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让哈布斯堡再次伟大! > 第272章 黑人劳工政策

第272章 黑人劳工政策(1 / 1)

马拉维王国,大致上是奥属东非的西边的位置,属于中非位置了,这里是通往弗朗茨心心念念的布尔人聚集地必经之路。

被雨季滋润的草原上,晨光初现,给整个地区蒙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远处,一支奥地利考察队正在测量地形,他们的军装在非洲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

皮肤的白淅与当地居民形成鲜明对比。

“我们跟那些黑漆漆的土着肯定是两种人,我们是上帝的子孙。达尔文那个秃子的理论毫无疑问是错误的。”一位来自奥地利考察队的某匿名人士在看完演化论之后骂骂咧咧地说道。

这里的土地既富饶又神秘,广的平原与低矮的丘陵交错,当地土着搭建的圆形茅屋村落点缀其间。马拉维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作为连接东非沿海与南部内陆的关键走廊,它在奥地利帝国的殖民战略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特别是在弗朗茨将目光投向南非布尔人聚集地后,马拉维的价值更是水涨船高。

当地的王室权力衰败,而且人口很少,大概只有二三十万的样子,远不如附近的其他部族联盟强大。几十年的部族冲突和自然灾害已经严重削弱了马拉维王国的统治基础。

奥属东非总督索登男爵按照以往的手段,用一笔金钱购买了一部分马拉维五国的土地用于修建铁路,通往南非的铁路。这些交易表面上遵循了国际法的形式,但实质上却是不平等的。

可能在当地的国王眼里,这些妖怪一样的人类很好骗,一堆没有实控的土地就换来了很多财富和军队支持。

马拉维中部一个名为姆巴拉的村庄位于计划中的铁路走廊上,几代人在此生活,创建了与土地的深厚联系,今天倒楣了。

清晨,奥地利工程队和一支由马拉维土兵组成的护卫队到达村庄。奥地利工程师汉斯·穆勒,一个戴着金丝眼镜的瘦高男子,他带着一份官方文档和测量图纸。

“根据协议,“穆勒通过翻译对村长解释,“这片土地现在属于奥地利帝国。你们有两周时间迁移到新指定的局域。”

村长,一位名叫姆贝姆巴的老人,难以置信地看着这群陌生人:“这是我们祖先的土地,我们从未同意离开。卡隆加没有权力出售我们的家园!”

穆勒叹了口气,这样的对话他已经重复过数十次:“我理解你的感受,但这是国王与奥地利之间的正式协议。如果你们拒绝合作,将被视为叛乱分子。”

他指了指身后荷枪实弹的土兵,这个威胁不言而喻。姆贝姆巴看着村民们惊恐的眼神,最终低下了头。两周后,整个村庄被清空,村民们带着简单的行李被迫迁移到一片贫瘠的土地上。这样的场景在整个走廊地带不断重演,为铁路铺设扫清了道路。

这支由奥地利军官指挥、装备现代化武器的部队,对抵抗的部族进行了残酷镇压。在塔布拉山谷,一次针对反抗部族的军事行动导致近千人死亡,其中包括大量妇女和儿童。这场屠杀被当地人称为“红月之夜”,因为那晚的月亮被烧毁村庄的浓烟染成了血红色。

卡隆加国王本人对这些暴行知情却视而不见,因为他已经尝到了权力巩固的甜头。在奥地利的支持下,他创建了一个更加集中的政权体系,任命了一批忠于自己的官员,创建了常备军,甚至开始征收更多的贡品。

对于这些暴行,卡隆加国王对他的近侍感慨万千:“当年没一个人瞧得起我,但现在,我又成为了马拉维的主人。如果真有天堂跟地狱,那就让我下地狱之前享尽人间至福吧。”

奥属东非的统治局域太过庞大,土着部落太多,但是军队又不能散出去四处打,一个是染病不好救治,另外还怕被偷袭,死一个人都心疼的不得了。

在这片广的殖民地上,白人定居者和军人的数量相对稀少,1864年四月大约只有近70万人,分布在达累斯萨拉姆、莫桑比克港等主要城市和军事要塞,在这片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七十万人实在是太少了。

因此,以土着治土着就是非常重要的了,在一些土着部落或者王国的帮助下,奥属东非获得的奴隶数量是以万计甚至十万计的,这些当中一开始一部分是统统进行劳务输出,主要是美洲地区,南美北美都送,敢不要?舰队教你做人。

后面经过殖民部研究决定,还是放开一些不准土着劳务的规定,准许土着劳工进行如开山、采矿、修路等需要众多劳动力且伤亡率较高的工作。

这项政策变更是在维也纳经过长时间辩论后达成的妥协。

当时是怕土着一则抢工作,二则奴隶主养成习惯之后肯定就形成自已的势力,到时候搞不好又要搞一场废奴运动,三则弗朗茨是把各殖民地当做本土来养,非洲人是最难以同化的人了。

弗朗茨希望将这些地区真正集成到帝国体系中,创建起一种更可持续的统治模式,而不是像英国那样,英帝国的解体在历史上,如果没有一战、二战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但是规定是好的,但执行着执行着很容易就变样了,至少在棉花采摘的时节,奥地利的非洲种植园一眼望去全是黑色跟白色的混合,没办法,劳动力不足是这样的。

奥属东非总督索登男爵看在财政马上就要平衡的份上,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这件事,维也纳方面还不知道,可能弗朗茨知道了会气的撤了他的职位。

这种更改规定的事情是绝对不允许的。

与此同时,为了防止长时间地使用黑人劳工,会引发的一些问题,例如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一些黑人可能会兴起反抗情绪,或者有反奴隶主义者进行示威,宣传等等。

同时也是为了进行迁移黑人的政策,在非洲参与奥地利建设的黑人劳工是有奖励制度的,这种奖励不单单是金钱或者职位,干到一定年限,是允许携带财物或者一家老小前往美洲地区的,当然,弗朗茨推荐的北美洲,最好是北方联邦政府那块地。

这项政策在理论上看似人道,提供了一条上升的信道,但实际上也是一种控制机制。它将最有可能组织反抗的人一一那些聪明、有抱负的工人一一分离出去,送到远离非洲的地方。同时,由于获得这种“特权”需要多年的忠诚服务,

它也成为了一种维持工人顺从的工具。

奥属东非的从达累斯萨拉姆链接到布尔人的德兰士瓦共和国的铁路计划开展差不多一年多了,由于土着劳工众多,所以特意从欧洲请了几百名工程师,给他们配上护卫队进行多段施工,加之炸药的发明,铁路的修建速度飞速进展,预计至少再有六年到八年时间,大概可能就能通车了。

这条铁路,被称为“帝国中央线”,又称为“财富之路”,是奥地利非洲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它不仅将连接东非沿海与内陆地区,还将成为奥地利影响力延伸到南非的重要信道。工程的规模之大前所未有,需要跨越山脉、丛林和沼泽,建设数百座桥梁和隧道。

在铁路沿线的一个主要建设营地,名为“新布斯纳”的临时定居点,欧洲工程师们在简易但舒适的住所中生活。

营地的中心局域是欧洲工程师和管理人员的住所,由坚固的木材和金属搭建而成的小屋整齐排列,每一栋都配备了蚊帐、排水系统和简易的冷却设备。尽管条件无法与欧洲相比,但相较于周围的非洲环境,这里已是难得的舒适。围绕着中心区的是一圈防御工事一一高大的栅栏、了望塔和巡逻岗哨,提醒着所有人这里的欧洲人始终处于警剔状态。

再外围是土着工人的简易营区,成百上千的帐篷密集排列,住着为铁路建设服务的数千名非洲劳工。每天黎明,这些劳工会被集合起来,分配到不同的工作组,前往各个施工点;而入夜后,他们会拖着疲惫的身体返回,在简陋的帐篷中短暂休息,准备第二天的继续劳作。

此刻,他站在自己办公帐篷前的木质平台上,手中拿着一份详细的工程图纸,眉头微皱。维斯特站在一旁,耐心等待着指示。

“今天我们将开始布莱克山隧道的挖掘,”阿道夫对助手解释,一边用铅笔在地图上标记着位置,“这将是整个线路上最具挑战性的部分之一。

布莱克山位于铁路线路的中段,是一座小型但岩石坚硬的山脉,横亘在通往内陆的道路上。按照最初的计划,铁路应该绕过这座山,但那将增加至少50公里的路程。经过工程师们的仔细评估,他们决定直接挖掘一条穿越山体的隧道,尽管这意味看更大的技术挑战和潜在的危险。

“我们有足够的爆破专家吗?”卡尔问道,眼中闪过一丝担忧,“上次在红土峡谷的爆破中,我们损失了三十多名土着,和一名技术人员。”

“维也纳已经派来了三名新的爆破专家,他们带来了最新研发的稳定性更高的炸药。总督府也承诺提供更多的安全设备。”

两人开始详细讨论隧道建设的技术细节一一支撑结构的设计、通风系统的安排、排水问题的解决方案。作为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他们深知在非洲这样的环境中进行隧道建设的每一个挑战。不仅是技术上的困难,还有气候、疾病和当地工人的管理问题。

“对了,今天还有表彰仪式,”卡尔提醒道,指着日程表,“总督府的代表也会来。”

阿道夫看了看怀表,点点头:“那我们需要提前结束今天的规划会议。请确保一切准备就绪,特别是那些获奖工人的名单和奖品。”

这种表彰仪式是奥属东非殖民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表面上是为了鼓励工人的积极性,实际上却是一套精心设计的控制机制。和普升的承诺,

殖民当局成功地在工人中培养出了竞争和服从的心态,使他们为了微小的特权而不断付出更多的劳动。

随着太阳西沉,一天的艰苦劳作终于结束。工人们从各个工地返回营地,身上满是尘土和汗水,脸上写满了疲惫。但今天不同于往常,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特殊的兴奋感。

营地中央的空地已经被清理出来,几张长桌摆放在中间,上面铺着白色的桌布,摆满了食物和饮料。这在平日是不可想象的奢侈。周围,几盏煤油灯提供了柔和的光线,驱散了夜晚的黑暗。

随着工人们的聚集,大约三百多名黑人劳工被选中参与这个特殊的表彰仪式。他们是从数千名工人中挑选出来的,代表着过去一个月工作表现最出色的群体。他们站在空地上,神情既期待又紧张,小声地交谈着,猜测着今天的奖励会是什么。

每个人都收到了一份特别的食物包一一东非自己生产的甜饼干、精制糖和几个精美的小工艺品。这些在平常几乎见不到的奢侈品让工人们的眼睛闪闪发光。

阿道夫和几位欧洲管理者站在一个临时搭建的木质讲台上,身边站着几位来自总督府的官员,他们穿看笔挺的白色制服,胸前佩戴看哈布斯堡帝国的徽章。

“请安静一下。”一个白人主持人抬起手臂,示意众人安静。他旁边的翻译立即用当地语言重复了这个指令。

渐渐地,喧闹声平息了,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讲台上。主持人清了清嗓子,开始了正式的讲话。

“诸位,今天让我们荣幸邀请沙迪加斯科尔!”主持人用手一挥,引导众人的视线转向一位站在人群边缘的年轻人。

这位名叫沙迪加斯科尔的年轻人大约二十岁出头,皮肤黑,身材精瘦但肌肉发达,显示出长期体力劳动的痕迹。

他穿着比其他工人稍微好一些的衣服一一一件棉质衬衫和一条较为完整的裤子,这是他作为优秀工人的标志。

听到自己的名字被叫到,他显得有些脑,眼神中既有自豪也有一丝不安,

似乎不习惯成为众人注自的焦点。

“沙迪加斯科尔在今天的铺设铁路过程中,带领他的第12小组成功地铺设了:多少呢?”主持人故意停顿,制造悬念。!”他大声宣布,声音中充满赞赏。

全场欢呼,因为突破记录之后,在场的所有人都会跟着沾光,得到至少一瓶被称为啤酒的东西,还有一袋饼干。这对于每天只能吃到简单粥食的工人们来说,无疑是一种重大奖励。

“他的小组在一个月里获得了22次第一名,”阿道夫开口说道,声音充满激情,“对于这种卓越表现,我们当然要给予特别的奖励!”

沙迪加被两名工头护送上台,站在阿道夫身边。

“他的家族将会获得50亩肥沃的土地,”阿道夫宣布,引来一阵惊叹,“他的工分积累将会获得新的高度,更重要的是:”

阿道夫故意停顿,增加戏剧性效果,然后继续道:“他只差10次第一名,就会普升为队长!获得梦霖以求的太阳奖励,他将会得到前往美洲的资格!由帝国政府全面负责他的一切费用,还有奖励!”

太阳奖励,是帝国殖民系统中最高级别的奖励之一。它不仅意味着物质上的丰厚回报,更重要的是,获得者有资格携带家人前往美洲,开始新的生活。

在场的每一个工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一一一个逃离现在非洲艰苦生活的机会,一个可能的新开始。

这正是奥地利殖民当局精心设计的激励系统的内核。

沙迪加保持着谦虚的微笑,不断点头,然后用磕磕绊绊带着口音的德语说道:“感谢伟大的奥地利给予我们这样的机会。我和我的小组会继续努力,为伟大的铁路建设贡献力量。”

一位来自总督府的官员上前,为沙迪加佩戴了一枚小小的铜质徽章一一这是“优秀工人”的标志,也是他在土着劳工中特殊地位的像征。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宝可梦侦探事件簿 都快超级赛亚人了,你说是海贼? 剑里乾坤 陆氏仙族 鼠兄都饿哭了,我还在扩建金库! 北迁南归,退租后,男二他上位了 我自九天来 天堂来的风 军旅:七岁参军,军花倒追十年! 四合院:开局让何雨柱变何狱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