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透过古树枝叶,在清云禅寺的禅院中投下斑驳的光影。一位身着简朴唐装、约莫五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正独自在竹林间漫步。他神情专注,时而停下脚步,凝视某处景致,时而轻轻点头,仿佛在与自然对话。
这位男子名叫林教授,是北京大学哲学系的佛学研究专家,着有多部佛学着作,在学术界颇有声望。今天,他是专程来清云禅寺考察的。
林教授走到一处僻静的茶亭,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僧正在那里煮茶。老僧面容慈祥,双目炯炯有神,手中的动作行云流水,一看就知是久经修行之人。
此时,几位游客注意到了这边的情景,好奇地靠近。他们看到一位学者模样的人正与寺庙住持对坐论茶,不由得放慢脚步,想听听他们在谈什么。
明澈大师看了看围过来的游客,微微一笑:&34;看来这些施主也对佛法有兴趣。既然如此,不妨一起听听。
林教授环顾四周,发现已经有十几位游客围了过来,其中不乏年轻人。;正好借此机会请教大师几个问题,也让大家一起参与。
明澈大师微微一笑,不急着回答,而是拿起茶壶,重新为林教授斟了一杯茶。
林教授低头看着茶杯,只见清澈的茶水中,一片茶叶缓缓沉浮。
围观的游客们听得入神,有人拿出手机开始录像。
明澈大师看向那位年轻人,慈祥地笑了:&34;你问得好。修禅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到什么,而是为了放下。放下执着,放下分别,放下自我,回归本来面目。
此时,围观的人群已经扩大到三四十人,大家都安静地听着这场即兴的佛法开示。有人拿出笔记本记录,有人闭目思考,气氛庄严而祥和。
寺院的侍者们迅速端来几盘茶具和茶叶,分发给围观的游客。大家都安静下来,跟着明澈大师的动作,开始泡茶、品茶。
整个茶亭区域弥漫着一种祥和的气氛。阳光透过竹林,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茶香袅袅上升,与檀香交织;远处传来木鱼声,清脆悦耳。
这场即兴的禅理讨论持续了近两个小时,吸引了上百名游客驻足聆听。许多人表示,这是他们在清云禅寺最难忘的体验,比单纯的观光更有意义。
游客们若有所思,有人开始在笔记本上记录这些见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游客们听得认真,有人甚至开始尝试闭眼感受呼吸。
随着时间推移,茶亭周围的人群越来越多。有人从大雄宝殿参观完毕后听说这里有高僧讲法,特意赶来;也有人是被围观的人群吸引,好奇地加入进来。
明澈大师看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微笑着说:&34;看来大家对佛法都很有兴趣。既然如此,不如我们移步到禅堂,那里空间更大,也更适合讨论。
在侍者的引导下,大家跟随明澈大师和林教授来到了禅堂。这是一座宽敞的木质建筑,内部简洁庄严,四周墙壁上挂着历代高僧的画像和书法作品。
游客们依次入座,有序地坐在蒲团上。明澈大师和林教授坐在前方的高台上,继续他们的佛法讨论。
这场意外的禅理讨论,成为了游客们在清云禅寺最难忘的体验,也为他们的旅程增添了一份精神上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