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仔细看了看李靖的实战手册,军神李靖还是很有自己的一套练兵和用兵之法,值得自己练兵时学习和借鉴。
因为到了初唐,随着骑射兵、重骑兵乃至复杂工兵于战场出现。简单的骑兵冲锋或步兵方阵、单纯依靠人数优势的战术已然落后。
李靖正是敏锐地抓住了关键,他并非简单地将不同兵种堆砌在一起,而是从根本上改变了唐军的组织结构,将其打造成一个高灵活度、高配合度的“合成化军团”,所以他才百战百胜,唐军横扫天下:
李靖号称战神,还是有实力的:他打造了高灵活度、高配合度的合成化军团:
三人组成小队,在战场上互为犄角,同进同退,是最小的战术支撑点。
三个这样的小队,组成一个“中队”,形成更稳固的战斗小组。
而五个中队,加之一名统辖全队的“队长”、一名辅佐的“队副”、一名执掌军纪的“军法官”以及两名负责信号传递的“旗手”,恰好组成一个五十人的“大队”。
“大队”,便是李靖体系中最内核的基本作战单位。大队内部的兵种是单一的,或纯为骑兵,或纯为步兵,或纯为弓弩兵。如此,便于训练、指挥和发挥该兵种的集群优势。
陈子昂看到这里,心中壑然开朗,这“五十人”的规模,绝非随意设置。他来自现代,深知在军队或任何组织管理中,五十人左右,大致是一个班的规模,这几乎是成员间能够相互熟悉、创建默契,并能进行有效自我管理与有序配合的人数上限。
超过这个规模,沟通成本急剧上升,队伍容易陷入混乱。
李靖在千年前,竟已通过实践,摸到了这条组织行为学的隐性规律!
在这科学合理的“大队”之上,李靖的编制体系展现出了惊人的前瞻性与效率。大队之上,不设传统的“营”、“旅”等多级编制,而是直接跃升为“军”。
一个完整的“军”,包括了作为内核与大脑的“中军”,以及负责两翼包抄策应的“左军”、“右军”,还有作为预备队和侧翼掩护的“左厢军”、“右厢军”,乃至更外围的“前厢军”、“后厢军”,共计七个“军”。
而每一个“军”内部,都不再是单一兵种,而是配备了数量不等的长枪兵队、陌刀队、长弓队、具装甲骑队、重骑兵队、轻骑兵队以及专门的后勤保障队。
陈子昂知道,这意味着每一个“军”都具备了独立执行复杂战术任务的能力,可以依靠自身两三千人的规模,进行多兵种的混合作战。
所以李靖的军队,两三千人的军就可以成为一支独立的特种部队。
李靖在实战手册中特别强调,在一个两万人的标准军团里,最高统帅的命令,只需要经过“军”一级,便可直接下达到“大队长”这一级。这极大地减少了指挥层级,实现了高效的“扁平化管理”,保证了军令的畅通与执行的迅速。
“这……这简直……”陈子昂的手指轻轻敲击着书页上的编制图,眼中闪铄着兴奋的光芒,“这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冷兵器阵型,其内核思想,高度类似于现代战争中的‘合成旅’或‘合成营’概念!每一个‘军’都是一个具备独立作战能力的小型合成战斗群!”
陈子昂心想,难怪李靖能屡次以少胜多,大破突厥、吐谷浑!几千人就能大破突厥几万人。他手下的唐军,在有效的组织下,几乎等同于一支支分工明确、配合默契的特种部队,再通过军团级的调度,形成无坚不摧的集团作战优势!
李令用呈上册子时,上气不接下气,却仍努力传达的话语:“这是……我爹爹交给你的……他说陈参军梦到九天玄女,跟我们李家有缘,将此书相赠……他说…希望对陈参军…练军…有所裨益……”
《轩辕本纪》中确实有载:“兵法谓玄女战术也,卫公李靖用九天玄女法是也。”这说明李靖一脉,本身就尊奉九天玄女为兵法始祖。
这说明丹阳李家也认这个“九天玄女”,这不是他陈子昂的独创,这样自己在朝中的说法就更合理了。
李器以此为由赠书,不仅巧妙地将陈子昂的“玄女托梦”与李靖传承联系起来,显得顺理成章,更暗示着一种认可与接纳。
李器这份礼物,不仅厚重实用,其赠送的门道也显得极为高明。
陈子昂轻轻合上册子,指腹反复摩挲着那粗糙而充满历史质感的封面,感受着其下蕴含的重量。李器为了这个小儿子,当真是掏出了丹阳房李氏压箱底的、堪称传家之宝的物件来作为“敲门砖”。
这份“投名状”的情谊与价值,无可估量。
卫国公李靖亲笔批注的实战心得,对于任何一位有志于立功疆场的大唐将领而言,都是梦寐以求的无价之宝。
陈子昂虽拥有超越时代的见识与现代战场的经验,但具体到大唐的武器装备、地理环境、人员构成和战术传统,他确实缺乏深入的、切合实际的认知。
李器此举,无异于雪中送炭,为陈子昂打开了一扇通往大唐顶级名将的大门。
“若能将此书精髓融会贯通,与我之所知结合,练兵必定事半功倍……”陈子昂心潮澎湃。
古人讲究传承,这大概也是李器赠送李靖实战手册的原因吧!
李令用说:“家父说,陈参军仔细研读此书,日后建功立业,某种程度上,也算是我大唐军神家族的隔代传人。”
陈子昂一听,这就是李器这老狐狸的阳谋啊!《卫公兵法》,李器也只学了个皮毛,后继无人,自己学好了立下大军功,算是给李靖家族扬名了!
陈子昂想起李靖在唐军中的传承谱系,李靖传给苏定方,苏定方传给裴行俭,裴行俭传给程务挺,结果武则天把程务挺给杀了,这显赫的传承似乎就此中断。
陈子昂心想,成为大唐军神家族的隔代传人也不错,大唐北疆现在急缺镇得住突厥人的名将!自己也正可以借助大唐军神李靖传人的威名与传承来凝聚军心、笼络将士,稳固大唐边疆。
李靖“军神”之名,在大唐军中乃至周边铁勒部族中,已经很响亮。他不仅大破突厥,还大破过吐谷浑军,执失思力、契苾何力等大唐名将,都曾是他的部将。
这样,自己在唐军和朝堂的地位也会有所提高,少年出名要趁早!
陈子昂心想,跟丹阳李氏攀上关系,也能很好掩盖自己从现代来的秘密。
唯一不利因素是,武则天可能会对自己有所猜忌,不过自己尽量不要威胁到她的权力,应该也能应付,皇太后武则天目前在军中还是倚重李靖家族的,向前走一步看一步了。
看着瘫倒在地上那因为跑完十圈而几乎虚脱、此刻正用期盼眼神望着自己的李令用,陈子昂心中最后那点因对方纨绔习气而产生的尤豫与排斥,终于在这本沉甸甸的《李靖实战手册》面前,烟消云散。有了这本实战手册,他可以成为大唐新一代军神!
陈子昂沉默片刻,终于开口道:“告诉你爹,册子我收下了。李令用,你既跑完十圈,便暂且留在营中。不过,大唐兵王的训练艰苦,非比寻常,你需从最基础的做起,一切听从队正安排,不得有误。”
陈子昂语气严肃,“现在,你先随亲兵去分配给你的帐中休息,换身干爽衣物。稍后,我自会找你详谈军务规矩。”
李令用闻言,如蒙大赦,脸上瞬间绽放出狂喜的神色,也不知哪里来的力气,竟挣扎着爬起来,连连躬身:“是!是!多谢陈参军!多谢陈参军!我一定听话!一定好好干!”
陈子昂看着他被亲兵搀扶着、一瘸一拐离去的背影,又低头看了看手中那本沉甸甸的册子,再望向远处胡杨林中隐约可见的、正在总结演习的大唐兵王们,对他们的特别训练顿时有了清淅的方向,很多训练可以借用军神李靖的实战方法训练。
陈子昂心知肚明,大唐特种虎贲营,因这李令用的到来,怕是又要多几分“热闹”了。而他北征铁勒部族和突厥的征途,也因为军神李靖的实战手册而如虎添翼,到时候他陈子昂能指挥的作战人马,就不只这三百大唐兵王,而是三千人,三万人,多多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