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了数月,储物戒中堆积的妖兽材料已颇具规模,赵砚海觉得时机成熟了。这一日,天光未亮,他便与苏婉清和孩子们告别。
“婉清,我此去快则七八日,慢则半月必回。家中一切,就交给你了。”赵砚海看着妻子,语气郑重。他将一枚自己制作的、注入了一丝神识印记的简易玉符交给苏婉清,“若遇紧急情况,捏碎此符,我无论多远都能心生感应,会尽快赶回。有玄伯在,妖兽应该也不敢接近,应是安全的。”
苏婉清将玉符紧紧攥在手心,用力点头:“夫君放心,我会看好家,照顾好孩子们,照顾好玄伯的。你……你万事小心,钱财乃身外物,安全最重要。”
“爹爹,早点回来!给我带好吃的!”小丹心抱着父亲的腿,仰着小脸说道。
赵砚海笑着揉了揉儿子的脑袋:“好,爹爹一定给你带好吃的。”他又看了看在母亲怀里咿呀学语的守业,这才深吸一口气,祭出青芒剑,化作一道青色流光,朝着玄矶子玉简中记载的大致方向,破空而去。
根据玉简信息和之前狩猎时的探查,那处名为“碧波屿”的海外修士聚集地,位于云雾岛东北方向约两千里外。以赵砚海如今御剑飞行的速度,全力赶路,一个日夜就可以抵达。
一路无话,他小心避开几处妖兽气息强横的局域,终于在次日傍晚,远远望见了一片灯火通明的群岛。
最大的那座岛屿上空,隐约可见各色遁光来往穿梭,更有一些庞大的舟船法器悬浮停泊,端是一派繁华景象。
赵砚海在离主岛尚有数里的一处偏僻礁石落下。他换上了一身最普通的灰色布袍,将修为收敛在炼气期八九层的样子,这才步行朝着岛屿入口走去。初来乍到,低调行事总是没错。
碧波屿比他想象的要大得多,入口处有简单的阵法防护和修士值守,初步询问了一下来历并登记了一下,他便顺利进入了坊市局域。
刚一踏入,喧嚣的人声和混杂的灵气波动便扑面而来。
街道两旁店铺林立,旌旗招展,售卖着各式各样的修真物品:丹药、法器、符录、材料、功法玉简,甚至还有租贷洞府、发布任务的告示牌。
路上行人熙熙攘攘,修为从炼气初期到筑基期不等,甚至偶尔能感受到一两股深不可测的气息,想必是金丹高人。
种族也是各异,除了主流的人族修士,还能看到一些身材魁悟的体修、气息阴冷的鬼修,甚至还有几个半妖模样的修士。
赵砚海心中暗凛,这海外修真界果然藏龙卧虎。他没有急于交易,而是先在坊市里慢慢逛着,看似随意,实则竖起耳朵,仔细听着周围修士的交谈,留意着各家店铺的招牌和物价。
“听说了吗?南风岛那边前几天又打起来了,好象是为了一条新发现的小型灵脉……”
“啧,这帮人,整天打打杀杀。还是咱们碧波屿安稳,有几位金丹前辈坐镇就是不一样。”
“安稳?安稳是安稳,可物价也高啊!一瓶最普通的‘聚气丹’都要十五块下品灵石了!累死累活挣得钱全买这些东西来修行了,身上常年扣不出几块灵石,穷的要死。”
“可不是嘛,这‘百炼阁’的法器又涨价了,一柄下品飞剑现在敢要四百灵石!咋不去抢!够买一把剑,唉~”
诸如此类的议论传入耳中,让赵砚海对这里的物价水平和势力分布有了个初步概念。
这里的物价确实比玄矶子玉简中记载的数十年前高了不少,但尚在可接受范围内。他默默记下几家看起来规模较大、信誉似乎不错的店铺名字,如“百炼阁”、“万草堂”、“千符楼”等。
逛了约莫一个时辰,赵砚海选定了一家看起来规模中等、客人不多不少、招牌上写着“诚信材料行”的店铺走了进去。
店铺掌柜是个留着山羊胡的干瘦老者,修为在炼气大圆满,见赵砚海进来,抬了抬眼皮:“道友需要些什么?本店收购各种妖兽材料、灵草矿石,价格公道。”
赵砚海不动声色,走到柜台前,先从储物戒中取出部分材料:三十根完整的铁甲犀鱼独角、六张处理好的碧水犀厚皮。他打算分批出售,避免一次拿出太多引人注目。
老者拿起材料仔细查验,尤其是犀角的完整度和犀皮的轫性。“恩……铁甲犀角,品相尚可,算你八块下品灵石一根。碧水犀皮,防御力不错,一张五十灵石。”价格与赵砚海打听到的行情差不多。
“可。”赵砚海点头。
老者清点完毕,“共计是五百四十块下品灵石。道友是要灵石,还是折算成店里的其他物品?”
“灵石即可。”赵砚海道。他需要灵石作为流动资金。
接过一小袋灵石,赵砚海转头离开,又去了另一家名为“奇物斋”的店铺,出售了部分雷光鳗的电囊和鬼面巨蟹的甲壳,换得了约六百灵石。如此这般,他变换容貌气息(利用筑基后对肌肉骨骼的细微控制),分四五家店铺,将带来的妖兽材料分批售出,总共换得了三千二百馀块下品灵石。
怀揣着这笔“巨款”,赵砚海心中踏实了不少。他开始有针对性地进行采购。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功法典籍。他走进一家名为“琅琊阁”的书坊。书坊内玉简琳琅满目,但价格也令人咋舌。他直接询问筑基期的炼器法诀,先学习技术,赚到钱之后再去考虑后续修炼法诀的更换。
接待他的是一个儒雅的中年修士,取出三枚玉简:“道友请看,这《基础炼器精要》,函盖筑基期常见法器炼制法门与基础阵法,需八百灵石。这《百炼谱》,记载了一百零八种低阶法器的详细炼制图谱,一千二百灵石。这《炼器初解》,是某位炼器大师的入门心得,更为系统,但只有理论,缺具体图谱,也要六百灵石。”
赵砚海斟酌再三,选择了内容最扎实的《基础炼器精要》和更具启发性的《炼器初解》,花去一千四百灵石。这让他肉痛不已,但深知这是长远投资。
接着,他来到“万草堂”。这里灵药种子种类繁多。他仔细挑选了适合海外环境、生长周期不等、用途各异的种子:可快速生长、蕴含灵气、能饱腹的“玉髓米”种子;用于炼制多种基础丹药的“凝血草”、“聚气花”、“宁神叶”的种子;以及几种年份要求较高、但价值也更大的“青玉参”、“紫猴桃”的种子。
又购买了一些现成的、适合炼气期服用的“培元丹”、“聚气丹”等基础丹药,以备不时之需。这一项,又花去了近五百灵石。
然后,他去了“百炼阁”,购买了一些自己目前无法提炼或岛上没有的炼器材料以及一些炼器辅料,如“精金铁”“百炼钢”“精金粉”、“秘银丝”、“火熔石”等,花费近一千灵石。
最后,他在杂货摊上,购买了大量生活物资:优质的盐糖调料、玉髓米,几匹布料、成衣,还有一些给孩子带的稀罕零食和小玩意儿,又花去一百多灵石。
一番采购下来,三千多灵石已去八九,只剩不到二百块。赵砚海看着储物戒中堆积的物资,虽觉花钱如流水,但心中却充满了满足感。这些,都是建设家园、夯实道基的希望。
他没有在坊市久留的打算。在离开前,他又特意去酒肆坐了坐,听些闲言碎语,确认没有被人盯上后,便悄然离开碧波屿,踏上归途。
回程的路上,赵砚海心情激荡。这初次坊市之行,不仅解决了资源短缺的燃眉之急,更让他对海外修真界有了直观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