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七月,前一阵还紧急备战的山东大地已然是陷入了麦收的喜悦之中。
特别是在胶东地区,去年还归属于各个豪绅地主家的麦田现在已然是成为了登莱两府百姓的救命田。
虽然碍于当下不太正常的天时和雨雪条件,冬麦的收成也只能说是一般,但百姓们好歹不用再从官家那里吃救济粮了。
手头有了自己的粮食,对于农民们来说比什么都重要。
而随着东宫行营向整个山东地区发出地主对佃农抽成不得高过四成的政令后,胶东之外的百姓们多少也算是有了活路。
慑于太子禁军成军后在山东大地上先打崩刘泽清,后击溃来犯清军的强大战绩。
即使是以往再敢跳脚的地主,现在面对东宫行营发出的严厉警告也是不得不捏鼻子认了。
他们不认,顶在他们头上的土豪官绅们也得逼着他们认。
因为现在他们是真的害怕太子殿下一个不高兴就令出胶东,在整个山东地界搞分田。
那样的话他们就将和此前被赶出胶东的士绅们一样变得一无所有。
太子殿下可是个不讲理的人啊,说抄家就抄家了。
还想在山东继续混下去的土豪们只能缩着脑袋尽力配合东宫行营的政令安排,都不想给太子不讲理的机会。
为此都已经做好率军镇压不服士绅的朱慈烺可谓是大感失望。
不过此时已经升任东宫行营政事堂堂官的曾化龙却是松了一口气,赶紧搬出积累的待批政务让朱慈烺就坐镇登州处理,可别再到处领兵弄险了。
麦收之后,整个登莱地区便算是勉强进入了自给自足的良性循环阶段。
哪怕朱慈烺特意免去了今夏登莱两府的税收,行营依然能多省出三十万石粮食用以养军养官。
更别说此时南直的情况大有好转,崇祯靠着四处派下的太监和督查的锦衣卫又能切实收上来银子了。
哪怕今年夏税要打个折扣,南京中枢依然能收上来350万两银子和超过600万石粮。
虽说这些收入是崇祯依着朱慈烺的法子依靠武力和多方胁迫收上来的,目前已经搞的南方“民不聊生”。
但这一大补的进项可谓是极大缓解了江北几处重要军镇的养军压力。
而相比起此前还在北京的时候,收到中枢的银粮肯定是大幅减少了,但现在朝廷也不用养着关宁集团和北边的烂地了,支出相应来说也减少了啊。
厚着脸皮的崇祯帝面对夏收后各省巡抚突然上奏请求拨下的所谓救灾银,也是干脆了当的拒绝了。
各省上缴税赋时朝廷就已经清点过了。
受灾地方该减免赋税的都减免了,各行省以此为借口截留的粮银中枢也都没有过问。
现在还想玩这一手?
当他崇祯还是以前那个拉不下面子的庸君呢?!
已经深知军权和财权重要性的崇祯现在可是一心想多搞钱粮支持好大儿巩固好山东徐淮前线。
好大儿越能打,那他在南京城里的地位就越稳固。
那些铁公鸡一样的江南土豪们也就越是害怕好大儿率兵南下举刀开杀。
而为了自身安全,害怕屠刀加身的他们只能继续给南京中枢输送钱粮,以为了扶持崇祯与朱慈烺在江北的东宫行营抗衡。
殊不知他们供上去的每一分钱粮最终都被崇祯又用去壮大朱慈烺的军事力量了。
好了,这下完美闭环。
只有江南土豪们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手头阔绰的崇祯从未如此轻松的当过皇帝。
当抛下军务能专心和南直中枢的勋贵以及官员们周旋后,他只觉得这些留在南直隶的渣渣们手段真是弱爆了!
他当年可是从残酷党争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被东林党骗得凄惨无比,后面又慢慢学会了牵制大法。
和北京城里的党争修罗场相比,南直这些虫豸们还真不够看。
鬼门关前走过一道后,崇祯在登州看朱慈烺施政和练兵的那段日子里想通了很多事情。
才三十出头便两鬓斑白的他突然更重视家庭子女了,也更加重视起自己的身体。
现在每天都能留出不少空闲时间的崇祯不是在御园骑马射箭就是亲自去视察大汉将军们的日常操练。
有些时候兴致上来了还下场练练刀盾,射射火铳,本就不错的身子骨那是练得愈发强健了。
正因为有了亲入营伍的经历,所以现在的他也明白真正养一支精锐之军有多么耗费钱粮。
又是一日视察完大汉将军的操练后,崇祯在回宫休息的路上突然让王承恩明日多派些厂卫参加军粮北运的队伍。
“朕知道,这漕运平日里便被宫里宫外多只眼睛盯着,上下克扣是难免的,但值此关键时节,谁敢打吾儿军粮的主意,朕就要谁掉脑袋!”
“奴才省的,皇爷,您就放心吧,早些日子奴才便和李指挥使对外吩咐过了,而且就太子爷现在的威势,这南京城上下的官儿可不敢捋他的虎须,别说下手克扣了,他们可比奴才还紧张,起运前多次检查生怕有缺漏呢。”
王承恩说的绘声绘色,崇祯听完哈哈大笑。
“不过皇爷,殿下此前来信的时候可是多次建言让您派人在南直多山多坡的地方种那送来的新作物,说此物耐旱耐贫,极易养活,一亩山地至少也能出一石粮,您不会把这事给忘了吧?”
王承恩象是想起什么似的一提醒,哪想到崇祯真给忘了,此刻一听才反应过来。
“对对,那作物说是慈烺儿之前特意从福建寻来的,叫,叫什么番来着?”
“叫番薯啊皇爷。”
……
“臣此前也多次听闻老家有人种植这番薯,说是坡地之上,田角屋旁都能种植,就是育苗扦插费事了些。
可若是真能一亩烂地得果一石有馀,那北方干旱之地就有救了啊!”
曾化龙和朱慈烺一齐亲手将一株薯蔓扦插进东宫下属的官田里,起身后连连感慨。
朱慈烺却是比他这个福建出身的官儿对番薯更有信心。
“一亩地出一石果可能还是估少了,孤看结两石都有可能,到时候等登莱五万亩官田的番薯都成熟了,孤请你们吃番薯宴,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