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南同学!哎呦可算等着你了!”
人大东门口,招生办主任胡军一个箭步冲上来,双手紧握住孟南的手,话密得让人根本插不进嘴:
“路上累不累?早饭吃了没?宿舍都给你安排好了,留学生公寓单间,朝南的!被褥都是新的!
手续你别操心,我让小刘全程跟着…对了,食堂三楼的糖醋排骨一绝,赶明儿我带你去尝尝!”
孟南看着眼前热情过度的胡主任,乖巧点头,他心里很清楚,自己这个婉拒了2的状元,在胡主任眼里就是行走的招生kpi。
他是皖省人,今年十五岁,从小跟着在吊州务工的父母在那边读书。
初中读了两年,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吊州顶尖的吊州高中,高中同样只用了两年,便成功跳级,敲开了人大的大门。
如此彪悍的学业轨迹,自然有其原因。
孟南是个重生者。
刚意识到自己回到过去时,孟南也曾在无人的角落,压低声音尝试过呼唤“系统”、“深蓝”、“属性面板”
期待着某种系统外挂的回应。
结果,除了几声蚊子哼哼,一无所获。
“没有动不动就下抹杀任务的系统挺好,”
孟南后来也想通了,
“万一来个系统任务让我去追雨姐,那还不如直接重开。”
最初的失望过后,孟南很快发现了重生带来的真正福利:
他的思维变得异常清淅敏捷,过往觉得艰涩的知识点如今一点就透,甚至能举一反三;
身体也仿佛被注入了无限的活力,精力充沛,不易疲劳。
这让孟南迅速调整了心态:
要啥自行车啊,这配置加之领先十多年的信息差,足够折腾出个不一样的人生了。
在胡军主任事无巨细的亲自安排下,入学手续办理得异常顺畅,孟南被安排在了条件相对较好的留学生公寓单人宿舍,
胡主任再三叮嘱生活上如有任何困难,务必直接联系他。
送走了热情洋溢的胡主任,孟南关上宿舍门,环顾着这个以后生活的小空间,长长舒了口气。
他知道,胡主任的重视是一把双刃剑,意味着更多的关注,也意味着他需要更快地做出成绩,才能对得起这份特殊待遇。
孟南躺在床上盘算:学业要稳住,搞钱要趁早。
但思绪不由得飘向了老家,以及那个网名叫【╰→勿莣峨丶℡】的同桌。
看着这个充满年代感的非主流网名,孟南嘴角微扬。
他们曾是关系微妙的朋友,一起溜去网吧打劲舞团,过年见面时还能互相调侃。
但自从他跳级离开,两人之间的联系就不可避免地淡了下来。
孟南能感觉到那层无形的隔阂。
他大致能猜到原因:一个曾经并肩的伙伴,突然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跃升,进入了截然不同的轨道。
这种差距,对于正值敏感青春期的她来说,或许带来的是压力、迷茫,甚至是……自卑。
让她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个已然不同的老同学。
“小姑娘的心啊…”
孟南摇了摇头,将手机放到一旁。
他理解这种情绪,但也清楚,有些距离,不是单方面主动联系就能拉近的。
与其穷追不舍让对方更不自在,不如顺其自然。
好在学业上,孟南一直很清醒。
专业课对他就象高中生做小学数学,不仅次次满分,还能在课堂上给教授查漏补缺,
信息学院院长杜晓勇教授很快注意到这个天才,亲自把他招进实验室。
在“基于分布式计算的数据挖掘”项目里,孟南提出的动态负载均衡算法,让数据处理效率提升了18。
他带队参加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直接拿下了最高奖,
更夸张的是,孟南还在a亚洲局域赛上单挑三个水木学霸,硬是捧回个金牌。
这些硬核成绩,加之杜教授的力荐,让他毫无悬念地锁定了斯坦福交换生名额。
而在学业之外,孟南凭借着超越年龄的成熟和刻意经营的技术天才人设,他很快在高校bbs和技术社团里,
结识了水木计算机系的技术牛人王皓,北航精于硬件和爬虫的李然,以及本校新闻学院、拥有极强组织协调能力的张萌。
四人一拍即合,瞄准了当时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的蹭课难、课程信息不互通的痛点,
利用课馀时间,捣鼓出了一个名为“课友”的跨校课程查询平台。
孟南负责内核架构和关键算法,王皓攻坚后端,李然搞定数据抓取,张萌则利用人脉协调各校学生会资源,进行地推。
那段时间,四个人经常聚在孟南的宿舍里,一边吃着泡面一边讨论到深夜。
“孟南,你这算法也太变态了,”
王皓盯着代码忍不住感叹,
“我一个水木计算机系的,看着你的代码都觉得自己白学了。”
项目推进得比想象中顺利,“课友”迅速在帝都几十所高校间传播开来,积累了一批早期用户。
但孟南心里清楚,这种校园工具类项目,用户粘性有限,商业模式模糊,很难做大。
它的价值,更多在于验证团队能力,积累项目经验,以及作为一个待价而沽的筹码。
在孟南的主导下,团队最终将“课友“的整体架构、数据连同那点微薄的名气,一起打包卖给了急于拓展高校市场的好未来。
税后,一百八十万。
按照事先约定的贡献度分配,王皓拿了三十五万,李然三十万,张萌二十五万,
而作为内核发起人、承担了最多技术和谈判工作的孟南,分到了九十万。
在这个大学生普遍还在靠家里生活费度日的年代,这无疑是一笔巨款,收到银行短信提醒时,
孟南强忍着在宿舍来段freestyle的冲动,但想想算了:俺是大学生,当不了rapper…
孟南告诉自己一定要淡定,“这只是第一桶金。”
转眼间,时间已然来到了2010年的9月初,斯坦福的交换生名额尘埃落定。
信息学院三楼,院长办公室,杜晓勇教授将一份牛皮纸信封推到孟南面前,语气带着些许感慨和毫不掩饰的期许:
“手续和推荐信都在里面了。去了那边,跟着叶教授好好学。”
杜教授顿了顿,象是个关心晚辈的长辈,
“但也别只顾着埋头啃书本。硅谷那地方,藏龙卧虎,机会也多,睁大眼睛,多看看,多想想。”
孟南接过那份沉甸甸的信封,清淅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重量与信任。
“放心吧,杜教授,我会的。”
杜教授点点头,象是忽然想起什么,又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精致的陶瓷茶叶罐,不由分说地塞给了孟南:
“带上这个。到了那边,喝不惯那边的饮料就泡点茶,提神,养胃。”
孟南没有推辞,这份来自长辈的关怀,让他心头微暖。
“谢谢教授。”
转身离开办公室,走在夏末秋初的校园林荫道上,阳光通过枝叶缝隙洒下斑驳的光点。
孟南拿出手机,翻到那个熟悉的头像,随手发过去一句简单的文本:
【要出发了,去斯坦福交换一段时间。】
他知道,那个曾经熟悉的身影,或许正被困在属于自己的成长烦恼里。
而他,也有自己必须奔赴的星辰大海。
“女人只会影响我搞钱的速度。”
孟南背起行囊,嘴角扬起一抹自信的弧度,将这缕若有若无的牵挂暂且封存。
下一站,帕罗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