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逸兴被她说得哭笑不得,但他想起了父亲刚才使的眼神,明白是让自己答应下来。
于是他顺势开口,语气无奈道:“行行行,翠花婶子,你别说了。”
“等我把我家这袋麦子舂完,就给你用,行了吧。”
“不过我们可得把话说清楚啊,我上回真不是掉河里,我是为了追鱼竿自己跳下去的。”
王翠花一听他答应了,大喜过望,哪里还管什么掉下去还是跳下去,连连点头。
“哎哟,谢谢逸兴,你这回你可是帮了婶子大忙了。”
“我这就去把我家的麦子拉来。”
王翠花得了林逸兴的准话,喜滋滋地扔下句话,转身就往家走。
在石桥村,有一件众所周知的事情。
如果有一件事被王翠花知道了,那距离这件事被全村人知道,也就不远了。
她这人有个特点,路上遇到谁都能站住聊上半天。
而且嘴里从来没个把门的,听到点新鲜事,看到点稀奇景,要是不赶紧说给别人听,就象是能把她憋坏一样。
王翠花回家时,正好路过罗永红家院子。
罗永红赶着驴车从南苑镇回来,把刚卸落车的驴,牵进牲口棚,这会儿正忙着给它添草料。
王翠花在门外看到罗永红家的驴,立刻想起了上次借驴拉磨时,这畜生偷懒耍滑让她憋屈的经历。
想到河滩上的水碓,她心里对这畜生的不满又冒了出来。
王翠花脚下一拐,就进了罗永红家的院子。
“永红叔,在喂驴呢?”王翠花脸上堆着笑,主动打招呼。
罗永红回头一看是王翠花,心里就咯噔一下,以为她又来借驴,连忙抢先开口。
“是连强媳妇儿啊,真不巧,现在这头驴可不能借你去拉磨。”
“我刚赶着车从南苑镇回来,这趟路爬坡多,这畜生也受了罪,得让它好好缓一缓。”
罗永红实在怕了王翠花,上回把驴借给她去拉磨。
可驴被还回来的时候,身上全是柳条印子。
王翠花被拒绝了也不以为意:“永红叔,看你说的,我不借驴就不能来看你了吗?”
“我就是刚才在门外看到你了,所以才进来跟你打声招呼。”
罗永红深知王翠花的性子,狐疑地看了她一眼,一边给槽里添豆粕,一边问道。
“不是来借驴的?那你是又听到什么新鲜事儿了?”
王翠花精神一震,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也没啥大事儿,就是刚才我从河滩回来,看见林逸兴又鼓捣出一个新玩意儿,叫什么水碓。”
“他说可以用来舂面粉。”
“我一看啊,好家伙,那东西是用水车带动的,自己个儿就在那儿咚咚地舂,人在旁边看着就行,可比守着石磨,求着懒驴轻松多了。”
罗永红正在添料的手顿了一下,脸色也沉了下来。
自己好心借驴给她,她不珍惜自己的牲口,现在还来挖苦自己。
还有林逸兴,那懒散不靠谱的名声都传到村外去了,做出来的东西能靠谱吗?
所以罗永红不屑道:“就林逸兴,他能弄出个什么好东西?”
“你可别跟着瞎胡闹,到时候白白浪费了粮食。”
王翠花一听罗永红质疑,立刻反驳道:“永红叔,你这可就说错了。”
“人家逸兴弄的那个灌溉的大水车就不错啊。”
“那个大水车,你也看见了的,河水不用人挑,自己就流到坡上了,多省事。”
“现在这个水碓我看着也挺好,舂出来的面粉我也亲手捻了,细着呢,跟石磨磨了两道的差不多。”
罗永红的脸色更加难看了。
他家的驴经常被村里人借去拉磨,每次都能收点粮食当酬劳。
如果真有了这省力的东西,以后谁还来借他的驴,这岂不是断了他的财路。
罗永红闷闷地“恩”了一声,转过身去,专心给驴喂豆粕,不再搭理王翠花。
王翠花见罗永红不说话,自觉没趣,便撇了撇嘴,说道:“那永红叔你忙,我先回去了啊。”
说完,王翠花扭身走出了院子。
可刚一出院门,她就低声骂道:“哼,还是当叔叔的呢,借一次驴还收我两斤粮食。”
“现在有了水碓,谁还想借你的驴,我看你以后还怎么收加工费。”
王翠花骂完,就继续往家走,没多远就遇到了提着篮子的周彩凤。
两人迎面相遇,几乎是同时从鼻子里发出一声轻哼,然后默契地把头一扭,谁也没看谁,擦肩而过。
又路过一个路口,王翠花看见三个妇女正坐在树荫下,一边纳鞋底摘菜,一边聊天。
王翠花扬起笑脸打招呼:“李大娘,张婶子,三嫂,你们忙着呢?”
树下的人也笑着回应。
“是翠花啊。”
“翠花这是去哪啊?”
见她一副眉飞色舞的样子,最爱打听事的李大娘主动问道。
“翠花,我早上不是听你说要去赶集吗,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瞧把你乐的,是不是碰上了什么好事?”
王翠花被李大娘问了,像挠到了痒处,立刻站定,声音都不自觉地提高了八度。
“嗨,别提了,没去成。”
”不过我遇到的事儿,可比赶集有意思多了。”
“你们猜怎么着?”
“林逸兴又弄出一个新鲜玩意儿。”
她故意停顿了一下,吸引了三人的注意后,才继续说道:“就在河滩那儿,弄了个叫水碓的东西。”
“好家伙,那水车带着一根圆木,自己个儿就在那咚咚咚地舂麦子。”
“我跟你们说,这水碓可比借驴拉磨强多了,省心省力不说,舂出来的面粉那叫一个细啊,筛掉麸皮就可以直接用。”
“我在旁边看的眼馋,现在就要回家拿麦子去试试呢。”
她的话立刻引起了三人惊呼和议论。
“真的假的?水车还能自己舂麦子?那不成了戏文里说的神仙法宝了吗?”张婶子将信将疑。
一旁的罗三嫂提醒道,“李大娘你别忘了,林逸兴还做一个水车。”
“逸兴这孩子现在有能耐了,造了个好东西,下次磨面就不用愁了。”李大娘想着家里的面粉也要吃完了,是不是也弄一口袋麦子去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