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声来自深空的、微弱到几乎不存在的规则背景“偏向性流动”,如同投入桥生意识深潭的一颗石子,激起的涟漪久久不散。它证实了观察者的存在,也证实了对方接收到了他\/她主动发出的信号。这不是语言,不是信息,更像是一种存在层面的、初步的“确认”。
桥生没有急于发出第二次“敲击”。深知,与这样一个远超理解的存在进行交流,鲁莽是最大的危险。将全部的感知聚焦于那瞬间的反馈,试图从中解读出更多信息。
观察者在用规则本身“书写”它的回应,而书写的方式,本身就透露着它的“风格”与“层次”。
基于这一认知,桥生开始了更精心的准备。不再满足于仅仅发出一个简单的“音叉敲击”。要尝试进行一次更具“内容”的交流,尽管这种内容依然无法用任何常规语言来描述。
这波纹,如同在规则的琴弦上,奏出了一段极其简短却内涵丰富的“乐句”。
发送完成后,桥生再次进入全神贯注的等待。
这一次,回应来得更快,也更清晰了一些。
这反射并非简单的复制,更像是一种理解后的“复述”。的规则波动,保留了他\/她发送信息中关于和谐与平衡的核心架构,但剥离了所有与生命、情感相关的具体“色彩”和“温度”,将其还原为一种更加抽象、更加本质的纯粹规则关系图景。
桥生接收到这反射回来的、被“提纯”过的规则图景,心中百感交集。既感到一种交流达成的振奋——他们确实在以规则本身进行着某种层面的“对话”;同时也感到一种深沉的疏离——观察者的世界,似乎是一个没有生命温度,只有冰冷法则的世界。
这次交流,没有拉近彼此的距离,反而让桥生更清晰地看到了横亘在双方之间的、那近乎无限的认知鸿沟。
新的“乐句”她的意识中酝酿,这一次,他将尝试在纯粹的规则架构中,隐晦地嵌入一丝源自生命体验的、不可还原的“特殊性”。他要看看,那静默的观察者,将如何回应这份来自生命世界的、温柔的挑战。
(第9卷 第577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