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唐从远征突厥开始 > 第十八章 大唐的真实生活

第十八章 大唐的真实生活(1 / 1)

陈子昂在同城的战场,察觉到铁勒叛乱部族背后是突厥人在捣鬼,而突厥人背后又隐隐有大食帝国的身影,便返回了大唐远征军的营地,调查真相!

首战告捷后,陈子昂知道,北疆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平叛同罗部族,收回黑沙城,把突厥人彻底赶出北疆。

从昨夜大战突厥的现场,陈子昂还带回了一柄造型奇特的突厥弯刀。

那刀柄上刻着突厥人的狼头图腾,与隐约可见的大食新月纹样交织在一起,在阳光下泛着诡异的光泽,仿佛在无声地昭示着这场铁勒人叛乱背后盘根错节的势力。

前世身为记者的本能,此刻在他血液里沸腾,一定要调查清楚大唐北疆突变的真相。

历史的真相,往往藏在看似最不起眼的细节里,比如这把造型奇特的突厥弯刀。

当陈子昂踏进大唐远征军大营的刹那,身上的轻甲甫一卸下,便觉自己从刀光剑影的同城沙场,进入了另一个不见硝烟却更加凶险的战场:必须要搞清楚北疆的真实情况,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他太清楚了,史书上的寥寥数笔,根本写不尽这大唐北疆暗流下的汹涌。

若非如此,那位在史册中一年前就病故在流亡途中的李器,又怎会活生生地出现在同城?历史记载,有时会根据当权者的意志与需要,出现严重的偏差甚至人为掩饰的错误。

别的历史人物暂且不说,单说西汉海昏侯刘贺,墓中随葬的皮质甲胄与漆围棋盘,说明他生前文武兼修;奏牍残片显示其熟读《论语》《诗经》《易经》,崇敬孔子的克己复礼,他成废帝后,仍然多次请求参与大汉刘氏宗庙的祭祀?,这与历史文献记载的刘贺“荒淫迷惑”的道德败坏形象判若两人。

事实上,昌邑王刘贺到长安继位仅二十七天被废,只是因为他年轻气盛,即位后急于突破霍光的权力控制,触怒了霍光,最终被以“行昏乱”之名废黜,昌邑王府旧部两百馀人都被霍光杀了。

看史书和历史人物,得一只眼看纸面,另一只眼还要看纸背,大胆猜测,多方求证,多从人性与利益角度综合判断。

前世当记者调查事实真相的经验,也告诉陈子昂,事实,真相,多深藏在当事人的心里和现场,藏在诸多看似无关的细节之中。要想认清现实,需要象狄仁杰断案一般抽丝剥茧,像能工巧匠琢玉般去伪存真。

东突厥复国,远远没有天后武则天无暇北顾那么简单,也不是大唐没有能与突厥人作战的帅才。事实上,狄仁杰这时就在宁州当刺史,干得还不错,很快就得到了武则天的赏识,征为冬官侍郎。

此刻,大唐的北疆,有太多的历史疑点,需要陈子昂去探寻,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去剥开,接近真相:

垂拱二年,为何是李器在镇守同城?

在铁勒人眼中,大唐到底是何等的天朝上国,是何等的盛世?铁勒部族为何要叛唐?为何敢叛唐?不怕灭族之祸吗?

生活在北疆的铁勒十五部中,哪些部族已经投靠了突厥人,哪些部族还是忠于大唐的?哪些部族又在首鼠两端?

而且铁勒部族内部,也未必是铁板一块。比如,仆固怀忠跟他的父亲对大唐的态度,明显就不一样。

陈子昂知道,不搞清楚这些真相,就很难彻底平定大唐的北疆之乱。大唐现在需要刀口向外,全力对付突厥人和大食人。

攘外必须先安内,接下来就要考虑彻底平叛那些跟着突厥人造反的铁勒部族了,还要收回黑沙城。

而搞清北疆问题的根源,这对大唐彻底平定铁勒部族的叛乱非常重要。否则今日平了仆固,明日其他铁勒部族又反叛,大唐边疆永无宁日。

那些对大唐不友好的部族酋首,该换人就换人。

大唐需要的是绝对的忠诚!

那位刚刚归降的仆固部族首领歌滥拔延的儿子仆固怀忠,昨晚带着两千馀部众跪降大唐,他可以成为大唐窥探铁勒部族内部真实情况的第一个突破口,至少可以找到铁勒人叛唐的真正原因。

想到这里,陈子昂立即派亲兵陈玄礼去昨晚负责收降的乔知之那里,将仆固怀忠带来他的大帐,他要亲自审问。

仆固怀忠不仅是陈子昂窥探大唐铁勒部族内情的一扇窗,更是验证他心中诸多历史真相猜想的第一块试金石。

一个人呆在军帐中,解除了大战紧张情绪的陈子昂,煮好绿茶,倒入茶盏,喝了一大口热茶,开始仔细观察他生活的大唐世界。

这二十多天来,跋涉三千多里路远征突厥,边关备战,赶制伏火雷,谋划应对突厥人的偷袭,痛痛快快大战一场……战事让陈子昂的情绪和脑子,一直处于高速运转与紧张状态,从未如此放松过。

陈子昂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端坐在一张打磨光滑的胡凳上,面前那张油亮厚重的黑漆木案,几乎占据了营帐的全部空间,就象后世出租屋里占满卧室的大床。

黑漆木案上除了文书,只有几件东西:

一只来自邢窑的鸭式白瓷水注,那是研墨用的。鸭身伏卧,背上开海棠花口,腹内小龟连通鸭嘴为流。

陈子昂拿起水注看了一眼,这水注釉色白润莹亮,类银类雪。鸭眼黑彩点睛,翅羽刻划细腻,栩栩如生。

若在千年之后,这等初唐邢窑,足以在国家博物馆的展厅里独占一席,让世人赞叹不已。他在国家博物馆看展览时,就看到过同款的清白水注,对唐人的工艺与匠人的智慧赞叹不已。

旁边还有一个越窑青瓷茶盏,也是精美绝伦,被巧妙地雕成五瓣莲花的型状,釉色青翠莹澈,与案头的白瓷水注相得益彰。

茶盏里面已经备好了煮沸的绿茶。

这些器物,从中可以窥见唐人的经济水平和制造工艺水平,还有生活水平。

连水注和茶盏都能做得如此精细,赏心悦目,其他大唐制造的东西,也不会差。

大唐的东西,就是这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即便不是最好,也自然会有粟米特商人或者波斯商人把最好的东西拿到长安,换取丝绸和瓷器。

天竺的佛教经书好,那就派使者唐玄奘从长安出发,不远万里去天竺取来真经。

比如李二皇帝喜欢吃糖,就直接灭人国,把高昌变成大唐的糖原料产地。

龟兹乐是好东西,灭国后就编入大唐的十大乐库,这显出大唐文化的包容,博采众长。

垂拱二年,承贞观之治三四十年的积累和发展,大唐国力鼎盛,很多百姓生活安乐富足。唐人的生活,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

长安有世界上最好看的菩萨蛮,最顺从的新罗婢、最好用的崐仑奴……

长安有最好的丝绸、最好的越窑青瓷和邢窑白瓷、最好的龟兹乐舞、最甜的高昌糖……

长安有最好的茶肆酒店,有最新鲜的生鱼片、最好喝的羊肉汤和肉夹馍……

这就是开放包容的大唐盛世,拥有世界上最宽广的胸襟。

这就是充满烟火气与活力的长安,拥有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这真是一个国力蒸蒸日上的大唐盛世,每一个到长安的人,每一个到大唐的人,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不然,你以为当时世界各国人为何都不远万里往大唐跑,不远万里都往长安跑?

因为长安是世界的长安,这也是大唐强盛的根基之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这一点,无论大食国如何费尽心思抹黑都没有用,长安才是当时世界文明的中心。

鸡林道的人夜郎自大,胡乱编造历史,更是笑话。大唐设置鸡林道,已经算很重视新罗了。薛仁贵就担任过鸡林道总管。这些都是事实,无可驳斥的事实。

新罗人编谎称射瞎李二皇帝一只眼睛,逼迫李二皇帝当众念投降书,这恐怕是精神认知障碍,病得不轻,必须接受电击治疔!

李二皇帝一句话,薛仁贵派周青带着火头军就能把鸡林州都督、新罗王金法敏给杀了,人头六百里加急,七天就能送到长安,这才叫尊重历史事实与真相。

回到唐人用茶的生活习俗,这是历史事实,也是一个好习惯,就象铁勒人吃羊肉一样寻常。

垂拱二年,这时茶饼已很便宜,分为粗茶和细茶,普通百姓消费的粗茶饼,一斤大约一两贯钱。

品质较好的细茶饼,价格则较高,如蒙顶茶、顾渚紫笋等,每斤约十贯钱。

当时长安的街头,到处都是“茶肆”,供行人歇脚饮茶,和酒楼一样常见。

唐人煮茶,还会加盐调味,将煮沸的茶汤连同沫饽分入茶盏,以招待宾客。

在这粗犷的塞外北疆战场,陈子昂每天也必喝一大壶煮沸去茶末的绿茶。他喝的是蜀地产的蒙顶甘露,出征前“方外十友”的释怀一送了五斤新茶,还没喝完。

他们都是蜀人,释怀一本来在峨眉山清修,后随陈子昂从蜀地去了长安与洛阳,喜好喝茶。

陈子昂喝蒙顶山的细茶,每年春分时节,芽叶初展时采摘。外形紧卷多毫,嫩绿色润,沸水冲泡后汤色清澈明亮,香气馥郁芬芳,滋味鲜爽、浓郁回甘,顾名蒙顶甘露。

陈子昂喝细茶并不是为了附庸风雅,或近乡情怯,纯粹是为了解腻消食。

唐军中生硬的胡饼,肥腻的羊肉,几乎每顿都吃,吃多了这些食物肠胃真是疼得难受,喝喝绿茶有助于消化!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秦:让政哥开着挂打天下 数风流人物 御兽从离婚开始 枭雄之明末争霸 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 源宗世纪第一部 重生七零军嫂逆袭从腌酱开始 听到尸体心声,我在诡异副本杀疯 重生水浒:打造T0级梁山 双穿明末:我带领大明统治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