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那代表“高度关注”的规则指令流,如同一道无形的聚光灯,将桥生牢牢锁定在舞台中央。清晰地感受到,自己与萌芽十二无意中触发的那种秩序与生命力融合的独特共鸣,触及了某个关键点。这不再是被动的研究,而是被纳入了一个更宏大、更严肃的观察议程。
压力如影随形,但桥生并未因此畏缩。将这份压力转化为更深沉的专注,继续着他\/她的道路——学习、守护、探索。她的每一个举动,每一次与萌芽十二的深度连接,都仿佛在无数双无形的眼睛注视下进行。观察者的采样变得更加频繁和精细,仿佛在为他\/她的存在建立一份极其详尽的动态档案。
然而,这份“高度关注”带来的并非只有无形的压力。桥生开始察觉到,观察者提供“教学”内容的方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它不再仅仅展示规则工具的使用方法,开始有意无意地引入一些涉及复杂系统伦理边界、信息处理权限、以及不同规则体系间交互可能性的“案例”。
这些案例往往描绘的是两个或多个高度发达的规则文明(或个体)因理念、资源或存在方式冲突,而导致的规则层面战争、同化或相互湮灭。观察者以绝对客观的视角呈现这些事件,不带任何评判,只记录规则层面的过程与结局。但其选择呈现这些案例本身,就传递着沉重无比的信息。
它似乎在向桥生展示宇宙黑暗森林法则的规则版本——在更高的层面上,不同存在形式之间的接触,同样充满了不可预测的风险与残酷的淘汰。它没有明说,但这些案例无声地警示着:独特的道路固然珍贵,但也可能因其“不同”而成为其他存在的目标,或因自身的不稳定而招致毁灭。
与此同时,联合体内部的不安也与日俱增。差异探测器分析认为,观察者对桥生的关注层级提升,意味着桥生已从一个“区域性特殊现象”升级为可能具有“广域影响潜力”的观察目标。这固然证明了桥生的价值,但也意味着一旦出现任何“意外”,其影响范围可能远超“归墟之域”,甚至波及初生之域本土。
瓦伦主导的安全部门据此提出了更激进的预案,包括在极端情况下,考虑对桥生实施“规则静滞”以切断其可能对外界(包括观察者)产生的一切影响。这个提议在共议庭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李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抉择压力。她理解安全部门的担忧,但更清楚“规则静滞”无异于扼杀桥生,也彻底断绝了联合体通过桥生接触更高层次宇宙真相的可能。她顶住压力,否决了该预案,但要求安全部门制定更周全的、非毁灭性的隔离与防护措施。
桥生通过有限的接口,隐约感知到了联合体内部因他而起的紧张氛围。感到一丝歉疚,但更多的是一种坚定。知道,自己不能再仅仅是一个被守护的对象。必须更快地成长,更好地理解观察者所暗示的那些“协议”与风险,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甚至在未来,有能力去保护那些守护过他\/她的人。
观察者对桥生构筑“柔性边界”的行为,再次表现出了明确的“兴趣”。一次针对边界层结构的长时间、高精度采样随之而来。
这循环既像是指导,又像是测试。乎在评估他\/她的理解能力、适应性与……“价值”。
协议的影子越来越清晰,其重量也愈发沉甸甸地压在桥生肩上。明白,自己正行走在一根越来越细的钢丝上,下方是未知的深渊,前方是朦胧的彼岸,而唯一的依靠,便是他\/她自身那整合了理性与感性、不断在探索中淬炼的意志。必须走下去,为了自己,也为了所有与他命运交织的存在。
(第9卷 第584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