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色愈发柔和,胭脂湖的夜色仿若披上一层轻纱,温润而安静。
湖面的波光隨著微风荡漾,宛如一曲轻缓的乐章,流转著天地间最为寧静的旋律。
远处的柳枝在夜风中摇曳,枝条低垂,像是为湖面这幅天然的画卷添上几分动感。
岸边的菊,在银色月光的映照下,顏色愈发明艷,瓣的纹理清晰可见,散发出淡淡的芬芳,隨风飘荡,縈绕在每个人的心头。
观眾席间的议论声早已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带著期待与疑惑的静默。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圆台中央,那里,萧寧的一袭青衣在月光下显得越发清冷而孤高,如同世间的一抹绝尘青影,独立於天地之间。
他的身姿笔直如松,手执毛笔,神情沉稳而专注,面具掩映下的目光深邃如湖,仿佛没有任何事物能够打破他的平静。
书案上那副画卷铺展开来,中央的图案已然成形,呈现出一种令人目不转睛的独特美感。
这是一个圆形的构图,外围被等分为八块,每块均以直线与弧线交替构成,看似简单,却充满了秩序感。
八块区域中,黑白分明,似两种力量相互交织,又彼此制衡,形成了一种极为独特的平衡之美。
圆形的中央,是一片纯净的黑色,那浓墨重彩的一抹黑,仿佛包罗万象,又仿佛是宇宙的起点与终点。
在黑色的外围,淡青色如水般环绕,將黑色的深邃与外围的复杂连成了一片,又为画面增添了一抹清新与柔和。
四个方位的点上,各自点缀了一抹朱红,鲜艷却不刺目,仿佛在无形中牵引著整个画面的气韵,使它生动而不失平衡。
而更引人注目的是,整个画面的轮廓以八条黑白相间的直线射向外围,分布规律,却带著一种不言而喻的神秘感。
“这便是在下所要画的图,名为,八卦。”
萧寧轻声说道,声音不高,却足以传入每个人的耳中。
他的话音刚落,观眾席间顿时传来一阵低低的惊嘆声。
“八卦?这是八卦?”
“何为八卦?从未听闻过这样的图案。”
“看上去似乎蕴藏著某种奇妙的规律,却让人难以参透。”
萧寧將毛笔放下,目光缓缓扫过画卷,面具下的唇角微微扬起,露出一抹淡淡的笑意。
他的神態从容而平静,整个人如同这幅画一般,给人一种深不可测的感觉。
而他的声音再次响起,平和却带著不容置疑的力量:“阴阳调和,乾坤相济,万物有序,生生不息。此为八卦。”
短短几句话,再次让观眾席间的议论声如潮水般涌起。
“阴阳调和?乾坤相济?这到底是何意?”
“难道他说的八卦,便是这画中的线条与顏色?”
“这幅画越看越觉得复杂,似乎每一笔都在诉说著某种道理。”
“果然,他的中庸之道,不仅仅是说出来的,更是画出来的!”
佳丽席间,洛水瑶轻声嘆道:“这样的画作,已经超出了普通技艺的范畴,蕴含著一种无形的道理。”
青衣染微微点头,语气中带著几分讚嘆:“他以画述道,虽未完全明白其中含义,却已然让人心生敬畏。”
红衣翩翩则略显不解地说道:“这图案虽精妙,但为何看不懂?难道真是我们浅薄?”
而在台下的大儒席间,柳山居与徐白眉的神色也愈发凝重。
柳山居低声说道:“八卦之意,我虽未完全参透,但其中的平衡与秩序,已然令人折服。”
徐白眉捋著鬍鬚,目光深深地注视著画卷,沉声说道:“他將阴阳之道以画呈现,必定有其深意。此等见解,实在匪夷所思。”
洛青霜站在圆台一侧,目光未曾移开画卷片刻。
她的神情依旧清冷,却带著一丝难以掩饰的震撼与思索。
这幅画中的每一笔,每一抹顏色,都仿佛在述说某种天道。
但那道理却藏得太深,纵使她才情卓绝,也一时间无法完全看透。
“面具公子,”洛青霜的声音轻轻响起,语气中带著几分探究,“此画究竟为何意?”
萧寧抬眸,目光穿透面具,静静地望向她。
他並未急於回答,而是缓缓抬起手,將画卷轻轻展开,向著月光中展示开来。
那一瞬间,月光洒在画卷上,黑、白、青、红四种顏色仿佛在夜色中熠熠生辉,整幅画如同拥有了生命一般。
“八卦,乃是天地阴阳之道。”
萧寧声音低沉而悠远,“至於其中之意,各位自可细细品味。”
他的话语虽简单,却充满了深意,让每个人都感到心头一震。
此刻,圆台四周的气氛愈发凝重,所有人的目光都死死地盯著那幅画卷,试图从中寻找到答案。
然而——
这幅画越是细看,越是显得玄妙,似乎包含著某种天机,却让人难以捉摸。
“他画的究竟是什么?为何如此神秘?”
“这八卦之道,难道真的是一种至高的智慧?”
“越看越觉得深奥,可越深奥,却越看不懂!”
人群中,有人低声感嘆,有人默默思索,还有人露出困惑的神色。
这一刻,萧寧的画作成为了整个胭脂湖畔的焦点,也成为了所有人心中的一场迷局。
月光愈发清冷,湖面的波光瀲灩,与画卷中的线条与色彩交相辉映,仿佛诉说著某种天地间的至理。
然而,那至理却如同月下的湖水,虽可观其波光,却始终无法真正触及其深处的奥秘。
月光洒在洛青霜的面容上,为她镀上一层清冷的光辉。
她佇立在原地,眼神紧紧锁定在画卷之上,目光隨著画中流转的线条一点点移动,仿佛要將每一笔、每一抹顏色都牢牢刻入心底。
她的手不自觉地微微抬起,指尖悬在画卷的上方,却始终没有触碰,仿佛这幅画蕴藏著某种神圣的力量,只能以目光去品读。
她的眼神由最初的凝重,逐渐变得深邃,眉宇间的冷峻也慢慢被一种难以名状的情绪所取代。
洛青霜的心绪,在这一刻翻涌如潮水。
那黑白相间的八卦,那看似简单却分明蕴含天地至理的线条,將她的理智与思维一步步引向更深的领域。
她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一幕幕景象:
湖岸边柳枝摇曳的景象,与画中的线条交相呼应,似乎在诉说著自然的规律;
月光洒落湖面的柔和与冷清,与画中的色彩调和,仿佛在彰显阴阳之间的微妙平衡;
她恍惚间感到,自己並非在观画,而是在透过画卷,窥见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世界观。
“阴阳调和,乾坤相济”洛青霜在心中默念著萧寧的言语,目光愈发专注,思绪却愈加深远。
她的呼吸不由自主地变得缓慢,心中却涌起了一阵阵波澜。
她素来以清冷与理智著称,无论面对多么惊才绝艷的事物,她都能以冷静的思维去剖析与理解。
但这一刻,画卷中所传递的东西却像是超越了她的认知。
那种感觉,既熟悉,又陌生;既清晰,又模糊。
洛青霜不由自主地皱起了眉头,目光中闪过一丝挣扎。
“这八卦”她在心中默念,“究竟是何意?”
“为何看似简单,却能让我生出如此多的感悟?”
“它究竟传达了什么?为何我仿佛能感受到一种天地间的至理,却始终难以完全触及?”
洛青霜的双手轻轻握起,又慢慢放下。
她的眼神深邃而专注,整个人的气质也隨之发生了一种微妙的变化。
那原本如高岭之般的冷漠,似乎被一层柔和的思索所取代,整个人显得更加生动而富有力量。
她的思绪在画卷间游走,渐渐地,她仿佛开始触摸到了一丝端倪。
“这画中的阴阳之道,不仅仅是平衡那么简单。”
“它传达的是一种生生不息的规律,一种万物相生相剋、相辅相成的至理。”
“就像湖水与岸,月光与夜,柔与刚,动与静”
洛青霜越想,心中的触动便越深。
她的脑海中,浮现出许多过往的记忆,那些曾经困扰她的问题,那些难以解答的疑惑,仿佛在这一刻都找到了某种共通的线索。
她的目光再次落在画卷中央,那一抹深邃的黑色与环绕其间的青色,犹如宇宙的中心与其延展出的无儘可能。
“这幅画,是对天地的解读,也是对人生的詮释。”
洛青霜的心湖,泛起了层层涟漪。
她轻轻闭上眼睛,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睁开。
这一刻,她的眼神中多了一抹异样的光彩,那是她少有的情绪流露,是一种源自心底的震撼与折服。
“面具公子”洛青霜的嘴唇轻轻动了动,却没有发出声音。
她的目光重新回到萧寧身上,那抹青衣的身影依旧挺拔如松,静静地站在那里,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
他的从容,他的神秘,他的深不可测,让洛青霜的心绪更加复杂。
这一刻,她真正意识到,自己或许低估了眼前这个人。
他不仅仅是才情横溢,他的见解,他的格局,他的胸怀,已经超越了寻常的文人雅士,达到了某种更高的境界。
洛青霜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再次低头端详画卷。
她的手指轻轻点在画卷的某一处,目光中带著些许困惑与探究。
“八卦中的这些色彩,这些线条,每一处都似乎在诉说著某种规律。”
“但越是细看,越是觉得深不可测。”
“他究竟是如何在这样一幅画中,融入如此多的智慧?”
洛青霜的思绪越发縝密,眼中的光芒也愈加深邃。 她感到,自己像是站在了一扇门前,那扇门通向一个全新的世界。
然而,门內的风景依稀可见,却又模糊难明,让人既兴奋,又疑惑。
这一刻,洛青霜的心中涌起了一种久违的衝动,那是一种想要彻底解开谜团的渴望。
她轻轻地抬起头,看向萧寧,声音中带著一丝难以掩饰的感慨:“此画,蕴含的道理,已然超出我所学所知。”
她顿了顿,眼神中多了一抹柔和:“面具公子,这八卦之道,究竟如何参悟?”
这一句话出口,四周瞬间一片寂静。
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圆台上的两人。
洛青霜,这位一向清冷自持的洛神女,竟然在这一刻,主动向一位年轻人请教!
空气似乎凝滯了,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停止。
而洛青霜的目光,依旧深深地锁定在萧寧的身上,带著一种难得的诚挚与期待。
月光洒在两人之间,静謐而美好。
这一刻,天地仿佛只有他们两人,以及那幅蕴藏著无限智慧的画卷。
月色清辉洒落,胭脂湖畔笼罩在一片寧静祥和的氛围中,仿佛连风都屏住了呼吸。
洛青霜的目光依旧紧锁在萧寧的身上,双眸深邃如夜空中的星辰。
她方才的提问,虽带著谦逊之意,却也有著一丝不易察觉的期许。
期许著眼前这位如谜一般的面具公子,能为她解开那幅八卦画中隱匿的终极奥秘。
萧寧缓缓抬头,目光透过面具微微扫过洛青霜,仿佛將她整个人看透。
他没有急於作答,而是略微沉吟,眼中闪过一抹如同星河般的幽光。
隨即,他低沉而平静的声音响起,如清泉叩石,直击人心:“天地有阴阳,乾坤分昼夜。万物生而异,然而存於平衡。
欲知此理,不在问,不在答,而在心。”
这短短的几句话,语气平和,却如一记重锤击在洛青霜的心上。
她一怔,整个人如遭雷击,身形微微一晃,旋即闭上双眼,眉间浮现出前所未有的肃穆与专注。
这一刻,她仿佛不再是立於胭脂湖畔的凡人,而是置身於一片浩瀚无垠的天地之间。
她的脑海中,那副八卦图逐渐浮现,其上黑白分明的线条与交替的色彩不断旋转、交融,渐渐化作一道道清晰的规则,与她的思维交织成无尽的灵光。
“天地阴阳乾坤昼夜不在问,不在答,而在心”
洛青霜低声重复著萧寧的每一句话,声音如呢喃,却蕴含著难以掩饰的震撼。
她的胸口微微起伏,似有某种滯涩之物正在破土而出,涌向她的全身。
下一刻,她的气息陡然变化!
一股恢弘而浩瀚的气息从她的体內汹涌而出,直衝云霄。
四周的空气瞬间变得炽热而狂暴,观眾席间甚至传来了低低的惊呼声。
“这是突破了?”
“洛神女的修为竟然开始攀升!”
“天啊,这股力量是半圣之境!”
洛青霜的周身,一道淡淡的光晕缓缓升腾而起,那光晕並非来自她的衣饰,而是她体內深厚的修为与顿悟的力量交织而成。
她的身影被这光晕笼罩,如謫仙临凡,不染尘世。
圆台四周瞬间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目光带著震撼与敬畏,望著这超凡脱俗的一幕。
片刻后,洛青霜缓缓睁开双眼。
那一瞬间,她的眼眸中仿佛有星光流转,整个人的气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原本清冷如雪的面容,变得更加高深莫测,气度如山川般雄浑深邃,却又如流水般柔和动人。
白霽雪站在洛青霜的身后,此刻早已瞠目结舌。
她从未见过自己的师尊如此脱胎换骨般的蜕变。
尤其是那股半圣之境的气息,更是如汪洋大海般浩瀚无边,让她心中生出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与钦佩。
“师尊竟然突破了”
“还是在听了面具公子的画道之后”
白霽雪的心中思绪如潮,久久无法平静。
洛青霜缓缓转过身,目光深深地看向萧寧,那份清冷与矜持中,竟多了一抹少见的柔和与敬意。
她轻轻頷首,声音低缓却充满力量:“多谢公子指点。”
萧寧闻言,面具下的表情没有丝毫变化,他微微頷首,语气平静:“不过是借画抒理,前辈心思通透,自然能悟出其中之意。”
洛青霜的目光微微一闪,嘴角浮现出一抹若有似无的笑意:“公子谦虚了。”
这一句简单的对话,却如平地惊雷般让四周的观眾彻底沸腾。
“洛神女竟然突破了半圣之境!”
“她还向面具公子道谢?”
“这是何等的奇蹟!何等的惊才绝艷!”
观眾席间的议论声宛如浪潮般此起彼伏,连柳山居与徐白眉等几位大儒都忍不住站起身来,神情凝重地望著圆台上的两人。
“洛神女的突破,竟是因为他?”
“此子不仅才情无双,竟还能以一幅画助人顿悟?”
柳山居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感嘆道:“天纵奇才,世所罕见。”
徐白眉则微微眯起眼睛,目光复杂地看著萧寧,低声说道:“若非亲眼所见,我徐某人,怕是这辈子都不敢相信。”
四周的讚嘆与议论如潮水般涌来,萧寧却始终淡然如初。
他的身影依旧挺拔,那一抹青衣在月光下,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
他没有因为洛青霜的突破而表现出丝毫得意,也没有因为四周的惊嘆而露出半点得色。
这一份从容与淡定,再次让所有人心生钦佩。
而洛青霜,此刻则站在原地,长袖轻拂,素衣飞扬,整个人显得更加雍容大气。
她的目光深深地看著萧寧,眼中浮现出一抹复杂的神色。
这一刻,她不仅是感激,更是由衷地敬佩。
她轻声开口,语气中带著难得的郑重:“公子之才,不仅在文,更在道。”
“此番得公子点拨,青霜铭记於心。”
萧寧微微一笑,语气平和:“前辈言重了,晚辈不过是隨意而为。”
洛青霜没有再说话,只是点了点头,心中的波澜却久久无法平息。
这一夜,她將永生铭记。
不仅仅是因为自己的突破,更是因为这位面具公子,给她开启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八卦!
中庸!
胭脂湖畔,月色如水,清辉洒落在湖面,波光粼粼,仿佛为这一场旷世盛会覆上一层神秘的光纱。
青衣弟子站在洛青霜的身后,目光始终没有离开台上的萧寧。
他的手指微微蜷缩,眼中流露出震撼与钦佩,仿佛看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存在。
从师尊突破到半圣之境的那一刻起,他便隱隱感受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震撼力量在场间迴荡。
这位面具公子,竟然凭藉一幅画,轻轻鬆鬆地助师尊完成了她多年未能突破的修为瓶颈!
“这样的才情、这样的道意”
青衣弟子低声喃喃,声音中透著浓浓的敬佩与敬畏,“此人,简直如謫仙降世。”
他心绪翻涌,忍不住转头看向白霽雪。
白霽雪站在不远处,目光紧紧锁定在萧寧身上,那一贯从容的神情已然被震撼取代。
她原本以为自己对萧寧的认知已经足够清晰。
无论是诗词才情,还是《大道之行也》的恢弘格局,都让她对这位面具公子充满了仰慕与佩服。
然而,直到这一刻,她才意识到,她还是低估了眼前这个男子的非凡之处。
“他的画中之道,竟能让师尊突破半圣之境。”
白霽雪的心中掀起滔天巨浪,连呼吸都有些急促,“这不仅仅是才情,这是格局!这是境界!”
她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想要开口,却发现喉间乾涩,竟一时说不出话来。
青衣弟子看著白霽雪的神色,不由得轻声说道:“小师妹,这位面具公子是否就是你们缘会的真正奇蹟?”
白霽雪愣了一下,隨即缓缓点了点头:“不仅仅是缘会的奇蹟,他,是整个神川大陆的奇蹟。”
说罢,她再度抬头望向萧寧,目光中多了一份深深的钦佩与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
而此刻,观眾席间的喧譁声渐渐平息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洛青霜和萧寧之间,那种如神话般的场景让他们久久无法忘怀。
青衣弟子最终低下头,轻轻嘆息了一声:“能够亲眼见证这样的奇才,已经是我一生的荣幸。”
白霽雪闻言,微微侧头看了他一眼,神色中多了一丝认同的意味:“是啊。”
“或许,这就是天地之间的造化。”
“他,如此璀璨耀眼,註定要让所有人铭记。”
隨著两人的低语,胭脂湖畔再次恢復了短暂的寧静。
然而,这寧静中,却藏著无数人的敬佩与感慨,那些目光,久久不曾离开台上那抹挺拔如松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