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董卓在巨野城下那场惨烈至极的伏击中奇迹般脱身,带着满身伤痕与冲天恨意,在华雄、郭等死士护卫下,如丧家之犬般仓皇遁入亢父地界、彻底消失于充州战场的消息传来时,整个战场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随即被一只无形巨手猛然捏碎!
那维持了近一月、创建在何进与张角心照不宣交易上的血腥“平衡”,那用百万底层士卒生命和百里焦土上演的“战争戏剧”,终于走到了无法掩盖的终点。
太平军中枢的反应,快得令人室息!
几乎是董卓残军消失在视野的同时,一道裹挟着漂冽黄天意志的指令便从太平道最高权力层发出,跨越残破的山河,直达前线统师张梁手中。
命令的内核只有一个词一一进攻!
张梁那双本就布满血丝、燃烧着复仇怒火的眼睛,在接到指令的瞬间彻底被嗜血的红光充斥。
他仿佛一头被压抑许久的洪荒巨兽,终于挣脱了无形的迦锁!
张梁亲率早已休整多日、养精蓄锐的太平军绝对主力一一“神上使”八万内核精锐与近二十万真正的【黄币力士】,如决堤的怒涛,挟裹着漫天黄尘与震耳欲聋的“苍天已死”咆哮,以山崩海啸之势,直扑金乡!
金乡地界,成了第一个被灾难选中的祭坛,
此间驻扎的,正是何进赖以起家的“洛阳旧部”一一丁原、鲍信、王匡、袁遗四部的残兵汇聚之地。
这些老兵历经了泰山郡的崩溃、东平国的拉锯,早已疲惫不堪,却仍是何进军中仅存的、勉强称得上“精锐”与“建制完整”的战力,也是何进在充州还能撑住场面的最后几根支柱。
他们被何进视为最后一张底牌,也是维系那个脆弱“平衡”的重要筹码。
然而,这支疲惫之师面对的,是太平军憋足了劲、如同火山喷发般的全力一击!
数十万头裹黄巾的力士与精锐步卒,在张梁的精密调度下,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完成了对金乡局域的铁壁合围!
壕沟在短短一夜之间被强行填平或绕开,原本用于分割战场的“稳固”堡防线,被数倍于己的黄币洪流从多个方向同时冲击、分割、包围!
粮道在骑兵与伏击轻兵的猎杀下寸寸断绝!山野隘口被如林的黄旗彻底封锁!
丁原的吕布纵有万夫不当之勇,亲率并州狼骑如怒龙般三度冲阵。
长戟翻飞,寒芒所过,竟如切朽木般连破三重太平军步阵。
然而,当他撞上张梁预先布下的、由重装力士与铁藜阵组成的“黄天荆棘阵”时,那势不可挡的锋锐终是被硬生生遏制。
骑兵冲势在层层叠叠的肉盾与刺入马蹄的铁藜中快速衰竭,血光进溅,人喊马嘶,如潮水般的太平军士卒悍不畏死地用身躯堵上缺口,吕布纵勇,亦无法撕开这坚韧的血肉堤坝,被逼得步步后退。
城下壕沟,填满了双方士卒的尸体,层层叠叠,不分彼此。
被战靴和马蹄反复践踏的血泥混杂着内脏碎片,散发出令人作呕的甜腥。
夕阳的馀晖洒在这片修罗场上,将土墙断垒映照得如同凝固的血块。
金乡城内外的每一次呼吸,都带着铁锈与死亡的沉重气息。
丁原四部,这支何进手中最后的铁拳,被张梁指挥的太平军死死地钉死在了金乡!动弹不得!
他们不再是防线的一部分,而是变成了巨大无比的诱饵和囚笼一一囚禁了何进最后的勇气与希望,也为更大规模的崩溃揭开了序幕。
几乎在太平军主力合围金乡的同时,太平军这台庞大战争机器蕴藏的所有能量,如同被点爆的火药桶,在整条充州战在线骤然爆发!
太平军再不留力!
积蓄了许久的预备队、精悍的老兵、新整编的流民武装,如同一场横扫一切的飓风,裹挟着“黄天当立”的狂热浪潮,冲垮了所有尚在“默契”状态下的堤防!
济北国首当其冲!
此地守军主力早已被调往金乡救援或被抽空填补他处,军心本就涣散。
前线金乡被围的消息如同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太平军渠帅波才驱赶着近二十万被裹挟的流民如蝗虫般冲城!
城池接连陷落,一日三城!
守将或望风披靡,或索性开城献降者十之三四。
济北全境,如沸汤泼雪般沦陷!
东郡防线瞬间瓦解!
这里原是袁遗旧部的防区,本就对何进不甚归心。
此刻主将被困金乡,残存的部曲直接哗变!
底层士卒绑了督战的监军与校尉,高举着不知哪里得来的“顺天免死”帛书,冲开城门向太平军请功!
张角本人亲书的免死帛书如同瘟疫般在郡内诸城传递,人心浮动,三日间,七座城池守军或弃城而走,或开城请降!
整个东郡,不战而溃!
济阴都的裂口最为致命!
何进的嫡系为了填补金乡的空缺,早已将后方的精锐抽之一空。
张宝抓住这千载难逢之机,亲率主力自定陶南翼斜插而入!
没有坚城固守,没有重兵布防!
百万黄巾如同席卷的蝗群,迅速焚毁了何进赖以支撑的屯粮堡与维系前线的交通要道!
溃散的何进士卒与流民争相抢渡济水逃命,混乱中的践踏与落水溺毙者不计其数!
济阴北部化为一片焦土!
短短十日!仿佛只是几个日夜轮转,何进辛苦维持、甚至不惜以百万新附军性命为代价“表演”出来的“稳固”防线,便在太平军真正的全力冲击下,如同被烈阳暴晒的劣质布帛,寸寸碎裂!
地图上原本标注着“何”字的局域大片大片被染上刺目的“黄”。
兖州七郡国:东郡、济北国、泰山郡、任城国已然尽失。
陈留郡大半易手,济阴郡仅存定陶周边一小块残缺局域和北部的几个据点还在汉军手中,但也发发可危。
前线城池丧失达四十馀座!
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何进手中能直接调动的战兵十去七八,曾经十五万洛阳虎责外加两百馀万新附军的庞大数字,
此刻已沦为泡影。
残存的汉军力量被压缩在以州府定陶为内核的狭小局域一一半个残破的济阴郡,小半个陈留郡。
定陶城外三十里,便是张梁胜利在望后扎下的连绵黄巾营寨,漫天的黄旗似乎已将这座孤城彻底围拢。
何进的玄鸟帅旗,孤零零地插在定陶城头,被硝烟熏染得发黑残破,在萧瑟的风中有气无力地飘荡,倒映着下方无数绝望的瞳孔。
定陶行辕之内,弥漫着比城外的血腥气更浓重的绝望与恐惧。
何进蟒袍散乱,须发戟张,双目赤红如同疯兽,对着跪伏在地、瑟瑟发抖的幕僚文书发出野兽般的嘶吼:
“写!给洛阳再写!八百里加急!一日三报不,五报!把充州的惨状告诉陛下!告诉满朝诸公!告诉天下人!”
熏得几乎焦黑的桐木帅案上,横七竖八地堆栈着已经染上猩红或炭黑指印的十多份奏章草稿。
每一封,都带着泣血般的控诉与推:
第一刀,斩向董卓,刀刀见骨:
“陛下明鉴!充州之失,非战之罪,实乃豺狼误国!
西凉董卓,丧心病狂!
入充伊始,便目无朝廷法度,藐视本帅军令,恃强骄狂,强夺巨野要害关隘!
其庸碌无能,刚自用,举措失当,甫一接敌即丧师辱国!
二十万精骑竟于旦夕间灰飞烟灭!
其溃败如山崩,冲垮充州整条防线!
致使军心崩溃,贼势滔天!
此獠实乃兖州陷落、江山危殆之元凶巨恶!
其临阵脱逃,畏罪潜遁,行踪诡秘,更是滔天之罪!
臣欲重整旗鼓而不可得者,皆拜此獠所赐!”
字里行间不断重复董卓强占巨野和全军复没的细节,坐实其败因。
第二刀,深扎朝廷软肋,卖惨哭穷:
“陛下!臣本欲死守疆土,浴血奋战,以报皇恩!
然,董卓溃卒裹挟流民,如蝗蚁般冲散我军营垒,席卷粮草辐重!
臣虽竭尽全力,弹压收束,然人力有时而穷!
今贼势如燎原野火,定陶孤城三面合围,将士血肉成泥,十不存一!
粮秣已罄,箭矢俱绝,甲胃残破,器械朽坏!
城中百姓惶惶,哭声盈野,恐旦夕之间即有内变!
若无援军火速驰援,若无海量粮秣兵甲输送,若无千万金货以慰军心、抚恤死伤臣臣唯有效死以报国恩,与定陶共存亡矣!”
将责任推向董卓馀孽的同时,开始赤裸裸地要钱、要粮、要援兵、要抚恤金,字字泣血,句句索命。
第三刀,直戳汉灵帝与朝堂的肺管子:
“陛下!兖州若失,非仅一州之失!
贼寇距定陶尺之遥,旦夕可破!
定陶若陷,太平贼锋将直指虎牢!
八关锁钥危如累卵!
贼首张角气焰之盛,将冠绝寰宇!
届时百万贼众叩关河洛国朝存亡,只在旦夕之间!
陛下万万救救这大汉江山啊!
用虎牢关和帝都沦陷的恐怖景象来震吓,迫使朝廷不计一切代价救援。
这份奏章,措辞夸张,推之词昭然若揭。
然而,谁让董卓来之前,尽管靠着演戏维持,但充州战线在表面上尚算“稳定”?
董卓一来,占了巨野这要害之后,充州便真的土崩瓦解了!
关键董卓还真的打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灭顶之败仗,最后更是销声匿迹了!
这一点,证据确凿得连汉灵帝想要偏祖董卓打压何进都找不到丝毫着力点一一董卓的“罪状”铁证如山!
更何况,定陶危在旦夕,整个充州行省即将全面沦陷,朝堂之上现在哪还有半分心思去论罪清算?
保住定陶,守住虎牢关外最后的屏障,才是火烧眉毛的头等大事!
求援信使如离弦之箭,日夜不停地冲出新郑、巩县方向被围追堵截的险路,踏着倒毙的驿马,
一路将加染血泥的信筒送入洛阳南宫。
马蹄踏破的不仅是官道新泥,更是帝国中枢那摇摇欲坠的自尊。
洛阳皇宫,德阳殿。
蟠龙金柱依旧冷肃,宫灯将群臣的影子拖得斜长、扭曲。
然而此刻弥漫在殿中的,已非往日的凝重庄肃,而是濒临崩溃的恐慌与歇斯底里的争吵。
何进那染血的信缄如同瘟疫源头,引爆了所有积压的恐惧。
“陛下!何进何进误国!丧师辱地至此,还有脸要兵要粮要钱!其罪当诛九族!”
代表十常侍反对何进的朝臣咬牙切齿,怒不可遏。
然而话音未落便被更强烈的怒骂淹没。
“住口!此刻杀何进?谁去守定陶?!谁去挡张角的百万贼军?!你吗?!你想让太平逆贼的刀子悬在陛下头顶吗?!”
依附何进或与其休戚相关的外戚、官官党羽以及惊惧于帝都直接暴露在兵锋下的宗室立刻反唇相讥,言辞激烈,充满末日将临的惊惶。
“董卓!都是董卓那个国贼!误国之贼!当千刀万剐!”
更多的人直接将所有的怒火和恐惧喷向了失踪的董卓。
这几乎是朝堂上唯一能找到的、可以发泄的共识。
然而,所有的愤怒与指责,都无法解决最冰冷残酷的现实:兵从何来?粮从何出?钱从何取?
汉灵帝刘宏深陷在龙椅里,面色苍白带着恼怒的怒火,额角不断渗出虚汗。
他那份强撑出来的“翼”早已消失无踪,只剩下被掏空般的虚弱与神经质的不安。
手指无意识地抓着扶手上冰冷的金龙鳞片,指甲几乎崩裂。
争论的焦点很快集中在一点:如何给何进续命?如何保住定陶?
“皇甫嵩!朱伪!卢植三位老帅尚在洛阳!他们不是刚刚新募三十万京畿禁军,把这三十万大军速速调往定陶!”
有人嘶声力竭地喊道。
“疯了!那是拱卫帝的最后屏障!调走了,洛阳怎么办?!”
反对者如同被踩了尾巴的猫“不调?等着太平贼攻破定陶后,那些新兵就能守住虎牢关了?定陶在,洛阳尚有缓冲!定陶一失,贼寇可朝发夕至!新兵守洛阳是死,守定陶也是死,但守定陶至少能为朝廷多争一线生机!”
支持者同样声嘶力竭。
“粮秣呢?!太仓为平凉州羌乱、支持皇甫嵩平叛,早已空了一半!司隶、河南尹那么多的百姓每日粮耗是个天文数字!再从哪挤出一千万石粮食?千万支箭矢?这是要刮尽民髓,激起内变吗?!”
掌管钱粮的大臣几乎要哭出来,指着地图上因连年搜刮、加征而民生凋的地区。
“激起内变?义过被太平贼一刀砍了脑袋!充州若失,太平王张角之势将冠绝天下,各亥宵小岂不更加蠢蠢欲动?!刮!必须刮!强征!借贷!哪怕是砸锅卖铁也要把定陶守住!”
朝堂之上彻底失控。
昔日衮衮诸公,此刻如同市井泼妇般争吵唾骂。
一方力主倾尽所有救援何仞,哪怕掘亥三尺也要凑够物资;另一方则哀鸣着这样做是饮止渴,动摇根本。
支持何仞和认为必须死守定陶的力量暂时占据了上风,因为产们成功亥描绘了定陶失守、虎柳关危殆、洛阳被围的末日图景。
汉灵帝空洞而恐惧的目光扫过唾沫红飞的群臣,最终落在张让那同样苍白却隐含急切的脸上。
产喉咙里发出一阵怪丞的咕噜声,仿佛想说什么却无力出声,最后只是用那只枯瘦的并,无力该挥了挥一一一个几乎崩溃的默许。
数道仓促而充满无奈、悲愤乃至绝个的诏令在当日的混乱朝会中被强行通过:
命刚刚在洛阳休整、补充部分新兵三毫的皇甫嵩、朱伪、卢植三位“帝国最后的名帅”,放弃休整计划,立刻率领新募的三十万京畿禁军,火着驰援定陶!旨意串充满了“个卿以江山社稷为重,勿辞艰辛”的悲壮托付。
拨付粮秣五百万石!箭矢千万支!强令司隶、河南尹等京畿亥区倾尽所有府库,并向各大士族门阀“借粮”,不惜一切代价限期筹办押运!
诏书成了压榨百姓和士族的催命符。
河南尹伏阙哭谏,言民生已至绝境,却被张让以“顾全大局”之名呵斥驱离殿门。
默许何仞在溃散的充州馀部和流民串“便闯行事,权闯征兵”实则是纵候其纵兵掳掠补充兵员,并火着赐下空白告身一百道,允许何仞就亥“封官募勇”,用官职和空头支票来激励士变或收买人心。
最后一道充满官方文辞却透着无尽虚弱的旨意内核是:让大将军何仞兼领充州牧,只要守住充州,战后充州就是何仞的“合法”亥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