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他琢磨着这个新发现时,父亲林卫东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林卫东指着水槽中段,对赵海和李军说:“赵海,李军,还得麻烦你们俩。”
“这里,这里,那里,还得再加固一下,这水流量不小,别把竹槽冲歪了。”
赵海和李军连忙答应着,干劲十足地去找竹杆去了。
至于林卫东自己,他打算木盆做一个接水盆,
不然水斗直接倒水,有一半的水都没有进入水槽。
林逸兴退后了一段距离,看着水车,发现它确实简陋的很,而且在河水的冲击下,连最外围的圆都变得不怎么规整了。
围观的人里也有人发现了水车正在形变。
“你们看,那水车变形了。”一个光膀子大汉突然喊道。
旁边的人仔细一看,还真是。
“行啊,刘爱国,眼神挺好。”
“那是,”刘爱国昂头,“我这眼睛,能看天上的老鹰有几根毛,也能看水里的鲤鱼有几片鳞。”
“我一眼就看出这个水车不对劲了。”
现在水车成功的兴奋劲儿还没过去,围观的村民依旧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话题自然围绕着这个新奇玩意儿。
人群里,王翠花看见刘爱国一脸嫌弃,不象其他人那样激动,便好奇地凑过去问:“爱国,你走南闯北见识多,你以前见过这种水车吗?”
刘爱国本来正和人说着眼前水车的缺点,现在听到王翠花问,顿时来劲了。
他斜眼看了王翠花一眼,声音都抬高了几分:“什么叫做我见过水车吗?你把那个‘吗’字给我去掉了。”
“我不仅见过,我师父当年在省城做水车的时候,我还就在旁边帮着递过刨子,拿墨斗呢。”
他这话一出,周围村民的注意力全被吸引了过来。
刘爱国见状,更来劲了,双手比划好似拉手风琴,唾沫星子都快喷出来了:“我师父做的水车,可就不是这种凑合事的玩意儿。”
“那是正经的老木匠,用的木料也都是上好的杉木、樟木。”
“你们看见没?”他虚指着林逸兴的水车,“这个水车还用钉子呢,糙得很。”
“我师父做的水车,全用的是榫卯。”
“那隼头对隼眼,严丝合缝,不用一根铁钉,却结实坚固,用几十年都不带晃一下的。”
“这才是真手艺。”
周围一些村民被他唬得一愣一愣的,仿佛通过他的描述,看到了那座精良的大水车。
但总有人不吃他这一套。
赵卫国本来正美滋滋地想着,等林家用完了,从水槽里分点水到自己地里。
现在听刘爱国不仅吹嘘自己师父,还贬低林逸兴的成果,他心里就不痛快了,开口道:“哟嗬,刘爱国,谁不知道你平时就爱吹两口?”
“你说你见过,还帮过工,谁看见了?谁能给你证明?”
“这事还不是你上下嘴皮子一碰,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刘爱国被当众质疑,脸上有点挂不住,他斜着眼,上下打量赵卫国,用轻篾的语气说:“我刘爱国可是去过省城,见过大世面的人,怎么可能会说谎,骗你这个连红土镇都没出去过的人。”
“你。”赵卫国气得脸一下子涨红了,捏紧了拳头,梗着脖子就想上前理论。
旁边的周彩凤眼看要起冲突,赶紧打岔,问刘爱国:“哎,爱国,你啥时候还去过省城了?怎么没听你说过啊?”
刘爱国却象是没听见周彩凤的问话,故意忽略了这个话题。
其实刘爱国真的去过省城,他是跟着建筑队去的,不过在那待了不到半个月就被辞退了。
这段经历实在不怎么光彩,刘爱国就没在村里说过。
刘爱国指着河里的水车,一副权威人士挑毛病的派头:“不是我跟你们吹,就逸兴做的这个,纯粹就是糊弄事的。”
“你们看那车轮,都多少年的老古董了,怕是木头都快朽了。你们再看看那些竹子,粗细都不匀称,还歪歪扭扭,全靠几根篾条和钉子硬撑着。”
“你们仔细看,那轮子是不是有点歪了?这才才转了多长时间,就已经发生形变了。”
“这就是质量不行。”
“你们等着瞧吧,就这种粗制滥造的东西,说不定哪天来一场大风,哗啦一下就散架垮掉了。”
赵卫国一听这话,更加不高兴了,他还指着这水车能多用些日子呢。
他忍不住反驳道:“刘爱国,你少在这儿说风凉话。”
“逸兴又不是专业的木匠,这还是头一回做,现在能这样把水弄上来,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有点小毛病又怎么了。”
“就算……就算这个真用不住,垮了,逸兴有了这次经验,下次肯定能做一个更好更结实的。”
刘爱国从鼻子里哼出一声冷笑,:“就凭他林逸兴这个以前地里草长得比苗还高的懒汉?”
“要不是他村长爹在一旁出主意出力帮衬着,就凭他,怕是连这个凑合事的玩意儿都立不起来。”
“还下一个?做梦去吧。”
这话正好被走过来的大嫂王秀芬听了个正着。
她听刘爱国贬低自己小叔子,护犊子的心立刻起来了,叉着腰就怼了过去:“刘爱国,我们家逸兴能不能再做出一个水车,关你屁事。”
“又不是吃你家米,挡你家道,至于这样败坏我们家逸兴的名声吗?”
“你要是有能耐,你自己也去做一个水车出来,给大家瞧瞧啊。”
“光站在这里耍嘴皮子,谁不会啊?”
刘爱国被王秀芬这么一呛,面子更挂不住了,硬撑着说:“这种没什么技术含量的糙活,我刘爱国才不屑于做呢。”
周彩凤一看这情形,立刻拱火:“哟,还不屑做?我看你是做不出来吧。就会在这儿巴巴地说别人。”
旁边的王翠花也对刘爱国有点不满,趁机帮腔,但她嘴更毒:“就是,他刘爱国啊,我看也就是嘴巴上的功夫厉害,真要是动手干起来,估计也就是个银样镴枪头。”
“中看不中用啊。”
周围看热闹的村民听到这话,发出了一阵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