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1978从长影厂开始 > 第262章 合作搞活

第262章 合作搞活(1 / 1)

“可惜,汪老的文章虽好,却不适合我们。”

李小琳当然知道汪曾琪。

得知李子成的手里有汪曾琪的新作,一开始也是惊喜的。但看过了之后,她选择了拒绝。

《收获》一直以中国文坛的先锋者身份自居,更注重语言的实验性突破和哲学思辨的文本构成汪曾琪的小说,清新隽永,平和淡泊,具有深厚的人文精神和诗性魅力。

好小说是好小说,但和《收获》的调性不符。

见李小琳不要,李子成可有的说了。

“呐,是你不要的,不是我不给。所以啊,你可怪不到我。”

“呵,臭小子,敢在老子面前耍无赖?”

李小琳什么人,岂能轻易放过了他?

“男子汉大丈夫,一口睡沫一口钉,说过的话就得算话。你欠了我们《收获》的,就必须得还。明年六月之前,我必须得看到新作。否则的话,我就杀到洛杉矶去找你算帐。”

冷飓的杀气让李子成浑身发寒,

这年头的编辑都这么嚣张吗?

事情过后,他才关心起李小琳的来意。

但说起这个,李小琳神色黯然。

“茅老时日无多了。”

听到这个,在场的所有人都难免曦嘘和惋惜。

鲁郭茅、巴老曹。

这不仅仅只是文坛的一代符号,而是大时代之下中国人思想精神澎拜的像征。

可是如今,茅盾也要追随鲁迅、郭沫若、老舍而去了。

这不单单是文坛失去了一位巨匠,也是民族精神的一种损失。

李小琳拍拍李子成的肩膀。

“茅老在病中还坚持看完了《高山下的花环》,对你的新作非常欣赏。说你是文坛新锐,作品的思想昂扬向上,带着前所未有的民族自信。”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

虽然《高山下的花环》是有原版基础的,但经过一个人的手笔,就必然会沾染上一个人的精神这一版的《高山下的花环》里面所充斥的昂扬向上和民族自信,并非是他刻意为之。

而是他来自于中华民族重回巅峰之时,傲视天下的盛世景象所浸染的结果。

这种东西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会深刻影响一个人的魂魄和意识。

诚如盛唐百姓的昂首挺胸、二战后美国人的肆无忌惮。

可不管怎么说,茅盾的赞赏对他这样的后辈来说,显然受用无穷。

“琳姐,我想去看望一下他老人家。”

李小琳似乎早就猜到他会这么想。

“那过段时间我去医院的时候叫你。”

李小琳回去照顾巴老了,汪曾琪的作品没有带走。

也不知道被汪曾琪知道自己作品被退稿,会是什么心情?

不过李子成倒是不担心。

他决定让《受戒》回到它该回到的位置,于是溜溜达达去了《京城文艺》。

“哟,这谁呀?光芒太盛,晃的我们眼睛都睁不开了。”

当李子成出现在眼前时,张德宁夸张无比,

“你这人”

李子成装作恼火。

“我好心好意给你送稿子,你就这么埋汰我?算了,走了,我去《十月》好了。”

“唉唉唉,嘛去?你这孩子,怎么不识逗呢?真成腕儿了,开不起玩笑?”

一听说他是送稿子来的,张德宁立刻变脸,好象八爪鱼一样将他扣住了。

“成子来送稿子的?”

《京城文艺》也是四处漏风,很快其他人就知道了。

李青泉、李拓冲了过来,呈左右夹击之势,生怕李子成跑了。

就这情势,李子成不留下点东西,显然是无法全身而退的。

而当他将《受戒》拿出来后,别人还未如何,李青泉“哟呵”了一声。

在大家的好奇中,他解释道:“七月份的时候,在一个座谈会上,有人提到了这篇文章。我当时挺好奇的,就跟老汪要,可他不给。没想到,兜兜转转,居然还是落在了我的手里。”

原来的历史上,汪曾琪就是将稿子交给了李青泉,最终才发表在了《京城文艺》上。

这一世不知道为什么,李青泉索要的时候,汪曾琪没给。

可能是不想坑了老朋友吧。

但缘份就是这么奇妙,多了李子成一个媒介,《受戒》还是回到了原来的地方。

《受戒》的篇幅不大,不过一万两千字。

几个编辑凑在一起,仅用了半个小时就看完了。

“还是汪老一贯的风格,读之令人心神开朗。”

李拓喷喷连声,眉宇间都带着笑意。

汪曾琪的文章素来有一种魔力,那就是能让人心情变好。

不管多么艰辛、苦难、酸楚的事,从他的笔下写出来,总是别有一番趣味。

得了一篇好稿子,张德宁当然开心。

毕竟这篇稿子是李子成交给她的,那么她就是负责编辑。

在如今其他刊物迅猛崛起的时期,《京城文艺》能得到一篇这么好的稿子,殊为难得。

不过她也有担心的。

“主编,这稿子能发表吗?”

当下的文坛是什么风气,大家都很清楚。

《受戒》既不象其他的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更不象李子成的作品贴合改开大势。

这部作品在当下是一个另类。

张德宁也不确信这部作品要是发表出来的话,将会面临什么。

李青泉也有点拿不住,突然找上了李子成,

“稿子是你送来的,你应该有思路吧?”

和大家的疑虑不同,李子成智珠在握。

“尽管发表就是。”

前世发表了都没事,这一世有他干涉,就不信还能差了?

别人或许不知道李子成的能量,但李青泉的地位可是很清楚的。听到他这么说,心里便有了谱。

“那好,就安排在下个月发表吧。”

下个月,就是十月份,有这么一篇好文章,也能让《京城文艺》有个好收成。

值得一提的是,也是从这一期开始,《京城文艺》正式更名为了《京城文学》。

给汪曾琪的新作找到了合适的归宿,李子成告辞回北影,结果这边有人在等着他。

“成子,我又来寻求合作了。”

廖明祖风尘仆仆,但精神旺盛,

“你是来要《高山下的花环》里面的配乐的?”

李子成不得不感慨,廖明祖的消息是真灵通啊。远在广东,都能掌握第一手的情报。

廖明祖嘿嘿一笑,傲然自得。

“别人如何不说,你李子成的电影作品,还能少得了好的配乐?怎么样,这次还是交给我们太平洋影音吧?”

说到这里,他又补充道:“对了,《说句心里话》和《咱当兵的人》我们也想放到新专辑里。”

李子成本来就想和太平洋影音再次合作,毕竟人家给钱是真痛快。听到他这么说,心里立时有了一个主意。

“你先休息一下,明天我带你去见见人,这一次咱们搞个大的活动。”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使命的代价 石器星辰我在一万年前重启文明 铠甲:人在大宋,幽冥魔是什么鬼 空间囤粮,拐个王爷来种田 休夫逃荒:奶奶带我穿越吃肉肉 让你办军校,你佣兵百万震慑鹰酱 长姐回家,不愁吃穿的感觉真好 女帝后宫皆绝色 搞事就变强,开局复活长孙皇后 穿成农家哥儿,家养小首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