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9章 可控核聚变就这样实现了?
4月12日,一场小雨把刚回升的气温再度拉下来,京大外的一家川菜馆子。
“冷死哥们儿了,都说全球气候在变暖,可怎么好象年年都有倒春寒。”
徐正洋搓着手走进包间,抱怨着。
“你那是虚了。”
孔先波鄙视。
“怎么,羡慕我和女朋友住一块。”
徐正洋坐下,接过孔先波递过来的菜单,逼逼赖赖,“你和藤小娟就这么打算异地着?这年头,异地可不稳哦。”
“能咋办”
孔先波无奈,只能说:“等博士读完再说吧,现在一个月飞一次也挺好的。”
徐正洋耸耸肩,也清楚不好办,不象他这边,陈诗琪读完硕士就上班了,工作嘛,在哪都可以找,两个人之间总是有人得做出放弃。
他这个本科不想读书的已经到博士,每次一个人走在学校里,都会有物是人非的感觉,曾经的同学大都各奔东西了。
徐正洋心里感慨着,随手点了个鱼香肉丝就把菜单放下,“老许还没到?”
翟自强跟着老板去蓉城访问,这次就他们仨儿。
“没呢。”
孔先波摇头,抿着茶水,“老许都已经失踪三个多月了。”
“忙嘛,乾坤示范堆的总设计师”
“就迟到一会儿,就听到你们在背后蛐蛐我。”许青舟笑着走进来。
望着许青舟的样子,两个人倒是愣了愣,徐正洋惊奇:“老许怎么虚成这个鬼样子了?”
“就是,比老徐还虚。”
许青舟翻了个白眼,“你们试试连续一周每天就睡4个小时看看菜点好没?”
“我们点了三个。”
“再来个大菜吧,来条鱼,酒的话怎么说?”
“今天没事,可以多喝点。”
“那就先来一件。”
许青舟苦逼了快两个月时间,这会儿还真有点想念酒的味道。
菜很快上齐。
“来来来,先碰一杯。”
三个人开始狼吞虎咽,俩小时过去,晚上8点的时候,酒足饭饱地靠在椅子上。
徐正洋的手机连续跳出两条消息,是对象陈诗琪发来的。
一个是“!!!!”。
第二条是微博分享。
徐正洋打开微讯,当看到陈诗琪发来的一连串消息,表情古怪:“夏国引领全球进入聚变纪元?”
点进去就是人人日报头版。
【我国可控核聚变工程实现历史性跨越“乾坤示范堆”。这标志着我国在“人造太阳”技术领域率先突破工程化运行瓶颈,为人类终极能源梦想注入夏国动能。】
下面,还附带有总设计师许青舟的采访。
“500小时不是简单的时间叠加。”
画面中,青年穿着白色大褂,侃侃而谈,指向仍在降温的真空舱:“我们相当于让长江三峡水轮机在指甲盖大小的局域内,以每秒3000转的转速连续工作21天一而这里,承受的是比太阳内核更极端的物理环境。”
还有另外一个研究员的采访。。”
值班负责人郑旭展示实时监测图:“别看重量只相当于一滴水,它们蕴含的能量足以供万辆新能源汽车行驶百公里”
“我草!”
孔先波在徐正洋念的时候,就已经拿起自己手机开始搜索相关信息。
“老许,你这”
两个人目定口呆。
许青舟淡定地喝了口酒,“这些天是有了点小突破,不值一提。”
66
”
徐正洋和孔先波对视一眼,两人端起酒杯。
“老许,牛逼。”
“还得是你。”
他们承认,许青舟有装逼的成分,但现在只想说:这逼装得到位,这逼装得好。
可控核聚变,500个小时啊。
怪不得消失几个月,感情是干大事去了。
“500个小时都实现了,那可控核聚变商业化是不是也快了?”
“和整个可控核聚变的研究历史比起来确实能说&039;快”。”
从1939年首次实验研究算起,至2023年最新技术突破,可控核聚变研究已持续84年。
“牛逼。”
“感动,刚完成这么大的事情,就过来和我们聚会。”
“别用这种眼神看着我,不搞基。”
三个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
徐正洋和大家碰杯,叹了口气,“我本来还想说我家的公司准备上市了,和你这一比,好象也不算什么。”
“谁问你了。”
孔先波想骂人,好家伙,两个人都装起来。
把最后杯里的酒喝完,晚上8点半,三个人也在饭店门口分开。
“靠,我都担心老许一个人走路安不安全了。”
望着一个人慢慢悠悠离开的背影,孔先波唏嘘,示范堆总设计师,国家级的专家人物。
徐正洋叼着牙签,“担心个鸟啊,别看就一个人老许,说不定周围一堆便衣呢。”
“这倒是。”
这边,许青舟上车。
今天开车的是副组长杨晓琳,见许青舟喝了酒,于是特地放慢车速,以“稳”为主。
红旗车的后排,许青舟望着窗外逐渐后退的街景,思绪逐渐放松下来。
就在上周周六,乾坤示范堆完成了500小时目标,启明计划圆满完成。
设备的整体情况比预想中好,总体的损伤率为1,一般而言,大约5,就需要维修改造,大于15,相当于要重新造一个内核堆了。
他们现在可以立刻激活下一次500小时,甚至1000小时的实验。
当然,他们现在最重要的是整理数据,不是盲目的追求点火时长,而是需要不断地调整各部分参数,将设备调节到最佳状态。
对于商用堆来讲,示范堆目前的各个条件基本达标,但示范堆使用的是第一代聚变技术,其性能、效率、可靠性尚未达到最优。
接下来,需要进行模块化研究,工程迭代,以便未来的规模化生产,把商业堆的成本降低到示范堆的十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