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坦诚相见(1 / 1)

第二天上午九点四十五分,金子明提前十五分钟来到了位于老城区的“云水谣”茶室。

带着一丝暖意的阳光透过竹帘,在青石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这是一家闹中取静的雅致茶舍,白墙黛瓦,天井里还种着几株翠竹。

他选了靠窗的一个僻静卡座,点了一壶龙井,看着茶叶在杯中缓缓舒展,静静等候。

十点整,周晓倩准时出现,额角带着一丝匆匆赶路后的薄汗。

她今天穿着米白色的针织衫和卡其色长裤,背着一个素雅的帆布包,比上次见面少了几分职场锐利,多了几分温和的书卷气,更像是一位周末出来小聚的邻家女孩。

“金助理,不好意思,周末还麻烦您出来,路上有点堵车。”她看到金子明,脸上露出略带歉意的微笑,自然地地在对面坐下,将帆布包放在身侧。

“周组长太客气了,我也刚到。这天儿,周末出门是得预留点时间。”金子明起身为她斟上刚泡好的茶,温润的茶香立刻在两人间弥漫开,“您尝尝这龙井,味道还挺清润的。您能特意约我沟通,是我们该感谢您对项目的负责。”

周晓倩双手捧起茶杯,暖意从指尖传来,她轻轻吹了吹气,呷了一小口:“嗯,是明前茶吧?回甘很好。”

她放下茶杯,神情认真起来,从帆布包里拿出一份略显褶皱但整理得很平整的文件,是“膳时记”方案中关于青石镇山药产地认证的附件复印件,上面有几处用彩笔细心地做了标记。

“金助理,我就不绕弯子了,咱们边喝边聊。”她指着标记处,语气坦诚,“昨天我仔细又看了遍方案,越看越觉得好,但有个细节,我这心里老是放不下,觉得是个潜在的风险点。”

金子明心里微微一紧,身体不自觉地前倾了些:“您说。”

“就是方案里提到的‘青石镇核心产区山药’这个说法。”周晓倩指尖点着那行字,“从我们本地人和较真的角度看,这个说法在法律和商业认证上,可能有点‘模糊’,容易被人钻空子。”

她见金子明听得专注,便详细解释:“青石镇是个行政镇的概念,下面有十几个自然村呢。像靠北的张家村土壤偏沙,种出的山药粉糯些;南边李家沟的水好,山药口感更脆甜。市面上打着‘青石镇山药’旗号的太多了,品质良莠不齐。

咱们要做高端的文化品牌,食材的‘根脚’必须清清楚楚,得能追溯到具体的地块、具体的人家才行。不然,万一展览办火了,有人拿这个说事,或者冒出仿冒品,对‘膳时记’和整个项目的信誉都是打击。”

她顿了顿,声音自然而然地压低了些,带着点分享“内部消息”的意味:“更重要的是,我听说啊,镇上南山坡那边有几户老把式,一直坚持古法,不用化肥农药,种出的山药品质是顶好的,但产量少,价也高。

他们几家正在自发鼓捣着申请一个更精细的‘青石镇南山坡地原种山药’的地理标志保护。要是咱们的展品,能明确标注来源就是这几家,甚至能达成独家合作,那这个故事讲起来,‘纯正’的味儿就完全不一样了,稀缺性也出来了。”

金子明瞬间明白了问题的严重性和其中蕴含的机遇,后背惊出一层细汗,又是庆幸又是感激:“周组长,太感谢您了!您这可真是帮我们避免了一个大隐患!我们之前光顾着宏观架构,确实没钻到这么细的产地层面。您这信息太关键了!”

“别客气,”周晓倩摆摆手,笑了笑,“我也是希望这事儿能办得漂漂亮亮的。毕竟,这讲的也是我们家乡的故事。我不希望因为一些细节上的疏漏,让好事打了折扣。”

“我明白,我们一定立刻着手处理。”金子明郑重承诺,“我回去就向苏总汇报,组织专人专项跟进,尽快把您说的那几家优质农户的情况摸清楚,争取达成合作,把认证文件做得扎扎实实。”

“嗯,有需要我帮忙牵个线或者提供些信息的,随时告诉我。”周晓倩点点头,神情轻松了不少,又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语气也随意了些,“其实,抛开开工作,就我个人而言,真的特别期待‘风物共生’这个创意。能在一个展览上,吃到有来历、有故事的食物,感受背后的风土人情,想想就是件很美好的事。”

“谢谢您的认可。”金子明也放松下来,笑道,“有您这样的‘本地专家’把关,我们底气足多了。一定尽全力,不辜负这份期待。”

接下来的半小时,两人的交谈渐渐超出了纯粹的工作范畴。

周晓倩聊起小时候跟着爷爷扛着小锄头去南山坡挖山药,回来用土灶的余火烤得外焦里糯,那香气能飘满整个院子,眼睛里闪着光。

金子明也分享了“膳时记”创业初期,为了寻找一份好食材、一味好调料,几乎跑遍了周边所有乡镇的趣事和艰辛。

茶室静谧,只有偶尔的斟茶声和低语,阳光透过竹帘缝隙,在桌面上画出温暖的光斑,气氛融洽而自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离开茶室,金子明立刻拨通了苏浩泽的电话,详细汇报了情况。

苏浩泽当即决定,此事必须亲自出马,以示诚意,并带上了团队里最善于沟通、亲和力强的年轻小伙李锐同行。

“小李,这次去,我们不是去谈生意,是去交朋友,去听故事。”

出发前,苏浩泽对李锐叮嘱道,“带上耳朵,带上诚意,少说漂亮话,多听老乡讲。”

他们没有选择西装革履,而是换上了更随和的休闲装。

苏浩泽特意让后厨准备了两样东西。

一样专门用来调养老人身体的“寿怡糕”,另一样则是用青石镇普通山药精心制做的“山药糕”新品。

目前正在进行第二轮的试吃阶段。

糕体细腻,点缀着桂花蜜,还带着微微的温热,用定制的食盒小心装着。

“带上咱们的心意,也带上咱们正在琢磨的‘作品’。”苏浩泽说,“让他们看看,他们的心血,在我们手里能变成什么样子。”

车子驶离市区,窗外的景色逐渐从高楼大厦变为连绵的田野和起伏的丘陵。

根据周晓倩提供的模糊方位,他们一路打听,终于在一片背风向阳、绿意盎然的坡地前,找到了几户散落的农家。

首先找到的是赵老伯家。

低矮的院墙,院子里晒着些药材,一只黄狗懒洋洋地趴着晒太阳。

说明来意后,那位皮肤黝黑、手掌粗糙的老人赵老伯,带着明显的警惕和疑惑打量着他们。

“膳时记?没听说过。”赵老伯语气生硬,用脚拨了拨地上的土坷垃,“城里的大老板?又来收山药的?跟以前那些人一样,压价压得狠,还要我们种得又快又大,化肥催出来的,那味儿能对吗?”

他眼神里有着长期被市场挤压后的不信任和一丝无奈。

李锐赶紧上前,笑容真诚,语气放缓:“赵伯,您误会了。我们不是来压价收山药的。我们是开餐馆的,想找像您这样,坚持老法子、种出好味道的老师傅合作。”

他示意了一下苏浩泽手里的食盒,“这是我们苏总,我们特意来拜访您,带了点自己做的点心,您尝尝看。”

苏浩泽上前,将食盒放在院中的小木桌上打开,没有急于推销,而是诚恳地说:“赵伯,不瞒您说,我们正在研发一道新点心,主料就是山药。但我们找了很多地方的山药,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听周家阿公说,南山坡地有几户老把式种的山药味道最正,是小时候的味儿,我们就冒昧找来了。”

看着做工精致、香气隐隐透出的点心,尤其是那盒还温热的山药糕,赵老伯的神色缓和了些。

他拿起一块寿怡糕,掰了一小块放进嘴里,慢慢嚼着,没说话。

又看了看那山药糕,色泽温润,能看出用了心。

“你们……真不是来压价的?”他再次确认,语气松动了不少。

“真不是。”苏浩泽语气肯定,“我们是想和您这样的老师傅长期合作,用您的好山药,做出能让人记住味道的好东西。价格,一定按质论价,绝不让您吃亏。”

这时隔壁的李婶听到动静也走了过来,好奇地张望。

李锐机灵地也请她尝尝点心。李婶尝了山药糕,眼睛一亮:“哟,这糕做得挺细腻,甜味也合适,山药味儿挺足的。”

趁着这点热乎气,李锐发挥了他的沟通特长,不再谈生意,而是请教起种植的门道。

赵老伯的话匣子慢慢打开了,他指着坡地:“你看我们这地,向阳,土是沙壤土,透气好。山泉水浇灌,从来不用那化学肥料,都是自家沤的农家肥。种得也慢,一年就一季,急不得。这样的山药,长得慢,个头可能不大,但粉质足,味儿醇,有嚼劲,煮久了也不烂,就是费工费力。”

说到他的山药,赵老伯脸上泛起了光,那是一种对自己劳动成果深深的自豪。

李婶也插话:“是啊,现在年轻人都不爱种地了,嫌累,来钱慢。就我们这些老家伙还守着这点老底子。”

苏浩泽认真听着,不时点头,最后才接过话头:“赵伯,李婶,正因为有你们守着这老底子,我们这些想做好东西的人,才有根可循。我们想邀请您二位,过两天方便的时候,去我们城里的店看看,尝尝我们用山药做的其他菜式,也感受一下顾客吃到好东西时的反应。合作不合作另说,就当是走亲戚,认个门。”

或许是点心的诚意,或许是交谈中的尊重,又或许是那句“有根可循”触动了他们,赵老伯和李婶对视一眼,犹豫了一下,最终点了点头。

“成吧,去看看也行。”赵老伯说,“看看你们城里人,到底咋吃这山沟里的土疙瘩。”

几天后,赵老伯和李婶如约来到了“膳时记”位于市区的门店。

正值周六傍晚,店里灯火通明,座无虚席。

顾客们低声交谈着,服务员穿梭其间,空气中弥漫着食物温暖的香气。

两位老人有些拘谨地站在门口,看着这与他们平日生活环境截然不同的场景。

李锐眼尖,立刻迎了上来,热情地将他们引到预留好的一个安静角落。

苏浩泽亲自过来招呼,特意给两位老人介绍了一番菜单上的药膳,还专门根据他们的身体情况推荐了一道当归生姜羊肉汤,以及用山药作为原料的乡土元气羹。

菜陆续上桌。

当归生姜羊肉汤,汤色清亮,羊肉酥烂,汤底醇厚。

一碗温润浓稠、山药软糯的 乡土元气羹,暖胃舒心。

赵老伯和李婶起初还有些放不开,小口尝着。

渐渐地,他们被周围的气氛感染了。

他们看到邻桌一家老小,老人喝着热气腾腾的 羊肉汤,脸上露出舒心的笑容,额角微微见汗;看到年轻的姑娘小心地品尝着 元气羹,然后惊喜地和同伴低语;看到忙碌的上班族,在一碗热羹下肚后,紧绷的神情明显放松下来……

那种发自内心的、因为吃到可口食物而产生的愉悦和满足,是装不出来的。

这种情绪,无声地弥漫在餐厅的每个角落。

赵老伯放下勺子,沉默了一会儿,对苏浩泽说:“苏老板,我种了一辈子地,就知道把这土疙瘩从地里刨出来,尽量种得好点。今天坐在这儿,闻着这味儿,看着这些人吃得这么香,我才有点明白,你们把这土疙瘩,变成了让人暖和、让人舒服的东西了。”

李婶也感慨:“这 羊肉汤的味儿真厚实,这 羹也熬得到位。看着这些人吃得这么香,我心里头……咋说呢,比自己吃了还舒坦。就跟……就跟看到自家地里丰收时那个高兴劲儿,差不多。”

那一刻,隔阂似乎消融了。

城里精致的餐厅与山间朴素的土地,因为一味食材、一份匠心、一种共同追求“好”的朴素愿望,连接在了一起。

离开时,赵老伯握着苏浩泽的手,力道很重:“苏老板,你们是正经做事的人。合作的事,我们信你们。回头,我带你们去南山坡地看看我们那几块最好的地。”

苏浩泽郑重地点头:“谢谢赵伯,李婶。我们一定不会辜负这份信任,也不会辜负你们的好山药。”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城墟 李天命小说御兽师 这个影帝好忙啊 我家后门通未来垃圾场 惊!他家竟然让儿媳妇当家做主! 最强肉法:神明降世望着我的血量进入沉思 刚满十八,他抽到唯一神牌 系统奖励送女神,还能穿越影视剧 从征服冰山女总裁开始 演戏获得角色技能?开局饰演魔宗老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