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们最多待两天呗,然后我和小七回津门,把工作处理完再回去。
几个人对了对意见,郭景林最后确定了行程,既然来了也见到了陈澈,自然不能今天就走,怎么着都要待一天。
汇新顶级超跑俱乐部(he)的总部基地设在了津门,然而初期真正运营的地方,是在沪海,实行两总部的模式。
津门负责嘉年华活动、建赛道、买车,沪海那边负责吸引会员、改车、租车,两边都自成体系,但分工略有不同。
津门是公益性质,沪海乃至未来的鹏城俱乐部,则偏向商业性质多一些。
陈澈要成立he,目的很简单,就是自己建立一个自己的圈子。
几个月之前,他或许还要进别人圈子,如今乃至未来,他完全不需要。
他身价都万亿了。
有时候心血来潮办点事儿、改个车、玩个车,总不能去找别人帮忙嘛。
另外,他可能没有这个需求,郭景林是有这个需求的,他需要这样的圈子。
乐旗文化需要这样的圈子,来拓展自己的业务、人脉和交际圈。
如果陈澈没有郭景林这个朋友,没有成立乐旗文化,他也懒得花钱养俱乐部。
因为有些圈子,如今已经对他提不起多少的兴趣,甚至嗤之以鼻。
上一世他很希望进入的一些圈子,对于如今的他来说,多少有点低级了。
相比较有钱后的花天酒地、泯灭人性、欺软怕硬,如今的陈澈更痴迷于权利的味道,他又有了一个新的追求。
不过追求是追求,追求不能当饭吃,陈澈也不是辟了五谷的圣人。
有些圈子他是懒得挤。
不代表没有任何他感兴趣的地方。
但既然有需求,那就搞呗。
他现在有几十亿的零花钱,闲着也是闲着,年轻不花冤枉钱难道等老了买保健品嘛,很多东西无非就是图一乐。
更何况,陈澈自己就喜欢买超跑。
他那些超跑放在车库里吃灰,还不如拿出来成立俱乐部、成立车行,既能为自己带来利益,还能获得一定影响力。
只是陈澈,肯定没有时间搞了,只能让其他人冲在最前面。
郭景林这次回津门,除了给陈澈送车和看望父母,就是监督总部的建设。
因为沪海那边什么都准备好了,总部这边缺人缺车的,这不是闹笑话嘛,郭景林就是替陈澈处理那些他不管的工作。
“那就这么定了。”
陈澈点点头,没有反驳什么,只是看着郭景林几人还是道:
“这些天工作多,没办法好好招待你们,咱们在沪海或者杭城再聚。”
郭景林点头,程子琪也没意见,童嘉程更是点了点脑袋乖巧道:
“我们都听老板的。”
陈澈看向童嘉程说道:
“在家里不用叫我老板,你和小迪叫我陈澈就行了,咱们都是朋友。”
说是这么说,可童嘉程也不傻,他甚至很聪明的笑着回应道:
“那我叫新哥了。”
“嗯。”
陈澈拿起桌上的餐巾纸,抽了一张擦了擦嘴看向几人,示意着道:
“走吧,把车开走回家暖和暖和,小六吃不惯就别吃了,家里有零食。”
童嘉程也不知道为什么,陈澈会莫名其妙叫他小六,以前微信上就这么叫。
不过他却很兴奋。
这说明陈澈记住他,在意他,更何况“小六”好像并不是什么侮辱性称呼。
跟着郭景林混了几个月,别人都觉得他傻,其实他一点都不傻。
他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
不但他不傻,看似单纯甜美的阮迪倩也不傻,都齐齐的跟在陈澈身后。
他们都是第一次见到陈澈,他们心里有很多疑惑,但他们就是不问、不说,甚至表现的格外亲近,为的就是资源。
陈澈走在大街上。
没几个人知道他是谁。
可他们这些人很清楚,陈澈背后究竟有多少可以让人为之疯狂的资源。
很快,一行人来到了后面。
此时那辆巴博斯4x42静静的沐浴在阳光之下,全身泛起冷冽的寒光。
冬日的阳光斜照在这辆车上,将其硬朗狂野的线条勾勒得愈发清晰,与周围的乡村环境形成十分强烈的视觉反差。
在超大版大g旁边已经围了不少人,都是葬礼上的一些男人。
男人嘛,对这些都感兴趣。
他们围着巴博斯4x42,倒是没有什么过失举动,最多扣一扣碳纤维挂件。
很多都是抱着看新鲜事物的眼光,对着车身、轮毂指指点点。
“新新,这是你买的?”
看见陈澈他们过来,有一个认识他的年轻男人立马开口询问。
陈澈倒是不记得他是谁,只知道是王家那边一个叔叔辈,只能算是面熟。
“不是,我朋友开过来的,他们正好来邯郸办事,顺便拐过来一趟。”
陈澈解释了一句,不止是回答那个男人的问题,也是对所有人说。
那人倒是不见外,扫过郭景林他们一眼后,继续笑着追问道:
“谁的车啊?这不是常规大g吧。”
“不是。”陈澈说完,程子琪便打开车门,踩着踏板坐进了主驾驶,随即一阵轰鸣声。
等范飞阳也坐进去后,陈澈关上门,发现还落了一个人没上车。
瞥了一眼站在他旁边,好奇打量周围的阮迪倩,陈澈退后两步冲着程子琪几人挥手示意,沟通着直接去家里汇合。
“嗡嗡嗡嗡嗡…”
在一群老少爷们意犹未尽中,巴博斯4x42没吼几嗓子,便开始掉头。
之所以是意犹未尽,主要是村里不缺百万豪车,可那些大部分都是d级车、或者是路虎揽胜什么的,都没什么声浪。
当然,不是他们真没有声浪,而是厂家和客户不希望它们有声浪。。
毕竟它们是商务座驾,不是超级跑车,更不是g63这种硬派越野。
陈澈也没管他们听爽了没,等巴博斯4x42掉头离开后,他跟这些人打个招呼,便转身走向搭了饭棚的胡同。
童嘉程和阮迪倩紧随其后,两人都是好奇望着,紧紧的跟着陈澈。
河北很穷。
但也不是到处都穷。
就像浙江的新农村举国闻名,但也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是别墅小洋楼。
铜雀村算不上新农村,但在方圆百里也算是一个先进的村庄。
虽然不是家家小洋楼,但基础设施规划的很好,全路面硬化、排水系统、垃圾处理、全街道照明、电缆入地等等。
环卫工人这个职业,直到后世2024年仍然很多农村都不存在。
但他们村很早就在村委会主导下,招聘村民当工人,负责清理几个主干道。
所以他们村的道路谈不上一尘不染,但比很多大城市还要干净。
铜雀村从改革开放前,吃不饱的小村子发展到如今,不都是陈天宏的功劳,但老爹和村委会,确实都比较争气。
他们家之所以在村里很有威望,不是陈天宏炫耀他们家多有钱得到的,是实实在在起到带头作用,真心发展了村子。
比如说,带着那些在外面挣钱的老板捐钱,和村委会一起改制,让村委会入股村西一些服装厂等商业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不是陈澈硬吹老爹。
是多出去走走,才能发现老爹有些方面确实伟大,敢为奉献。
这个世界越有钱、越抠门是常态,真正有钱了做实事的永远是一小部分。
当然,陈天宏也没有那么伟大。
老爹没有做到先富带动后富的标准,只是恰好每年组织捐钱给村委会那边,村委会又争气,配合着干了一些实事。
从阮迪倩微微张大的嘴巴,就可以看出来她有点意外,但又不算太震惊。
如阮迪倩所想,她来之前知道是去农村以后,以为是脏乱差。
但事实不是。
杭城的城中村还好,燕京和羊城的城中村论基础建设和环境,压根比不了远离大城市的铜雀村,不可同日而语。
当然,铜雀村在某些方面,也比不了那些大城市的城中村,毕竟人家是为挣钱,这里完全是自住,挣钱嘛…不寒碜。
铜雀村的样子,改变了阮迪倩作为南方人认为北方很穷的刻板印象。
只是…想想也对。
也不看看这是谁的村子。
陈澈要真是这个村子的,那么如今的铜雀村还行,不算太夸张。
…
“新哥儿。”
很快,陈澈一行人穿过长长的胡同,来到了村子最中心的主干道。
阮迪倩指着出了胡同后,斜对面的党支部活动广场对面的古建筑,好奇道:
“那是什么啊,是庙吗?”
正在和童嘉程聊天的陈澈回过头,看向村子的祠堂,回应道:
“算是吧,以后再去看,我们先回家,等以后有机会你再来旅游。”
铜雀村就是一个平原村庄,这里没有山也没有水,就算在地图上看靠近漳河,那也有一两公里,不是挨着河道。
以后不谈,截止目前他们村里最有看点、最能让外地人提起兴趣的,也就是这个原来由寺庙扩建的古建筑了。
里面供奉的东西很多,佛道儒三教什么都有,还有专门的祠堂。
像河北很多地方一样,他们村原来是没有族谱的,只是后来硬写了一本。
按照村里人的说法是,他们祖宗是谁他们不知道,但可以让后代知道他们的祖宗是这一代人,反正就是个精神寄托。
这个寄托是好的。
只是无奈遇到了花大价钱娶一个媳妇,都不能保证孩子是亲生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