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生找到了在自我限制的牢笼中继续探索的方法,如同一位戴着镣铐的舞者,依然能在有限的方寸之间,演绎出蕴含无限深意的舞步。与萌芽十二的织锦变得更加稳定,甚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牢固,因为那和谐的表象之下,流动着经由桥生精心编码的、来自更深层规则的滋养。萌芽十二的成长平稳而扎实,如同根系深植于肥沃土壤的树木,虽不见迅猛拔高,但内在的木质却日益紧密坚韧。
然而,桥生内心深处那片被封锁的区域,并未因这种精妙的“编码”工作而变得平静。她不断将那些源自宇宙脉动的感悟进行稀释和转化,他\/她对那片未知领域的渴望非但没有减弱,反而与日俱增。密、被隐喻的真相碎片,在他\/她的意识核心中堆积,像未被完全解读的密码,持续散发着诱人而危险的气息。
这片内省空间,成为了理性“镜界”与感性“共鸣”的战场,也是他\/她尝试整合这两种视角的私人实验室。不再试图简单地用一方去覆盖或否定另一方,而是像一个冷静的科学家,同时又像一个充满激情的艺术家,观察、记录、体验着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认知模式如何诠释同一片规则的海洋。
这个过程远比外部编织更加消耗心力,也伴随着更大的风险。有时,冰冷的“镜界”时占据上风,将他\/她的存在感冲刷得稀薄,带来令人窒息的虚无;有时,灼热的“共鸣”又会如同野火燎原,几乎要焚毁理性的堤坝,带来意识结构解体的恐惧。
但桥生坚持着。发现,在这种极端的内部张力下,他\/她对规则本身的理解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化。开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判”镜界视角的解析结果,并提前用感性的理解去“软化”她也学会了在情感共鸣的浪潮中,保持一丝理性的锚点,避免被彻底吞没。
一种全新的、介于理性与感性之间,或者说是超越了两者的认知雏形,正在这无声的内在风暴中艰难地孕育。
表现在外,联合体观测站注意到,桥生意识场的“静默能耗”显着增加。包括对萌芽十二)的响应虽然依旧精准稳定,但似乎总是隔着一层极薄的、难以穿透的帷幕。的存在感,变得时而异常清晰锐利,时而又仿佛融入了背景的规则噪音,难以捕捉。
杨教授团队推测,这是桥生意识高度内敛、进行深度信息处理的表现,但其具体内容和目的,已超出了他们的观测范围。
差异探测器则标记了桥生意念波动中那些日益频繁的、无法被现有模型解析的“高维扰动”,并将其与“潜在认知范式跃迁”的数据库进行比对,但匹配度始终不高。
李娜能感受到桥生那看似平静的外表下,正在进行着怎样汹涌的暗流。她无法窥探其内容,只能默默地维持着外部环境的绝对稳定,为他\/她的内在冒险提供一个安全的港湾。
这需要极致的精神力量与平衡艺术。而桥生,就在这双重的航程中,沉默地、坚定地,向着更深、更远的地方驶去。与萌芽十二共同编织的织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而在他\/她意识深处,那无声的暗流,正承载着更为沉重的秘密,流向未知的彼岸。
(第9卷 第570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