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舟微微一笑,走到吴老身边,在投影仪上调出另一份图纸:"各位,这是一个简化版的飞控计算机系统架构,我把它分解成若干相对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负责一项基础功能,如导航、姿态控制、目标识别等。这样可以降低整体复杂度,提高系统可靠性。
吴老的目光紧紧盯着图纸,眼神中既有震撼,也有一丝兴奋:"这种模块化设计确实是一种突破性思路!如果按照这个方向,我们可以分步实现,先攻克基础飞行控制,再逐步增加高级功能。
吴老尤豫了一下,看了看林舟,后者微不可见地点了点头。
接下来是动力研究所的汇报。悟的中年男子,眉头紧锁:"林工设计的矢量喷口系统,坦率地说,我第一眼看到时以为是在看科幻小说。如何实现可靠、快速、精准的推力转向?高温环境下的密封问题?材料选择?控制系统?每一项都是世界级难题。
刘洪的话引起了一阵低声议论。矢量推进技术在当时确实是闻所未闻的前沿概念,就连最先进的国家也没有实用化。
刘洪眯起眼睛,仔细研究着图纸,忽然眼前一亮:"这这确实是个天才的简化方案!理论上可行,也符合我们当前的技术条件。林工,您的思路总是能找到最优的平衡点!
林舟微笑不语。作为穿越者,他深知技术发展的渐进性,知道如何在未来技术和当前可行性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会议持续了整整六个小时,各部门轮流汇报,提出问题,林舟针对性地给出指导。最后,宋将军站起来,环视全场:
会议结束后,林舟被宋将军单独留下。
接下来的日子,林舟几乎住在了西山基地。各研究团队日夜不停地工作,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作为技术总顾问,林舟需要在各个团队之间穿梭,解决问题,协调资源,确保整个项目按计划推进。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正在秘密建设的地面控制中心,这个代号为"地面之眼"的设施,将成为未来指挥"闪电"的神经中枢。
巨大的地下空间被分割成若干功能区,中央是一个宽阔的指挥大厅,四周墙壁上安装着当时最先进的显示设备。中央局域是一排复杂的控制台,每个控制台都配备了多个显示器和控制设备,负责"闪电"的不同系统。
林舟站在半完工的指挥大厅中央,看着忙碌的建设者们,心中涌起一种奇妙的感觉。在他原来的时空,这种设施已经相当普遍,但在这个年代,它简直就象是科幻电影中的场景。
林舟微笑不语。这就是科技的魅力——从不可能到可能,从质疑到信仰,人类的认知总是在不断突破自我设置的界限。