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山海镇镇口。
此次出征是陆鸣离开领地最久的一次,陆鸣心有所感,大早上就来到城门处,打算帮张文接收流民入籍,处理领地事务。
如今的山海领对于每天的流民入籍已经有了一套规范的流程。
只见城门外两边各摆放了一张书桌,各有一名书办登记造册,两名士兵维持秩序。
看来张文还是培养了一批靠谱的手下,陆鸣看到城门处流民在士兵的指挥下排成两列长队,也没有堵塞城门,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甚为满意地点了点头。
陆鸣带着张文安排的手下,将完成入籍的流民一批批的送入早就准备好的民居区,按照事先安排好的局域妥善安排。
如此忙碌了一个早上,才将将近6000名流民全都安置好。
陆鸣一个早上的时间,偶然之间发现城门左侧的那位书办登记造册的效率要远远高于另一位,陆鸣粗略观察,左侧完成三名流民的入籍,另一位才完成一名流民的入籍。
所以等忙完了所有流民的入籍和安置之后,陆鸣上前搭话:“看你的办事效率,是一直被安排在此负责流民入籍的么?”
年轻书办抱拳行礼:“回领主大人的话,属下才来领地不久,张文大人慧眼识珠,提拔属下,属下负责流民入籍已有半个月的时间了。”
果然基数大了总会有些优秀的人才冒出来,陆鸣心中越发感谢张超老哥,这105张难民营图纸对领地底蕴的提高太明显了。
不仅让领地的人口问题得到了解决,还每天提供至少100多名职业者,现在就连其他的人才都开始冒出来了。
就比如眼前这位年轻的书办,办事效率远超同仁,陆鸣翻了翻年轻书办登记的册子,只见上面的文本行云流水,俊逸秀美,给陆鸣一种清新愉悦的审美感受。
虽然陆鸣隐隐感觉这笔字总有些有气无力之感,也只当是年轻人,每天又要登记如此众多的流民,也属正常。
就凭这手书法和办事的效率,陆鸣就觉得要好好培养一下这位年轻的书办,
这些可都是以后领地的根基。
只要自己舍得投入,流民难民也不是不能培养成文官武将,上一世自己领地的那些属下不都是靠资源砸出来的么。
更何况如今山海领的底蕴,足够培养一批成熟的官吏,为未来计,是该找张文要一批名单,开始培养自己的官吏人员了。
陆鸣温声开口:“小哥怎么称呼?”
年轻书办行礼道:“不敢,属下蔡子西,领主大人称呼属下子西就好了。”
陆鸣点了点头:“子西,我看你应该从小就读书,这笔字没个十年功夫是绝对练不出来的,可还有进学的想法么?”
蔡子西闻言激动地说道:“领主大人容禀,属下的家乡遭遇战乱,逃难至此,所幸还能凭借这手字在领地内有一席之地,何敢再作他想?”
陆鸣“唉”了一声:“进学之心,什么时候都不为过。
以前领地没那个条件也就算了,子西你刚好赶上了好时候。
如今领地也不缺登记造册的书办,反而象子西这样的好苗子实在是不多见啊。
领地所建的【睢阳书院】子西应该是知道的吧,我给你开放【睢阳书院】的通行权,平时有时间可以去御书楼多看看书。
之前【睢阳书院】的院长随我出征,之后院长会定期开课,教授经意,名额我会给子西安排好,到时候我会派人通知你去听课。”
蔡子西朝陆鸣拜倒行了一大礼:“感谢领主大人如此重视培养,请受子西一拜!”
陆鸣扶起蔡子西,温声鼓励:“子西,我很看好你,努力进学,期待你以后能够主政一方。”
蔡子西闻言满脸激动,双目通红:“属下必不会姑负领主大人的期望!’
陆鸣拍了拍蔡子西的肩膀:“尽力就好,去忙吧,我就不打扰了。”
说完陆鸣就快步离开,今天还要举行祭拜阵亡将士的仪式,事情很多。
回到领主府,看到张文一边在处理文书,一边在询问手下的工作情况。
陆鸣也不打扰,询问了其他人今天的仪式准备工作如何了,仪式安排的时间之后就悄然离开了领主府。
离开领主府的陆鸣本来打算去兵营看一看情况,但是想来今天兵营估计会相当繁忙,又是士兵晋升又是转职,张武估计还在挑选人手组建骑兵,自己就不过去添乱了。
陆鸣向【睢阳书院】的方向走去,话说从昨天回到领地开始沮授就有些沉默,完全不是他的风格,而且昨天散会之后沮授就立马跑路,今天也没出现在自己面前。
难道昨天自己想找他试验一番称号效果的小心思被发现了?
到底是顶级谋土,自己就心里想想就能发现,这就是谋士逢吉避凶的本能吧陆鸣来到【睢阳书院】内,转了一圈都没找到沮授的身影,只有之前安排的一众学子在书院内自学。
陆鸣一看时辰已经不早了,马上就要到祭拜将士们的时间,也就不去费力查找沮授。
辰时,领地北面的烈士园。
陆鸣带领领地的大小官员武将,领地部队的全体士兵,还有自发前来的领民们在张文的主持之下祭拜为了领地牺牲的将土。
在一整套繁琐的仪式之后,陆鸣等人完成了祭拜仪式,
陆鸣最后对着在场的全体领民讲话:“烈士园埋葬着为了领地牺牲的领民,
不仅仅是为了领地阵亡的将土!
今后不管是谁,只要为领地做出过贡献,就有资格葬入烈士园。
从今往后,除了每次出征归来入葬阵亡将士之外,每年的清明节、中元节还有除夕都会举行祭拜烈士的仪式!
这是希望我们山海领的每一位领民都不要忘记,我们的安稳幸福的生活都是怎么来的,他们比我们更有资格享受领地的一切!’
听着陆鸣讲话,不仅在场的士兵都抬起头颅挺起了胸膛,百姓也有不少在感慨之中红了眼睛。
沮授、周泰等领地的文臣武将也都默默地想着:“如此爱兵如子,仁义无双的主公,自己果然没有认错人。
在场的众人齐声回道:“谨遵主公教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