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下邳厅高弈论大势 刘玄德定议取淮南
“主公,夺扬之战不可缓,扫平天下不可急。”
高弈此言一出,厅内顿时安静下来,炭火啪作响,更衬得几人呼吸可闻
刘备、鲁肃乃至年轻的陆逊,都面露思索与不解之色。这句话看似矛盾,却蕴含着深刻的战略考量。
刘备率先打破沉默,请教道:
“棋巍,此言何解?‘夺扬之战不可缓’备或能明白,袁术凯徐州,乃心腹之患,且其新败,正宜乘势图之。”
“然“扫平天下不可急’这句,备有不明之处,如今曹孟德迎奉天子,权势日隆,若我等不急图进取,岂非坐视其坐大,将来更难制约?”
鲁肃亦捻须沉吟:
“是啊,棋巍。天子虽在许都,然天下忠义之士犹存望于汉室。”
“主公既为汉室宗亲,正应趁曹操根基未稳,联合四方豪杰,速清君侧,以安社稷,缓图之,恐失良机啊。”
连陆逊也微微抬头,清澈的目光中带着求知欲,望向自己的这位世叔。
高弈面对众人的疑惑,不慌不忙,轻摇羽扇,缓缓道出他的思虑:
“主公,子敬,伯言,且听弈细细道来。”
“先说‘扫平天下不可急’。”
他目光扫过众人:
“如今天下大势,群雄并立,非独曹孟德一人,北有袁绍,四世三公,据冀、青、并三州之地,带甲百万,实力最为雄厚。”
“曹操占据兖及豫、司隶部分,又得颍川谋士集团辅佐,其势正炽。”
“西凉诸将虽乱,然马腾、韩遂仍据关中;荆州刘表,坐拥江汉,保境安民。”
“益州刘璋,虽暗弱,然地势险要;江东孙策,新锐勃发,锐不可当。”
他顿了顿,加重语气:
“此等局面,绝非我徐州一隅之力可速平!若急于求成,妄兴大军,四处树敌,则必成众矢之的,恐重蹈昔日董卓、之复辙!”
“《孙子》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当此之时,我徐州首要之务,非急于攻城略地,而在于‘伐谋’”、‘伐交’!”
“伐谋者,”
高弈继续阐释:
“内修政理,广积粮草,精练士卒,抚慰百姓,使我徐州根基深固。”
“如同昔日高祖之关中,光武之河内,拥有一个稳定、强大、可源源不断提供兵粮的后方基地。无此根基,一切霸业皆是空中楼阁。”
“伐交者,”
他目光变得深邃:
“远交近攻,纵横拽阖,去岁以用陈宫暂缓与曹操正面冲突,如今可假意示好,承认其掌控朝廷之现状,以避免过早成为其首要打击目标。”
“同时,在向北示好袁绍,袁绍优柔寡断,且其志在吞并北方,与我徐州暂无直接利害冲突,可暂时维持中立,甚至可暗中怂其与曹操相争。”
“对于江东孙策,则需谨慎,既需防范其同袁术一同北侵我徐州,如此,方可为我徐州争取最关键的发展时间与空间!”
高弈总结道:
“待我根基牢固,布局完成,天下有变,则是我挥师出击,问鼎中原之时!”
“此所谓‘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之策也,岂能急于一时?”
刘备、鲁肃、陆逊三人听得聚精会神,眼中渐露恍然与钦佩之色。
高弈的分析,立足于徐州现实,放眼天下大局,摒弃了不切实际的速胜幻想,提出了一条扎实而富有远见的发展道路。
刘备追问道,他已隐约抓住了高弈战略的内核,高弈微微一笑,笑容中带着一丝锐利:
“主公,此正是‘伐谋’”、‘伐交’之下的具体“伐兵’目标!为何不可缓?”
“其一,袁术乃我肘腋之患,且与我徐州有破城杀吏之仇,讨伐之名正言顺!击败他,可除近患,拓疆土,得实利。”
“其二,淮南之地,富庶丰饶,人口众多。夺得淮南,则我徐州势力大涨,真正拥有与中原诸候抗衡的资本!且可打通与长江之联系,为日后经略江东打下基础。”
“其三,亦是关键所在,”
高弈压低声音:
“曹操迎奉天子,下一步必集成豫、充,窥伺徐、扬。若待其稳定内部,全力东向,则我徐州独木难支!”
“必须在曹操无暇南顾之时,抢先击灭袁术,夺取淮南,将防线推进至淮水以南!”
“如此,将来面对曹操时,我拥有淮南广阔纵深,而非困守徐州,战略态势将大为改善!”
他目光炯炯地看着刘备:
“故,夺扬州,非是为急于扫平天下,恰是为了更好地‘缓图天下’”!”
“是为我徐州争取生存空间、积累争霸资本的关键一步!此战,必须打,而且要尽快打。”
“要抢在曹操彻底奉迎天子、袁绍平定公孙之前,以雷霆之势,解决这个身边的敌人!”
一番抽丝剥茧的分析,将看似矛盾的两句话完美统一起来。刘备只觉壑然开朗,胸中块垒尽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幅清淅而宏大的战略蓝图。
鲁肃抚掌叹服:
“妙哉!棋巍深谋远虑,肃不及也!先固本,次伐交,再图近患以增实力,待时而动以争天下!此真王霸之略也!”
陆逊虽未说话,但看向自己这位世叔的眼神中,充满了震撼与崇拜,默默地将这番论述牢记于心。
刘备猛地站起身,脸上再无尤豫困惑,只有决断与豪情:
“善!便依棋巍之策!内修政理,外结诸强,速备兵马,以待天时,先破袁术,再图天下!”
他看向高弈:
“棋巍,具体方略,还需你细细筹划!”
“弈,责无旁贷!”
高弈拱手领命。
公元196年春,凛冬的馀威尚未完全散去,淮北大地仍见残雪,但吹过下邳城头的风,已隐隐带上了些许潮湿的暖意。
去岁那场罕见的大寒,给徐州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冻毙、饥荒的阴影依旧笼罩四野但也正是在这艰难时世中,刘备集团上下同心,赈灾安民,整军经武,竟奇迹般地将局势稳定了下来,甚至隐隐透出一股勃发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