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 在罗马(1 / 1)

建平四年年底,

王莽有感于愈发混乱的朝政,以追随老师孔光的名义,辞官回到了自己的封地新都。

他的妻和子都跟随在他身边,并不明白王莽为什么要“急流勇退”。

“王太皇太后还在朝堂上,她傅氏又能嚣张多久呢!”

他的二子王获如此说道,“依我看,就应该跟他们继续斗,把王家的东西都夺回来!”

其长子王宇则是愣愣的说,“这样不好吧天下是陛下的天下,臣子的任命,皆有陛下裁决。”

“怎么能因为大司马这样的职位,数代皆从王氏所出,就将之视为王氏的私产。”

即便从某种程度上来讲,

朝政多由权贵世代把持,

可秦汉的天命,

终究跟先秦之时的不同了。

除却皇帝,

还有谁能在权力上,理直气壮的父死子继?

王获对此,只是不满的哼了一声。

“可董贤是个什么东西?”

“他一个卖身上位的幸佞,凭什么当大司马!”

说罢,他也不管大哥,直接凑过身子,跟母亲撒娇祈求。

“新都不是个繁华的地方,我实在想回到长安享受快乐。”

他的母亲,

王莽的妻子王氏没有说话。

她伸手打开马车上的小窗,看向前方的那一辆——

那是王莽所在的车架。

这位被世人称赞的、狂热追捧的“圣贤”,在私下同家人相处之时,总有种让王氏看不透的感觉。

他时时刻刻都严于律己,时时刻刻都按照世人推崇的礼法行事,就像一个符合世人想象的、木偶泥塑的神灵。

她与他举案齐眉了很多年,生下了好几个孩子,却还没能看明白,那神圣外衣之下的面貌。

但出于一个妻子、一名母亲的直觉,

王氏暗中认为,这位良人对她、还有对他们的孩子,并没有很是喜爱。

可好几个孩子,

他怎么会一个都不喜爱呢?

难道他不需要子嗣继承的吗?

为此,

王氏曾寻找到自己的婆母渠氏,想要探究其中缘故。

无论如何,

她是王莽的枕边人,还是几个孩子的母亲,总要为这个家做一些事情的。

但那位沉默多年,只静静承受着儿子供奉的婆母并没有说什么。

对方跪坐在那请回家中的佛像面前,双手合十,念诵着由许多年前,那位西来的法师所书写的,为子女祈福的经文。

她的神情很是沉凝。

明明不是一张脸,不是一种神情,却给了王氏王莽的感觉。

这让王氏感到很不舒服,没多久便退了出去,也不再多问。

“反正到了新都,都给我将长安养出来的骄纵脾气收敛起来!”

“不要败坏了你们父亲的名声,让他为此烦恼!”

王宇呐呐的点头称是。

王获则是不以为意。

他想着:

我是他儿子,

他是我老子!

惹出点祸事又怎么了?

总不能把他这个儿子活活打死嘛!

而坐在前车的王莽,对母子之间的谈话一点也不了解。

他也不想了解。

天底下没有谁比自己更加可信,

天底下没有什么东西比权势更加值得珍重。

妻和子?

不过身外之物罢了!

他挑起垂下的车帘看向外面,注意到不远处的百姓,正在乡野之间举行祭祀。

王莽想:

看来天下人对这些东西,的确很信从。

也许他可以利用这一点,为自己谋求更多的利益。

而伴随着王莽来到新都,以退为进,企图为自己之后的再兴起做准备,

遥远的泰西之地,

那位开辟了罗马新局面的奥古斯都,也正谋求着将自己的家族神圣化,使它能永永远远的,统治这个国家。

“但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奥古斯都从秦国邀请而来的智囊,用诸夏丰富的革新经验,劝说着这位伟大的君主:

“我始皇帝奋六世之余烈,也不过维持了十来年的统一。”

“而罗马在此之前,连独治的君主都未曾有过,又岂能一蹴而就,从国民共治,跃然而为君主独断呢?”

奥古斯都说,“我在秦国学习过这段历史,怎么会不明白这样的道理呢?”

尤里乌斯家族的荣光传承到他这一代,已经成为了罗马实打实的太阳。

而凯撒在世之时,对此也早有预料——

他专门将屋大维这个养子送到秦国,希望他能够学习秦人独治的先进经验,为之后家族进化成为罗马皇室,做好相应的准备。

当送别年少的屋大维时,凯撒还拍着他的肩膀说:

“好好做!”

“我还没有自己亲生的孩子!”

受到诸夏宗法理念的影响,

凯撒对于结婚生子,再由子嗣继承自己事业这件事,是颇有想法的。

但当时问题很多,未来也无法预料,所以他并不介意扶持养子,支持他显露辉煌。

毕竟养子也是“子”,总比绝种要好。

屋大维知道他的想法,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毕竟罗马虽风气狂野,但终究还有着常人之心。

而常人之心,

不就是偏向一边的吗?

谁会不喜欢自己的亲生孩子呢?

在没有长成之前,

他只要遵循长辈的安排,在大秦安静的学习,等待罗马的太阳升起就好。

为此,

屋大维特意深入研究了一番大秦在中原的故事。

诸夏那浩如烟海的史书,

除了能让后人学习之外,

也能让心怀革新之志,有意更进一步的外人学习。

而凭借那几年的留学经历,

屋大维也许对诸夏的一些风俗民情,乃至于对地理天文不甚了解,

但对各种由政治交往、军事博弈延伸出来的典故,却是信手拈来。

等到罗马后三巨头时代,他同安东尼、雷必达等人争夺权利时,更是将理论和实践相融合,从而完成了养父凯撒未尽的伟业,成为了照耀新时代罗马的太阳。

“我所求得并不多,只希望家族可以流传长久罢了。”

回忆了一番过去的奥古斯都用流利且口音纯正的秦版诸夏雅言,对面前这位从他决定返回罗马起,便一路跟随在身边的智囊副手如此说道。

“你亲眼所见,我为此做了许多准备,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掌握罗马后,

奥古斯都进行了许多改革,并在约束罗马放荡的风气上,做出了许多努力。

这使得男女不忌、东食西宿习惯了的纯正罗马爷们,还在暗中发出抱怨:

“瞧瞧这位奥古斯都,第一公民!”

“除了那副模样,哪里还像个罗马人!”

“他已经被秦人带坏了!”

怎么就不能学习下自己的养父!

明明凯撒留学秦国十来年,归来仍旧罗马作风,

凭什么你屋大维归来,就要限制罗马传统的快乐方式?

当然,

这些抱怨并不能阻止奥古斯都的雄心壮志。

他强硬的推行了这些政策,并让之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成功拥有了令他满意的姿态。

“但这些哪里够呢?”

“改变人心,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

他的秦人智囊秦明这样说道,“我知道你的志向,也明白你的坚毅。”

“可就事实来说,如果你想要尤里乌斯家族的荣光永不坠落,还是需要考虑,选拔一个更加合适的继承人。”

“德鲁苏斯已经去世,提比略有成为你后继者的能力。”

提比略和德鲁苏斯这对兄弟,

都是奥古斯都的继子。

但受到个人感情,还有血脉联系影响,后者更加受到继父的喜爱。

毕竟他们的母亲莉薇娅,是奥古斯都这理性的一生中,难得的放纵和浪漫。

为了这个女人,

当时还是屋大维的奥古斯都毫不犹豫的跟自己政治联姻的妻子离了婚,并强行要求早已嫁为人妇的莉薇娅同样离婚,转投自己的怀抱。

而德鲁苏斯,

则是莉薇娅嫁给奥古斯都后不久生下的孩子。

鉴于罗马的风气,

还有双方狂热的纠缠,

许多人怀疑这位推算出生时期,应当是其母亲和前夫所孕育的“皇子”,很有可能是奥古斯都的私生子。

不然的话,

明明同是继子,

为何弟弟却受到更多偏爱,就连成年后迎娶的妻子,都是奥古斯都精挑细选的,出身于尤里乌斯家族的侄女安东尼娅?

为什么奥古斯都不直接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对方呢?

对此,

追随奥古斯都的秦人只保持沉默,不做任何置喙。

可惜,

天意总是喜欢捉弄人。

每当人为一件事做了各种准备时,总要在最后时刻给人一个“惊喜”。

七年前,

远征日耳曼尼亚的德鲁苏斯在途中染病去世,让奥古斯都万分伤感。

就在大家以为他会像扶持德鲁苏斯那样,扶持另一个继子提比略时,奥古斯都转身就收养了自己的两个外孙——

他和真爱莉薇娅没有生下孩子,却和前妻生育了一个女儿。

而这个女儿被奥古斯都嫁给了自己的老友,并生下了三子二女。

除了给老友留下一个小儿子继承家族之外,其他两个儿子都被奥古斯都冠以“凯撒”之名,纳为尤里乌斯家族的新成员。

这让德鲁苏斯是其私生子的传言得到了更加迅猛的传扬,

也让提比略这个确凿无误的继子处境尴尬。

即便他拥有足够的能力,并为新时代的罗马立下了许多功劳,却还是迫于这样的压力,选择了辞职隐居。

这让旁观者秦明见了,心中生出焦虑来。

作为一名诸夏君子,

他可太清楚,君王迟迟没有确定继承人,会引发怎样的风暴了。

远的不说,

秦国那位因为猜疑子嗣、臣子,从而引发叛乱的先帝,可还没有烂完呢!

现在的奥古斯都已经六十,

他还能有多少时间,去培养自己的外孙?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上天定下的寿数,可不是凭借意志就能修改的。

何况其女儿尤利娅对父亲为了维护政治稳定,强迫自己嫁给阿格里帕,这位奥古斯都的同龄者、好友、大将这件事,心中一直很是不满。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

她是否会向其灌输一些对奥古斯都的埋怨呢?

“难道您愿意拿一生的心血,去赌那未知的结果吗?”秦明说道。

“我观察过提比略很久,他是个生性谨慎,知晓分寸的人。”

“将国家暂且托付给他,再让其立下两位殿下作为继承者,又有何不可呢?”

无非是左手倒右手罢了。

奥古斯都闻言,看着他说,“我以为你作为诸夏人,会格外注意一家一姓的传承。”

提比略虽成了他的养子,

但对方出身的克劳狄家族,在罗马同样享有高贵的地位。

因此提比略没有改变自己的姓氏,没有完全融入“尤里乌斯”中来。

秦明只拱着手告诉他,“食君之禄,分君之忧。”

“我既然追随你来到了罗马,又怎么可能还按照诸夏的方式去处理事务,而不顾罗马的情况呢?”

国情不同,

可不能乱来!

诸夏君子的务实和灵活身段,更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倔犟和撞南墙中,磨练出来的。

不实事求是的家伙,

早在春秋大乱斗里,被其他诸侯炼化成资粮了。

“我会考虑你的建议。”

最后,

奥古斯都轻轻的点了点头,结束了和秦明的交谈。

秦明因此退出去,走上罗马扩建成的宽广大道,想要回到自己的府邸中。

“嗯?”

坐在马车上的秦明于道旁注意到了几个不同寻常的身影,忍不住叫停了车架,步行到那几人身边,发出询问:

“你们是从秦国来的?”

“是的。”

那披着黄袍的老者如此回答。

秦明眼睛一亮,抚摸着胡须说,“秦国的局势得到好转了?”

不然的话,

怎么会有秦人得空,在罗马城中漫步?

要知道,

在秦国内乱,罗马趁机进攻玉壁城后,

两国便完全撕破脸,背道而驰了。

罗马时常从海上骚扰秦国的陇西和陇南等沿海郡县,

而苦于内乱,无法腾出手反击的秦国只能下令禁海,并清扫沿海之地,让罗马人上了岸,也抢不到什么东西。

即便有秦罗走私之事,

却也多在隐蔽处进行,可不会这般光明正大,跑到罗马城来。

“没有。”对方说。

秦明当即失落起来。

虽然他移居罗马多年,心里对秦国还是很怀念的。

没有得到想要的好消息,秦明自然失去了最初的兴奋。

但对方一行人,

到底是多年未见过的乡党,

秦明还不至于对他们拂袖就走。

“我想邀请你们去我的府邸居住,跟我说一说秦国的近况,不知道可以吗?”

秦明如此说道。

“可以。”对方点头。

然后那为首的老者移动起手中的九节杖,呼唤身后的年轻男女:

“跟着点。”

“玛利亚、约瑟。”

“好的老师!”

两人当即扛着行李行动起来,爬上了秦明的车架。

路过罗马近几年新修的,那气势恢宏的万神殿时,

两个年轻人还发出了浅浅的,惊讶的呼声。

他们指着那建筑问,“这是干什么的?”

“是用来供奉神明的庙宇。”

“那有供奉诸夏的上帝吗?”

“这个还没有。”

秦明又失落起来,“我没能劝动奥古斯都,迎接诸夏的神灵第一时间入驻那里面。”

“不过我听说,为了显示罗马的包容大度,之后会容纳非罗马之族的神灵进去。”

“我会在此事上,再劝一劝他的。”

“那可真好。”

那名为玛利亚的女子合拢自己的双手,高兴的说道,“心怀仁慈的神明,应当受到万民的敬仰。”

“希望过段时间,罗马也能享受到他的照抚。”

(本章完)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凰女将心 逃离圣地后,疯批师父追上门 一个属于李白的大唐 科举逆袭:从农家子到一品阁老 名侦探世界的武者 洞天种丹,我成了修真界丹祖 天衍轮回录 你要战功我给你,妖兽入侵你哭啥 北派:走地仙盗墓笔记 郭汾阳:我帮舅舅牵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