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县,扬州刺史刘的临时府邸,本是会稽郡内一处幽静园林。
此刻却笼上了浓重的阴霾。
海雾尚未散尽,园中奇石草木在湿冷的空气中影影绰绰,更添几分压抑。
孙坚身着玄铁重甲,甲片覆满征战风霜留下的细微刮痕与暗红血渍。
他步履沉凝,足下包裹熟牛皮的皮靴踏在潮湿的青石板上,发出“嗒、嗒”的闷响,
如同战鼓的馀韵,即击着园林深处主人紧绷的心弦。
身后,程普、黄盖两员心腹悍将按刀紧随,铁甲铿锵,眼神锐利如鹰,扫视着四周任何可能出现的惊惶奴仆,迫使他们瑟缩在廊柱阴影下,大气不敢喘。
穿过月洞门了,孙坚径直闯入刘书房。
室内的雅致氛围被这股扑面而来的铁血煞气瞬间冲散,
扬州刺史刘正对窗而立,闻声回头,保养得宜的白净面庞上,那双本带着文人疏阔与宗室矜持的眼眸,此刻却被惊疑和强压的愤怒填满。
“文台?!你带甲入府,意欲何为!”刘的声音有些发颤,色厉内荏。
孙坚未发一言,目光如冷电般扫过他,最终落在他案头那方像征着扬州最高权力的青铜印信之上。
印身蟠纹盘绕,“扬州牧印”四个篆字在通过窗杨的惨淡天光下幽幽发亮。
程普一步上前,动作快逾闪电,巨掌如铁钳般压下,将那方印信牢牢扣在掌中!
印纽撞击桌面,发出“喀”的一声脆响,打破了室内的死寂。
“你你们!贼子!安敢行此悖逆之事!”刘脸色瞬时惨白如纸,身体因震怒与恐惧而发抖。
“使君言重了。”
孙坚终于开口,声音低沉如闷雷滚过阴云:“黄巾肆虐,社稷危如累卵。
朝廷诏书煌煌,命天下共讨不臣!
然使君坐拥扬州富庶,却困守此鄞县小邑,数月不见义师讨贼!
某深恐使君优柔,误了王命,故暂代行使君之权!
待荡平贼寇,肃清寰宇,印信自当归还。
使君此间当静心思过,为苍生祈福。”
他话中“暂代”二字说得斩钉截铁,“静心思过”则如同冰冷的伽锁。
孙坚话音刚落,黄盖大手一挥,四名身着青州精锐甲胃、眼神冷漠如同石人的武士便从门外涌入,不发一言地呈扇形围住了刘,无形的压力让他跟跑后退,脊背撞上冰冷潮湿的粉墙。
这几名甲士显然是青州遗族精选的死土,身上带着浓郁的北海苦咸气息与尚未消散的血腥味。
孙坚最后扫了一眼被“客卿”般“请”回软榻的刘,再无半点辞色,转身大步离去。
沉重的木门在他身后合拢,隔绝了内里的惊怒喘息,落锁声清脆而冰冷地响起,如同敲定了刘的命运。
翌日,馀姚港。
海风带着腥咸卷过猎猎族旗巨大的楼船、朦如钢铁丛林般锚定在浑浊的海湾中,船首撞角如挣狞疗牙,划破翻涌的白沫。
数日前泊于此处的流亡船队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无边无沿的军阵。
身着玄色的孙坚本部、身着赤色的舒城周氏部曲、身着青灰色的青州遗族混杂三种不同风格的甲胃与族旗在海天之间铺展,构成一股令人室息的、混杂着亡命与复仇气息的巨大洪流。
点将台上,孙坚顶束赤,身着玄色吞兽铠,腰佩古锭刀。
他并未持戟,只是拄着那柄像征主君威权的、从刘处夺来的精钢阔剑。
阳光刺破铅云,冰冷的金属剑刃反射着森冷的光芒。
他身后,一幅巨大的“扬州刺史刘”字大蠢被海风吹得笔直,如同一个巨大的、充满讽刺的注脚。
大之下,侍立着周忠、王钰、刘岱、郑浑等青州与舒城首脑。
周忠一身深紫袍服,面容枯瘦,指尖习惯性地摩着袖中那枚冰凉的阴刻玉珏,嘴角着一丝冰冷的弧度。
黄盖手捧那份以刘名义草拟、由北海刘氏提供的上等锦帛卷轴的“文”,立于台侧。
他的声音浑厚如鼓,被特意安排的士兵吼声层层放大,盖过了海风的鸣咽与拍岸涛声,如炸雷般滚过整个军港:
“扬州刺史刘使君曰:
呜呼!皇天不祚,国运多!黄巾妖贼,逆天而行!
贼首张角,妄称黄天,茶毒生灵!冀、青涂炭,流离载道!
今更闻彼辈爪牙,潜匿我扬南豫章,结连山越,割据一方!占我膏,绝我生路!欺我子民,辱我王化!
是可忍敦不可忍!本使君受命于天,代牧扬土,岂容妖孽盘踞腹心,动摇国本!
特令:即日起一—会稽尽起义兵!讨伐不臣!肃清寰宇!兵锋所指一豫章!”
“凡我扬南土庶:当同仇敌气!戮力同心!
凡有阻我大军、助纣为虐者一一立斩无赦!
凡献豫章城破之先登者一一军功九转!
凡擒杀贼酋渠帅者一一赏千金,授别部司马!”
“苍天在上!皇天后土!此心昭昭!克复豫章!还我朗朗乾坤!待凯歌之日,必搞三军!”
“文”念毕,死寂瞬间被引爆!
数不清的刀枪如林举起,寒光闪铄,映着士卒们或狂热、或麻木、或渴望复仇而扭曲的脸庞!
人的咆哮混合着青州人、江东人、舒城兵的各自方言,却最终汇成一个狂暴的声浪,
撕裂了海天:
“讨不臣!克豫章!还乾坤!”
“讨不臣!克豫章!还乾坤!”
“讨不臣!克豫章!还乾坤!”
声浪滚滚,压倒了涛声,也彻底掩盖了鄞县那座小小庭院里绝望的沉默。
誓师完毕,没有丝毫拖延!
会稽郡外的广阔郊野早已被踏为平川。号角撕裂长空,战鼓声动大地。
如林的旌旗开始移动,如同三条被点火的熔岩洪流,按照密议的方略,滚滚分流向南方!
中路大军,孙坚高举阔剑,发出一声震天虎吼!
身后,一面巨大的“破虏将军孙”字帅旗轰然竖起,迎风展开。
旗面上绣着的黑色下山猛虎,疗牙贲张,血红的眼眸如同燃烧的炭火!
“随某一一踏平豫章!”他座下神骏战马一声长嘶,人立而起。
二十万孙坚本部精锐如同他肢体延伸的铁拳,轰然激活!
以程普为先锋,黄盖为后军护翼,孙坚亲率中军!
这支百战之师阵型严谨,步卒持大盾长枪如墙而进,步伐沉重撼动大地。
江东轻骑在马背上如履平地,弯刀寒光闪铄。
弓弩手背负的特制强弓,弓臂用青州带来的韧铁打造,远超寻常制式。
整个军阵弥漫着浓郁的血腥煞气,是真正经历过江左血战的百战虎贲!目标一一直刺豫章郡腹心!
左翼大军,一面“怀义校尉孙”旗与另一面“建威中郎周”旗并列高扬!
孙策一身亮银甲,手持精钢长枪,端坐骏马之上,年轻的脸庞上初生牛续的锐气与对父亲功业的渴望交织燃烧。
他身旁,周瑜素袍轻甲,羽扇纶巾,面容俊朗依旧,但那深邃的眼眸扫过眼前壮阔的军阵时,却带着一丝与他年龄不符的、冰冷算计的寒芒。
三十万大军鱼贯而行,舒城周氏的私兵身披特制鳞甲,步伐更显阴骜诡秘,擅使短兵奇毒与劲弩伏击的精锐若隐若现。
其馀士族豪强的联军则显得驳杂而喧嚣。
周瑜的羽扇每一次轻挥,似乎都在调谐着这支混杂力量的节奏。
周忠族中的数员心腹将领紧随左右,眼神如同在暗处窥伺的毒蛇。
“伯符兄,此去豫章,正是大鹏振翼之时。”周瑜的声音清越,却如同珠玉落入寒潭孙策目光炯炯:“公瑾妙算!我等当立不世之功!”
他们带着年轻的野心和深沉的老谋,以及舒城的暗流,直扑南昌侧翼。
右翼,大军的规模最令人咋舌!
一面巨大的“虎威将军孔”大旗,与“荡寇中郎将武安”旗并立,主导看下路的磅礴人潮。
孔融身着略显宽大的儒将袍服,却难掩文弱本质,站在高大的武安国身旁。
武安国须发戟张,筋肉虱结如古树盘根,那柄在荥阳之战中名震天下的巨型盘龙铁锤单手提拎,如同孩童玩具。
五十万青州遗族与其附庸武装汇聚成一片土黄与深褐的海洋!
这支大军,悲怆与愤火是其魂魄!
几乎每个士卒眼中都燃烧着刻骨的仇恨,耳畔或许还回荡着张宝黄币屠杀族人、焚烧家园时那地狱般的嘶吼。
他们装备驳杂,不乏粗劣铁铠与陈旧兵刃,但他们拥有远超旁人的决死意志!
每一面破旧的家族徽记旗帜下,都可能是仅存的几个血脉亲族,每一个扛着犁头、盐箱作为特殊辐重的杂役,都可能是曾管理良田美宅的失意族人。
此刻,犁头沾染的故乡泥土,将化为复仇的怒火烧向豫章!
“此仇一一不共戴天!夺回我青州儿郎活命之地!”武安国暴雷般的怒吼如同点燃了火油!
“杀!”“杀!!”“杀!!!”
五十万怒吼汇聚成复仇的雷霆风暴,带着焚灭一切的意志,以武安国和他身旁青州悍卒们为锥尖,带着沉重的脚步和无边的烟尘,直压向南昌方向!
三股洪流,中路军气如虎狼下山,上路军锐似凤凰含煞,下路军怒若火山喷发!
百万大军卷起的烟尘遮天蔽日,淹没了会稽郡郊野的阡陌、河流、山丘!
战甲的反光连成一片移动的金属海洋,脚步声、车辕声、牲畜嘶鸣声、兵器碰撞声汇成震撼天地的不和谐乐章。
沿途仅剩的寥寥村寨陷入死寂,百姓瑟缩于残垣断壁之后,目送着这股以“剿匪”为名,却裹挟着无穷野心、复仇之火与新仇旧怨的毁灭洪流,势不可挡地扑向早已风雨飘摇的豫章大地。
孙坚立于中军高地,望着前方铺向天边的滚滚军势,再警了一眼勤县方向,嘴角勾起一抹冷酷的笑。
他手中那柄夺来的阔剑,剑锋映着阳光,也映着他眼中燃烧的、名为“扬南”的熊熊烈焰。洪流过处,只留下被践踏的、写有《刘刺史剿匪安民》破碎文书的焦糊残片,和一个被谎言包裹着的残酷新时代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