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0年11月21日。
维也纳郊外的阿斯佩恩-埃斯林武器试验场,
初冬的晨雾还未完全散去,给远处的靶场蒙上了一层薄纱。这片试验场位于多瑙河北岸,正是六十年前拿破仑一世与卡尔大公激战的战场。不过如今,硝烟早已散尽,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整齐的靶位和现代化的测试设施。
“砰!”
清脆的枪声划破清晨的宁静,惊起了远处树林里的几只乌鸦。
弗朗茨放下手中的洛伦茨后装步枪,眯着眼晴看向二百二十米外的靶子。
“七环!”远处的报靶员挥舞着红旗大声喊道。
弗朗茨调整了一下姿势,再次举枪瞄准。
“砰!砰!”
“九环!八环!”
“陛下的枪法依然精准如昔。”站在一旁的副官克勒内维耶上校恭维道。
“在二百米的距离上,能有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克勒内维耶上校继续说道,“尤其是用这把服役了十年的老枪。”
他走上前,接过皇帝手中的步枪,爱惜地抚摸着枪身:“洛伦茨步枪啊,从1854年开始装备部队,1859年在陛下您的指导下改进成后装步枪。这把步枪现在仍然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好的步枪之一。”
“哎,是把好枪啊。”弗朗茨点点头,语气中带着一丝怀念,但随即又摇了摇头,“但是已经落伍咯。”
克勒内维耶有些不解:“陛下,恕我冒昧。洛伦茨的性能即使放在今天,也不算差。。比起普鲁土人的德莱赛击针枪,我们的洛伦茨在射程和威力上都要更胜一筹。怎么也算是世界先进水平吧?”
哎,武器发展的趋势呀,要不是有弗朗茨这个穿越者,估计奥地利在后面几十年能勉强追赶上武器发展趋势就不错,更别说引领了。
幸亏有我,弗朗茨在内心给自己比了个赞。
“克勒内维耶,你说得对,洛伦茨确实比德莱赛强。但是,”他话锋一转,“如果敌人的武器跟我们一样水准,那不是落伍是什么?”
他走到一旁的武器架前,目光扫过上面陈列的各式步枪一一有英国的恩菲尔德、法国的夏塞波、美国的斯普林菲尔德,都是各国的制式装备。”
(英国、美国的都是购买来的,而法国则是通过特殊渠道,搞到手的。目前法国人没有出售这款步枪。)
“你看看这些,”弗朗茨指着武器架,“各国都在改进自己的步枪。法国人的夏塞波步枪已经采用了11毫米口径,比我们的洛伦茨口径小一些,士兵拿的子弹就多,而美国人在内战后也积极在研发新枪。如果我们还抱着洛伦茨不放,等下一次战争来临时,我们的士兵就要用落后的武器去面对敌人了。”
他转过身:“咱们奥地利要就要最好的,至少要形成半代差距的武器。这样我们的土兵在作战时候,至少能保证在武器上优于敌人。”
“之前1859年打法国的时候,咱们当时能赢,靠的也是数万把临时改装和生产的洛伦茨后装步枪,这就是科技的力量啊。更别提之后我们打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奥斯曼,都是以后装对前装,有着莫大的优势。”
弗朗茨这时从武器架上拿起另一支步枪。这支枪的外形明显不同,枪身更加修长,枪机的设计也更加精巧。
“来,试试这个。”他把枪递给克勒内维耶。
上校接过步枪,立即感觉到了不同:“好轻!比洛伦茨轻了至少一公斤。”
“不仅如此。”一直站在旁边没说话的里科夫斯基少将终于开口了。
“上校,您看这里。”里科夫斯基少将走过来,指着枪机部分,“这是一个全新的设计。”
旁边一个土兵立即上前,开始教导克勒内维耶上校如何操作这支新枪。
“首先,拉开枪栓对,就这样您看,它会自动将击针压缩待发装弹关闭枪栓现在您可以射击了。”
克勒内维耶按照指导,瞄准靶子扣动扳机。
“砰!”
枪声比洛伦茨要清脆,后坐力也明显小了很多。
“十环!”报靶员兴奋地喊道。
“再试试连续射击。”里科夫斯基建议道。
克勒内维耶快速拉动枪栓,退弹、装弹、射击,整个过程流畅无比。
“砰!砰!砰!砰!砰!”
五发子弹在不到十五秒内全部打出。
“九环!八环!九环!七环!十环!”
“天哪!”克勒内维耶放下枪,满脸惊叹,“这简直简直太神奇了!射速至少是洛伦茨的两倍,而且精度还这么高!”
他仔细端详着手中的步枪:“枪管也不一样,口径明显小了很多。还有这个:”
“上帝啊,他、这、这个竟然是弹匣,不需要一发发装填。”
“怪不得我刚才就觉得有点奇怪,正常来说,我们的洛伦茨后装步枪和普鲁土的德莱赛击针枪每射击一发后,射手需要打开后膛,取出空弹壳,然后装入新的纸质定装弹药,
关闭后膛后才能射击。”
“这个弹匣能装几发?”
“十二发。“里科夫斯基少将回答,“加之膛内一发,总共十三发。而且:”
毫米小,但是采用了瓶颈式设计,装药量更大,初速更高,射程更远。”
“这是哪个兵工厂的杰作?”克勒内维耶迫不及待地问,“斯泰尔?还是维也纳兵工厂?我怎么从来没见过?”
弗朗茨和里科夫斯基对视一眼,皇帝脸上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说来话长。里科夫斯基,你来解释吧。”
里科夫斯基少将清了清嗓子:“这是瑞士联邦的sig公司和伯尔尼兵工厂出产的维特利步枪,1870型。”。”
“陛下在去年就下令帝国军事科学院研发新式步枪,以取代洛伦茨。”里科夫斯基少将看了弗朗茨一眼,“但是我们的设计师虽然很努力,却始终无法实现陛下要求的碾压性优势’。”
“所以你从瑞士那边搞到了吗?”
“所以今年春天,我奉命出访瑞士,是去观摩他们的民兵训练以及交流双方经验。”里科夫斯基脸上露出一丝狡的笑容,“在那里,我偶然发现了瑞士军队装备的这款步枪。”
“然后呢?”
“然后,经过友好协商,”里科夫斯基少将故意拖长了声音,“我们获得了这款步枪的专利权。”
弗朗茨这时笑着插话:“哈哈哈,友好协商!说得真委婉。实际上是半威胁、半给钱。瑞土人一开始根本不愿意卖,说这是他们的国防机密。”
他走到靶位前,拿起刚才克勒内维耶上校用过的维特利步枪:“但是当我们暗示,如果他们不合作,奥地利可能会重新考虑两国的贸易协定,特别是关于钟表进口、染料、一些精密机械等的关税问题时:”
“瑞土人立刻变得友好起来。当然,我们也给了个他们无法拒绝的价格。”
“多少?”克勒内维耶好奇地问。
“二十万英镑。”弗朗茨淡淡地说。
“二十万?!”克勒内维耶上校倒吸一口凉气。
要知道,在1870年,一个熟练工人的年收入不过60-80英榜,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年收入也就200-500英镑。二十万英镑,足够买下维也纳市中心的一整条街了。
另外,法国从荷兰王国手中购买卢森堡大公国出价也不过是500万法郎,也就是20万英镑。
“很贵,我知道。”弗朗茨承认道,“正常情况下,买断一个步枪专利不会超过一万英榜。但是::”
他的眼神变得深邃:“在我看来,维特利步枪的价值远不止二十万英镑。这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步枪一一自动待击机构、小口径高速弹、管式弹匣供弹,这些技术特征,将定义未来二十年的步枪发展方向。”
弗朗茨当然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上,维特利步枪确实是划时代的产品。虽然再过十几年就会被无烟火药步枪取代,但在1870年代,这绝对是最先进的武器,能让奥地利保持大概五年到十年的步枪优势,二十万英榜足够了。
“而且,”他继续说道,“根据协议,这种步枪只能在瑞士联邦和奥地利帝国生产,
其他国家想要仿制,就是侵犯专利。虽然在战时这种协议形同废纸,但至少能拖延他们几年时间。再者,帝国不爆发大战的情况下,一般人也想不到这把步枪有什么特殊之处。”
里科夫斯基补充道:“陛下已经批准,首批订单是五万支,装备暴风突击部队和近卫军团,现在已经都到士兵手里面了。如果测试效果良好,明年帝国军队将全面换装。”
“全面换装?”克勒内维耶上校计算着,“帝国陆军有五十万人,那就需要”
“至少一百方支,算上储备。另外,我们还有预备役也要使用,只会比这个数字高,
不会低。”弗朗茨点点头,“所以在购买专利之后,我已经聘请相关的瑞士的工程师进入维也纳兵工厂指导,他们的枪械设计师约翰·弗里德里希·维特利也已经被我挖到军事科学院了,负责后续的枪械改进。”
“嘿嘿,咱们不仅有钱,还有势,奥地利的发展前景可比瑞士联邦强太多了,一般人都知道如何决择。”
里科夫斯基少将接着补充道:“陛下,维也纳兵工厂、斯柯达兵工厂等重要军工企业都已经建设完毕生产线了。同时,我们也在研究改进型号,比如使用无烟火药:”
提到无烟火药,弗朗茨心中暗想,这个应该快出现了。历史上法国人在1884年发明了无烟火药。
虽然他不知道无烟火药的制作过程,但他可是知道无烟火药另一个名称就是硝化棉火药,给军事科学院的无烟火药小组加一笔经费,再加之这个提示,奥地利完全可以抢先一步。
一步快,步步快。
弗朗茨跟两位亲信又聊了聊帝国军队内部指令的问题,还有军队语言问题,基本上现役现在已经完全可以做到用同行的帝国语交流的地步,军队原本设置的用于训练土兵语言的学校,实际上现在去的人也不多了,不过弗朗茨觉得还是有必要保留的地步。
毕竟现在奥地利的义务教育只到小学就完事儿了,在匈牙利、克里米亚这些地方,你可以保证公务用语、上层都用帝国语,但是下层这个,还是需要一代代语言统一教育的。
很多人可能离开小学,回归家乡,那还是当地语言多一点,如果要当兵的话,这些语言学校还是有用的。
弗朗茨散步的时候,突然想起了什么,转身对里科夫斯基说道:“对了,里科夫斯基,你去年在普鲁士待了整整一年,对吧?”
“是的,陛下。”里科夫斯基立正回答,“按照两国协定,我是以军事观察员的身份去普鲁士军队进行交流。”
“那么,”弗朗茨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告诉我,你觉得普鲁士军队现在怎么样?
里科夫斯基沉默了片刻,似乎在组织语言。这个问题显然触及了某些敏感的话题。
“陛下,”他深吸一口气,“普鲁士军队在毛奇将军的改革下,水平确实在逐渐提高。”
他停顿了一下,看了看旁边的克勒内维耶上校,然后继续道:“实际上,从某些方面来说,他们”
“说。”弗朗茨鼓励道。
“他们比帝国军队要强一些。”里科夫斯基终于说出了这句话。
“什么?!”副官克勒内维耶上校的脸立刻涨红了,“里科夫斯基,你这是在贬低帝国军队!我们奥地利军队有着数百年的光荣传统,怎么可能:”
“克勒内维耶。”弗朗茨抬手制止了他,语气虽然温和但不容置疑,“让他说完。”
皇帝转向里科夫斯基:“我很欣赏你实事求是的态度。继续,告诉我为什么这么说。”
里科夫斯基感激地看了皇帝一眼。在其他君主面前,说出这样的话可能意味着军事生涯的终结,但弗朗茨不同,这位皇帝真正想听的是真话。
“首先是参谋体系。”里科夫斯基少将开始详细解释,“陛下,我们奥地利当然也有总参谋部,约瑟夫·冯·加林纳上将领导得也不错。但是:”
他勘酌着用词:“普鲁士的参谋体系和我们的有本质区别。在我们这里,参谋部主要是顾问性质的,提供建议,制定计划。但最终决定权完全在指挥官手中,参谋军官更象是高级秘书。”
弗朗茨点点头,示意他继续,
“而在普鲁士,”里科夫斯基翻开笔记本,“毛奇将军通过改革,正在创建一个完全不同的体系。他们的参谋军官有共同指挥权。什么意思呢?比如一个师长要下达重要命令,必须有他的参谋长副署才能生效。”
“这不是限制了指挥官的权力吗?”克勒内维耶皱起眉头。
“表面上看是这样,但实际效果恰恰相反。”里科夫斯基解释道,“这确保了每个决策都经过专业的参谋评估。而且普鲁士的参谋军官都经过总参谋部的统一训练,他们使用同样的思维方式、同样的作业程序。这就象”
他想了想:“就象一台精密的钟表,每个齿轮都完美配合。”
“具体来说,”里科夫斯基少将继续,“普鲁土从军一级到团一级,都有完整的参谋部门。一个军的参谋部有四个处:第一处负责作战计划,第二处负责情报,第三处负责后勤运输,第四处负责人事训练。每个处都有详细的工作手册和标准程序。”
“我们不也有类似的部门吗?”克勒内维耶问道。
“有,但差别在于执行。”里科夫斯基翻到另一页,“我举个例子。去年十月,我观摩了普鲁士第三军的一次机动演习。他们要在48小时内将两个师从布雷斯劳转移到德累斯顿。”
他顿了顿:“整个计划由参谋部制定,精确到分钟。第几列火车几点几分从哪个站台出发,装载哪个营,携带多少弹药,在哪里补充饮水,一切都写得清清楚楚。更重要的是,每个环节都有专门的参谋军官负责监督执行。”
“结果呢?”
“四十七小时完成,比计划提前了一小时。”里科夫斯基的语气里带看羡慕,“两万人,包括全部装备和十天的补给,没有任何混乱。”
弗朗茨若有所思:“而我们的情况::”
“恕我直言,陛下,”里科夫斯基深吸一口气,“我们的参谋部更多是在做文书工作。制定计划是一回事,执行又是另一回事。很多时候,一个完美的计划到了下面就变了样。因为我们缺乏中间的执行链条。”
“比如?”
“比如之前的近东战争。北马其顿地区的斯科普里战役,我们其实当时差一点输了,
“但所幸,我们当时士兵的素质以及武器装备都远比奥斯曼军队好,所以,那一场战役最终是我们的胜利,不过还是暴露了很多问题。”
“我觉得那是因为师长、军长们没有听命令。”克勒内维耶边摇头边辩解道。
“不完全是。”里科夫斯基摇头,“是因为我们没有统一的参谋作业程序。每个军长理解命令的方式不同,执行的标准也不同。而且中间缺乏协调机制。”
“普鲁士人怎么做的?他们有个参谋旅行制度。总参谋部的军官定期到各部队轮岗,确保上下思维一致。而且他们有标准化的命令格式、标准化的地图标记、甚至标准化的行军速度计算方法。”
“这些都是细节。”克勒内维耶还想争辩。
“战争就是由无数细节组成的。”里科夫斯基严肃地说,“还有一点,普鲁士的参谋军官晋升是独立的。他们不依附于某个将军,而是属于总参谋部。这保证了他们敢于提出不同意见,不怕得罪上司。”
弗朗茨点点头:“那么你的建议是?”
里科夫斯基少将立正:“陛下,我建议首先在暴风突击部队试行新的参谋制度。具体包括:第一,创建完整的四处制参谋部门,明确各自职责。第二,制定标准化的作业程序,从命令下达到执行反馈,每个环节都要有规范。第三,加强参谋军官的独立性,他们的考核和晋升由总参谋部负责,不受部队长官控制。”
“还有,”他继续道,“我们需要几所真正的参谋学院。不是现在那种只教地图作业的地方,而是培养能独立思考、全面分析问题的参谋军官。课程要包括经济学、铁路管理、工业动员,甚至外交知识。”
弗朗茨思考片刻:“你说的参谋军官共同指挥权”,这在奥地利可能会遇到很大阻力。我们的将军们都很有个性,不喜欢被人监督’。”
“确实如此。”里科夫斯基少将承认,“所以我建议循序渐进。制度一一重要命令必须有参谋长的签名,但只是建议性质。等大家习惯了这种工作方式,再逐步加强参谋的权力。”
“而且,”他补充道,“我们可以从年轻军官开始培养。那些老将军可能改不了,但新一代可以从一开始就接受这种理念。十年后,当他们成为军队骨干时,新的体系就自然形成了。”
弗朗茨点点头,终于,终于有个人大概理解普鲁士参谋体系的人了,弗朗茨虽然是个穿越者,但是这点是完全不懂的,他光知道普鲁士的总参谋部很厉害,到了这边之后吧,
发现奥地利也有个总参谋部。
不过总参谋部跟总参谋部还是有区别的,他这些年利用普奥友好,派了不少将军和中层军官去普鲁士交流学习,想要偷学几招,照葫芦画瓢,能有个七成相象就行了。
剩下的,完全可以靠着国力、科技水平弥补,而且战争也可以推进改革,搞不好就比师傅厉害了。
弗朗茨思索一会儿之后,就拍了拍手,笑着将手搭到里科夫斯基少将的肩膀上,“贝克,我任命你负责参谋改革委员会,直接向我汇报。先在暴风突击部队试点,如果效果好,明年就可以扩展到近卫军团。之后再一步步来,有我的支持,你放心大胆的做吧。”
“遵命,陛下!“里科夫斯基少将激动地敬礼。
“哦,对了,新的参谋学院这个立刻就可以创建,这个我估计那些老将军们可不会反对。”
之后,弗朗茨又继续跟里科夫斯基少将、克勒内维耶上校聊天,关于编制、武器等等又过了一会儿,“报告!”一个传令兵骑马飞奔而来,“陛下,外交大臣施墨林男爵求见,说是有紧急消息。”
弗朗茨皱了皱眉。能让施墨林亲自跑到郊外来,估计是法国跟普鲁士的消息了。
“先就这样了,另外,关于这款步枪,我要详细的报告。特别是在各种天气条件下的表现。”
“遵命,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