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人已经彻底吃下了奥斯曼在马其顿地区剩馀的全部地盘。港口城市萨罗尼加在被围困整整两个月后,最终因为粮食彻底断绝而不得不投降。
当然,这事儿也跟奥地利人这一个多月来用大炮没完没了地轰有直接关系。当奥地利军队最后进城的时候,萨罗尼加已经不成样子了一残垣断壁,到处是轰炸留下的疮痍。
奥地利近东作战集团在报告里明确写着:“根据实地评估,没有三到六个月的修复工作,这座城市根本没法恢复港口功能,无法为我军提供任何后勤补给。”
言下之意就是一这座城现在啥用处都没有。
维也纳的总参谋部早就看清楚了形势,索性放弃了什么速战速决的幻想。剩下的就是一个字:稳。围住重要的城市,耐心地困,要是奥斯曼人想派援军来解围,外围部队就把援军打散,然后继续回来轰炮。简单粗暴,就是一个字烦。但胜在省人命。
看看这个数据对比就知道差别有多大。萨罗尼加战役打了两个月,逼得奥斯曼守军三万多人投降,奥地利人自己的伤亡不过一千出头一一这种战损比,在19世纪的战争里简直是梦幻级别的。
反观俄国人那边就惨了。他们在埃迪尔内堡垒前已经硬生生磨了快五个月,伤亡人数已经超过四万,可这个要塞硬是没啃下来。
主要原因一个是俄国人的重炮火力确实不足,另一个就是埃迪尔内这个地方防守得太牢固了。奥斯曼人在这里尝试使用了一些新式混凝土来修建部分碉堡,虽然技术还不成熟,没有添加钢筋加固,但那东西对炮火的抵抗力依然比普通砖石强不少。
加之埃迪尔内向来是奥斯曼帝国在北方最重要的咽喉要地,防守部队经营得死死的,弹药也充足,士气也比较顽强。结果就是俄国人一次次发起冲锋,一次次被打回来,伤亡数字不断往上窜,可城墙依然岿然不动。
奥地利在攻占港口城市萨罗尼加之后,将目标转向了奥斯曼帝国的西部门户要塞塞雷。这座要塞是在第二次近东战争之后新修建的防御工事,其设计理念与埃迪尔内要塞如出一辙,代表着当时最先进的筑垒技术。
塞雷要塞的防御体系采用了多层次的设计思路。外围是深达六米、宽达十二米的壕沟,壕沟底部铺设了尖木桩和铁刺,并设计有排水系统以防积水。壕沟外侧斜坡经过精心计算,角度足以使任何试图攀爬的士兵暴露在守军的火力之下。壕沟内侧则是高达八米的土石混合墙体,这种墙体由大块石材作为外表面,内部填充夯实的泥土和碎石,能够有效吸收炮弹的冲击力。
要塞的内核防御设施是十二座采用新式建筑技术的碉堡。这些碉堡的墙体厚度达到了惊人的两到四米,由三层结构组成:最外层是厚约半米的花岗岩石块,经过精细打磨后紧密贴合;中间层是混凝土浇筑层,厚约一米半到两米,虽然没有钢筋加固,但通过添加碎石、砖块碎片等骨料,大大增强了混凝土的抗压和抗冲击能力;最内层则是半米厚的砖墙,用于防止混凝土碎片在遭受炮击时向内飞溅伤害守军。
实战证明,这种结构能够抵御当时大部分野战炮和轻型榴弹炮的轰击。
要塞的弹药库和粮仓都建在地下深处,距离地面五到六米,周围用厚实的砖墙和混凝土墙保护。通风系统通过多个曲折的信道与地面相连,既保证了空气流通,又防止敌人投掷炸药或纵火。供水系统则引入了几口深井,并在地下修建了大型蓄水池,储水量足够守军使用数月之久。
在塞雷要塞周围,奥斯曼工程师还修建了一系列外围防御工事。距离主要塞约一到两公里的位置,分布着十几个小型堡垒,每个堡垒驻扎着一到两百名士兵,配备轻型火炮。
这些前哨堡垒的作用是预警和迟滞敌军进攻,一旦遭遇优势敌军,守军可以撤回主要塞。
堡垒之间用战壕连接,战壕采用之字形设计,避免遭受纵向射击。在某些关键地段,战壕前方还设置了铁丝网障碍,虽然铁丝网技术在1870年代还不够成熟,但已经开始在军事防御中得到应用。
奥地利近东作战集团司令阿尔布雷希特大公这天边看地图,边问自己的参谋长斯特里特少将:“塞雷要塞的还是不肯投降吗?”
“是的,殿下。”参谋长斯特里特少将将手中的文档递给旁边的一个参谋,走过来,说道:“我们打萨罗尼加都打了两个月,估计塞雷要塞的部队觉得自己能至少坚守半年时间。”
“俄国人还没有攻下埃迪尔内吗?”阿尔布雷希特大公皱眉问道。
“没有,大公阁下。埃迪尔内至少有五万奥斯曼部队防守,进攻他们的俄军参与轮换之后有十多万,伤亡惨重。而且他们城内的粮食、水、弹药储备得很丰富。本来以为是俄国缺乏重炮的原因。两星期前,我们调了奥地利的280毫米攻城臼炮去,但是效果也一般。”
斯特里特少将顿了顿,继续说道:“埃迪尔内的防御工事与塞雷如出一辙,都是采用石材、混凝土和土石混合的多层防护结构。280毫米臼炮虽然威力巨大,但混凝土工事的吸能效果太好了。炮弹击中后,往往只能在表面炸出一个大坑,却很难完全摧毁整个碉堡。”
大公走到地图前,仔细端详着塞雷要塞的标记。情报部门绘制的详细要塞布局图显示,塞雷的防御体系比萨罗尼加更加完善。萨罗尼加虽然是个重要港口,但毕竟是商业城市,城防工事主要是旧式的石墙,虽然也经过加固,但远不如塞雷这种专门设计的现代要塞坚固。
更令人头疼的是塞雷的地理位置。要塞建在一片丘陵地带,周围地形起伏不平,限制了奥地利重炮的机动和部署。重型攻城炮需要平坦坚实的地面才能稳定发射,在山地环境中很难找到合适的炮位。而且丘陵地形使得炮兵难以进行直瞄射击,必须依赖曲射,这又降低了命中精度和破坏效果。
奥斯曼守军显然对地形优势心知肚明。他们在几个制高点上修建了观察哨,能够清楚地看到奥地利军队的一举一动。每当奥地利炮兵试图推进重炮时,要塞的火炮就会立即开火,迫使奥军后撤。几次尝试下来,奥地利损失了好几门火炮和数十名炮手,却连合适的攻击阵位都未能创建。
要塞内的守军人数也是个未知数。根据侦察兵的报告,塞雷至少驻扎着一万五千到两万名奥斯曼士兵,而且士气高昂。这些守军多是从安纳托利亚调来的精锐部队,战斗力远超萨罗尼加的那些士气低落的守备部队。他们的指挥官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帕夏,曾经参加过克里米亚战争和第二次近东战争,知道如何利用坚固的防御工事与敌人周旋。
补给方面,塞雷要塞的情况也远比萨罗尼加乐观。要塞修建时就考虑到了长期围困的可能性,地下仓库存储了足够守军食用六个月以上的粮食。深井和蓄水池保证了充足的饮用水供应。弹药储备同样充裕,据估计,即使每天进行中等强度的战斗,守军的弹药也能支撑四到五个月。
“让飞艇部队出动,用那个。“
斯特里特少将思考片刻,就表达赞同,他说道:“飞艇部队可以从上面扔炸弹,碉堡一般头顶的厚度差一些,应该效果很好。”
“直接用那个。“阿尔布雷希特大公挠了挠头发,“我想想,500磅炸弹。就用这个””
c
当时主流的攻城炮主要是240毫米到305毫米口径的臼炮和榴弹炮。以奥地利的280毫米攻城臼炮为例,其炮弹重量约在350到400磅之间,装药量大约60到80磅。这些巨炮射速极其缓慢,训练有素的炮组每小时最多发射四到五发炮弹,而且每次发射后都需要重新调整炮位和瞄准。305毫米臼炮威力更大,炮弹重量可达450磅左右,装药量接近100磅,但机动性更差,运输和部署都极为困难。
不过面对塞雷和埃迪尔内这种多层防护的现代要塞,攻城炮的效果大打折扣。混凝土层能够有效吸收动能,使炮弹在穿透时速度大幅降低,往往在混凝土层中就发生爆炸,难以真正摧毁整个结构。
相比之下,500磅航空炸弹是完全不同的武器。这种炸弹的装药量约为120-150磅,虽然比重型臼炮的炮弹装药量只多一点,但关键在于攻击角度。
飞艇从高空投下的炸弹以近平垂直的角度落下,正好击中碉堡防护最薄弱的顶部那里通常只有一米厚的混凝土和泥土,远不如侧面墙体坚固。
斯特里特少将从文档夹中抽出几张照片,递给大公:“这是上个月飞艇部队在训练场进行的投弹试验。他们用废弃的旧式堡垒作为靶子,一枚500磅炸弹就把整座建筑炸塌了大半。”
阿尔布雷希特大公仔细看着照片。黑白照片上,原本完整的石砌堡垒变成了一片废墟,巨大的弹坑清淅可见。他沉吟片刻:“飞艇部队现在有多少可用的飞艇?”
“十二艘,大公阁下。级,载弹量可达一点五吨。”斯特里特回答道。
“塞雷要塞有多少座主要碉堡?”
“情报显示有十二座大型碉堡,另外还有十几座小型火力点。”
“艘个,刚刚好。”大公点点头,转身对副官说道,“给飞艇部队发电报,让他们做好准备。明天拂晓开始动。”
“另外,大公,军事科学院的人最近正在研发1000磅炸弹。这是实验性质的,他们一直想要实战检测一番。可以试试。”斯特里特补充道。
“1000磅,上帝啊。这可太可怕了。”阿尔布雷希特公张了嘴巴,点点头,“试试,试试。让他们运几枚过来。”他顿了顿,“告诉飞艇指挥官,先用500磅的测试守军反应,估计是不可能有什么防空火力的,但是不要掉以轻心,每一艘飞艇都是帝国最宝贵的财富。1000磅的炸弹留到最后,如果500磅的炸弹不行,就用这个实验性质的1000磅,炸碎他们。”
斯特里特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着命令要点,然后抬起头:“还有一件事,大公阁下。
我们的侦察兵报告,要塞西北方向有一条山路,似乎是守军的秘密补给信道。要不要派部队切断?”
大公走到大幅地形图前,用手指在地图上画了个圈:“不必。让他们保持这条信道畅通。”
他看到参谋长疑惑的表情,解释道,“等飞艇开始轰炸,我相信,守军的士气会迅速崩溃。到时候,这条路可能是他们逃跑用的。我们只需要在路上设伏,就能以最小代价歼灭或俘虏他们。强攻一座要塞会让我们损失上万人,但追击溃兵就简单多了。”
轰轰轰塞雷要塞最大的堡垒内部,每一声炮响都能让人感受到大地在颤斗。一名参谋军官冲到指挥官鲁斯坦帕夏跟前,声音里带着几分徨恐:“鲁斯坦帕夏!对方那支飞艇部队出动了—就是之前斥候报告过的那些。12座堡垒里已经有4座被从天上投下来的炸弹彻底摧毁。我们的士兵们看到这东西,信心都被打没了。最坏的是”他停顿了一下,声音更急促了,“我们的堡垒根本防不了天上的攻击。”
鲁斯坦帕夏的眉头紧紧皱在一起。他咬了一口硬得象石头一样的黑面包,嘴里反复咀嚼着,脑子也在飞速转动。“让部队找找周围的高地和制高点,“他终于开口了,“把射程最远的直射火炮都配置上去。也许我们能从地面把那些飞艇打下来。”
“是的,帕夏。“参谋敬礼准备离开。
那位军官走好,呆在鲁斯坦帕夏身边的参谋长皱眉说道:“可这根本不是长久之计。
援军什么时候才能到?素檀陛下的救援部队呢?”
“那要看,”
鲁斯坦帕夏刚要开口,突然轰!!!!
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炸开了。
那是一枚千磅重的巨型炸弹。它从空中呼啸而下,直接命中了这座主堡垒的中心。爆炸的瞬间,整个建筑物似乎都被掀了起来。石头、砖块、木梁混合着烟尘腾空而起,化作一片灰蒙蒙的地狱。冲击波向四周扩散,把周围的工事都震得摇摇欲坠。那一瞬间,主堡垒的大部分结构彻底崩塌了一包括指挥部所在的那个位置。
天空中,奥地利飞艇的指挥官举着望远镜,看着地面上升起的那团烟尘。他的嘴角浮起了一丝诡异的微笑,用帝国通用语低声说道:“上帝啊,这就是天堂的审判。诸位看到没有”他转向身边的军官,“这就是旧时代的末日。”
鲁斯坦帕夏和他身边的那些军官,再也说不出半句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