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郭奉孝留誉扬麒麟,李文达率众投皇叔
高弈与刘备正自感慨民生多艰、钱货不行驾马慢悠悠地走了没多远。
忽见前方烟尘微起,一支两千馀人的队伍透迤而来,虽非军容鼎盛,却也算得上部伍整齐,不似寻常流寇或散兵游勇。
为首之人似乎看见了他们,驾马脱离了大部队,疾驰而来,等及到了面前:
“二位明公,在下江夏李通,字文达,欲率部众往徐州投刘使君,途经此地,欲问路尔,烦请赐教。”
“江夏李文达?”
刘备与高弈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一丝讶异。刘备如今名声渐起,有豪杰来投并不稀奇,但李通此人,高弈似乎略有耳闻。
他脑中飞快搜索记忆,忽的想起了自己曾经看过的《三国志·魏书·李通传》。
李通字文达,江夏平春人也。以侠闻于江、汝之间;与其郡人陈恭共起兵于朗陵,众多归之其人’。
历史上,他后来归附了曹操,官至汝南太守,封都亭侯,在与刘备魔下的关羽、周瑜等部作战时表现出色,以“勇冠诸将”闻名,后病逝于任上。
没想到,在这个时空,他竟然会主动率众来投奔尚在徐州的刘备!
刘备虽未详知李通未来事迹,但观其人气宇轩昂,魔下人马虽不多却颇有章法,且直言来投,心中已是先有了三分好感。他连忙在马上还礼,温言道:
“原来是李文达将军!备久闻文达侠义之名,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
李通闻言一愣,仔细打量刘备,见其面容仁厚,目光诚恳,身上自带一股侠义之气。
虽未表明身份,但气度非凡,又闻其自称“备”,心中已然猜出七八分,惊疑道:
刘备含笑点头:“正是刘备。”
李通顿时又惊又喜,连忙翻身下马,单膝跪地,抱拳行礼,语气激动:
“李通不知是刘使君亲临,失礼之处,万望海函!通在江夏,久闻使君仁德布于四海,信义着于天下,施仁政于徐州,更于淮泗之间破袁术之威,心向往之久矣!”
他抬头,言辞恳切:
“如今世道崩乱,群雄并起,通虽不才,亦聚得乡党两千馀,愿效微劳,投奔明主!”
“本欲往徐州相投,不想竟在此处幸遇使君!此真乃天意使然!‘
“李通,愿投使君魔下,执鞭坠镒,以供驱策,虽肝脑涂地,亦在所不辞!”
其身后千馀部众见首领下拜,亦纷纷停下脚步,肃然列队,,目光齐刷刷地投向刘备,带着期盼与敬畏。
虽衣衫器械未必齐整,却自有一股剽悍之气,刘备见状大喜,立刻下马,亲手扶起李通:
“文达请起!文达乃一方豪杰,能远来相投,乃备之幸,徐州之福!得将军,如虎添翼也!何须如此大礼!”
他拉着李通的手,仔细端详,见其身形魁悟,目光炯炯,手掌粗糙有力,确是骁勇之将,心中更是欢喜。
高弈在一旁亦是微微颌首。李通在历史上能得曹操重用,独当一面,其能力毋庸置疑。
此人此时来投,不仅带来一千多生力军,更因其在江汝一带的声望。
能够对未来刘备集团可能向荆州或豫南方向发展,有着潜在的积极影响。这可谓是一份意外之喜,刘备关切地问道:
“文达远来下邳辛苦,只是不知为何会选择投奔备这四战之地?”
他需要了解一下李通的动机和之前的经历,李通慨然答道:
“回禀主公!通本在江夏,然刘荆州虽据重镇,却无四方之志,袁术在南阳,倒行逆施,奢淫无度,非明主之象。”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锐利:
“通尝闻,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观天下英雄,唯主公乃帝室之胄,仁德爱民,信义素着。”
“更兼魔下有江左麒麟高棋巍先生等贤才辅佐,淮泗一战,尽显雄略!故通与魔下部众商议,率众北来,追随明主,共图大业!”
这番话虽不乏溢美之词,但也基本符合李通作为地方豪强选择主公的逻辑。
查找一个既有声望潜力,又能给予他们发展空间的明主,刘备听后,更是欣慰,连声道:
“好!好!文达深知我心!且放心,备必不相负!”
早已在刘备下马之时,一同下马的高弈此时也上前一步,拱手笑道:
“恭喜主公,又得一员虎将!李将军威震江汝,先除周直,后又为友报仇,活捉黄巾大帅吴霸,今率义士来归,我徐州军势更盛矣!”
李通起身,对高弈躬敬还礼:
“这位先生想必就是郭先生所言江左麒麟高棋巍先生?今日一见,麒麟之名,果不虚传。”
刘备有些讶异:
“文达遇见了奉孝?”
“正是。”
李通点了点头,随后又说道:
“郭先生说,高先生乃此世真麒麟,因仁主而出世,知晓我大汉十三州英才之事迹,得其之赞,若比月旦雅评!”
刘备听闻李通竟也遇见了郭嘉,且郭嘉对高弈有如此高的评价,眼中惊讶之色更浓,随即化为一种了然与自豪,他看向高弈,笑道:
“奉孝眼光毒辣,识得棋巍乃真麒麟,此言不虚!”
高弈则谦逊地摇了摇头,心中却对郭嘉这“四处宣扬”的行为感到有些好笑又无奈。
这郭奉孝,人走了,却留下这么个名声,倒是帮自己又把“麒麟才子”的名头坐实了几分,他对李信道:
“奉孝过誉了,弈愧不敢当,月旦评品题天下,弈岂敢相比?倒是李将军,侠名远播,义声着于江汝,今日能来,方是我主之大幸。”
李通见高弈如此谦逊,更是心生好感,连声道:“先生过谦了!郭先生与先生皆当世奇才,通能得遇明主与贤臣,实乃三生有幸!”
刘备见双方相谈甚欢,心中大悦,朗声道:
“此间非叙话之地!文达,且让你魔下儿郎们稍作休整,随我一同入下邳城!备当设宴,为文达及诸位义士接风洗尘!”
李通自然应允。于是,刘备派高弈先行快马回城通报,自己则与李通并而行,引着两千馀人的队伍,向下邳城进发。
尤其是李通,见刘备如此放心自己,跟自己同行,愈发敬佩,一行人浩浩荡荡返回下邳城,糜竺早已得信,迎出城外。
见到刘备率领着李通及其部众归来,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便是欣喜。
他作为左将军府长史,深知如今徐州用人之际,任何一支生力军的添加都至关重要。
他立刻上前与李通见礼,并着手安排其部众的驻扎事宜,做得井井有条。
州牧府内,刘备设下简单的接风宴席,席间,刘备详细询问了李通江夏、汝南一带的形势,以及沿途见闻。
李通一一作答,言辞清淅,对荆襄、豫南的地理人情、各方势力分布颇为了解,显是下过功夫,并非莽撞武夫。
“文达对荆襄、汝南竟如此熟悉?”
刘备赞道。
李通拱手:
“不敢瞒主公,通起于朗陵,活动于江、汝之间,故对此地山川隘口、豪强势力略知“如今袁术虽新败,然在南阳、汝南根基犹存,刘表坐守荆州,北望之心不足。此间地带,实为各方势力交错之处,易生变乱。”
高弈在一旁静静听着,不时插言问及细节,尤其关注汝南一带的黄币馀部如刘辟、龚都等以及当地豪强的态度。
李通有的能答上,有的则坦言所知不详,但表示愿为前驱,为主公探明情况。
酒过三巡,刘备见李通面露疲色,知其远来劳顿,便不再多问,温言道:
“文达今日初至,一路辛苦,且先好生歇息。官职任命,待明日与众文武商议后,再行定夺。必不负将军之才!”
李通起身拜谢:
“通一介武夫,得蒙主公不弃,收录魔下,已感厚恩,岂敢奢求?但凭主公差遣!”
刘备亲自将李通送至馆驿安置,可谓给足了礼遇,待刘备返回,高弈并未离去,而是在书房等侯。
“主公,今日得李文达来投,实乃意外之喜。”
高弈轻摇羽扇开口道。
刘备点头,难掩喜色:
“确是如此。观其言行,乃忠义骁勇之将,更难得对荆襄、汝南地理人情如此熟悉。
棋巍以为,该如何用之?”
高弈沉吟道:
“李通新附,其心虽诚,然仍需观察历练,其部众两千,亦需整编打散,融入我军,方能如臂使指。”
“眼下袁术威胁未除,北境亦需防御曹操,臣建议,可先授李通一别部司马或骑都尉之职,使其部暂编为一营。”
“仍由其统领,但需派老成之将加以指导,并派军法官、功曹入驻,学习我军律令、
操典。”
“待其熟悉情况,证明忠诚与能力后,或可令其协助翼德,镇守沛国一带。”
“一则防备曹操,二则其为汝南人,或可对招抚豫州西部黄巾、豪强有所助益。将来若有机会经略汝南,此人或可成为先锋。”
刘备深以为然:
“棋巍所虑周详,便依此议。明日便与子仲、子敬他们商议此事。”
他顿了顿,又道:
“自棋巍来投,子龙、孝甫、公明、兴霸,乃至叔至、文向、仲邈,今又有文达.:
四方豪杰,渐渐来归,此皆棋巍之功也!”
高弈摇头笑道:
“此乃主公仁德感召,汉室天命所归,弈何功之有?唯愿竭尽驾钝,助主公早成匡扶汉室之大业。
“你呀!”
对于高弈这般从不居功的态度,刘备拍着他肩膀温柔的笑了笑,主臣二人又商议了片刻未来军政安排,直至夜深,刘备留了高弈在他的卧室里面一起休息。
次日,刘备召集文武,正式宣布李通来投之事,并依高弈之议,拜李通为骑都尉。
其部众暂编为“汝南营”,令高顺派员协助整训,待到整训完毕后,听候调用,李通欣然领命,感激涕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