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四九城第一制药厂。
自打红爷爷的那次视察后,制药厂的生产,便逐渐步入了正轨。无论是中药材还是急需的化工原料,都如同蚂蚁搬家一样,从全国各地源源不断的调配过来。
原材料充足了,生产效率自然也就上来了。起初只规划了一座成品库,如今也是有些不够用了。
厂长办公室里,老张激动的拿着份报纸递给郝仁。
“好好看看!咱们的抗疤丸已经在港岛上市了。”说话的时候,老张手中的扇子扇的更快了。
郝仁接过报纸,细细看了起来。头版头条,两列大字:为了全世界人民的健康,我做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标题的头满满,内容却很翔实。
“这价格是不是高了点?”看到文中的数字,郝仁皱起了眉头。
“高吗?”老张拿过报纸,又看了一遍。“应是不高的吧?第一批抗疤丸,可是刚下了船就抢没了。”
老张的话,定是真实可靠的。联想到如今的港岛卫生环境,对抗疤丸的须求是可想而知的。要知道,六十年代后的历次疤疾疫情都避不开港岛这一跳板。
“苏大强同志那里,有设备的消息了吗?”郝仁放下报纸,打听起了设备的事。
老张合上扇子,说道:“昨天夜里来电,已经有眉目了。再给抗疟丸一些时间,让它飞过大洋,飞过高山——到那时,别说是蒸发设备了,就算是原油咱们也有法子把它弄回来。”
郝仁点了点头:“药材库里的黄花蒿,可是已经堆满了。如今咱们就卡在生产设备的问题上。”
“是啊,但这个事急不得。即使现在敲定了设备,运回来也要绕个大圈子。”
说完这句话,两人竟是齐齐的叹了口气。
“张领导,关于黄花蒿种植的事。上面有考量了吗?”郝仁抬起头,认真的问道。
听到郝仁问起黄花蒿种植的事,老张连忙从身后的书柜里,取出一张地图摊平在桌子上。
“郝老师,你看看地图上的这些标记。”
郝仁凑近了地图,仔细打量起来。这是一张老地图了,有些位置还写着“敌占区”的字样。至于老张所说的标记,则是函盖了大江南北的山区。有西北、有东北,有西南、也有东南。
“上级的意思是,既然有了抗疤丸做拳头。那咱们就要抓住时机,把这只拳头做大做强!地图上所标记的山区,大多都是缺少良田的地方。把黄花蒿放在他们那里种植,对解决他们的衣食问题,将会起到非常好的积极作用。”
或是怕额头的汗,滴在地图上。老张拿了条毛巾,擦拭起来。
“张领导,我可以补充一下我个人的意见吗?
“当然可以。在山区种植黄花蒿的设想,本就是你提出来的。”老张笑着说道。
闻言,郝仁拿起铅笔,在地图上涂涂画画起来。
“张领导,既然是在这些地方种植黄花蒿。那不如依照当地的地理环境,选择合适的中药材一起种植。这样一来,既可以增加山区百姓的收入,也可以保障中药材的产量、药效。”
“比如说,这个位置的海拔较高,可以种植羌活;这拉面省的甘草,公认是最好的;还有这塞上江南的枸杞子—
郝仁越说越多,语速也越来越快。一旁的老张,却把眉头皱了起来。
“郝老师。”趁着郝仁停下的功夫,老张开口了。“你的心思,我算是看明白了。你这哪里是因着黄花蒿啊,你是要把整个中药材都给找个好婆家呐。”
“想法是好的。但是,还有很多问题摆在咱们的面前。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了,那么即使我们赞成,也一定是没有办法推行下去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老张的话,郝仁还是听的明白的。当前的主要问题,就是填饱肚子。药材虽好,可它既不能代替米粮下锅,也不能象果蔬填胃充饥。那要它有何用呢?
“张领导。”郝仁斟酌了一下用词,谨慎的说道:“我也知道,在当下,填饱肚子最重要。可是,这些地方的山区,田地本就有限。往往一家四口,只需一个劳力就能完成种田的任务。那么多馀的劳力,我们是不是可以用在种植中草药上呢?”
“种植中草药,并不需要象种粮食那样的肥田沃土。山坡上、石缝里、田间地头、藤隙树下,
都是中草药生长的地方。有了这些中草药,我们才会有更多的,和‘抗疤丸”一样的药品出现。
郝仁话未说完,老张便接了过去:“有了更多和‘抗疤丸”一样的拳头药品,我们才会有更多的外汇,才会有设备,有技术,有原料才会有更快的发展!”
“郝老师,我赞同你的想法,也愿意为此奔走。但是,现在真的还不是时候。只有等到尿素厂遍地开花,解决了粮食产量的问题后,您的这个想法才有实施的可能。”
老张说到这里,就不言语了。接着办公室,就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郝仁坐在一旁,思付了片刻,随即意识到问题出在哪了。在他看来,有了外汇就可以进口粮食解决温饱;可在老张看来,有了外汇当然是买物资设备、引进科学技术。(这里不深入了)
总而言之,就一个原因:外汇太少!
“张领导,我们这边会尽全力,再打造几个‘抗疤丸”式的药品。”郝仁站起身来,表明了态度。
对此,老张很是欣赏。
只要有了足够的外汇,进口粮食又算是什么难题?
日头渐西,蝉鸣声也愈低,
郝仁闷头趴在桌子上,快速的写写画画着。
既然下定决心搞外汇,就不能挑那些小众的药品去做。销量上不来,单价再高又有什么用?也不能选那些专业性较强,需要通过验证的药品,比如精神类—
良久,郝仁手中的笔终于停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