿,倒是会做人!连那边府里的珠大奶奶都这般关照他。“
平儿忙劝道:“奶奶何必动气,这说明芸哥儿是个有造化的。“
凤姐对着镜子理了理鬓发,哼道:“我何尝不知?只是这小子倒是好人缘。“
说罢她又自嘲地笑了笑:“罢了,横竖与咱们无碍,且看日后二太太要怎么考较他的功课。“
平儿见凤姐神色缓和,这才松了口气,暗想这府里上下,竟是有这么多人都在暗中关注着那个西廊下的少年,倒也不知是福是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