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厥论篇(1 / 1)

亲爱的伙伴们,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厥论篇》,这是《黄帝内经》中极具价值的一篇经典文献。

厥,指的是人体气机逆乱,这是一种复杂的病理状态,涉及气血运行的不畅与紊乱。

本文将详细解析寒厥和热厥的病因、症状,以及六经之厥的症状和治愈原则。

在《黄帝内经》中,黄帝与岐伯有一段精彩的对话。

黄帝问道:“厥病有寒有热,这是为什么呢?”

岐伯答道:“阳气向下部衰竭,就是寒厥;阴气向下部衰竭,就是热厥。”

这段对话揭示了厥病的核心病机,即阴阳二气的失衡与衰竭。

黄帝进一步询问:“热厥之发热,必定先从足下发生,这是为何?”

岐伯详细解释道:“阳气起于脚五趾的外侧,集中于脚下,而聚结于脚心。

当阳气旺盛时,脚下的热量会明显上升,因此热厥的患者会首先感觉到足底发热。”

这种现象反映了阳气在人体下肢的聚集与运行特点。

黄帝又问:“寒厥之发寒,必定先从五趾发生而上行到膝下,这又是为什么?”

岐伯说:“阴气起于足五趾的里侧,集中在膝下,而聚集在膝上。

阴气旺盛时,寒冷之气会从足趾的里侧开始,逐渐上行至膝上。

这种寒冷并非外界寒邪侵入,而是体内阳虚导致的阴寒之气。”

这段解释强调了内因在寒厥发病中的关键作用。

黄帝接着询问寒厥的形成原因。

岐伯答道:“前阴是各筋聚集的地方,也是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的会合场所。

春夏季阳气多而阴气少,秋冬季阴气盛而阳气衰。

患寒厥症的人,往往身体壮实,但在秋冬季节,若过度操劳或房事不加节制,会导致在下的阴气向上浮,与阳气相争,从而使阳气不能内藏,精气泄漏,邪气便得以上逆。

寒邪之气因在体内而生,阳气逐渐衰退,不能渗透营运于经络之中,于是,阳气一天天受损,只留阴气存在,所以手足就会发冷。”

这段论述不仅揭示了寒厥的病理机制,还指出了生活起居对健康的影响。

黄帝再问:“热厥是怎样形成的?”

岐伯答道:“酒入胃里,会使络脉中充满血液,而经脉里却空虚。

脾是主导为胃输送津液的,若阴气虚,阳气则乘虚而入,阳气抢入则胃气失和,胃气失和则水谷所产生的精气相应衰减,精气一旦衰减,就不能正常营养四肢。

这种病人,通常多次醉酒,且在饱食后行房,导致气聚于脾中而得不到宣泄发散,食酒之气与食谷之气相遇互动,纠集成热,从内部生起,导致全身发热。

由于内热,小便成赤色。

酒性气盛而运行剽悍,肾气有所衰减,而阳气独胜,所以手足就发热。”

这段描述详细解析了热厥的形成过程,特别是饮食不节与生活习惯对厥病的影响。

黄帝接着说:“厥病有的使人腹胀,有的使人突然不省人事,或者半天、甚至一天才能认识人,这是为什么?”

岐伯说:“阴气盛于上,那么下部就虚;下部虚,则腹部就容易胀满。

阳气盛于上,那么下部的阴气也会向上行;而邪气是逆向上行的,上逆阳气就会紊乱,阳气一乱,就会使人突然昏厥而不省人事了。”

这段对话揭示了厥病复杂多样的症状表现及其背后的病理机制。

黄帝说:“好!

我想要听听六经厥病的病症。”

岐伯说:“太阳经厥的症状,就是面部肿胀,头觉得沉重,足不能行,眼花容易跌倒;阳明经厥的症状,就是发疯发癫,乱跑乱叫,腹胀满而不能躺卧,面红耳赤发热,往往出现幻觉,而且胡言乱语;少阳经厥的症状,就是人突然耳聋,脸颊肿胀发热,两胁疼痛,小腿不可以行动;太阴经厥的症状,就是令人肚腹胀满,大便艰涩不爽利,不想吃饭,吃了就呕吐,不能睡得安稳;少阴经厥的症状,就是人舌干,小便色赤,腹满心痛;厥阴经厥的症状,就是人的小腹肿痛,而且腹胀,大便小便都不利,喜欢蜷腿躺着,前阴萎缩,小腿内侧发热。

治疗这些厥病,气盛的就用泄法,气虚的就用补法,既不盛又不虚的,就按本经所对应的主穴治疗即可。”

足太阴经有厥逆,则小腿拘挛,心痛牵扯到腹部,要从主导它的腧穴诊治;足少阴经有厥逆,则腹部虚满、呕吐、下泄清水,要从主导它的脸穴诊治;足厥阴经有厥逆,则表现为痉挛、腰痛、腹部虚满、小便不通、胡言乱语,要从主导它的腧穴诊治;如太阴、少阴、厥阴同时厥逆,人的大小便都不通,而且手足冰凉,三天后人就会死亡。

足太阳经有厥逆,则人出现昏倒、吐血,经常鼻出血,要从主导它的腧穴诊治;足少阳经有厥逆,则筋骨关节不灵便,腰不可以动弹,脖项不可以回顾,如若伴随生发肠痈,就难以治疗,如再受惊,人就会死亡;足阳明经厥逆,则喘急而咳嗽,身体发热,容易受惊,鼻出血,而且呕血;手太阴经有厥逆,则胸腔虚满而咳嗽,常常呕出痰水,要从主导它的腧穴诊治;手心包络和手少阴心经有厥逆,则心痛牵扯到咽喉,身体发热,人就会死,不能治;手太阳经有厥逆,则表现为耳聋,眼睛流泪,头颈不能回顾,腰不可以前俯后仰,要从主导它的腧穴诊治;手阳明经和少阳经有厥逆,则发生喉痹,咽肿,口腔溃疡,要从主导它的腧穴诊治。

在南非有个好望角,那里有一个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里有一种非常神奇的植物,属于灌木类,类似于仙人掌,它的生命周期是 7 年,这种植物每到 7 年都自焚一次,自焚后化为灰烬。

一是给它的后代腾出空间,二是自焚后化为肥料。

这也可以看出植物界也有着明显的 “七” 自然规律。

很多生命的诞生也遵循七的节律,如小鸡孵出是三七 21 天,兔子怀孕产子是四七 28 天,蚕蜕变每七天进行一次,老虎怀子是 105 天(15 个七),人的出生是 280 天(40 个七),古代练功也多以七为单位。

《素问?厥论》篇第四十五中的文言文《厥论》出自《黄帝内经?素问》第四十五篇,成书于先秦至汉代,为中国古代医学经典的重要篇章。

全书采用黄帝与岐伯的问答形式,系统论述中医厥证理论,构建了以气机逆乱为核心的病机体系。

该篇将厥症分为寒厥与热厥两类,寒厥因阳气衰于下、阴寒内盛,症见手足逆冷;热厥因阴气衰于下、阳热亢盛,表现为足底发热。

文中详述十二经脉厥逆的临床表现,如太阳经厥逆致头重足痿,阳明经厥逆引发癫狂腹满,并总结 “盛则泻之,虚则补之” 的治疗原则。

通过阴阳失衡与经络气血逆乱的病机分析,形成涵盖病因、证候及治则的完整理论框架,成为后世辨治厥证的基石。

历代医家如王冰、张介宾等均对此篇进行注疏,进一步阐释其理论内涵。

厥阴之厥,则少腹肿痛,腹胀泾溲不利,好卧屈膝,阴缩肿,胻内热。

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太阴厥逆,胻急挛,心痛引腹,治主病者。

少阴厥逆,虚满呕变,下泄清,治主病者。

厥阴厥逆,挛腰痛,虚满前闭谵言,治主病者。

三阴俱逆,不得前后,使人手足寒,三日死。

太阳厥逆,僵仆呕血善衄,治主病者。

少阳厥逆,机关不利,机关不利者,腰不可以行,项不可以顾,发肠痈不可治,惊者死。

阳明厥逆,喘咳身热,善惊衄呕血。

手太阴厥逆,虚满而咳,善呕沫,治主病者。

手心主少阴厥逆,心痛引喉,身热。

死不可治。

手太阳厥逆,耳聋泣出,项不可以顾,腰不可以俯仰,治主病者。

手阳明少阳厥逆,发喉痹,嗌肿,痓,治主病者。

此外,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厥病可能与多种疾病相关,如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中医的厥证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诊断和治疗思路,值得深入研究和应用。

那么今天就分享到这里,亲爱的伙伴们,明天我们将继续探讨更多精彩的内容,再见!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万色蝶会梦到电子猫吗 都市种田修仙录 港娱:香江我最帅 小小寻仙路 分身顶前头自己苟后面,安全第一 重回02,迷上校花的美少妇妈妈 开局绑定蚩尤模板,杀穿高武不过分吧! 我真没想被女神们环绕啊 人在狼旅,军令执行就变强 八零首富:从挖出百年老参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