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1978从长影厂开始 > 第121章 一鱼多吃

第121章 一鱼多吃(1 / 1)

特殊时期过去,文学急速复苏,远远走在了其他文艺行业的前头。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文学创作相对比较简单。

毕竟搞文学创作,只有有笔、有纸、有手就行了。

再过三十多年,没手也行,可以语音打字。

但其他的文艺行业,电影也好,戏曲也好,音乐也好,都需要一定技术含量的工具,

而且内容更要做到杂并蓄,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1978、1979年的电影,与其说是特殊时期之后的爆发,倒不如说是捡回了曾经的未完待续。

正因为文学领域恢复的足够快速,导致的结果就是各家报刊欣欣向荣,但好的文学作品却凤毛麟角。

可以说,这是文学创作者最好的年代。

只要创作的作品不是太差,基本上都能得到发表的机会。

人民文学、收获、十月、当代不行,还可以投给燕京文艺、上海文艺等。

这些不行,还有更下一级的刊物。

甚至每个省、市,包括县,也都有各种刊物,这得需要多少文学作品?

这种状况带来的结果就是,好作家成为了疯抢的对象。

李子成就是其中之一。

他这段时间虽然一直忙着拍电影和高考,但约稿的信件始终不断。现在他亲自走进了燕京文艺,李青泉可管不了太多。

燕京文艺盼望好的文学作品,已经到了饥渴的程度。

“不完成使命,我怎敢登门?要不然的话,张大姐还不得埋汰死我?”

听到这话,燕京文艺的一众编辑全都长出了一口气。

刘恒挤到他的身边,急急问道:“快把稿子拿出来,让我一睹为快。”

他虽然不是李子成的负责编辑,但是欣赏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也能愉悦身心不是。

这段时间他审阅全国各地发来的稿件,被那些残次品弄的都要精神错乱了。

李子成没有急着拿出稿子,而是问道:“你们想要哪一篇?”

嘶——

编辑们大吃一惊,瞬间眼睛都红了。

林靳澜更是高声呼喝。

“关大门!”

不但如此,李子成瞬间就被包围了,想要动弹一下都不行。

“你们———你们要干什么?””

张德宁笑的跟七十六号似的。

“嘿嘿,成子,到了这里,你就认命吧。稿子,所有稿子,全都拿出来吧。”

李子成明白了。

这帮货是想全都要啊。

他一把护住书包,紧张兮兮地问道:“先说好,你们给多少稿费?”

陈世崇看起来跟老好人似的,结果第一个动手。

“哎呀,你还不知道我们吗?我们燕京文艺最是公道,肯定给你最高标准。”

李子成捏着他的手腕,一拧一送,将他推开。

“少来!最高稿费标准才三元,我可不吃这个亏。”

见他动作利索,似乎武力值强悍,一帮耍笔杆子的有点。

张德宁到底是他的责任编辑,开口问道:“上海文艺和收获给你多少?”

李子成信口开河“巴老对我那是没得说,知道我写作不容易,特批的千字七元。如果你们也按这个标准来,我就同意了。”

“怀”

一群人齐齐吐口水。

“千字七元,你小子跑到这儿来诈骗了?我这就打电话给巴老,问一问不就知道了。”

李青泉满头黑线,就没见过这么无耻的年轻人。

呵,你喊着“关大门”的时候,就不觉得自己无耻了?

见这帮人不上当,李子成分外惋惜。

“好吧好吧,看在李主编和张大姐的面子上,我吃点亏,让两块钱。千字五元,这个标准可以了吧?”

林靳澜作为燕京文艺的二把手,果断道:“只能给你千字三元,剩下的算作改稿补贴》

有的时候,规定就是规定,不能违反的。

现如今稿费的最高标准就是千字三元,燕京文艺要是敢擅自提高,一旦被人捅出去,

那可是很麻烦的。

这跟上海文艺、收获还不同。

那边山高皇帝远,氛围比较自由。加之巴老本身就是大佛,镇得住场子。

燕京文艺这是在天子脚下,包括李青泉这个主编在内,分量上都差点事,可不敢在原则问题上犯错。

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他们也知道千字三元的稿费有点对不起人。

如果李子成是新人,他们当然不会退让,甚至稿子收不收,还得挑挑拣拣呢。

但李子成现在可是当下最出名的作家,《闯关东》的加持下收获都卖出五百多万份了最重要的是,最上面都发话了,举国上下都在学习《闯关东》精神。

一句话,李子成红的发紫。

如果燕京文艺的稿费不能令他满意,他也不是没有去处。

谁都相信,只要李子成走出这个门,人民文学、当代、十月能为了抢人打起来。

燕京文艺到底和人家差点档次,要想留住稿子,就得大出血。

改稿补贴,就是能够做文章的地方。

“一天补贴两块钱,我们给你算两个月的补贴,如何?”

李子成忙道:“两个月得按三十一天算。”

“嘿,你是真算计到家了矣。”

一群人对他唾弃不已,就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

最终,双方达成了协议。

燕京文艺以千字三元的最高标准,外加两个月的改稿补贴,获得了李子成的两份稿子李子成一边往外掏稿子,一边丑话说在前头。

“事先声明啊,我这段时间忙的很,改稿是不可能改稿的。如果你们觉着稿子有问题,就派人来找我。我说,你们负责动笔。”

关于他的行程,燕京文艺这边门清。

“放心吧,您贵人事忙,我们担待着就是了。”

无论是《伐木人》的研讨会,还是文代会,那都是头等大事。

燕京文艺可不敢在这些事上眈误李子成,否则非得吃不了兜着走。

即便是中戏的报道,那也关系到李子成的人生大事,排在改稿前面的。

说一千、到一万,先看稿子先。

两份稿子拿出来,瞬间被编辑们瓜分。

张德宁作为负责编辑,有优先权,抢到了一份稿子。

《风声》的标题,让她感受到了不一般的气韵。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很快就被震动。

这居然是一篇谍战小说。

在新中国的文学史上,谍战小说算是一个大的分类,也一直颇受欢迎。

见李子成写了这么一部作品,张德宁不禁有些担心。

他年纪轻轻,真能驾驭这种题材吗?

之所以将《风声》文学化,是李子成的无奈之举。

他的事太多,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写书,尤其是写长篇。

思来想去,干脆就将剧本给改成小说,好给张德宁交差。

好吧,他其实是为了一鱼两吃。

虽然上影厂给的剧本费挺不错的,但能再赚一份稿费,何乐而不为?

李青泉作为主编,不用抢,也拿到了第二份稿子。

第二部作品,就是李子成新写出来的。

而书名第一时间就吸引了李青泉,甚至思索了一会儿才明白其中的意思。

《额尔古纳河右岸》

原本是美女作家迟子建的作品,获得过第七届茅盾文学奖,也是一部讲述东北大地故事的长篇小说。

借着曾经在小兴安岭林场知青和拍戏的经历,李子成写出这样的作品,十分贴合自己的身份。

在中俄边界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居住着一支数百年前从贝加尔湖畔迁徙而至、和驯鹿相依为命的鄂温克人。

他们信奉原始的宗教,驾驭驯鹿,追随食物而搬迁、游猎,在享受大自然恩赐的同时,也艰辛非常,人口渐渐缩减。

在自然的伤害、外敌的入侵、时代的浪潮和文明的侵扰下,他们顽强不屈,为了命运殊死抗争,但是在历史的大潮下又无能为力。

一代又一代的爱恨情仇,一代又一代的独特民风,一代又一代的生死传奇,都将弱小民族的顽强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彰显无疑。

字里行间渐渐铺陈开来的域外风貌,更是令人仿佛走进了童话世界。

李青泉仅仅看了一个开头,就意识到了这篇小说的价值。

这在当下,绝对是绝无仅有的风格。

作家通过笔端,将视野凝聚于一域,注重突出乡野的色彩。

或许会因为地域性,让许多不是东北的读者有些摸不着头脑,不了解许多风俗人文。

但也能够开拓读者的视野,认识到更多的不同。

燕京文艺的编辑们,此时此刻比幼儿园的小朋友还要乖巧。

他们分成两组,一组跟着张德宁,一组跟着李青泉。等两人看完一页,他们就传读一页,速度倒也不慢。

读个几千字,大家就有了基准的判断。

“虽然是谍战小说,但内容、风格、构架、技法全都是上乘之作,颇有悬疑色彩,远超同类作品。”

“这篇也不差,古朴自然,真实强烈,还带着对少数族群的关怀,还能让人领略原始风貌。”

两边的人各自阐述,一时难以决择。

最终,李青泉找上了李子成,

“成子,你觉着,这两篇文章哪个放在头版更好?”

众目之下,李子成撇撇嘴。

“随便啦,反正放在头版你们也不多给稿费。”

“嘿,这孙贼是死认钱呢。”

众人笑骂一片,拿他的混不客也是没招。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被夺舍后,财阀小姐归来杀爆京圈 斗罗:虹猫蓝猫七剑配龙骑 北齐权臣指南 我姐夫是太子,我纨绔点怎么了? 穿成皇孙,开局保下亲爹太子之位 我在现代留过学 魔劫临 白衣盗 宝可梦:关于饲育屋那些事 年代恶毒女配觉醒了?首长宠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