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够了,张晓雅突然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桂花花瓣,拍得“扑扑”响:“对了!我带了许愿灯!”她从包里掏出四盏粉色的许愿灯,灯面上印着小小的桂花图案,边缘还镶着一圈银线,精致又好看。
“咱们去小区的小花园放吧,阳台太高不安全,而且小花园人多,热闹!正好去参加中秋晚会,猜灯谜赢奖品!”陆雪提议道,四人拎着许愿灯下楼,小花园里已经热闹起来了,物业在树上挂满了红灯笼,灯笼下挂着一张张灯谜纸条,五颜六色的,引得人驻足思考;还有人在唱卡拉ok,唱着《但愿人长久》,声音悠扬;孩子们追着跑,手里拿着兔儿灯,笑声阵阵;几户人家铺着野餐垫,摆着月饼、水果和桂花酒,边吃边聊,其乐融融。路灯洒下暖黄的光,把树叶的影子拉得长长的,落在地上像水墨画。
张晓雅刚点亮自己那盏,烛火就晃了晃,流苏差点碰到灯面,陆雪赶紧伸手扶了一把,笑着调侃:“你这许愿灯是想原地‘开花’吗?上次摘石榴踩空摔在草堆里,疼得哭鼻子的样子忘了?还哭着说草堆扎人,要我给你吹吹,结果吹了半天,你又笑了。”张晓雅拍掉她的手,嘴硬道:“那是意外!总比你摘石榴时把我撞得坐在地上,还压坏了我好不容易吹成的‘小老鼠’糖画强!那糖画我还没舍得吃呢,心疼了好久,你还笑我吹得丑!”
四人分工合作点亮许愿灯,南书怜的灯飞得慢悠悠的,像个害羞的小姑娘,在低空打了个转才慢慢上升。张晓雅凑过去,双手拢在嘴边喊:“书怜你许愿太温柔,灯都没劲儿飞了!快喊出来,给它加加油!”南书怜被她逗得没办法,脸颊红红的,像抹了胭脂,小声喊了句“友谊长久,年年团圆,家人安康”,没想到灯居然真的往上飘了飘,像是听懂了她的话。
童筱薇举着相机抓拍这温馨的瞬间,还不忘补刀:“晓雅你别瞎指挥,人家书怜的灯是优雅型,慢慢飞才好看,不像你的,飞得跟窜天猴似的,生怕月亮看不见你许的愿,估计嫦娥都听见了你的‘每年吃桂花糕、逛市集、放许愿灯’的三大愿望。”张晓雅嘿嘿一笑:“那当然!我的愿望就是这么实在,年年都能和你们一起热闹过中秋!”
四盏许愿灯缓缓升空,在月光下像四颗流动的星星,拖着淡淡的光晕,朝着圆月的方向飘去。小花园里的人们都抬头张望,孩子们欢呼着指给爸爸妈妈看:“爸爸妈妈,你看那四盏灯,好漂亮呀!像星星一样!”有个扎着丸子头的小姑娘跑来问张晓雅:“姐姐,你的许愿灯在哪里买的?我也想要一个,我想许愿和好朋友永远在一起,明年还能一起赏月、猜灯谜。”
张晓雅笑着摸了摸她的头:“下次姐姐带你去买,咱们一起放许愿灯,一起许愿,你的愿望肯定能实现。姐姐告诉你,只要心里想着好朋友,每年都主动约着见面,友谊就会一直长存哦。”小姑娘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跑回爸爸妈妈身边,还回头朝她们挥挥手。张晓雅看着自己的灯飞得最快,得意地扬起下巴:“看吧,还是我的愿望最有力量!飞得最高!”
“是你的肺活量最有力量吧!吹蜡烛都没这么使劲儿!”陆雪笑着戳了戳她的额头,四人仰着头,你一言我一语地打趣,笑声在小花园里荡开,穿过树梢,和宋烟雨那边的静谧呼吸,共同织就了中秋最动人的模样。
放完许愿灯,四人去猜灯谜,张晓雅一眼就看到了一个简单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猜一成语”,她立刻举手:“是‘指月为盘’!”结果答错了,正确答案是“不明不白”,引得大家发笑。南书怜则猜对了一个:“‘中秋菊开’,猜一成语”,答案是“花好月圆”,赢了一个小小的兔子挂件,她开心地送给了张晓雅:“给你,正好配你的兔儿灯。”童筱薇和陆雪也合作猜对了一个,赢了一盒桂花糖,四人分着吃,甜香在嘴里化开。后来她们还和邻居们一起唱卡拉ok,四人合唱了一首《朋友》,声音虽然不算特别好听,却唱得格外认真,引得不少人鼓掌。
回到阳台时,已经快十点了,张晓雅提议收拾一下,把桌子擦干净,陆雪则去厨房切了一盘石榴,鲜红的籽儿堆在白瓷盘里,像一堆红宝石。南书怜拿出新剪的剪纸,是四只兔子围着月亮,比小时候剪得工整多了,分给每人一张,还把自己画的q版小画拿出来,每人一张,画里的四人笑得格外开心。
童筱薇则把相机里的照片导出来,放在平板上一起翻看,边看边笑,回忆着白天的趣事:“你看晓雅捏的面人,多像小汤圆;还有书怜剪的剪纸,虽然歪歪扭扭,但是很可爱;雪雪吹的石榴糖人,圆滚滚的,特别萌。”张晓雅突然拿起最后一块桂花糕,分成四份,递给每人一小块:“这是最后一块了,咱们分着吃,寓意着‘四分甜蜜,四季团圆’,希望咱们以后每个季节都能聚一次,不光中秋。”四人拿着小小的桂花糕,慢慢放进嘴里,甜香在舌尖弥漫,带着友谊的温暖。
“明年中秋,咱们提前一天聚吧!”陆雪突然提议,“我妈说要教咱们做月饼,从揉面、调馅到烘烤,全程自己动手,肯定比买的好吃。”张晓雅立刻举手赞成:“好呀好呀!我要做豆沙馅的,放好多豆沙!”南书怜笑着说:“我想做桂花馅的,用新鲜的桂花拌馅,肯定香。”
童筱薇则说:“我要把做月饼的过程拍下来,做成一个小视频,留作纪念。对了,咱们还可以去郊区的桂花林摘桂花,自己酿桂花蜜,以后吃桂花糕、泡桂花茶都能用。”陆雪点点头:“没问题!我提前联系桂花林的农户,咱们还能在那边野餐,带上自己做的月饼和桂花酒,肯定特别有意思。”四人越说越兴奋,约定明年中秋要一起摘桂花、酿桂花蜜、做月饼、野餐,还要邀请林晓和张奶奶一起,让团圆的人更多。
风里的桂花香愈发浓郁,裹着月饼的甜、石榴的鲜、糖画的醇、桂花酒的香,漫在空气里,让人忍不住眯起眼睛。无论是宋烟雨身边细水长流的安稳——衣角的桂花、掌心的面人、唇齿的甜香、身边的爱人,还有藏在细节里的宠溺与对未来的期许;还是四姐妹间热热闹闹的圆满——分享的桂花糕、沾着石榴汁的笑脸、摇晃的兔儿灯、毫无顾忌的调侃、互相赠送的小礼物、对明年的美好约定,都是团圆最美好的模样。
这些细碎而温暖的片段,像散落在时光里的珍珠,用友谊和爱意串起了中秋的温柔,凑成了岁月最珍贵的馈赠。它们会像中秋的月光一样清润,温柔地照亮往后的路;像老街的烟火气一样鲜活,让人想起就心生暖意;像姐妹间的笑声一样明朗,驱散所有的阴霾。
在往后无数个日夜的回忆里,一想起来就满心柔软明亮,成为抵御岁月漫长的底气,无论走多远、隔多久,都能温暖人心,让人想起那个满是桂花甜香的中秋,想起身边最珍贵的人,想起团圆的真正意义——不是惊天动地的浪漫,而是平凡日子里的相伴与欢喜,是无论过多久,都能如约相聚的默契与牵挂,是把彼此的喜好放在心上,一起把普通的日子过得热气腾腾。
不知不觉间,夜色已沉到了最浓处,指针悄悄滑过晚上十一点。童筱薇、张晓雅、南书怜三人揉着酸胀的太阳穴,指腹按在发涩的眼尾,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脚步都带着几分拖沓——白日里逛遍老街巷、尝遍甜鲜滋味的热闹劲儿还在心头绕,可身体早已被满溢的欢喜和奔波耗得疲软。四个小姑娘站在陆雪家玄关,接二连三打着绵长的哈欠,眼角都沁出了生理性的湿意,说话都带着浓浓的鼻音,尾音拖得长长的,透着藏不住的倦意。
“路上慢点,过马路多看两边,到家记得在群里发消息报平安,别睡着了忘了。”陆雪裹着件米白色薄外套,领口还沾着一点桂花糕的碎屑,把三人送到小区大门,路灯把她的影子拉得长长的,语气里满是絮絮叨叨的关心,抬手替童筱薇理了理被风吹乱的刘海,指尖带着微凉的温度。
三人笑着应下,挥挥手道别,张晓雅勾着南书怜的胳膊,两人并肩往另一个公交站走去,笑声在夜色里飘出不远,便被晚风揉碎在桂花香里。童筱薇则转身朝着三百米外的地铁五号线站点迈去,帆布鞋踩在柏油路上,发出轻微的“哒哒”声,左手下意识按了按外套左侧的口袋,假面骑士龙骑的卡片套匣静静躺在里面,金属外壳贴着腰侧,带来一丝微弱的踏实感,可这感觉很快就被倦意盖了过去。
国庆假期的余温还在,茗川市的夜晚依旧透着几分喧嚣后的热闹。市政府早就贴心地加开了公交地铁,运营时间延长到午夜十二点,车厢里的广播还在循环播放着文明乘车的提示,让晚归的路人少了几分仓促。童筱薇走进地铁口,微凉的风顺着台阶往下沉,驱散了些许困意,自动贩卖机的冷光映在她脸上,她摸出手机扫了瓶矿泉水,拧开喝了两口,清甜的水流滑过喉咙,才觉得干涩的嗓子舒服了些。
车厢里稀稀拉拉坐着几个同是晚归的人,有的靠在椅背上补觉,脑袋一点一点的,有的低头刷着手机,屏幕光映亮了半张脸,童筱薇戴上耳机,循环着舒缓的民谣,她靠在扶手上,指尖又习惯性地触到外套侧兜,卡片套匣的坚硬触感清晰可辨。
童筱薇脑子里却忍不住回放白天的片段——陆雪妈妈递来的桂花糕还带着蒸笼的温热,甜而不腻的香气裹着芝麻的醇,咬下去的瞬间,桂花的清香在舌尖炸开;南书怜剥的石榴籽红得透亮,一颗颗塞进她嘴里,汁水清甜,顺着喉咙往下淌;张晓雅举着兔儿灯追着她们跑,灯笼上的玉兔随着脚步摇晃,光影在地面跳来跳去,引得路人纷纷侧目微笑……不知不觉便到了换乘站。
公交车晃晃悠悠地行驶在夜色里,像一头温顺的巨兽,车轮碾过路面的缝隙,发出“咯噔咯噔”的轻响。窗外的路灯连成一串流动的光河,映得车厢里忽明忽暗,偶尔有车灯从对面驶来,强光晃得人睁不开眼。
童筱薇靠着车窗坐下,右手自然搭在腿上,左手依旧轻轻按着外套侧兜,玻璃的凉意透过薄薄的外套渗进来,让她打了个轻颤,眼皮却越来越沉,鼻尖还萦绕着桂花酒淡淡的醇香,那是下午在老街小酒馆里抿的两口,后劲不大,却让人浑身发暖,带着几分微醺的困意。直到公交报站声清晰地响起,带着机械的沙哑,她才猛地回过神,抓起放在腿上的帆布包,踉跄了一下,差点撞到前排的座椅靠背,连忙稳住身形下了车。
离家小区还有二百米的路,夜风裹着残留的桂花香,那香气比白日里更浓,像是化不开的蜜,混着路边小吃摊收摊后留下的烟火气——烤红薯的焦甜、炸串的油香、煮玉米的清香,还有环卫工人扫地时扬起的尘土味,轻轻扑在脸上。
她伸了个懒腰,骨头发出一连串轻微的“咔哒”声,肩膀的酸痛缓解了些许,脚步放得慢悠悠的,指尖还残留着桂花糕的甜腻,忍不住抬手蹭了蹭嘴角,指尖触到的皮肤带着夜风的微凉。下意识地,她又按了按外套侧兜,卡片套匣安安稳稳地躺在里面,金属外壳被体温焐得暖了些,可这暖意没持续多久,就被一阵莫名的寒意取代。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