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1章 米国的大动作
静电势阱层梯度电场没问题,那v-pad也就没啥问题。
许青舟推开其它事情,研究所的工作由任南暂时负责,而他则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v-pad方案上,没办法,一套超越原有能量转换系统的新方案,难度不小。
忙碌的一周就这样过去。
周五晚上,许青舟看完球赛,就往沙发上靠了靠,盯着天花板发呆。
静电势阱层梯度电场验证结束,还需要在乾坤一号实验堆里,让实时监测-反馈系统结合ai优化器动态调整真空与电压参数,进一步压缩残馀放电风险。
这个小实验就是个尾巴,找个小组搞定。
接下来,可以进行下个实验。
磁流体动能回收层验证,也就是v-pad四级能量分选捕获机制的第二级:磁共振筛选,回旋加速电场回收。
这些天发生了不少大事。
首先,在托卡马克上,米国顺利完成了30分钟点火实验,预计在1年内完成小时级验证。。
于是,米国重启了ncsx(国家紧凑仿星器实验)计划。
这一消息出来,可谓在聚变领域引起轩然大波。
前面说过,米国是仿星器技术的理论大国,在理论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并且一直试图通过仿星器的天然稳态特性避开托卡马克的瞬态控制难题。
“假如他们解决三维线圈制造精度和α粒子损失率问题,几乎可以颠复聚变能源路线格局。”
通俗点说,仿星器的三维线圈精度就相当于托卡马克中的等离子体破裂控制,而α粒子损失率就相当于边界局域模热冲击。
这两个玩意决定了仿星器的运行效率和成本。
“瘦死的骆驼比马啊。”
许青舟心中感叹。
米国大力宣传,当然是为了在舆论上占据优势。
展示自身实力,告诉世界自己没有落后。
米国在仿星器的发展虽然和德国w7-x仍然有差距,但比一穷二白,刚起步的夏国好上很多。
不过,米国有进展,他们这边同样有突破,刘凡阳院士亲自负责和德国的对接,所有合作有序推进。
“现在,最关键的还是托卡马克。”
仿星器商业化的路程还很漫长,但托卡马克已经迫在眉睫。
宋瑶迈着两条大长腿下楼,拿着换洗的衣服从楼上走下来,许青舟看电视的时候她正在健身房做瑜伽。
许青舟的目光被女孩苗条的身姿吸引,很主动地说:“洗澡吗?要不要我陪你?”
“不需要。”
宋瑶高冷地回答。
“我都在研究所呆了四天了。”
“憋着。”
宋瑶冷漠地说了两个字。
“某个人啊,用得着的时候就是“好哥哥’,用不到了就呜呜,许青舟后面的话被宋瑶用手捂了堵在嘴里。
事实证明,人类对威胁的反应速度确实远快于理性思考,这点连宋瑶的都不例外,就算告诉自己是假的,可还是会下意识地害怕。
不过,这几天宋瑶倒是已经恢复自信,雄赳赳气昂昂,贞子来了估计都得喊姐姐。
宋瑶从许青舟身上起来,警告他不许再提这件事,转身去浴室。
大约10分钟。
许青舟正看球赛的时候,洗完澡的宋瑶踢踢踏踏地走出来,把刚换下来的衣服递到许青舟面前。
“你做撒子?”
望着宋瑶放在自己腿上的几件衣服,许青舟表示有点没懂。
“你不是喜欢原味吗?”
宋瑶眨眨眼,大方地说:“这些都给你,作为交换,忘记上周的事情。”
66
“哦,对了,闻完了记得帮我洗了。”
说完,女孩盘了盘许青舟的脑袋,又甩着两条大长腿上楼,准备去贴个面膜,然后休息睡觉。
夫纲不振啊。
许青舟眯着眼,把衣服丢在沙发,跟着上楼,觉得有必要和宋瑶深入交流。
5月21日。
西南核物理研究院。
办公室。
“你先喝茶。”
张志高自己的老部下刘元教授说。
“好。”
刘元笑了笑,也不着急。
对面,张志高望着刘教授递来的报告,眉头逐渐舒展开,整个研究所两百多号人连续忙活儿了半年,终于把hl-3设备升级好。
就在昨天,完成了25分钟净能量增益点火实验。
q值还达到了5。
目前,能够放在眼里的竞争对手。
京都材料研究所,east,德国w7-x,国际核聚变组织,最后还有米国的dii-i和普林斯顿的。
日国,棒子国,欧洲的其他国家不足为惧。
刘元唏嘘,脸上带着感叹点头说道:“是啊,难以置信,我们居然真的完成了这个壮举。”
“老刘,east方面进展怎么样?”
“east那边目前仍然没有任何进行点实验的消息。”
刘元说道:“east四分之一的人手都扎在了龙湾示范堆上,人员上早就捉襟见肘,对设备的改造升级工作停滞不前很正常。
张志高点了点头,李刚那边派过去了几十个研究员,这些可都是一个研究机构的骨血,对east肯定是有影响的。
潜意思很明白,借助更好的平台,肯定能让工作事半功倍。
“老刘,我们都是在原子弹和氢弹基地工作过的人,只要发挥敢于战胜艰难险阻,勇于攀登科技高峰的精神,这些阻碍都不是问题。”
张志高缓缓说。
刘元点点头,知道张志高的意思,问起另外一件事:“我们是否需要在官网上通报项目的进行情况?“
“暂时不用。”
张志高摇了摇头,“dii-d那边,已经完成30分钟实验,我们现在的成果并不值得庆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