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墨心中惊喜,当即查看起地书面板。
【地书面板】
【道场:洞泉府(二阶下品)】
【道主:苏墨(筑基初期)】
看着眼前的地书面板,苏墨心中露出了惊喜之色。
道场晋升二阶,其含义不言而喻。
苏墨尝试了一下,发现洞泉府的灵气浓度大幅度提升,天地之间的道蕴也大幅度提升了。
有了二阶道场,同呼吸和共长生的效果也大幅度增加。
苏墨发现,在同呼吸的加持之下,他的实力将大幅度提升,调动天地道蕴甚至可以完全压制筑基中期。
而共长生增加的寿元,也从原本的一百年增加到了三百年。
【共长生:道主专属地仙神通,可与灵山道场共长生,当前道场等阶可增三百载寿元。】
“三百载寿元,也就是说我在筑基境便可活五百载。”
苏墨心中顿时安定了下来,五百载的漫长寿元,这已经比紫府老祖的基础寿数还要漫长了。
有了这么长的寿元,他以后行事就可以不用那么冒进,至少安全性有了更多的保障。
“不仅是道场,镇山神兵也晋升了。”
苏墨心中低语,拂袖间从山间摄来神兵【青梧古剑】。
只见青梧古剑灵光暴涨,化作十丈明煌剑罡纵横天地,威势让苏墨都感到心悸。
镇山至宝跟地脉绑定,如今青梧古剑晋升二阶之境,威力比起晋升之前何止暴涨了数倍。
晋升之前的青梧古剑只是堪比下品灵器,那么现在的青梧古剑就可接近上品灵器。
若是引动山川地脉之力,其威力甚至还能有巨大的提升。
“我若身处青梧山中,借助青梧古剑凝聚十里山川地脉之力,怕是直面筑基大修亦是丝毫不惧,甚至有可能将其击败乃至斩杀。”
苏墨心中低语,顿时感觉安全感大大增加。
在这尔虞我诈,人命如草芥的修仙界中,实力终究是最大的底气。
“这是——
就在这个时候,沉清遥和方绛雪走了出来,沉清遥看着地脉忍不住惊喜的说道:“恭喜夫君,这青梧山灵脉终于晋升二阶了。”
方绛雪也笑了笑,忍不住开口说道:“地脉晋升,看来焰姬姐姐也能突破筑基了。”
苏墨不由笑了笑,地脉成功晋升之后,筑基殿每年已经可以有三次筑基的机会,沉焰姬确实可以尝试筑基了。
于是他也没有浪费时间,而是迅速划破长空飞向青梧山地脉。
青梧古剑晋升之后,速度暴涨了接近五成,苏墨很快就抵达了赤枫岭地脉之中。
他刚进洞窟,就见沉焰姬正在手忙脚乱的照顾一群幼年火鸦。
“你来得正好,这些火鸦今天终于出壳了。
1
眼看苏墨抵达,沉焰姬顿时松了一口气。
苏墨闻言,不由笑着说道:“看来今天是双喜临门。
经过半年的培育,火鸦终于开始出壳,如今也正是将其敕封成道兵的时候。
苏墨也没有迟疑,当即催动地书之力,将这些火鸦敕封成了道兵。
【火鸦道兵:火鸦独行,弹指可灭;百鸦齐出,妖魔忌惮;千鸦纵横,烈焰焚天;万鸦横空,神鬼皆惊。
“这火鸦道兵喜食火元气和火属性灵物,这地底火脉刚好契合他们。”
看着敕封完成的火鸦幼崽,苏墨不由微笑着说道。
沉焰姬也点了点头,然后开口说道:“我已经安排种了不少火髓菇,养几百只火鸦绰绰有馀。”
苏墨点了点头,然后看向了不远处的洞窟之中。
只见这洞窟不知何时已经被拓宽到了百丈,其中已经开辟了三亩灵田,上面种满了火红色的灵菇。
这洞窟支脉灵气比不上主脉,但开辟三亩下品灵田也是足够的,刚好此地环境适合火髓菇生长。
“咔咔”
而就在这个时候,洞窟之中又传来一阵蛋壳破碎的声音。
苏墨抬头看去,只见那枚玄火鸦蛋裂开了一道裂痕,随后一头赤红色的火鸦从其中艰难爬了出来。
“这是——”
沉焰姬双目一亮,露出了一丝喜爱之色。
苏墨见此,直接开口说道:“你契约了她。”
沉焰姬点了点头,当即与这只玄火鸦结缔了契约,随后苏墨将其敕封成了镇山灵兽。
与此同时,地书面板出现了玄火鸦的信息。
【玄火鸦:高等妖兽血脉。】
【注:该灵兽蕴含一丝大妖赤阳玄火鸦”血脉,可敕封为镇山灵兽。】
苏墨眉间一挑,很快就反应了过来。
这玄火鸦出自火鸦岭,拥有那头赤阳玄火鸦的血脉也在情理之中。
想到这里,苏墨又查看起地书面板,果真在可修筑的灵筑中找到了与火鸦相关的灵筑0
【火鸦窟(一阶):效仿天地真灵赤火神鸦”所筑之巢穴,蕴含地仙神通血脉返祖”,有三成概率助火鸦完成第一次血脉蜕变。
【修筑条件:一阶上品火属性地脉。】
“修筑条件已经满足,只是怎么只有三成概率完成一次蜕变?”
看着火鸦窟的效果,苏墨眉心不由微微皱起。
同为灵兽巢穴类灵筑,大鹏巢能有百分百概率让灵兽完成一次血脉蜕变,而且还有极小概率完成两次血脉蜕变。
而这火鸦巢却只有三成概率完成一次血脉蜕变,两者之间实在是差的太远了。
“不管了,反正材料不缺,先修筑了再看看。”
苏墨低语,当即着手修筑了火鸦窟。
很快,随着火鸦窟缓缓成型,地书面板上关于火鸦窟的面板出现了详细变化。
【火鸦窟(一阶):效仿天地真灵赤火神鸦”所筑之巢穴,蕴含地仙神通鸦血返祖”,有三成概率助火鸦完成第一次血脉蜕变。
【注1:此灵筑可为镇山灵兽巢穴,但册封镇山灵兽之前,需觉醒一丝大妖”血脉。】
【注2:当前灵筑等级,血脉蜕变上限为中等妖兽。】
【升级条件:二阶火属性地脉,二阶上品火鸦精魄”一份,火髓石九块。】
“能同时敕封三百头,难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