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外。
高华被阎埠贵赶走了。
阎埠贵也迅速收杆回家。
无他。
人比鱼多。
而且他也想去后院听收音机,以往他去别人那里听收音机的时候,人家还收他电费,高华傻大方不收钱。
这便宜不就来了?
本着不占便宜就是吃亏的想法,阎埠贵走的飞快,一溜烟就不见了人影。
高华继续和娄晓娥压马路。
只是回望身后杆影林立,他莫名有种想要人前显圣的欲望。
决定了!
过几天空闲下来,他要和阎埠贵一起来钓鱼!
给那老头上上强度。
万一现实世界影响农场空间,阎埠贵的分身属性猛猛提升,岂不美哉?
高华骑上自行车带娄晓娥去看电影。
时间刚刚好。
前一场电影尚未结束,后一场电影正在售票,虽然售票窗口前排起了长龙,但根据高华的经验判断等轮到他俩之后电影票并不会售罄。
排队片刻。
高华拿着两张电影票走了过来娄晓娥去买了一袋小食。
爆米花。
现场制作。
就在电影院不远处的胡同口。
砰砰砰砰声音不断。
高华最初还以为是哪里在放炮“尝尝!”
娄晓娥将爆米花递了过来。
一分钱一袋。
本来她是想买两袋,她和高华一人一袋,但后来想了想,两人分着吃好象更浪漫!
果然。
高华捏起两颗爆米花,先给她嘴里塞了一颗,然后才放进自己嘴里。
娄晓娥脸蛋红红。
高华则满满回忆涌上心头。
好熟悉的味道!
后世的爆米花有焦糖口味,奶油口味,巧克力口味等等等等。
但唯独纯糖精味的才最正宗!
娄晓娥接连被投喂数次,这才心满意足问道:“下一场是什么电影?”
高华扬起电影票:“五朵金花!”
嗯,这是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制作,于1959年10月1日上映的一部歌舞电影,影片讲述白族青年阿鹏与副社长金花在大理三月街一见钟情,次年阿鹏走遍苍山洱海查找金花,在经过一次次误会之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
集喜剧与爱情于一体。
十分适合情侣约会观看!
当然了。
恐怖片其实更适合,但在如今这个动物不准成精的年代就别想了。
听到高华的回答,娄晓娥满意的点点头。
爱情片好啊。
爱情片要多看!
爱情片同样充满着主旋律,青年男女为国家多生几个接班人难道不是做贡献吗?
少顷。
他俩携手走入电影院。
一进电影院高华就乐了。
他和娄晓娥的座位在后排角落!
这简直是约会圣地!
娄晓娥不知想到了什么,眼晴亮晶晶,摸黑往角落里走。
这场电影不仅是情侣来看,闺蜜组合也有,男男组合更是多不胜数。
无他。
演员漂亮!
准确的说是女演员漂亮!
金花出场的时候,电影院里甚至响起了大声喊‘xxx我爱你”
私生饭的疯狂不分年代。
但这些和高华无关。
他在得寸进尺。
娄晓娥心脏噗通噗通的快要跳出来,从坐下来开始,高华的手就顺着椅背向她蠕动,渐渐地放在了她的肩膀上。
再然后。
他俩就零距离大面积接触。
由面及点。
娄晓娥狠狠咬在了咸猪手上,发出得意的笑声。
高华气而不馁。
娄晓娥败下阵来。
最终还是高华控制住了自己,否则社会风气就被他一已之力败坏了。
谈恋爱就想亲嘴儿?
那结婚呢?
娄晓娥无比失望。
但她一个没结过婚没谈过恋爱的小女孩,这种事儿怎么好主动的?
直到看完电影,散场之后,娄晓娥依旧保持着‘生气了,哄不好”的状态。
高华推自行车去了。
收好发票。
他跨坐在自行车上,发出无声邀请。
娄晓娥虽然气鼓鼓的样子,但还是坐在后座,很自然的搂着高华后腰。
再然后。
微风拂面,气不自觉就消了。
才怪!
她狠狠在高华腰间的软肉上掐了一把。
高华:
不是,踩刹车的是您,不开心的也是您,真就是女人与小人难养也——高华无奈叹气,然后开始绕路。
三过家门而不入。
娄晓娥乐得开心。
微风徐来。
月满星稀。
昏黄的路灯将两人的身影拉的很长。
颠颠倒倒。
摇摇晃晃。
快乐的时光特别快,又到时间讲拜拜。
娄晓娥到家了。
高华望着远处灯火通明的别墅,说不心动是假的,但他也知道住进去太过招摇,即便是他有空间,可凭借他如今的实力,完全不足以与那样的时代浪潮做对抗。
但不代表什么准备都不做。
因此,将恋恋不舍的娄晓娥送回家后,他又去了一趟黑市。
鸭舌帽。
口罩。
围巾。
长外套。
高华将自己捂得严严实实,自就算是高松重生,也不一定能认出来他!
如何隐匿一滴水?
答案是将之丢入大海。
高华就是如此,换装结束后他迅速进入黑市,周围人类似的打扮让他如一滴水导入大海般毫不引人注意。
溜达一圈。
高华找到了两个卖枪的摊位,
之前高夏说过,他想要一把驳壳枪,高华于是直接去了拐角处的摊位。
那里售卖的全是短枪。
摊位老板是个身材瘦小的男人,戴着草帽口罩,看不清五官。
见到来了顾客,他掏出手电筒在自己的摊位前照了一下,高华看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驳壳枪。
“能看看嘛?”
“可以。”
得到许可,高华拿起枪看了起来,枪身上的铭文吸引了他的注意。
日国制。
这并不是鬼子货,而是“板鸭’生产的驳壳枪。
嗯,板鸭早年间的称呼是‘日西巴尼亚”。
(这样)
高华仔细检查了一边,发现这把驳壳枪的成色还行,膛线有磨损,属于那种女生自用九九新他问道:“怎么卖?”
摊贩沙哑着嗓子:“一口价,二十!”
“贵了。”
高华摇摇头把驳壳枪递回去:“十五块,再加二十发子弹。”
摊贩摇头:“这枪可不是小作坊生产的,是当年从外国进口的洋玩意,你这个价钱我进货都进不来”
高华没有说话,默默站起向外走。
这一次他属于是有备而来。
摊贩没说假话。
这批枪确实是进口货,但那是1936年的事了,随便一把枪比他的年龄都大!
当年总计进口两万支全自动1932驳壳手枪,花费280万元,每支枪配备1000发子弹的价格为140元,除去子弹钱,每支枪的售价基本在50元左右。
但那是1936年的事了。
因此,高华很是笃定那人会叫他回去。
果不其然。
摊贩摆了摆手:“回来吧爷们儿,就按你说得来,给你个开张价!”
很快。
钱货两讫。
高华将驳壳枪塞进挎包,眼睛旋即被摊贩上的另一件东西吸引。
迫击炮!
只有炮弹。
高华懵逼脸:“这玩意儿怎么卖?”
摊贩伸出手比划了一下:“十八块!你真心要十二块钱拿走!”
高华摇头:“我就问问。”
摊贩也不生气。
做生意都是这样,不怕人问,就怕无人问津!
前往第二个卖枪的摊位的路上。
高华被另一个摆摊的人吸引,那人面前的摊位摆着几个瓷瓶,还有些字画之类的物件。
他满脸尤豫。
毕竟他对古董完全不了解,黑市这种地方对他而言不亚于后世的潘家园。
捡漏?
那是短剧男主的事情!
其实民国年间造假无数,现在流传的很多所谓‘真品”,大抵都是那时期的产物。
所以要买古董,最好的地方是信托商店,那里有专业人士把关,虽然价格会稍稍贵上一些,但买到真品的概率至少在八成以上!
高华正要离去。
摊贩招手:“爷们儿,不买也来看看呗—万一碰见个有眼缘的呢?”
高华想了想人家说的在理,
看看不要钱。
尤其是借助一闪而逝的灯光,他看见那人摊位前还摆了几个国笼子。
夏天到了。
哪天去野外抓几只国养起来,养到秋天正好听叫着玩。
笼子总不能有假吧高华蹲下来仔细查看。
摊贩极力推销:“这笼子是我从前清一贝勒爷府上收的,酸枝木的!您瞧瞧这做工,这包浆,绝对的好玩意儿!”
“五毛卖吗?”
“哈?”
摊贩差点没一口口水呛死,恼羞成怒:“您要是不会还价就别还价,这价您连一当季的竹笼子都买不到!”
高华说道:“要不您说个价?”
摊贩伸出两根手指:“两元钱,能买您买,不能买您把东西放下!”
高华想了想,摸出两块钱递了过去。
这笼确实精致。
(参考图)
摊贩瞬间转怒为喜。
“这位爷您再瞅瞅这几样儿,全是从贝勒爷家里收来的宝贝—”
高华对那些东西不感兴趣。
无他。
怕碰见假货。
被坑钱不重要,重要的是被人坑钱还遭人鄙视。
他拎着笼要走,突然回头,压低声音:“有黄鱼吗?”
黄鱼指的是金条。
根据重量不同也分为小黄鱼和大黄鱼,前者一两一根,后者十两一根。
十六两一斤。。
听到高华的话,那人顿时笑了起来:“有啊,兄弟你要几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