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龙号的反重力引擎划破黄土高原的天际,星象仪的赤金指针精准锁定北纬 40° 的坐标。车窗外,千沟万壑的黄土地貌如凝固的浪涛,远处的泥河湾盆地在夕阳下泛着赭红色光晕,萧承煜指尖摩挲着阿舍利手斧残片,残片上的冰纹与星象仪的脉络产生共鸣:“110 万年的岑家湾遗址,欧亚大陆最早的准备石核技术发源地,蚀魂者想在这里切断文明根脉的起点。” 玄序的羊皮卷展开,《古蜀源脉详图》上泥河湾的暗金脉络如蛛网般蔓延,与皮洛遗址、冰封殿的脉络形成三角共振,“准备石核技术是元混沌能量具象化的第一道技术曙光,一旦被篡改,整个东亚百万年技术演化链都将失去根基。”
临近盆地时,地面扬起的黄尘中夹杂着暗紫色雾气。苍烈的机甲扫描仪突然报警:“前方十公里处有高强度混沌能量反应!岑家湾遗址的地层正在被篡改!” 全息投影中,遗址核心区的探方已被暗紫色铜丝缠绕,无数石制品漂浮在空中,原本连贯的石器拼合组正被强行拆分,“蚀魂者在破坏拼合证据!” 陈风放大画面,瞳孔骤缩:“那些是岑家湾的石器拼合组!搜索数据显示这里有 152 个拼合组,拼合率高达 30,是世界上拼合率最高的早更新世遗址,这是技术连续的铁证!”
玄龙号降落在泥河湾考古工作站时,满头白发的谢飞研究员正抱着一个密封箱冲出实验室。这位 1984 年发现岑家湾遗址的考古学家,工装裤上沾满泥土,镜片后的眼睛布满血丝:“他们在篡改地层!” 他掀开密封箱,里面是一组刚拼合完成的燧石石器,石核与石片的断裂面严丝合缝,“这是准备石核技术的完整链条 —— 从原料选择、台面预制到剥片加工,昨天还能清晰看到连续的加工痕迹,现在石片上的预制痕正在变成随机崩裂的假象!” 工作站的屏幕上,实时传输的探方画面触目惊心:暗紫色铜丝钻入 110 万年前的河湖相地层,原本分层清晰的文化堆积正被搅成混沌状态,一件带有修尖工具特征的石片,其截断痕迹正快速消失。
“他们想让准备石核技术变成‘偶然产物’!” 谢飞将手中的石器拼合组放在分析仪上,屏幕上立刻跳出数据对比,“岑家湾的准备石核技术,是模式 2 技术的早期形态,古人类会先预制石核台面和剥片面,生产背面平坦的薄石片,再截断修整成工具,这比非洲同类技术早了数十万年!” 他指向窗外正在塌陷的探方,“现在他们要把这种标准化工艺,改成‘原始的模式 1 技术’,让世人以为东亚古人类的技术是落后于非洲的,是外来传播的结果!”
玄序的羊皮卷在工作站内展开,赤金脉络顺着地面延伸,穿透工作站的地板,与地下的遗址地层相连。“泥河湾是‘东方人类的故乡’,这里的技术演化是关键一环!” 羊皮卷上,泥河湾的暗金脉络向上衔接小长梁遗址 136 万年的石制品,向下与皮洛遗址的阿舍利技术脉络交汇,“小长梁的硬锤打片法、岑家湾的准备石核技术、皮洛的阿舍利双面修整工艺,形成了‘百万年技术升级链’,蚀魂者要毁掉的正是这链条的第一环!” 他突然指向羊皮卷中心,那里浮现出一组新的刻符,与岑家湾石器上的微刻痕迹完全一致,“是‘泥河符’!比氐纹刻符更古老,记录的是准备石核技术的能量运行规律。”
萧承煜和苍烈赶到岑家湾遗址核心区时,探方已被暗紫色的混沌能量笼罩。数十名考古队员正用防护盾护住石器拼合组,而蚀魂者的石傀儡正挥动巨大的石锤,砸向地面的拼合痕迹。最西侧的探方内,152 个石器拼合组中的核心组已被铜丝缠绕,石核与石片的衔接处正逐渐分离,原本清晰的预制台面痕迹被混沌雾气扭曲成不规则的崩裂面。“住手!” 萧承煜挥剑斩断缠绕在拼合组上的铜丝,长剑与铜丝碰撞的瞬间,迸发出刺眼的火花,“这些拼合组是技术连续的直接证据,你们休想篡改!”
一名身着土黄色混沌战甲的蚀魂者缓缓走出雾气,周身环绕着细碎的石屑,正是逃走的残余蚀魂者首领石蚀。“没想到你们来得这么快,但泥河湾的‘石魂’已经被混沌唤醒,这里将成为技术外来论的铁证场。” 石蚀抬手一挥,地面的古土壤层突然隆起,无数石核从土层中飞出,表面的预制痕迹快速消失,“110 万年前的东亚古人类,根本没有掌握标准化的准备石核技术,这些不过是自然崩裂的石头,被你们强行拼合编造传承谎言!”
陈风迅速架设高精度 3d 扫描仪,将镜头对准一组刚被解救的拼合组:“胡说!准备石核技术的核心是‘预制 - 剥片 - 修整’的标准化流程!” 屏幕上,放大五百倍的石核台面清晰显示出人工预制的痕迹,剥片面的同心波与皮洛阿舍利手斧的打击波完美契合,“你看这台面角度,是为了精准控制石片剥离方向,还有这些截断的薄石片,边缘有明显的二次修整痕,这是古人类有意制作修尖工具的证据!” 他将扫描数据与冰封殿的准备石核技术图谱对比,两条曲线完全重合,“这是同一技术体系的演化!岑家湾是源头,皮洛是发展,根本不是外来传入!”
谢飞抱着一块燧石石核赶到,石核表面布满了分层加工的痕迹:“这是从拼合组中拆解出来的核心石核!底层是 110 万年前的预制痕,中层是后续加工的剥片疤,与小长梁遗址 136 万年的石核加工工艺一脉相承!” 他将石核放在光谱分析仪上,“石料来自盆地内的河流砾石,是本土原料,与非洲的火山岩原料完全不同,成分分析证明这是独立发展的技术体系!”
石蚀发出刺耳的嘶吼,混沌能量涌入地层,探方内的古土壤层突然变成暗紫色,无数石屑凝聚成巨大的石魂:“混沌之下,没有什么独立演化!所有技术都是外来文明的残次品!” 石魂挥舞着石臂砸向扫描仪,苍烈的机甲立刻上前阻拦,能量炮轰在石魂身上,却只留下浅浅的凹痕。“这些石魂由泥河湾的石脉能量驱动,普通攻击无效!” 苍烈的机甲臂弹出钻地钻头,“必须破坏地层下的混沌能量节点!”
阿瑶的金杖插入地面,赤金流光顺着古土壤层蔓延,将探方内的 “泥河符” 激活:“泥河符记录的是石脉能量的有序流动!” 她的纵目面具投射出远古光影:110 万年前的岑家湾,古人类围在河边,先用坚硬的石英岩敲击燧石原料,预制出平整的石核台面,再用木棒精准打击,剥离出薄石片,最后用石锤修整石片边缘,制作出修尖工具和刮削器 —— 整个过程与陈风扫描的技术流程完全一致,“看!古人类已经具备了层级化的技术认知,能根据原料特性调整加工策略,这是本土智慧的结晶,不是外来文明的恩赐!”
玄序的羊皮卷突然腾空而起,与探方内的 “泥河符” 产生共振,赤金脉络从羊皮卷延伸至地下,穿透多层文化堆积,与小长梁遗址的石脉相连:“泥河湾盆地的技术传承不止岑家湾一处!小长梁遗址 136 万年的硬锤打片法,是准备石核技术的雏形,岑家湾将其发展成标准化工艺,再传到皮洛形成阿舍利技术,这条百万年的技术链,有地层、石器、刻符三重证据支撑!” 他将元混沌种子放在拼合组的中心,种子瞬间焕发出金光,将所有拼合组笼罩,“元混沌能量是技术演化的养分,不是毁灭的力量,现在该唤醒泥河湾的石脉本源了!”
种子发光的瞬间,探方内的石器拼合组全部焕发出微光,152 个拼合组在空中组成巨大的技术图谱,清晰展现出 “原料选择 - 石核预制 - 石片剥离 - 工具修整” 的完整流程。陈风的扫描仪突然捕捉到新的能量信号,屏幕上显示出泥河湾盆地的技术脉络图:小长梁(136 万年)→岑家湾(110 万年)→皮洛(13 万年)→中子铺(15 万年)→三星堆(3500 年),一条贯穿百万年的技术传承线清晰可见。“这就是东亚古人类的技术演化路径!” 陈风激动地大喊,“模式 2 技术不是只有非洲的手斧,岑家湾的准备石核技术是更早的模式 2 形态,是适应本土环境和原料的独立发展成果!”
石蚀见状暴怒,混沌能量凝聚成巨大的石锥,直刺元混沌种子:“我要毁掉这虚假的传承链!” 萧承煜纵身跃起,长剑注入永续晶石的能量,“传承的真相,不是你能篡改的!” 长剑刺穿石锥,直逼石蚀的核心,“泥河湾的每一块石器、每一道刻痕,都在诉说着本土文明的觉醒,你们的‘技术外来论’不过是自欺欺人!” 长剑刺入石蚀的混沌核心,石蚀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身体逐渐消散在古土壤层中。
石蚀被打败的瞬间,探方内的暗紫色混沌能量迅速消散,古土壤层恢复成原本的赭红色。那些被篡改的石器痕迹全部复原,石核上的预制痕、石片上的打击波、工具上的修整痕清晰可见,152 个拼合组重新组合,形成完整的技术演示场景。阿瑶的纵目面具将场景投射到工作站的大屏幕上,与皮洛遗址、冰封殿的技术场景叠加,百万年的技术演化过程一目了然。
谢飞看着复原的石器拼合组,眼眶泛红:“四十多年了,我一直在寻找岑家湾技术的传承证据,今天终于亲眼看到了!” 他抚摸着一块带有修尖痕迹的薄石片,“以前总有西方学者质疑,说东亚早更新世没有先进的模式 2 技术,现在这些石器拼合组和技术脉络,就是最有力的反驳!” 陈风将扫描数据上传到全球考古数据库,“从今天起,‘技术外来论’再也站不住脚了!泥河湾的准备石核技术证明,东亚古人类的认知能力和技术水平,在 110 万年前就已经达到了模式 2 的高度!”
玄序的羊皮卷上,《古蜀源脉详图》的暗金脉络更加清晰,泥河湾盆地的脉络如大树的主根,向下扎根到 136 万年的小长梁遗址,向上延伸出无数分支,与皮洛、寺洼文化、中子铺、三星堆的脉络紧密相连,形成一张覆盖东亚的百万年文明传承网。“准备石核技术是文明的第一粒种子,在泥河湾生根发芽,经过百万年的演化,长成了古蜀文明的参天大树。” 玄序感慨道,“这不是外来文明的嫁接,而是本土文明的自然生长。”
苍烈的机甲扫描仪突然捕捉到微弱的混沌能量信号,屏幕上显示信号向西北方向移动:“还有残余的蚀魂者在逃!目标可能是小长梁遗址!” 小长梁遗址是泥河湾盆地最早的超百万年遗址,距今 136 万年,出土了大量石制品和动物遗骨,是准备石核技术的雏形发源地。“他们想毁掉技术链的最顶端!” 萧承煜握紧手中的长剑,“小长梁的硬锤打片法是准备石核技术的基础,一旦被毁,整个百万年技术链都会受到影响!”
谢飞立刻拿出小长梁遗址的考古资料:“小长梁的石制品采用硬锤直接打片法,还出现了砸击石片,打破了砸击法源于北京人的说法,将其历史提前了数十万年!” 他指着资料中的石核图片,“这些石核的加工痕迹,是岑家湾准备石核技术的直接源头,必须保护好!”
玄龙号的引擎再次启动,朝着小长梁遗址的方向飞去。夕阳为泥河湾盆地镀上一层温暖的金光,岑家湾遗址的探方内,考古队员们正用 3d 扫描仪记录着每一件石器,谢飞在一旁认真标注技术特征,陈风则在整理技术演化图谱,偶尔与谢飞争论的语气里满是对文明根脉的笃定。羊皮卷上的《古蜀源脉详图》中,泥河湾的暗金脉络如源头活水,滋养着整个东亚的文明传承,而向西北延伸的脉络,正指向小长梁遗址那更古老的文明原点。
突然,玄序的羊皮卷中心浮现出一组新的刻符,与小长梁遗址石核上的微刻痕迹一致,放大后竟与元混沌种子的能量纹路相契合。星象仪的指针同时转向西北方向,表盘上浮现出新的文字:“石脉寻祖,长梁秘境 —— 百万年根,亟待唤醒。” 萧承煜感觉到手中的阿舍利手斧残片再次发烫,那是来自 136 万年前的文明脉动,正穿越时空,等待着被世人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