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让第五代导演团结,唯一的办法就是充足的资源。
他们之间的内部竞争,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可分配的资源不够。
好的工作岗位就那么几个,你争我抢之下,必然生起。
虽然没有闹大,但只要心里横了一根刺,彼此之间必然难以形成合力。
李子成存在的意义,就在于能够帮他们查找到更多的机会。
国内的电影厂,说到底也就那么一回事。
满打满算还能再辉煌五年左右,之后就开始走下坡路。
到了九十年代初,各家电影制片厂全都难以为继,相继沦为了合拍片的帮工。
到后来合拍片取消,这些电影制片厂也就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因为是自己生长的地方,所以李子成对这些电影厂有着深厚的感情。
他的想法就是能救就救,不能救厂就救人,
“成子,听说了吗?出事了。”
当李子成回到北影的时候,汪洋幸灾乐祸的凑过来。
“什么事儿啊?让您这么高兴。”
汪洋确实很高兴。
“沉阳那边,因为等得太久,愤怒的观众把电影院都给砸了,电影院的经理也挨了揍。因为这事,当地的领导火冒三丈,责成辽宁的电影公司抓紧订购拷贝呢。”
李子成仔细打听了之后才知道,原来还是因为《高山下的花环》闹的。
这部电影上映之后,热潮一波接着一波,根本没有止歇的时候。
这个年代的中国观众,本来就缺少电影看。
至于顶级的好电影,那就更是凤毛麟角了。
由他主导的《高山下的花环》放在这个时代,那是绝对的降维打击。所以一经上映之后,立刻碾压了所有对手,完全霸占了电影院线。
可是这样一来,就造成了一个后果。
电影院的放映压力全都到了崩溃的边缘这个年代可是胶片电影。
不象数字电影时代,片源很好保存,而且还有循环播放功能。管来多少观众,电影院都能应付自如。
而胶片电影,以《高山下的花环》为例,两个半小时的片长,足足占据了八个拷贝。
为了实现最大效益,并非每个电影院都有一套完整的拷贝,而是在几个电影院之间来回传递。
也就是说,电影先在a电影院率先放映。
等到第一盒拷贝放映完之后,立刻有送片员骑着自行车火速送到b电影院,这样b电影院的观众才能看上电影。
b电影院放完了,再送到c电影院,
如此形成的循环,即有效的利用了时间,又节省了成本。
但这样的模式不是没有缺点,而且一旦遇到问题,就会全体爆炸。
因为《高山下的花环》太过于受欢迎,各地的观众全都纷纷要求增加放映场次。
为此电影院方面不得不减少了其他电影的放映,集中于《高山下的花环》身上。
可这样一来,拷贝的数量不足问题就被无限放大。
就在前几天,沉阳那边终于闹出了乱子。
因为繁忙的放映需要,送片员成为了最累的职业,几乎没有停歇的时候,自行车链子都证出火来了。
这种情况让送片员们十分不满,甚至都要罢工了。
无奈之下,上面的领导赶忙许诺,给送片员们增加奖金和福利,这才保证了放映的正常进行。
可是奖励再丰厚也改变不了一点,那就是送片员们的疲劳。
结果就在一次送片的过程中,因为忙着赶时间,有个送片员出了车祸。
人不但受伤了,还导致拷贝的运输出现了断档。
坐在电影院里面的观众看电影看到一半,苦等后面的剧情,却始终没有播放。
这一等,就是六个小时。
观众受不了了,外面排队等着下一场的观众也受不了,于是就闹了起来。
沉阳的这件事算是比较大的,
与此同时,在全国各地因为电影放映不及时的问题,也引起了很大的批评声浪。
数不清的投诉信都送到了当地的领导手中。
巨大的压力之下,各地电影公司不得不向中影续订拷贝。
各地的电影院情况如何,跟电影厂没有关系。相反他们续订拷贝,还让电影厂的收入增加。
汪洋当然是一边高兴、一边吃瓜、一边数钱,简直三赢。
李子成得知情况,也是眉开眼笑。
这样下去,《高山下的花环》拷贝数量恐怕要创造一个全新的记录。
而随着电影的持续热映,京城这边另外一件事牵动了老少爷们的心。
那就是宣传已久的,《高山下的花环》演唱会终于到来。
演唱会的门票从10月10号开始就对外发售,结果仅仅三十分钟的时间内就全部销售一空。
至于有多少人没有买到票,根本无从统计。
反正如今在市面上,随便一张演唱会的门票都被炒到了三十元。
1980年的三十元呢!
那是什么概念?
就算是这样,也是一票难求。
而有门票的,在10月25日这天兴高采烈的前往工人体育场,准备好了要享受一场艺术盛宴。
蜂拥而来的观众和表演者没有什么关系,此时的演唱会后台已经忙到飞起,
“,你这脸真是少有,根本就不需要怎么化妆啊。
央视拍过来的化妆师王希中,盯着李子成的脸感叹连连。
他做了一辈子的化妆师,皮肤、脸型出众的人不知道见过多少。可是像李子成这样找不到任何缺点的,还是绝无仅有。
“怪不得都说你漂亮呢。你这脸蛋,都称得上祸国殃民了。”
旁边的阙莉君听着,着实嫉妒坏了。
因为王希中说的这些词,从来都是用来形容女人的,
结果旁边的搭档全给占了。
也不知道今天的演唱会之后,全国观众还能不能记住自己?
“那也得靠您妙手施为,要不然的话站在舞台上,我们这些人也会黯然失色的。”
李子成妙语恭维,哄的王希中十分高兴。
这边正说着话,王福林带着一个面容方正的年轻人走了过来。
“这位是我们台里主持人当中,年轻一辈最出色的,我把他交给你了。”
事先说好了的,李子成只主持这一场的演唱会,后续的巡回演出就要交给别人。
但是在现场看了他的排练之后,所有人都一致认为,后续的主持人需要跟他好好学习。
最终央视派了一个年轻人过来。
“李作家您好,我是赵中祥,请您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