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4章 我恐怕难以承担这份大任
随着可控核聚变技术的突破,那种暗流涌动的局势倒是变得更加明显。
欧洲在开会,推进和夏国的谈判,而米国这边,则是仍然在利用舆论场打压夏国,以“维护世界安全”为名,打算对夏国激活新的打压计划,以便争取技术缓冲,同时又下拨了一笔资金,大力推动示范堆建设。
直到5月中旬,许青舟的小日子都过得很悠闲,主要是总结500小时的数据,有点查缺补漏的意思,调整好干坤示范堆的参数,就在5月18号,激活了1000小时的挑战。
而在首都高等研究院。
“许教授,关于可控核聚变工程未来的发展,上面很重视您的意见。”
“我的意见,是先创建局域示范网,即,在合适的位置布局乾坤聚变堆集群,由点及面,逐步向全国推广。当然,需要同步推进电网设施的升级改造”
许青舟给安皓峰说自己的想法:“龙湾那边正在准备计划书,一周内应该会提交到上面。”
“已经有计划书了?许教授看得比我们远啊”
安皓峰不露声色地赞了一句,等许青舟倒完茶,“这个工程,领导还是希望您来主持,毕竟,在可控核聚变领域,没有人比您更适合来做这份工作了。
“谢谢领导的信任,但我恐怕难以承担这份大任。”
许青舟无奈。
“许教授,在可控核聚变领域,您就是最合适的人选啊。”
安皓峰愣了愣,被吓了一跳,有些着急了,“如果有任何为难或者要求,您现在都可以和我说。”
在他听起来,许青舟这位夏国可控核聚变神话的缔造者有撂挑子不干的意思。
难道,是米国那边开出了更加诱人的条件?
安皓峰的心沉下去,许青舟这种级别的科学家,比十艘航空母舰战斗群都重要。
再或者,是不满夏国目前的某些体系现象?
总之,安皓峰心情很复杂,身居高位这么多年,平时已经能做到宠辱不惊,这下倒是有点慌了。
“您误会,并没有什么为难的。”
许青舟哑然失笑,沉声说:“比起主持大规模的核聚变工程,我接下来一段时间的重心会转移到可控核聚变小型化。”
“小型化?”安皓峰又愣了愣。
这玩意他当然知道,但这不是未来才需要考虑的事情吗,咱的第一座商用堆都还没创建起来呢。
“对。”
许青舟点点头说:“目前,美德两国和我们大致有2—5年的差距,其他国家至少10年以上的差距,这是我们的优势。而能源问题解决了,小型化肯定是未来技术发展的必然方向,举个例子,航空航天领域。人类在解决能源问题后,必然会加速太空探索进程,这就需要更加强大的推进器,小型聚变堆是不二之选。”
“但我认为目前的聚变工程会更需要你。”安皓峰迟疑道。
许青舟摇头:“这个工作光是我们研究院就有好几位能够担任我们既然有优势了,更要保持优势,只有放眼未来才有未来,不是吗?”
望着许青舟认真的样子,安皓峰沉默了,抿了口茶,才说:“许教授高瞻远瞩相信你已经看了米国发布的登月计划。”
“是的,很有意思。”
许青舟评价。
有趣的是,曾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成功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如今却难以复制这一壮举。
虽然网上有不少人怀疑真实性,但对于米国登月这件事,他倒是觉得没啥可争议的。
米国这些年的重点并不在登月上面,转向航天飞机和国际空间站。
可以说,出现了技术断层。
阿波罗计划使用的土星五号火箭生产线在1970年关闭,所有技术文档以当时低效的微缩胶卷形式保存,2013年nasa试图重启f—1引擎,但发现需重造2000种已灭绝零件。
不仅零部件供应商早已消失,就连引擎设计的文档有的都没保存好。
也许会有人回说,现在的技术应该比以前厉害多了。
是,现代登月的技术复杂度比曾经高出许多倍,但都是火箭,现代火箭所面临的挑战也更加复杂,光是各种电子设备就够让人头疼。
如果用以前的技术呢,举个例子,土星五号火箭上的制导计算机芯片在70年代就已经停产了,现代系统无法兼容仿真信号。。。
“您或许是对的,尽管我们在可控核聚变领域占据优势,但5年内想必就会有国家开发出新的技术,我们该着眼于未来。”
安皓峰停顿完,缓缓道:“米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弱点,所以避开自己的短处,企图把我们拉入太空战场”。”
米国这套组合拳打得挺漂亮。
先是在舆论上打压夏国,把人们的焦虑从技术落后转移到技术恐慌上,炒作夏国威胁,随后公布太空计划,转移公众注意力。
而在太空方面,坦白来说,夏国和米国之间有不小差距。
这是一个阳谋吗?问题在于,太空竞赛,夏国即便知道这是米国的阳谋也得跟。
“国内,相信要不了多久也会激活登月计划。”
安皓峰笑着,地球资源能源、水源、矿产等等不可再生且加速消耗,太空资源开发基本是未来的必经之路。
“这是好事。”
许青舟点点头,凭借着聚变领域的优势,相信夏国能够在极短时间内追上并超越夏国。
他说:“我虽然不担任可控核聚变工程的总指挥,但可以给你们推荐一个人。”
“谁?”
“任南院士。”许青舟说出了一个名字。任南绝对算聚变领域的老人,无论是技术还是资历上,任南都是最合适的人选。
“任南院士”
安皓峰思索了下,微微点头:“任南院士是可控核聚变领域的泰山北斗,还是示范堆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嗯,许教授,我会向上面传达您的意思。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