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7章 首次点火,纪录达成!
预检结束,做完了实验前最后的准备工作,可以进行点火。
此时,控制室内,紧张感直接被拉到了顶峰,所有人都下意识地屏住呼吸,等待着许青舟发号施令。
控制室内只有各种设备仪器运行的低沉声音。
许青舟目光在大厅中环视一圈,即便是任老院士,表情都无比的凝重,其他人就别提了,肉眼可见的紧张。
赵教授袖子里的手似乎都在微微颤斗。
也不怪大家。
成败在此一举。
全球首台负三角等离子体托卡马克,而且一上来就得干到1亿摄氏度。。
在地球上复刻恒星能量
此前,他们仿真了无数遍,各个设备也测试到最佳状态,但真正到点火的时候,连许青舟这个老挂逼,这个时候心都是悬在嗓子眼的。
最终,许青舟的目光停留在屏幕上,屏幕里是真空室的实时影象。
“全体注意——激活负三角位形!”
许青舟暗中深吸口气,虽然心里紧张,但表情却没什么变化,语气淡然,一字一句地发布指令。
“激活负三角位形!”
控制器前,操作员说着,按下激活按钮,创建抗湍流、耐高温的“磁笼“,以便后续在稳定磁笼内注入能量,实现聚变反应。
“10、9、8”
许青舟的声音在指挥大厅中回荡。
“3、2、1”
“点火!”
许青舟亲自按下开关。
就在这一瞬间,真空室内蓝白粒子流炸裂,内壁涂层在高温下发出暗红色辉光(资料12),与冷蓝色等离子体形成强烈对比。
而控制室内,量子传感网络警报光由绿转红,正在确认火灾的紧急信号。
各个小组负责自己部分数据监测。
“磁场位形已锁定!!”
“第一壁纳米孔道钨膜温度均衡,热工安全系统工作正常!”
一切都按照预演的模式进行。
“”
“0秒。”
“燃料注入完成!,中性束功率 70w待机。”
许青舟望着屏幕上反馈出数据,注意力高度集中,心里暗暗说道:“点火成功,算是迈出了极其关键的一步,但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设备在几秒内必须承受上亿度的高温。”
“8秒。”!”
“60秒!”
“负三角位形维持!。”
监测员报告着相应时间内设备的运行态势。
任南,赵升文等人也早就忘记了紧张,各自盯着自己负责的板块,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
“1100秒!”!”
中央屏幕上,出现了一个鎏金弹窗。
“关机!”
许青舟重重地说道。
伴随着他指令的下达,操作员手里开始动起来,按动着各种开关,同时高声通报设备情况。
“等离子体约束解除,主控台注意:停止中性束注入,激活电流斜坡程序。”
“燃料供应切断,关闭氘氚冰丸注入阀,激活真空室净化!”
“磁体组执行失超保护,液氦循环减速至待机模式!”
“激活全系统辐射检测与结构完整性扫描!”
至此,首次点火实验结束,达成既定目标,控制室内,再度恢复了先前的寂静,与先前不同的是,除了残留的紧张氛围外,更多是热烈和激动。
许青舟把实验结束后的所有数据都检查了一遍,深吸口气,在大家的注视下,开口:“我宣布,首次点火实验任务圆满完成。”
实验室响起了浓烈的掌声。
“成功了!”
“1100秒稳态运行,等离子体温度1亿摄氏度,我们真的做到了!”
所有人都神情振奋,激动地欢呼着。
等离子体监测组旁,任南院士轻轻鼓掌,眼框已经湿润,此时,这位老院士前所未有的激动,声音都有些颤斗:“我们真的成了”
他们仅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完成了这个奇迹。
无论是1100秒的稳态运行,还是1亿摄氏度的等离子体温度,都足以让他们迈入可控核聚变领域的前列。
王伟想和一旁的龚云飞击掌,可转头,才发现龚云飞已经把洪雅瑜抱在一起。
他心里吐槽了一句,望着屏幕上最后的数据,咧着嘴角傻笑起来。
在他一侧,赵升文乐呵呵地笑着。
更远处,郑旭神情唏嘘,眼神中是毫不掩饰的兴奋。
这可能就是科研工作者最幸福的时刻吧。
“许教授,给大家说几句吧。”
任南对许青舟说。
一起工作了一年多,他从心底里佩服许青舟,可以说,眼前这个青年以一己之力推动了整个项目的前进。
控制室内,大家也安静下来。
不知不觉中,许青舟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主心骨,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更希望能听许青舟说说。
“各位同仁。”
许青舟没推辞。
“今天,我们共同见证了历史性的时刻,全球首台负三角等离子体球形托卡马克实现1亿摄氏度千秒级稳态运行!”
“”
“核聚变是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终极方案,我一直相信,它的实现不是‘能否’的问题,而是‘何时’的问题”
“我们用一年完成了足以震惊世界的奇迹。”
“但这仅仅是开始,可控核聚变研究的道路还很漫长,未来,我们还有5年,10年,甚至20年的路要走。”
“等待我们的,是星辰大海。”
掌声再次响彻控制大厅。
许青舟就做了一个简单的发言,接着也没浪费时间,让大家按照流程执行工作,首次点火实验完成,后续的收尾同样错综复杂。
至于真正的庆功会,等这一阶段的任务结束再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