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唐从远征突厥开始 > 第二十六章 大唐户籍制度

第二十六章 大唐户籍制度(1 / 1)

胡商康必谦想添加大唐户籍的“奇怪的要求”,激起了陈子昂的好奇心,这唯利是图的“老羊皮”心甘情愿放弃唾手可得的千金酬劳,所求竟是一纸薄薄的大唐户籍文书?

陈子昂想知道,对于这些漂泊一生的粟特胡商而言,“唐人”身份到底意味着什么。他正好要去找监军乔知之商议北上考察和安抚铁勒部族的计划,便立即穿了一件披袍,连夜去找博闻强识的乔知之,于军帐灯下细细询问。

乔知之正在伏案处理文书,他出征前担任左补阙,乃是门下省官员,对大唐户籍制度了若指掌。

听罢原委,他捋须一笑,烛光在他温润的脸上跳跃:“伯玉此问,正触及我大唐强盛之根基。我大唐海纳百川,广揽天下英才,胡人添加唐籍一事,途径之丰,亘古未见。”

陈子昂问道:“胡人添加唐籍有哪些途径?”

乔知之言语间透着身为唐人的自豪:“添加唐籍,便是选择了一种让人歆羡的活法,意味着受我《唐律疏议》之庇护,享丝路贸易之诸多便利,纳税也比胡商少。老羊皮这不是傻,他是太精明了!”

“知之兄,帮我详细解释一下大唐的户籍制度,这可价值千金?老羊皮能快速入大唐国籍吗?”

陈子昂知道,大唐是这七世纪当之无愧的“世界文明灯塔”。但他对大唐的户籍制度,了解不是很多,史书上多是帝王将相的道德文章,对制度建设不是很重视,这是中国史书最大的短板。过于强调以德治国,而忽略了制度是更重要的影响因素。

“老羊皮要是成为唐人,给你当牵马的奴仆也不亏!莫着急,为兄给你好好解释一番。”说着,乔知之铺开一张白纸,取笔醮墨,边写边讲,条分缕析:

“胡人想入唐籍,最简单寻常一路,谓之‘归朝’。”乔知之笔下落墨,勾勒出第一条路径,“依《唐令拾遗》,胡人主动归附,地方官府需供其衣食,上报中枢,将其安置于‘宽乡’——即地广人稀之处,附贯入籍。”

说到这里,乔知之还举了几个例子:譬如贞观四年,卫公李靖大破颉利可汗后,数十万突厥人内附,朝廷将其部落分置丰州、胜州、灵州、夏州等地。思摩等人,更迁居长安,授以官爵。

“至于粟特聚落,如西州崇化乡安乐里,便是整乡整里,以‘当县夷胡户’身份集体入籍,可维系其祆教祭祀,亦需承担赋役。不过……”乔知之笔锋一顿,“此等户籍,终究还是‘胡户’,牒册上留有印记,算不得完全的‘唐人’。”

“哦?大唐竟然还有集体户?集体户还不算真正的唐人?”陈子昂挑眉道,这户籍制度怎么怎么眼熟?

“不错。粟特人即便附贯,也需登记年甲、田亩,参与‘团貌’——即由里正亲验相貌、年龄,以防冒籍。完成这些,身份便从‘胡客’转为‘当州百姓’,涉讼时适用《唐律》,与汉民同罪同罚。然其具体户籍类别,仍属‘胡户’,社会地位终低一筹。”

乔知之接着写下第二路,语气郑重了几分:“老羊皮想要的,应该是以武勋或军功换取的身份。边塞建功此路最为朝廷所重,一旦功成,非但本人可获唐籍,更能福泽子孙,世袭罔替。”“西突厥的贵族如阿史那·社尔、执失思力,更是因赫赫战功尚了公主,成为驸马都尉,其子子孙孙,皆为唐臣,与国同休。”

“看来,老羊皮的野心不小!”乔知之这么一说,陈子昂想起来了,大唐很多名将都是胡人,连禁军将领里很多都有投降的酋首。

“此外,尚有‘质子’与‘政治联姻’一途,专为如仆固怀忠那般身份的酋首王子所设。”乔知之续道,“西域诸国常遣王子入质长安,学习汉家礼仪。这些质子在国子监听讲数年,耳濡目染,慕我大唐教化者,可申请入籍并获官职。象那康国大首领,便是‘因使入朝’,留任检校折冲都尉,娶汉女为妻,定居下来,其子康从远,便以纯粹的唐人身份终老于洛阳。”

陈子昂心念微动,问道:“若胡汉通过婚姻,可否入籍?”

“自然可以,不过……”乔知之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这并非本人直接入籍,而是其所生子女,可自动获得唐籍。”

“汉女所生子女,可自动获得唐籍?”陈子昂愕然,这户籍制度有点眼熟啊!大唐移民制度,婚生子女自动入国籍制度,是我大唐一千年多年前就玩剩下的制度,看来我大唐户籍制度也领先世界一千多年啊!

乔知之点点头,说:“我大唐允许胡汉通婚,但胡人娶汉女,需向官府提交‘过所’,详陈身份、财产,并有保人画押,承诺不携妻离境。依《唐律疏议》,胡汉通婚所出之子,‘即同百姓,不得为蕃户’。正因如此,我大唐境内,胡汉通婚者日益增多。”

“那么,老羊皮能否花钱通过经济手段入唐籍呢?”陈子昂追问,心想这或许最合康必谦这等商贾之路。

“此路亦通。”乔知之点头:“胡商沿丝路贸易,积累巨万资财后,可通过购置田宅、开设商铺等方式申请附贯。”

乔知之举了两个例子:敦煌的从化乡,粟特人虽仍拜火祈福,却已普遍受领均田,参与地方差役。官府对其征收商税,亦允其以经济贡献换取户籍。

高昌县粟特聚落,因连年缴纳高额赋税,被特批为“庭州根民”,享有更多自治之权。

“然,钱财可买田宅,却难立刻洗脱‘胡商’印记,审批时间也比较长。”乔知之说:“长安西市那些经营珠宝、香料的粟特富贾,多有‘买田宅,举质取利’者,定居十数年后,便可申请入籍。”

“哦,十年?难怪老羊皮不走这条路。他说想做真正的唐人!”陈子昂说。

乔知之放下笔,神色转为肃穆:“无论通过何种途径入籍,欲成真正的‘唐人’,终须过‘文化’这一关。胡人入籍后,需学习汉语,诵读儒家经典。他们粟特人主动改汉姓,比如康,是为了避免歧视,真正融入大唐。”

现在又没有联网,陈子昂若有所思,问道:“这大唐户籍,这么难获得,胡人可造假入大唐国籍吗?”

乔知之正色道:“我朝户籍登记,体系严密,有‘手实’、‘计帐’‘户籍’三级程序。也就是户主自行申报、地方统计造册、户部最终备案,更有各地里正负责‘团貌’,亲自核查各人年龄、体貌特征,以防冒名或虚报年龄。层层关卡,都有据可查,岂是轻易能蒙混的?”

陈子昂一听,感叹说,“看来大唐这户籍制度,还是很先进的,要冒名顶替不容易。”

乔知之引经据典:“《唐六典》明载,州县每三年须重造一次户籍,一式三份,分存于户部、州、县。入籍者还需缴纳“户别一钱”的造籍费,以充纸张、笔墨、人工之资。这些都有记录,所以大唐户籍难以造假。”

一番长谈,陈子昂心中壑然开朗。这大唐胡人入籍制度,以开放包容为底色,以严密法度为框架,通过政治吸纳、经济激励、文化引导等多重手段,实现了胡汉之间的华夷无别。

大唐拥有此等胸怀和气魄,方是盛世的真正根基!

难怪初唐百年,从驼铃商队到神策军营,从祆祠烟火到科举考场,无数胡人正用不同的方式,奋力书写着自己的“唐人”传奇,也造就了大唐的两个盛世——贞观盛世与开元盛世。

“后世美丽国的移民和入籍政策,看着怎么这么眼熟。”陈子昂不禁哑然失笑,心道,“我大唐一千多年前便已玩得炉火纯青!后世之人,真该好好学一学这唐人的制度与智慧,学一学这唐人的胸襟与智慧!”

搞清楚了大唐的户籍政策,陈子昂心中的难题已经有了答案:对于老羊皮康必谦而言,欲快速获得一份受尊重的、真正的唐籍,投身军旅,立下战功,无疑是最快捷、最荣耀、最可行的道路。

只是,这狡黠如狐、深浅难测的老胡商,在他的斑白须发和谦卑笑容背后,究竟藏着一段怎样的往事,竟让他对“死葬长安”抱有如此深的执念?

陈子昂望向帐外沉沉的夜色,对康必谦的故事,愈发好奇起来。那浑浊老眼里沉淀的,恐怕是多年商海浮沉与丝路风沙也磨不尽的秘密。

陈子昂问乔知之道:“添加唐籍,还有哪些好处?老羊皮为何要放弃千金报酬的机会?”

乔知之道:“入籍之胡人,享有与汉人同等的权利,如受领口分田、参加科举,但也需承担相应的兵役与徭役。各地的胡兵,也需定期戍边,其家眷在原籍,一样要缴纳赋税。老羊皮为何要放弃千金报酬的机会,你要去问他自己了,应该不是为考取功名吧?那么大年纪了!”

“日后我定会亲自问他。”陈子昂说。

了解完大唐户籍政策,陈子昂便跟监军乔知之商议,他带领两百大唐虎贲军北上铁勒部族勘察平乱的计划。

身为监军的乔知之思虑再三,道:“伯玉,此事我支持。但事关大唐北疆的安危,还有你和二百唐军的安危,必须得到主帅刘敬同和同城主将李器的全力支持!”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浪浪山小妖再走西游路 莲花楼之吾与落儿 大家都是和尚,你一万层金钟罩? 东京侠客行:万事屋X文档 修真试炼 苏铭渊天焱 修仙:我以神通觅长生 综影视:攸宁的演绎人生 小老板的杀毒养成系统 梦衍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