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送葬陶谦后,助刘备三兴大汉! > 第一百零七章 观天象麒麟叹志才,论人才仁主惜棋巍

第一百零七章 观天象麒麟叹志才,论人才仁主惜棋巍(1 / 1)

“咻!”

一颗流星拖着璀灿而短暂的光尾,划破下邳城寂静的夜空,瞬间的绚烂后,便湮灭在无边的黑暗里。

正与刘备、陆逊等人于州牧府庭院中商议政务的高弈,下意识地抬起头。

目光追随着那转瞬即逝的星芒,眉头微微蹙起。他手中的蒲扇停顿在半空,喃喃低语:

“将星陨落”

这声音虽轻,在静谧的夜晚却格外清淅。身旁的刘备闻声,亦抬头望向早已恢复沉寂的夜空,疑惑道:

“棋巍,何出此言?今夜星辰繁多,偶有流星,亦是寻常之事。”

高弈收回目光,转向刘备,眼神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情绪,那是知晓天机却难改其命的慨叹。

他沉默片刻,缓缓道:

“主公,流星常见,然星芒赤红,急坠东南,其势甚急,此非吉兆。”

“弈尝观天象,略通杂学,此象主中原之地,有栋梁之才倾复。”

他无法直言这是穿越者的历史知识,只能借用此时人们更能接受的“天象”之说。

根据时间推算,这正是历史上戏志才病逝于兖州的时期。那位在曹操早期崛起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奇才谋士,终究还是如史书记载般,在这个时间点陨落了。

陆逊闻言,神色也变得凝重起来:

“世叔精通天文,所言必有所指。中原栋梁莫非是”

他没有说完,但目光已下意识地望向西方,那是兖州、豫州的方向,刘备沉吟道:

“曹孟德麾下,智谋之士甚众。若真有重要谋士亡故,于其虽是损失,然”

他顿了顿,语气中并无幸灾乐祸,高弈接过话头,反而带着一丝物伤其类的惋惜:

“然志才其人,虽有才名,听闻体弱多病,”

随后语气肯定:

“弈所料不错,应是颍川戏志才。其人才智超群,善出奇谋,于曹操平定兖州、应对吕布之乱时,多有建树。如今陨落,对曹操而言,确是断一臂膀。”

他话锋一转,眼中闪铄着洞察的光芒:

“然,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戏志才之死,对曹操是重大损失,短期内或会影响其决策效率与进取势头。”

“尤其在此西迎天子、东顾我等的关键时期。此或可为我等争取更多喘息与发展之机。”

“但,”

高弈语气转为深沉:

“曹操绝非因人废事之主,其麾下尚有荀文若、程仲德、毛孝先等大才。”

“且戏志才,荀文若等辈与郭奉孝乃至交好友,戏志才去后,空出的位置,必由其,荀文若等人推荐郭奉孝迅速补上。”

听着高弈这么说,刘备叹了口气,想起日前相遇那位洒脱不羁的青年文士:

“奉孝如此潇洒,为何助曹不助刘?”

刘备这一声叹息,在寂静的夜空中显得格外悠长,充满了遗撼与不解。他望向高弈,眼中是真挚的困惑:

“奉孝其人,洒脱不羁,见识超卓,此前相间,与棋巍你亦是惺惺相惜。为何为何偏偏选择了曹孟德?莫非是备德行不足,不能吸引如此英才么?”

高弈轻轻摇动蒲扇,夜风微凉,他的声音也带着一丝清冷与洞悉世事的淡然:

“主公,此问非关德行,乃时也,势也,亦是个人的选择。”

他缓缓踱步,分析道:

“其一,在于时机与路径。郭奉孝早年离弃袁绍后,游历四方,待其欲择明主之时,曹操已据兖州,其麾下颍川同乡荀文若等早已构筑根基。”

“而彼时主公何在?尚在辗转依附,漂泊不定,纵有雄心,平台未稳,奉孝纵然有心,亦难有施展之阶。”

“其二,在于君主风格之契合。”

高弈看向刘备,语气诚恳:

“主公仁德宽厚,重情守义,侠义英豪,此乃长处,然于奉孝这等奇才而言,或觉束缚。”

“其用兵好险,行事不拘礼法,常行惊世骇俗之策;曹孟德用人,唯才是举,不重德行小节,且其性通脱,能容人之‘不羁’,正与奉孝性情相投,可让其奇谋尽展,而无掣肘之虑。此点,恐是主公难以完全给予的。”

“其三,”

高弈目光深远:

“或在于对天下走势的判断不同。奉孝与荀彧等人,皆认为汉室不可复兴,当辅佐强主,尽快平定天下,再造秩序。”

“曹操之强势、诡诈与决断,在他们看来,或是实现此目标的最快路径。”

“而主公始终高举‘匡扶汉室’之旗,虽得人心,然道路更为漫长曲折,于追求效率、欲展惊世之才的奉孝眼中,或非首选。”

陆逊在一旁听得入神,忍不住问道:“世叔,如此说来,似郭奉孝这等追求功业效率之士,便难为主公所用了?”

高弈摇头微笑:

“伯言,此言差矣,天下才俊,志向各异;有如奉孝般追求极致效率、不择手段、与某些主君性情高度契合者。”

“亦有看重仁德信义、愿追随主公共赴艰难、行王道者,如云长,如翼德,如公佑,如子敬,如宪和,如我等。”

“关键在于,主公需明晰自身之道,汇聚志同道合之士,方能成事;强求性情不合者,反为不美。”

他再次看向刘备,语气坚定:

“主公,郭奉孝之才,确令人神往,或可即将投入曹操麾下,如此,便是我等强敌。”

“与其惋惜错失,不若思量如何应对其与荀彧等人为曹操擘画的战略。”

“戏志才陨落,郭奉孝补上,曹操的智囊团非但未弱,反而可能因新血注入而更具锋芒。我等更需惕厉奋发,不可有丝毫懈迨。”

刘备听罢,默然良久,高弈的分析,剥开了他心中那份因求贤不得而产生的些许失落,让他更清淅地看到了现实与差距,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道路。

他最终抬起头,目光恢复了平日的沉静与坚定,那股仁厚之中蕴藏的坚韧力量再次显现:

“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

“棋巍之言,如醍醐灌顶。备虽不及曹孟德之势大,亦无其用人之诡奇,然备深信,仁德终胜暴虐,信义可服人心。纵有千难万险,备亦将持此志,与诸君同行!”

他望向西方,仿佛能穿透夜空,看到兖州方向:

“郭奉孝既为敌手,他日疆场相遇,备亦当竭尽全力,不负棋巍、子敬、伯言诸位相佐之恩!”

就在这时,陆逊开口了:

“主公,世叔有江左麒麟之称,《公羊传》曾记载:“麟者,仁兽也,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王者至仁则出。”

刘备闻言,先是微微一怔,他看向高弈,眼中闪过恍然与感动之色。

又看向陆逊,最后仰头望向浩瀚星空,语气中带着一种被点悟后的深沉感慨:

“伯言引经据典,发人深省啊‘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王者至仁则出’麒麟乃仁兽,非因权势而至,乃因仁德而现。”

他转向高弈,目光灼灼:

“棋巍自馀姚而来,不慕二袁,曹操之盛,独投备于困顿之际。”

“此非备有何德能,或是棋巍欲求闻达,实乃棋巍怀仁心,见备或有几分恤民之念,故愿相助。”

“以期天下少些涂炭,多几分生机。此非麒麟之兆,何为麒麟之兆?”

高弈被刘备说得有些赧然,连忙用羽扇半掩己面,谦逊地说道:

“主公过誉了!逊侄儿亦是一时联想,弈何德何能,敢比先贤所言之瑞兽?不过是尽己所能,略辅明主,以安黎庶。”

“至于江左麒麟之称,更是为世人所誉,而非弈自觉,自比之。”

陆逊却正色道:

“世叔过谦了。麒麟之喻,非仅指个人才学,更重其像征之义。”

“世叔择主而辅,弃强从仁,本身便是‘仁者’之行的体现。此正昭示天下,主公所行之‘仁道’,方是契合天心民意之正途。”

“曹孟德虽能招揽如郭奉孝等奇士,然其手段酷烈,所行多悖于仁,纵得人才,恐亦难得麒麟这般祥瑞所眷顾的天意民心。”

高弈听陆逊如此解读,心中亦是一动,他深知在讲究天人感应、谶纬预言的汉代,这种象征性的说法极具力量。

这不仅能极大地鼓舞己方士气,巩固刘备“仁德”的政治形象,更能在舆论上与曹操形成鲜明对比。

他顺势接口,将话题引向更实际的层面:

“伯言此解,深得精髓。主公,曹操得郭奉孝,如得利刃,其势愈锐。”

“然我主有仁德之名,若能善加运用,广布恩信,则如麒麟现身,天下思治之士如叔至、元世等,求安之民,必望风景从。此乃无形之资,却可抵十万雄兵!”

他顿了顿,继续剖析:

“郭奉孝之才,在于奇诡险绝,善于趁势破局,助曹操摧城拔寨,扩张势力。”

“然其策或可速胜,却未必能长治。譬如猛药,可去急症,亦伤根本。”

“而主公与肃、宪和、子仲乃至逊等所行之道,看似迂缓,如春风化雨,浸润人心,根基一旦稳固,则非外力可轻易动摇。此乃王道与霸道之别也。”

刘备听着两位年轻俊杰的阐述,胸中豪气顿生,因人才旁落而产生的些许阴霾一扫而空。他挺直身躯,朗声道:

“善!伯言以麒麟喻仁德,棋巍以王道析长短,备心甚慰!曹孟德有他的郭奉孝,荀文若。”

“我自有我的高棋巍、鲁子敬、今更有陆伯言这等少年英才!道不同,不相为谋,然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他目光扫过二人,最终定格在西方天际:

“戏志才陨落,郭奉孝或将登台。曹操智囊更新换代,其战略必有调整。”

“我等需趁此间隙,加速集成汝南,安抚流民,推广屯田,积蓄力量。”

“同时,广布耳目,密切关注曹营动向,尤其是郭奉孝出任何计策!”

“诺!”

高弈与陆逊齐声应道。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穿成皇孙,开局保下亲爹太子之位 我在现代留过学 魔劫临 白衣盗 宝可梦:关于饲育屋那些事 年代恶毒女配觉醒了?首长宠疯了 崩坏,我刀哭所有人 快穿之大道无情 我,随身军火库,铸就盛唐帝国 召诸神,踏万界,天命帝女逆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