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子!成哥!成爷!一本!就一本!你也不想我们兄弟在外边丢面儿,是不是?”
王硕、叶晶、叶大英仁货流窜到了北影,在李子成面前极尽谄媚之能事,就差三拜九叩了。
看着他们撒泼打滚的德行,李子成也是好笑不已。
“不是,以你们仁的能耐,一本书还弄不到?”
说起这个,王硕那叫一个咬牙切齿。
“这不都怪你嘛,你说你写那么好干啥?还有那帮孙贼也忒快了,我们跑遍了全城都买不着啊。”
那天在老莫认识了,王硕一直对李子成的风采颇为推崇。
毕竟别人觉着他写的东西都是狗屁,就这位少年成名却没有傲气,反而很欣赏他的作品。
王硕这人特简单。
你给我面儿,你就是我哥们李子成说让他没事过来玩儿,现在他有事了就来。
他们仁是来找李子成求《高山下的花环》文学版的。
现在外面根本就买不到。
《人民文学》那边电话都被打爆了,各地都是催要、追订的。
据说张光年都连着五天没回家了,始终督战在第一线。
《高山下的花环》在巨大的加持下,发表的短短一个星期内就已经创造了记录。
这一期的《人民文学》已经卖出去了一百八十万份,并且距离满足所有须求还遥遥无期。
之所以如此,只在于各个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的订购。
《高山下的花环》并不是简单的文学作品,而是当下最重要的学习材料,上面带着最重要的指示精神。
没有哪个地方敢怠慢。
万一到了开会的时候问起,你说不上来,那是要犯错误的。
这种情况下,能满足大众的阅读须求,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各地的书店、报亭都得排在后面,于是就造成了极度紧缺。
王硕三人也不算普通人了,但还是弄不到。
想起了李子成这层关系,三人就跑来找他了。
难得仁货上门,李子成没有拒绝他们。
“你们要是想看呢,也行。有没有什么表示啊?”
见他趁机要挟,三人这个气。
“嘿,爷们看你的书,花钱不说,还得上供是吧?”
李子成当即就了他们一口。
“呸,花什么钱?到我这儿来拿书,你们会给钱?”
被他无情揭露,王硕三人难得老脸通红,实在有失顽主的风度。
叶晶愁眉苦脸。
“唉,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啊。”
他一咬牙、一脚,终于开出了条件。
“烤肉宛行不?”
李子成这才满意了。
“瞧瞧,瞧瞧,还是咱们晶爷散亮。哪象你们两个,抠抠搜搜的样儿。”
王硕和叶大英气的脸皮翻滚。
“合著我们俩没掏饭钱是吧?你以为就他自个儿付得起饭钱?把他扣下都不够。”
这几位未来的京圈大佬现在还没崛起,吃一顿烤肉宛得三人凑钱。
即便如此,李子成也不会放过他们。
毕竟他不吃,这仁货也不是能省钱的主,指不定败家在什么地方了?
“走吧,带你们取书去。”
《高山下的花环》文学版,李子成还真有,并且不止一份。
《人民文学》那边刊印完毕后,就给他送来了样刊,而且送了好几份。
用张光年的话来说就是,后悔了。
早知道这次的刊物如此紧俏,就不该送他那么多的。
结果四个人走到北影门口,就看到有两个年轻人正跟门卫交涉着什么。
门卫看到了李子成,连忙道:“这两人说是来找你的。”
找自己的?
李子成定晴看去,确信不认识,
两个年轻人,一个方脸古朴,看着跟计算机似的。
另一个小胖子,圆乎乎的脸蛋,带着一副眼镜。
两人见到他却很激动。
“李作家你好,冒味打扰了。”
“你们是”
计算机脸做了自我介绍。
“我们俩是北大中文系的,我叫陈健功,这是我同学梁佐。”
哟,两位大佬啊!
别看两人现在还是学生,但未来的成就可不低。
陈健功可是将来的作协副手,掌管全国文坛命脉的。
至于梁佐,就更别提了。
李子成突然想到什么,转头看向王硕。
你小子说要替人家养女儿,兑现诺言了吗?
八成是没有。
因为这货将来作到最后,连自己都快照顾不成了。
“原来是陈健功同学,你的《取经》真不错,令人耳目一新。”
见李子成居然知道自己的作品,陈健功表情和那天的王硕一样,着实高兴坏了。
“不能和你相比,还要多向你学习。”
陈健功的第一部作品《取经》1978年发表在《人民文学》上,一下子让他闯出了名气。所以虽然现在还是学生,但是在文坛已经有了一定的地位。
也是靠着这层关系,他才从《人民文学》打听到了李子成的住处,拉着梁佐找了过来。
“李作家,我们也是实在没办法了,到处都买不到这一期的《人民文学》。想问问你的底稿能不能借我们看看?”
他们是中文系的,当下最火热的作品肯定要阅读和研究的。既然市面上买不到,干脆来找作者了。
既然和王硕三人是一个目的,李子成便道:“巧了,他们三个也是为这个来的。那就一起走吧,我那还有一些样刊。”
“哎哟,那真是太谢谢你了。”
陈健功和梁佐高兴坏了。
梁佐这才说起自己的身份。
“我妈从文代会回来后,就一直说起你,让我们兄妹向你学习。今儿个的事回去跟她说了,她保证高兴。”
李子成知道他的家世,但还是装作不知道问了。
“令堂是—”
等梁佐说了后,李子成装出恍然大悟的样子。
“哟,原来是谌容老师啊。那次在文代会上,谌容老师的风采至今还历历在目呢。”
说起谌容,李子成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赶忙问道:“不知谌容老师的《人到中年》改编权给出去没有?”
这事梁佐还真知道。
“没听说有人联系我妈啊。”
这一下李子成高兴坏了。
“那等会儿咱们取完了书,我和你亲自去拜会谌容老师。”
他打算拿下《人到中年》的电影改编权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李庚和贝聿成。
他马上就要去美国留学了,可老爸、老妈还得继续当导演。
但自己不在身边,太过于复杂的电影他怕李庚和贝聿成驾驭不了。
《人到中年》作为剧情片,很适合给李庚和贝聿成练手,磨练他们的导演技术。
哎,就算要远游了,还得安排老爸老妈的职业生涯。
李子成只觉得,自己真是天下第一好大孝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