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唐从远征突厥开始 > 第三十一章 大唐的信仰

第三十一章 大唐的信仰(1 / 1)

陈子昂在垂拱二年的五月,想利用“伏火雷”的影响,改变天后的信仰取向,让她不至于彻底倒向佛教!哪怕延缓她倒向佛教的步伐,这是基于他对历史的深入研究与判断。

后世很多人认为,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与母亲杨氏皆信佛教,她从小受家庭环境熏陶,也应一直是佛教徒。但陈子昂考据史料发现,武则天前期的宗教倾向实际上极其模糊。

而且,武则天在感业寺为尼的三年,是其人生最低谷。

一个青春正盛的美丽女子,被迫青灯古佛,很难想象她会因此对佛门产生亲近之感。

读一读她写的《如意娘》就知道了: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瘁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她人生前期的一些尊佛行为,更多是为了取悦因长期体弱多病笃信佛教的太子李治。你见过哪个信佛的女子日夜思君的?

七情六欲,六根不净,犯佛门大忌。

陈子昂清淅地记得,在那座美丽的大学校园里,讲堂上一位戴着眼镜、其貌不扬却思想锐利的年轻女讲师,曾给他们布置过《论武则天信仰》的期末论文。

许多人想当然地认为,武则天是佛教徒。

但陈子昂通过爬梳《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原始史料,得出了一个让同学们大跌眼镜的结论:长期蓄养面首的武则天,绝非信仰佛教的清规戒律,在她人生很长的一段时间,她只信权力与她自己。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连年战乱,众生皆苦,佛教徒在中原日渐增多。

但唐朝开国后,佛道之争从未停歇。

李渊时期,明确“崇道抑佛”,盖因李家自认是老子李耳的后裔。

自太宗李世民起,“崇道抑佛”的政策趋于缓和,他甚至派玄奘和尚不远万里去天竺取真经,但“道先佛后”的排序未曾改变。

贞观十九年,玄奘法师自天竺取经归来,佛门声势大振。

时为太子的李治,为追念母亲长孙皇后,在长安修建大慈恩寺及翻经院,并将玄奘的译场迁入。

李治继位后,更修建大雁塔,对佛法表现出相当的兴趣。因为李治因风眩病长期卧床,一心求佛保佑。

说到佛法,不得不提,大唐的玄奘不仅是位大德高僧,更是一位极懂政治的和尚。

为了佛门兴盛,玄奘可谓奋不顾身。他敏锐地察觉到武则天地位的上升,在其成为皇后之后,上表称呼便由以往的“皇帝陛下”改为“皇帝皇后”并称。

显庆元年,玄奘和尚曾向高宗李治提出,要求废除高祖时期大唐制定的“道在佛前”的规定,并希望僧尼能享有大唐的律法特权。

尽管李治本人崇信佛法,但他终其一生也未敢答应玄奘去更改祖宗成法。

因为李治一向性格懦弱,他要是有改变他爷爷和他父亲制定的国策魄力,李唐的江山就不至于变成武周的天下。他甚至一度决心废除武则天的皇后之位,最后却被天后冲到跟前骂回去了。

李治甚至连儿子的信仰都决定不了。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显庆元年武则天有孕待产时,玄奘为之祈福,并提出若生下皇子,请准其出家。李治表示同意。

这个孩子便是后来的中宗李显,出生当日,玄奘便上表请求,李治兴奋回书应允,并赐名“佛光王”。

玄奘对此事奋不顾身,李显出生仅三天又再度上表敲定此事。

皇帝金口玉言,三番答应,最终却在孩子满月时改变了主意,并未让李显出家,而是敕度七人为僧作为替代。

因为武则天不愿儿子出家,最终影响了李治。

不然历史上第一个出家的皇帝就不是顺治,而是李显了。

陈子昂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武则天的内心,反而更倾向于道教,或者说,更青睐那些能提供“实用”服务的方术之士。

武则天早年与道士郭行真、朱钦遂、明崇俨等人的交往颇为密切。史载有“道士朱钦遂为天后所使,驰传至都,所为横恣”,结果被李治惩治,“天后由是不悦”。

至于明崇俨,这个容貌俊秀,风姿神异,并精通巫术、相术和医术的道人,深得帝后喜爱。更是因为他的缘故,武则天废掉了亲生儿子李贤的太子之位。

在初唐,道教出了不少人才,在民间具有巨大的影响力。比如那个活了一百多岁的药王孙思邈,不仅在终南山和太白山研究道教经典与养生术,同时博览医书,完成了《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流传千古的医药着作,倭国人奉若至宝。他还着有《老子注》《庄子注》等,弘扬道教思想。他也是李二皇帝和长孙皇后的座上宾,传说给长孙皇后悬丝诊脉。

上元元年,武则天趁李治病重试图实现“摄政”。彼时,她将自身称号提升至与“天皇”李治并列的“天后”,还提出了着名的“建言十二事”,其中第八条便是“王公以降皆习《老子》”,将道家经典《道德经》列为科举和教育的必修内容。

武则天此举,抬高了道教地位,其意图昭然若揭。从此打破了传统帝后“主次从属”的关系,正式确立“二圣临朝”的格局,她可直接参与朝堂决策,而非仅处理后宫事务。

所以陈子昂的判断是:垂拱二年的武则天,信仰的绝非佛教的清规戒律。一心向佛,又怎会与太平公主公然蓄养面首薛怀义?

陈子昂的研究最终指向一个结论:武则天真正开始表现出对佛教的“虔诚”,要等到四年之后的天授元年。那时,薛怀义在浩如烟海的佛经中“发现”了《大云经》,并从中找到了“尔时众中有一天女,名曰净光……(彼)即以女身当王国土”的语句。

后世所谓她信佛教,很大程度上是佛门弟子利用《大云经》等伪经,打出“弥勒佛下生”的旗号,将她推上皇帝宝座后,她投桃报李,才将佛教地位抬高到道教之上。

而在此之前,她与佛门高僧的交往,除了与玄奘因高宗李治而有所联系外,并无太多深入交集。反而与方士交往密切:她与道士郭行真、朱钦遂、明崇俨等人的交往颇为密切,一直到仪凤四年(679年),明崇俨遇刺身亡。

为了自身与挚友乔知之的安危,为了给大唐远征军创造良好的征战环境,为了道教的存续,也为了大唐的北疆和西域的边疆稳固,他决定效法玄奘法师当年的“奋不顾身”,进行一次大胆的政治冒险,把“伏火雷”说成是则天皇太后德感天地、神人共助的“祥瑞”。

这些话陈子昂说,更有可信度,他这样的直臣,都说伏火雷是祥瑞,谁敢怀疑一个试一试?试试恐怕就要逝世。

监军乔知之表示支持陈子昂的想法,他一向支持这位兄弟,他相信陈子昂是真心为大唐远征军一万五千名将士考虑的,他相信陈子昂是真心为大唐的五千万生民考虑的,他相信陈子昂是真心为大唐潦阔的疆域的考虑的。

因为陈子昂在玉门关外的那个晚上,踩着地上的月光,对他说过:大唐每一个戍边的战士,像魏大,他们的血都不应该白流。大唐的疆土,一千二百万平方公里,没有一寸是多馀的。

这是他的信仰!这是陈子昂的心声。

为了大唐,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那一刻,陈子昂的眉眼坚定,关外明亮的月光落在他的肩上。他的肩头,仿佛挑着整个大唐的命运。

参军陈子昂望向刘敬同,等待这位主帅的决断。

大唐北征军的主帅刘敬同表示:“就按陈参军的意思上报吧!这伏火雷,确实是我大唐的天雷!”

此刻,大唐远征军中军帐外,边塞的夜空,漠北的乌云逐渐消散,一轮明月在苍穹缓缓升起,星河低垂,仿佛无数双神只的眼睛,正静静地注视着居延海四周的沙丘,注视着这场关乎大唐信仰、权力与命运的平叛战争!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长生世家,开局无敌老祖 灵印纪 跨界修真者 人在四合院,系统在天龙八部? 龙珠:我是黑悟空 我在漫威缔造圣域 都有空间了那不得重生啊 觉醒神明:从神话世界成为神明 团宠小肥啾,兽世种田养龙记 诸天仙武从射雕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